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論水產學科專業英語教學改革研究與實踐

才智咖 人氣:3.19W

論文關鍵詞:水產學科 專業 以學生為主 

試論水產學科專業英語教學改革研究與實踐

論文摘要:了水產學科專業過程中存在的問題,結合課程的授課及教學改革的切身體驗,提出了對課程教材、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及測試方式進行改革的措施,建立一種以學生為主角的教學模式,培養學生對專業方面的內容具有一定的聽、說能力,在專業領域具有初步的交流能力。 
  
  20世紀以來水產科學以驚人的發展速度在眾多領域都取得了巨大進展,獲得了很多突破性成就。然而,在記載這些浩如煙海的科技文獻所使用的語言文字中,英語佔到85%以上,[1]為了能夠了解、趕上世界先進技術的進步和國外專業發展動向,本科生應該能夠熟練閱讀專業文獻,並在專業領域具有初步的語言交流能力。新形式對大學生的要求不僅是能夠閱讀,也應該能書寫技術檔案,能夠進行語言交流。如今國際間交流越來越多,在各種海洋科技論壇上,學生們對國外學者帶來的科學發展的最新動態及新的理念是非常渴望的,但苦於專業英語基礎薄弱,無法進行進一步交流,師生都覺得十分遺憾。此外,學生畢業論文中的英文摘要質量較差,英文文獻數量極少,原因也是專業英語的基礎不好,對英語有恐懼。[2]因此,要本科生熟練運用專業英語,儘早在專業上與國際接軌,這就給水產類專業英語的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針對目前水產學科專業英語教學中存在的不足,對其進行改革就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當前水產學科專業英語教學存在的問題
  由於全國大學英語實行四、六級考試,就業單位對英語水平的要求日益提高,高校對英語教學越來越重視,學生運用英語的基本技能提高了,語言基礎明顯紮實了。但是,基礎英語後續的專業英語情況卻不能令人滿意。目前多數水產類專業的學生在大學英語基礎階段兩年教學計劃內英語學完後即放鬆了英語的繼續學習,思想上對專業英語的學習不夠重視,在時間和精力的投入上遠遠不如在基礎階段的學習。與此同時,教師在教學方法和模式上的探索明顯少於基礎英語階段。首先,由於沒有統一教材,導致課程設定和教材建設等缺乏合理、科學的安排。目前使用的教材一般是任課教師從專業文獻中選編的,內容更新不及時,缺乏專業知識特點和連貫性。學生使用這些教材猶如隨意閱讀專業文獻一般,很難達到提高專業英語綜合能力的目的。[3]其次,專業英語課堂教學形式單一,一味輸入。教師的教學一般僅停留在簡單的科技文章階段,認為專業英語的教學就是“閱讀+翻譯”,僅僅講授一些與專業有關的詞彙就足夠了。課程缺乏對專業知識和語言技能的綜合訓練,使學生感到索然無味,存在“重基礎、輕應用”的傾向。這樣就造成學生無法以英語為工具獲取和交流相關專業知識,對他們學習國外的先進知識和技術具有嚴重的抑制性和長期的不良影響。[4]
  二、水產學科專業英語教學改革的'具體措施
  針對水產類專業英語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我們從教材、教學內容、教學形式及考核方式等多方面進行了改革嘗試,並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1.教材建設突出系統性、科學性和針對性
  我國的水產科學研究在國際上尚處於落後的水平,因此必須讓學生及時瞭解國際上的科學發展動態,與國外專家進行交流,儘快縮小我們與已開發國家的差距。這樣,專業英語的重要性就凸現出來。教材是決定專業英語教學效果好壞的因素之一,專業英語教材編寫要考慮到語言和專業內容兩個方面。在大量蒐集和檢索相關資料的基礎上,編寫具有較強系統性、科學性、時效性以及針對性的水產學科專業英語教材,將一般科技知識和專業知識相結合,強調思想性、科學性、實用性及趣味性。結合專業特點,收集各種不同文體的期刊論文、專著節選、文摘索引、單證圖表等等,同時也應包含常用的科技詞彙和一定的專業術語。[1]
  2.建設與教材內容基本對應的英文影像資料庫
  傳統教學課堂氣氛不活躍,形式死板的原因之一就在於缺乏形象、生動、有趣的影像資料。為了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課堂教學方式形象、生動,我們的改革建立了與教材內容基本對應的英文影像資料庫。通過觀看影像資料,一方面可以鞏固學生對課本基礎知識的掌握,另一方面可以達到鍛鍊學生的英語聽力能力的效果。
  3.建立一種“以學生為主”形式多樣的教學方法
  轉變傳統的課堂角色,教師做,學生當主角。專業英語教學方法改革,重點是學習角色的轉變。過去是學生被動地學,是配角,現在要求學生主動去學,當主角。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和主動性,課程採取形式多樣的教學方法,加強師生之間的溝通和交流,讓學生真正參與到教學過程中來。授課中,避免學生只是被動地聽,要綜合加強聽、說、讀、寫、譯的訓練。教師主導集中學習後,讓學生分組分別對課程的不同專題進行擴充套件學習,並以答辯的形式向其他同學講解和接受提問。最終達到讓學生積極主動投入到專業英語課程的學習當中。具體步驟為:
  (1)教師按專題講述教材中專業知識,播放相關英文科教片,讓學生用英文對所學內容發表個人見解。
  (2)學生分成小組,每一組對課本中的一個專題進行擴充套件學習,通過查閱英文文獻資料,撰寫小論文。
  (3)在課上小組成員以論文答辯的形式向全班同學進行講解。首先以論文內容彙報的方式對材料作介紹,然後聽講者提出問題由小組成員回答。以上過程要求學生儘可能用英語表達。
  4.豐富專業英語課程考核的形式
  提高學生用英語進行專業交流的能力,搞好專業英語課的測試是檢查教學大綱執行情況、評估教學質量的有效手段,也是教學反饋資訊的主要來源和改進教學工作的重要依據。我們採取筆試和口試相結合的測試方式,將考核學生以英語為工具交流專業資訊的能力作為專業英語考核的主要標準之一。口試在班級統一筆試前進行,重點測試學生語言應用能力和專業資訊交流能力,一組學生與教師就某一專業問題進行類似seminar形式的討論,教師依據每個學生的發言情況對其分別打分。口試成績佔期末總成績的30%。
  三、教學改革的效果
  通過以上方式,我們對水產學科專業英語的教學進行了改革與創新,改革以培養英語應用能力為主要目標,通過對教材、教學內容和方法以及考核方式的改革,使學生學有目標、學有動力、學有所用,變以往的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使其成為專業英語課程中的主角,使其在英語的閱讀理解能力以及語言表達能力等多方面得到鍛鍊。我們根據專業英語的改革措施,針對改革效果設計了問卷,在水產類專業在讀本科生以及畢業生中做了問卷調查。
  調查結果顯示,學生對教材滿意度較高,認為教材做到了專業性和科普性的有機結合,通過教材學習能夠接受更系統、更具針對性的專業知識,能夠掌握所學專業的基本專業詞彙及當前常用的新詞彙。大部分學生對所採取的“以學生為主角”的教學模式是認可的。學生們認為,傳統教學方法中教師佔用課堂時間過長,不能調動學生積極性。實施新的專業英語課程教學模式和方法,能夠提高學生的專業方面的聽說能力,培養閱讀和翻譯專業文章的技巧,並在專業領域具備了初步的語言交流能力。在新的教學模式中教師主導課堂時間宜在20分鐘左右。對於口語考試,多生認為這是督促口語練習,克服緊張、害羞心理的一種有效辦法,希望能夠繼續推行。特別是已經考取研究生的學生反饋結果顯示,新的教學模式有助於培養學生撰寫英語專業科技論文的能力,有利於學生儘快適應日後的科研工作中的要求。
  雖然此次水產類專業英語的教學改革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教學改革是一條漫長的路,不同時期,面對不同形勢,需要實施不同的改革措施。因此,如何通過水產學科專業英語的教學將理論學習與實際應用更加有機結合在一起,還有待於廣大的英語和水產科學教師進一步探索和實踐。
  
  參考文獻:
  [1]李偉,陳曉陽,李慧.生物科學專業英語教學改革的探索與實踐[J].文教資料,2006,(8):78-79.
  [2]張豔玲,胡青.大學“專業英語”課程教學改革探討[J].廣州大學學報(科學版),2003,2(5):81-83.
  [3]張恆,金葉玲.專業英語教學改革與創新[J].淮陰院學報,
  2003,12(2):48-49.
  [4]黃虹.高校專業英語教學改革模式初探[J].航海研究,1999, (4):4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