語篇分析與英語閱讀教學論文

才智咖 人氣:7.47K

一、語篇及語篇分析理論

語篇分析與英語閱讀教學論文

Widdowson認為語篇是為了獲得語用含義而在口語中或書面上被使用的語言。黃國文認為語篇通常指一系列連續的話段或句子構成的語言整體。胡壯麟認為語篇指任何不完全受句子語法約束的在一定語境下表示完整語義的自然語言……目的是為了通過語言這個媒介實現具體的交際任務或完成一定的行為。國內外的學者雖然給的定義不同,但他們都認為語篇是一種語言單位,更是一種語義單位,它集形式與意義於一體,離不開一定的語言環境。

語篇分析是對錶達完整意義的篇章進行巨集觀和微觀研究。巨集觀結構最早由德國語言學家M.Bierwisch於19世紀60年代中期引入詩學研究領域。語篇的連貫與銜接視為文章的兩種結構,連貫是語篇中語義內容的聯結,是語篇的無形網路,而語篇的連貫是通過銜接達到的。任何一篇文章都有作者的寫作意圖,即文章的中心思想。作者圍繞自己的寫作意圖來組織文章,那麼段與段之間就存在一種意念聯絡,段與段之間的意念聯絡形成一種網路,而且每一段文字都有一個主題句,而該段的每句文字又是圍繞該主題句展開,那麼句與句之間也存在意念聯接,也形成一種網路,這就是一種無形的網路。銜接是連貫的手段,是一種有形的網路,一般有兩種表現手段:語法手段和詞彙手段。在語篇中段落之間及句子間的意念聯結屬巨集觀結構特徵,而語法結構及詞彙手段屬微觀結構特徵。瞭解文章的巨集觀結構和微觀結構後,還需瞭解文章的詳細內容,對文章的資訊進行分析。資訊分為已知資訊和新資訊,它們是資訊結構的二元分析單位。為了更好地掌握語篇所傳遞的資訊,必須瞭解主述位結構,主位就是句子的首要成份,是句子所討論的主要話題,是資訊的`出發點,是已知資訊;述位是對主題的描寫說明,是新資訊。除了資訊流程外還需要了解文章的背景知識,學生對文章內容的背景知識瞭解的越多,閱讀理解能力就越強,資訊儲存的越多,回憶資訊能力就越強。學生閱讀一篇文章時,將傳遞的新資訊與已有的知識聯絡和比較,當新資訊與學生儲存的已有資訊一致時,學生就很快理解該篇文章。因此,在閱讀教學中提供文章的背景知識是非常有必要的。

二、閱讀的涵義

閱讀是一種心理過程,通過視覺獲取資訊進行加工、處理的過程。閱讀者用眼睛獲取直觀資訊,而對獲得資訊的加工則是一個複雜的心理過程。作者通過編碼將所要表達的意義以書面語言表達出來,而讀者通過編碼,得出書面語言所要表達的意思。從交際語言學的觀點出發,閱讀實際上是作者與讀者之間的互動。首先讀者瞭解文字元號所表達的意義,然後通過文字元號所表達的意義推測出作者的寫作意圖,這要比直接獲得語言資訊要複雜得多。甚至有人認為,閱讀是“猜測——證實”的過程;是一種心理語言揣摩的過程,是一種作者與讀者“相互交流的過程”。

三、語篇教學的目標和策略

蔡基剛認為語篇教學的目的就是要在提高學生語言水平的同時,訓練學生獲得完全資訊的能力和語言交際能力。許連贊認為語篇教學的目的既要引導學生通過捕捉表層形式銜接手段的正確用法,尋找深層的意義連貫,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又要引導他們掌握銜接手段的正確用法,自己能組織連貫的篇章,提高他們的寫作水平。綜上所述,語篇教學既要提高學生的語言水平,又要提高語篇分析能力。這種能力包含兩種:口語語篇能力和書面語篇能力。Goodman1967年提出了“自上而下”的語篇教學策略。“自上而下”的策略能幫助學生掌握篇章的巨集觀結構,相對應的“自下而上”的策略就是幫助學生掌握篇章的微觀結構。無論是“自上而下”,還是“自下而上”都是比喻說法,“下”指的是語篇具體的語言文字,“上”是對語篇內容的總結和概括。這兩種策略在於把握語篇的銜接與連貫。為了更有效地理解篇章內容,要合理利用這兩種策略。

四、教學實踐的具體操作

語篇教學的目的是在掌握巨集觀和微觀兩種結構的同時,提高學生的語言水平和語篇分析能力。

⒈傳授背景知識。

背景知識有利於激發學生的興趣,同時為理解篇章做良好的鋪墊。當學生有一定背景知識的時候,能激發學生的興趣,使學生掌握更多關於篇章的內容。當學生沒有背景知識的時候,以一定的背景知識做鋪墊,可以更好地理解篇章。

⒉分析文章的巨集觀結構和微觀結構組織。

從理解語篇內容入手,運用已有的語言知識經驗捕捉文中的重要語言線索,對文章形成一個整體印象,即文章的主題思想,然後找出每段的中心思想,對文章進行表層的理解,在表層理解的基礎上進一步理解作者的意圖和立場。在理解篇章結構之後,對每個句子進行理解,如句子間的關係,句子間的銜接手段,句子的各個組成成份。最後是對詞彙的理解,理解文中的重點詞及短語。

⒊分析文章的具體資訊,掌握篇章的已知資訊和新資訊,更好地理解整篇文章。

總之,我們在英語閱讀教學中,不要只注重語言形式的教學,而忽視語言意義的教學。將一篇完整的文章分成若干部分,逐句地翻譯和講解,完整的故事就會變得支離破碎,這不利於學生對語篇的理解。我們應以語篇教學理論為基礎,結合教學實際進行教學。

參考文獻:

⒉uistics,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6.3

⒉黃國文.《語篇分析概要》,湖南教育出版社,198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