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床血液檢驗論文

才智咖 人氣:1.78W

一般在檢查中,血液是檢驗疾病的第一步,所以小編今天為大家準備的內容是臨床血液檢驗論文,歡迎大家參閱!

臨床血液檢驗論文

臨床血液檢驗論文

【摘要】在我國的醫療工作過程中,醫療人員難以避免接觸到生物危險性很高的物質。為進一步確保檢驗人員的身體健康,有效預防醫源性的感染,在臨床血液檢驗過程中,必須遵循“安全第一”的原則。通常,血液是主要包括艾滋病毒與乙肝病毒(HBV)在內的多種病原體傳播載體。所以,必須高度重視臨床血液檢驗過程中的相關安全防護問題。

【關鍵詞】血液檢驗 安全防護 乙肝病毒 艾滋病毒

1 前言

近些年來, 我國艾滋病以及乙肝病的發病率及攜帶者不斷增多, 而這給臨床血液檢驗人員造成極大威脅。據相關報道顯示,臨床血液檢驗意外事故時有發生,這多和檢驗人員自身的安全防護意識不高以及檢驗室安全管理不規範等問題相關。如下,筆者就如何避免血液檢驗室安全事故的發生做進一步探討。

2 血液檢驗過程中的危險因素分析

絕大多數的病毒性傳染疾病多是通過血液載體而床波出去的,其中以艾滋病的病毒和乙肝病的病毒最為典型。這兩種病毒在臨床的血液檢驗中最容易威脅到醫護人員的生命安全,它們主要是通過直接接觸和間接接觸來傳播擴散的。具體為:(1)血液檢驗時的安全意識不強,由於通常實驗室中檢測的大多數血液標本是來自於社會上的無償獻血人,往往檢驗人員普遍認為那些血液是非常安全的,因此,在實際檢驗中缺乏生物安全的防護意識。(2)因檢測水平不高引起的危險:在我國大多數的血液檢驗中,因為受到經濟、經費等方面的影響,現階段,我國多數的血液檢驗中心僅僅是對HBV、梅毒以及HIV等展開檢測,仍有部分沒有列入到檢測專案中的潛在感染源也十分危險。例如:HTLV、EBV等新發病毒、仍處在視窗期的`艾滋病、質控血清、肝炎等等及處在視窗期的肝炎、艾滋病、試劑盒中的陽性對照血清、質控血清等等。(3)直接接觸的危險因素分析:①面板損傷而感染:因擦傷或者潰瘍等面板受損後,和攜帶有艾滋病毒及乙肝病毒的全血或者血漿等有較長時間接觸的檢驗人員,有可能會受感染。②黏膜接觸而感染:因沒有封閉好,而導致醫用的相關試管突發離心事故,使得血液飛濺,最終使攜帶艾滋病毒及乙肝病毒的全血或者血漿等和檢驗員口腔黏膜、眼結膜粘膜等接觸,造成感染。③面板刺破而感染:在檢驗過程中,刀片、針頭等器具意外刺傷檢驗員,使攜帶艾滋病毒及乙肝病毒的全血或者血漿等鍵入到檢驗員皮下,造成感染。通常乙肝病毒和艾滋病毒刺傷感染的可能性分別為:0~1%、 5%~35%[1]。(4)間接性接觸的感染因素分析通常面板以及黏膜等和被乙肝病毒血液汙染到的相關物品接觸,例如試管、手機等。會感染乙肝病。檢驗人員的手部極易受到乙肝病毒的感染,飲食、抽菸等和受有相關接觸的行為容易形成間接的接觸,進而導致感染。

3 加強血液檢驗過程中的安全防護工作

血液檢驗科室的安全防護工作十分重要,筆者認為應該從實驗室管理、檢驗人員意識、行為以及對意外事故處理這三個大的方面去加強安全防護工作,具體如下:

3.1 實驗室方面

3.1.1 完善檢驗室的管理制度:完善的檢驗室管理制度,才能使檢驗人員的各項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因此,們必須要加強對其的建立及完善。與血液檢驗相關安全防護制度應有:(1)檢驗室的消毒制度、(2)儀器裝置的安管制度。(3)費棄物的處理制度。(4)差錯意外事故的管理制度。(5)檢驗員的防護制度。等等。首先應建立健全上述制度,並要求相關檢驗人員認真學習各項規章制度,相關負責人定期進行安全教育及考核,切實做好監督工作。嚴厲禁止非檢驗室人員,在未經許可的情況下進入檢驗室內[2]。

3.1.2 配備安全性高的血液檢驗裝置:血液檢驗室內稍有不慎,極有可能發生感染,因此,檢驗室內應該配備安全性高的檢驗裝置。例如採血器材,可以以真空的採血系統為主。該系統由雙向的無菌針頭、多種真空管以及持針器組成, 和各種檢驗儀器相配套,構成一個全封閉的系統。此係統在最大程度上內能夠減少檢驗員在整個血液檢驗的全過程中和血樣的直接或者間接接觸的機會。或者可血漿凝膠管( PST), 把血清和血細胞相分離, 達到一管操作,避免和血樣接觸的目的。

3.2 檢驗人員方面

3.2.1 增強安全意識,制定防護措施:檢驗人員必須全面掌握有關血液病毒的特性、危害,以增強自身的安全防護意識。要十分明確的一點是對於對血樣病毒的感染性不清楚的情況下,在實際工作中,必須將血樣假定為具有傳染性,並嚴格制定防護措施,不可存在僥倖的心理。

3.2.2 強化對檢驗人員的培訓,提高操作技能: 近些年來,血液檢驗中心對員工的教育培訓不是十分的重視,而這極易造成檢驗員在實際操作中出現安全事故,所以,必須加大對相關檢驗人員的教育培訓力度,定期組織檢驗人員學習《血站的質量管理規範條例》、《血站檢驗室的質量管理規範條例》以及《血站的管理辦法》等相關法規,進一步強化相關人員的技能培訓,特別是要強化新近人員的安全培訓,堅持持證上崗,實行績效考核。組織相關人員學習“血液檢驗防護原則”,增強全員的安全意識。

3.2.3 戴好護目鏡:為了防止出現由於血液飛濺進入人眼的現象,必須嚴格要求相關檢驗人員在實際的血液檢驗過程中戴好護目鏡。特別是在做離心時,要注意有可能因多種原因導致標本濺出或者試管破裂,這些情況都有可能導致汙染。所以在操作時,應儘量帶蓋離心。在開啟試管蓋時,要在生物安全櫃之中進行。

3.2.4 戴好醫用的乳膠手套 :醫用的乳膠手套能在很大程度上保護檢驗人員免受針頭、刀片等機械損傷。此外,若受到針頭的意外損傷之後,其還可起到一定的阻擋作用,減少病毒血液進入傷口的量,進而降低感染的發生率。乳膠手套必須是作為一次性的醫用產品,要確保其質量。在購買時應檢視好是否有肉眼可看到的破損。在使用的過程中,如果因各種理化因素而破損的,必須要及時更換。此外,因乙肝病毒能通過間接接觸而感染,所以,在使用電話或者電腦過程中。

3.2.5 安全使用及處理針頭 :檢驗員在使用針頭時,原則上應儘量減少針頭的操作使用,應仔細小心。現階段,多數醫院多是採用真空採血系統,已提供專用的針頭處理容器。檢驗員採血完成後,血樣進入到了真空管中,而檢驗員手拿持針器,針頭即可在專用的處理容器內取出來,進而自動落盡容器內。這樣的操作,這對檢驗員、對血樣質量都是有較好保證的。

3.2.6 清理血跡 :清理血跡是一項十分關鍵的內容,檢驗人員應十分重視。具體應為:首先,在清理之前,戴上乳膠手套,穿好保護服。若血汙中有銳利物,則應清除乾淨。若血汙過多, 應穿上防水膠鞋。其次,用紗布或、紙巾等將血跡吸乾, 以此來增強消毒劑效力。再者清洗受汙染的表面,且吸乾。第四,應用消毒劑給表面進行消毒。第五,將消毒液吸乾。第六,用以水沖洗乾淨,且擦乾[3]。

3.3 意外安全事故處理方面

3.3.1 及時洗手: 若出現意外情況,是手部沾血,則應立刻使用肥皂進行清洗,其次應用流動清潔水將傷口或汙染面清洗好,最後再結合實際,對傷口進行包紮處理。粘膜或者眼結膜受飛濺血液汙染的,也應及時進行沖洗。

3.3.2 和乙肝病毒的意外接觸:由於乙肝病毒能夠通過間接或者直接接觸之後發生傳染,所以,有可能會出現由患者傳染給相關的醫務人員,又或者是醫務人員傳染給相關患者等現象。若是檢驗人員與乙肝病毒意外接觸之後,必須立即注射乙肝疫苗,以預防感染。我國的職業安全及健康管理局有作出如下幾個規定:所有接觸乙肝病毒的相關醫療工作人員必須是要注射乙肝疫苗,又或者是檢驗人員與乙肝病毒意外接觸之後,必須立即注射乙肝疫苗,以預防感染。具體的標準程式為:全部有可能或者是已經接觸乙肝病毒的相關醫療工作人員在首次注射後乙肝疫苗之後的第2個月、第6個月必須再注射乙肝疫苗,總共需要注射 3次。通常檢驗人員的粘膜或者是皮下和血樣有直接接觸之後,感染乙肝的危險係數高低主要是由血樣乙肝的感染情況以及檢驗人員乙肝疫苗的注射情況、免疫能力等來決定的。所採取的預防措施是以危險性的大小為依據的。

3.3.3 和艾滋病病毒的意外接觸:艾滋病毒可以通過直接意外進行傳染,但是目前仍沒有證明其可以通過間接接觸而傳染。但若是意外接觸到病毒血樣,並且該血液是懷疑呈陽性,又或者是已經被確認成艾滋病毒陽性之後,將會是難以展開有效安全的免疫防護。到目前為止,臨床上仍未有有效的艾滋疫苗,通常是用用疊氮雙脫氧胸腺嘧啶(AZT),其可阻止病毒 RNA 逆轉為DNA[4]。不過這種藥物具有實驗性質,其的臨床療效在目前仍沒有得到進一步確定。但是如果發生和懷疑成陽性的血樣,又或者是已經被確認成艾滋病毒陽性有意外接觸之後,可以優先考慮運用這種藥物。 如果是發生和艾滋病毒直接的意外接觸之後,若是決定使用該種藥物,則就應儘快地使用。除此之外,還應該當地的省級疾控預防中心,向專門德預防機構進行詳細諮詢,並尋求相關幫助,以及時做好預防措施。

4 結束語

總而言之,在臨床的血液檢驗過程中,危險因素眾多,醫護人員通常會直接或者間接地接觸到病毒,因此,在具體的實驗操作中,必須要做好安全防護工作,這樣不僅可以確保血液檢測結果的質量,最主要的還能夠保護醫護人員的人身安全健康。

參考文獻

[1] 李豫青,馬紅茹,包沁香,易虎. 醫學院校病原生物實驗室肝炎病毒的生物安全問題[J]中國公共衛生管理, 2010, (01) .

[2] 楊麗,胡黎婭,周友全,楊偉,馬莉. 對檢驗專業實習生進行實驗室生物安全教育的必要性探討[J]. 衛生職業教育, 2008, (08) .

[3] 馬韞佳,趙巨集,王玉花,馬志俊.護理與血液檢驗標本採集質量保證[J].中國煤炭工業醫學雜誌, 2009,(10).

[4] 林紅豔,黃聰,譚瑞瓊.血站實驗室質量管理與血液安全的關係[J]. 醫學資訊(中旬刊), 20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