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語篇分析在高職英語閱讀教學中的運用

才智咖 人氣:6.9K

論文關鍵詞: 語篇分析 高職 英語閱讀教學 運用

淺析語篇分析在高職英語閱讀教學中的運用

論文摘 要: 語篇分析理論對產生了深遠的影響,語篇分析的運用不僅有助於學生能力的提高,而且有助於學生交際能力的培養。本文以語篇分析理論為基礎,從英語教學實踐出發,探討了語篇分析在高職英語閱讀教學中的作用,以求有效地幫助學生培養、提高英語閱讀理解能力。 
  
  一、語篇分析概述
  語篇是指實際使用的語言單位,是一次交際過程中的一系列連續的話段或句子所構成的語言整體。它可以是對話,也可以是獨白,包括書面語,也包括口語。從理解整篇內容入手,分析句際、段際關係,然後分段找出中心思想和重要資訊,再把一些長句和難句放在一定的語言中進行語法分析與訓練,這就是語篇分析能力。
  語篇分析以篇章為基本單位,從篇章的整體出發,先分析理解篇章結構,然後分析句子與句子之間、段落與段落之間的銜接及思維的連貫,從而使學生具有通覽全篇的能力,掌握文字的主題,同時掌握句子在表達篇章整體意義上所起的作用。在英語閱讀教學中,對課文形式和內容的`分析可以在三個層次上進行。
  (一)篇章層次。
  在這個層次上,教師應該著眼於文章的整體結構。例如:作者是怎樣謀篇佈局的,即作者怎樣開篇、怎樣結束,表達整篇文章中心思想的主題段落在文章中所處的位置,各段落的大意,以及各段落相互之間的語篇關係和作者的意圖、情感及寫作技巧等,並把文章的背景知識向學生加以介紹。
  (二)句子層次。
  分析句子之間的關係和作用。例如,在某一段中,哪一句是表達段落大意的主題句,主題句與其它句子之間是什麼樣的關係。各個句子是如何相互銜接並構成段落的,以及各個句子本身是如何組織的。
  (三)詞彙層次。
  指對段落中的一些重點詞、關鍵短語及某些語言點的分析和講解。在講解中,應側重於這些詞彙、短語及語言點在具體上下文中的含義和作用,並指出其情感和文化特點,以利於學生充分理解整個語篇,從而打下牢固的語言基礎。
  二、運用語篇分析理論,日常英語閱讀教學
  作為高職院校英語教師,我們需要根據高職英語教學的實際情況,將語篇分析理論與教學實踐有效地結合起來,從把握整體的原則出發,分析語篇時由巨集觀到具體,由整體到區域性,逐層剖析,揭示各層次之間的相互聯絡。教學活動的開展可以按以下步驟進行。
  (一)加強背景知識學習,擴大知識面。
  學習一定的背景知識(background information)有助於學生更全面解語篇。通過類比的方法分析對比中的差異、不同的觀和價值觀。教師可引導學生閱讀有關各國(尤其是英美國家)的文化背景和民俗習慣方面的書籍資料,建立起豐富的內容圖式網,以開闊眼界,擴充套件知識,更好地理解所學知識。
  (二)分析語篇結構,指導文章閱讀。
  語篇體式有敘述性、描寫性、議論性、抒情性、說明性文字篇章的劃分,各類語篇在內容和語言風格上有其獨特性。例如:議論文的特點是對客觀事物進行分析和評論,重點放在論點及論證方面,主題往往比較明確,通常文章開頭點明主題,直接表明作者的觀點和態度,其後各段落圍繞主題展開,並有影響讀者的思想和行動的傾向。一篇短文如果有若干個論點,一定要弄清楚哪個是主論點,哪個是次論點或分論點,以及主次論點之間的辯證關係。議論文常用的推理方法有:歸納法(即由個別到一般),先設前提,通過例證歸納出結論;演繹法(即由一般到個別),先提一般性的論斷,再逐步提出支援該論斷的證據,最後得出結論。閱讀議論文的關鍵是要抓住作者的結論和觀點,以及作者對其他觀點的態度。說明文是對客觀事物的性質、特徵、形狀、構成、功能等進行介紹和解說。它不同於議論文,並不企圖影響讀者的思想,而是完全客觀地描述,不帶個人感情色彩。說明文常用的幾種寫作方法有下定義、舉例子、析因果、分類別、作對比等。閱讀說明文時一定要把握短文的中心,掌握作者是從何種角度、採用何種方法加以說明的,同時還要注意事實和資料。
  教師在教學中可根據這一點指導學生把握各種語篇體式的獨特性,掌握規律,學會舉一反三,做到觸類旁通,運用自如。課堂教學中首先要引導學生劃分意義段進而概括每個意義段的中心意思,抓住中心句(topic sentence),然後把全文按引言(introduction)、發展(development)及結論(conclusion)作進一步的逐層歸納,使學生從整體結構上理清文章的層次,瞭解文章的全貌,獲得文章所傳達的完整資訊。久而久之,學生逐步熟練掌握各種體式的結構和英語書面表達的特點及基本要求,從而能自己創造出豐富多彩、結構完整、層次分明、邏輯合理的文章。
  (三)適當的語言分析。
  在平時的英語教學中,教師要注重指導學生對語言、詞彙、語法知識及文章結構、修辭等篇章知識的學習與把握,以幫助他們建立、擴大語言圖式網。在對詞彙進行講解時要注意以使用為主要目的,引導學生既重視詞彙的語境含義(contextual meaning)及與其他詞的搭配(allocation),又重視同義詞和反義詞的擴充套件與辨析等。
  三、結語
  以上幾個步驟基本上貫穿了閱讀課堂教學的全過程。鑑於學習者語言功底和交際能力的差異,教師所採取的方法應因人而異,但總的模式是一致的,即把握整體,充分將“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教學方法結合起來。只要教師運用得當,長期堅持,將有助於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提高獨立的閱讀分析能力,也有助於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及綜合交際能力的提高。
  
  參考文獻:
  [1]孟建國.學中的語境與語篇分析[J].語言與翻譯,2005,(1).
  [2]範琳,劉振前.語篇閱讀推理模式研究綜述[J].解放軍外國語學院學報,2005,(5).
  [3]鞠玉梅.體裁分析與英漢學術論文摘要語篇[J].教學,2004,(2).
  [4]張金榮等.從語篇巨集觀把握,於詞義微觀入手[J].外語,2004,(3).
  [5]劉緒華.語篇分析理論和逆向型教學法[J].國外外語教學,1999,(3).
  [6]金蒂.語篇整體教學初探[J].中國小外語教學,19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