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脈採血拔針後兩種按壓方法止血效果比較

才智咖 人氣:2.43W
靜脈採血拔針後兩種按壓方法止血效果比較
 目的 比較靜脈採血拔針後兩種按壓方法對區域性出血、血腫和淤血發生率的影響,選擇最佳按壓方法以減少採血後出血、皮下血腫及淤血的發生。方法 實驗組100 例採血後採用伸肘棉籤直壓法,對照組100 例採血後採用屈肘棉籤橫壓法。結果 實驗組出血、皮下血腫及淤血發生率明顯少於對照組( p<0.01),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結論 伸肘棉籤直壓法,能有效地減少出血、皮下血腫及淤血的發生,既保護了體檢者肘部靜脈,又減輕痛苦,減少護患糾紛。
 靜脈採血;按壓法;止血效果
        靜脈採血後用幹棉籤按壓穿刺點,迅速拔出針頭,再區域性按壓穿刺點為常規操作方法[1]。靜脈穿刺後,正確按壓是保護靜脈採血者血管及保證下一次靜脈穿刺順利進行的前提。不當的按壓會造成患者出血、淤血、血腫等,不僅可引起患者緊張、區域性疼痛和淺表靜脈缺失,而且也影響了血管的清晰度,給下一次靜脈穿刺帶來困難,既增加了靜脈穿刺者的痛苦,同時也增加了護士的工作量[2]。但在抽血時發現,用屈肘棉籤橫壓法按穿刺點容易出現出血、皮下淤血及血腫。而拔針後用伸肘棉籤直壓法同時按壓面板穿刺點和血管穿刺點,出血、皮下血腫及淤血明顯降低。我們將兩種按壓方法進行了比較觀察,現報告如下。
        1 臨床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採血物件共200 例,男120 例,女80 例,年齡16~62 歲。均為健康體檢者,無血液系統疾病,出凝血時間均正常。要求操作者一針見血,排除反覆同一部位穿刺者。採血部位為肘部靜脈(頭靜脈、貴要靜脈、肘正中靜脈)採血材料均為同一廠家的真空採血管和7 號採血針。
        1.2 方法
        1.2.1 分組方法
        將受試者隨機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實驗組在1 號視窗採血,用伸肘棉籤直壓法按壓,男58 例,女42 例,年齡18~60 歲。對照組在2 號視窗採血,用屈肘棉籤橫壓法按壓,男62 例,女38 例,年齡16~62 歲。血管穿刺難易程度大致相近,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1.2.2 拔針按壓法
        ①伸肘棉籤直壓法,採血完畢後迅速拔針,在針頭離開面板的'瞬間,將消毒棉籤梗對著受試者,棉籤頂端對著操作者距離針眼遠心端0.5 cm 處與血管平行直壓在血管上,囑被採血者用未採血側手的食指、中指、無名指並排橫壓在無菌棉籤上,大拇指向上托住上臂。使面板針眼與血管針眼同時被按壓[3],受試者肘部處於伸直狀態,並告知不要按揉,按壓5 min。②傳統屈肘棉籤橫壓法,護士採血完畢,迅速拔針,拔針時針頭與血管縱軸平行,減少對血管的損傷,拔針後,立即用消毒棉籤與血管垂直橫壓面板針眼,並囑受試者用勁屈肘夾緊棉籤按壓5 min。
        1.2.3 判斷標準
        拔針後針眼處是否出現出血、血腫、皮下淤斑。
        血腫及淤血評定指標:當拔針後血液由穿刺點流至皮下所形成的血腫或淤血直徑大於或等於1 cm 時為血腫或淤血形成[4]。
        2 結果
        兩種拔針按壓法出現穿刺點出血、血腫、瘀斑率的比較結果見表1,經x2 檢驗,差異有顯著性(p<0.01)。採用伸肘棉籤直壓法拔針後出血、血腫、瘀斑發生率明顯低於屈肘棉籤橫壓按壓法。 
        
        3 討論
        ①棉籤按壓位置固定,可有效減少面板針眼出血、血腫、及皮下淤血的發生。伸肘棉籤直壓法,由於按壓位置固定,棉籤不易移動位置,穿刺點均勻受力,按壓時注意力集中,且能同時按壓到面板和靜脈血管兩個穿刺點,所以按壓時穿刺點出血、血腫、淤血少。而屈肘棉籤橫壓法,屈肘時面板和靜脈兩個穿刺點的位置都可發生改變,但程度不一,按壓點往往隨著面板移動而遠離靜脈穿刺點,靜脈穿刺點未能有效按壓,故易出現出血、血腫、淤血[5]。②增加按壓部位面積,可有效降低拔針後出血、血腫、淤血的發生。在臨床上,由於進針角度、面板脂肪厚度和護士個人操作習慣不同,不是所有穿刺針在進入面板的同時也進入血管,有的穿刺針在進入面板後,在血管上方平行移動一段距離後再進入血管,這使得面板針眼與血管針眼不在同一點[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