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英漢委婉語的社會心理分析及其對教學的啟示

才智咖 人氣:1.27W

摘要:委婉語是不同文化中普遍存在的一種語言現象.也是語言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 本文從社會心理的角度對英漢委婉語進行分析.並就此提出對第二語言教學的啟示,有助於我們對英漢委婉語的語言特徵及它們所反映的英漢文化有一個更好的瞭解,並在交際中恰當準確地解讀和使用委婉語。

談英漢委婉語的社會心理分析及其對教學的啟示

關鍵詞:英漢委婉語社會心理分析英語教學啟示

世界上任何一種語言不論其存在時間地點都有委婉語的組成部分。委婉語作為語言客觀存存的一部分.折射出神會文化現象的一個側面,反映 民族心理的歷史沉澱和深層構建。

研究英漢委婉語。對研究修辭學、跨文化交際和外語教學等都有啟發意義、、本文擬就英漢委婉語所反映的社會心理特徵作一初步分析並探討其對英語教學的啟示.英漢委婉語的定義從詞源來看,“euphemism” 一詞首次出現是在的Glossographia(《詞集》,1656)一書中,定義為“對粗俗詞的一種好聽的或善意的表達”它來自希臘語“euphemisos”,字首“eu”意為“good or sounding well”.詞幹“pheme”表“speech or saying”之意:故“euphemism”意即“用以替代刺耳、生硬、直接的詞,表和善的、含糊的、不直截了當的表達方式。

從而形成“words ofgood speech”。《韋氏第3版新國際英語詞典》給予的定義是:“A polite,,painful,frightening reali—”。根據《語言和語言學字典》(Language&Linguistic Dictio—.委婉語是“一種不明顯的、令人愉快的、含糊的說話方式,用來替換令人討厭的或不體面的詞(an unobvious,”。我國學者的觀點是:“英語辭格‘euphemism’.即西方古典修辭學中的‘euphemisos’是指‘提及令人不快的事物時用以保持得體的一種修辭方式’。”(李國南.1999)有關漢語委婉語的解釋如下:在《修辭學發凡》中,陳望道分設“婉轉”和“避諱”;王力主編的《古代漢語》給予的界定是:“在封建社會裡說話有所顧忌,怕得罪統治階級.以致惹禍.所以說話時,往往是委婉曲折地把意思表達出來。”郭錫良主編的《古代漢語》所作解釋為:“不直言其事,故意把話說得含蓄、婉轉一些,叫做‘委婉語’。”

英漢委婉語的社會心理分析委婉語的使用是人們為了在交際中以禮相待,避免冒昧或無禮。而委婉語不單是一種語言現象,而是一種文化載體,具有很強的社會交際功能。它的廣泛使用反映了在東西方文化裡得到認可和禁止的言談舉止準則, 同時也涉及使用該語言國家的文化、社會、生活的諸多方面。不同的文化背景,必然會在委婉語中有所反映。就英漢語而言.二者都擁有許多共同的委婉語言手段,並展示出種類不一的表現手法;同時,由於民族語言文化的巨大差異,也各自具有獨特的委婉表達方式。

那麼.從其產生的社會心理來看,有以下幾類。

對忌諱之事如疾病、死亡、性等的避諱心理。

在人類文明早期,社會科學文化不發達,為避凶趨吉,有些詞就成了不能隨意說的禁忌語。人們在交談時,忌諱將這類詞語直截了當地表達出來,而是選擇措辭委婉、語氣緩和的委婉語,目的是避免引起人們的恐懼感和不祥聯想。比如,人們在談及“死”(die)時,為反映人們對此及來世的態度,也為了體現對逝者的懷念、尊敬之情或是唾棄、咒罵等態度,或對死者親友的同情等,會常使用如下詞語或表達方式。比如,在英語中用一個單詞表達“死”這個概念的有:ase,drown,等詞:用寫實手法來表示的片語有:lose one’s life, no more,commit suicide等:用比喻來表達的片語有:check in,cross the Styx,go west,go to glory等。而在漢語中,有用一個漢字來表達的,如《禮記·曲禮》裡的:“天子死日崩,諸侯死日薨,大夫日卒,士日不祿,庶人日死”:有兩個字表達的:“夭折”、“斷絃”、“玉碎”、“捐軀” 等詞;有三個字的:“玩兒完”、“登鬼錄”、“赴黃泉”等;也有四字詞:“粉身碎骨”、“一命嗚呼”、“香消玉殞”等。不同的宗教信仰也有不同的“死”的委婉語。如在道教中,人們使用“仙逝”、“昇天”、“昇仙”、“駕鶴西遊”等。而“涅磐”、“圓寂”、“坐化”、“歸真”、“寂滅”等詞則來源於佛教。生前行善積德之人死後將“昇天”“去到極樂世界了”.而邪惡之人將“下地獄”“見閻王”。

避免冒昧和無禮的禮貌心理在人際交往中,當人們不得已要涉及一些令聽者不適的話題諸如年齡、體形、貧窮等話題時,會選用較溫和委婉的詞語來表達,以避免造成尷尬或傷害對方,力求和諧、融洽的交際氛圍使得交際順利進行。比如,英美文化推崇個人主義,子女成人後便不再與父母同住,老人也不隨兒女一起生活、另外在競爭激烈、追求效率的西方社會,老年人無任何競爭優勢,以致老年生活寂寞淒涼,因此談“老”是個極敏感的話題。英語巾相關委婉語也特多。如seasoned man(歷練的人),senior cit—資深公民)ature,thelongerliving (生活經歷較長的人)en years(金色年華)inguished gentleman等;“養老院”也被說成“nursing home,home for adults,rest home,”等。英語委婉語研究學者Neaman(1990)曾風趣地指 .美國沒有“老的”(old),要麼是“老練的”(seasoned),要麼是“保養得很好的(well—而東方文化則不同,“敬老尊賢”和“養兒防老”的這些傳統觀念,使得中國人重家庭、提倡倫理道德。年老是資歷和地位的象徵,老年人普遍受到尊重,因此相關的委婉語不多 常見的只有“風中之燭”、“年事已高”、“這把歲數”等寥寥數詞,而“華髮”、“夕陽紅”、“忘年交“等詞也飽含敬意。中國人還常把“老”字放于姓氏前後以表尊敬和親切之情.如:“老張”、“王老”等。另外.“老”字還帶有權威和智慧之意,如“薑還是老的辣”、“老成持重”。但隨著中兩文化的交融,漢民族也有了忌問年齡的傾向.尤其女性不喜歡與“老”掛鉤的稱呼。從委婉語的相互借鑑與交融上,可看出人類文化的共性及不同文化問可以相互借鑑、影響的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