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論全球化語境下的英語教育

才智咖 人氣:3.21W


  論文摘要:教學中的問題總是受著和的影響。它取決於社會的需求。今天。全球化趨勢不再是幻想的現象,而是實實在在地改變社會發展和重樹個人文化意識的趨勢。它給英語教育帶來了什麼?教師應該如何培養學生適應這種趨勢?這篇文章將結合中國國情提出幾點在教學與科研中培養跨文化意識的切實建議。

淺論全球化語境下的英語教育

論文關鍵詞:全球化  跨文化意識  英語教學

1引言

中國的改革開放經過了20多年的歷程.中國的英語(包括所有外語種)教育界也經歷了從被動甚至盲目接受國外的理論和實踐到結合中國國情,對理論和實踐進行全面反思。這是一種質的轉變,標誌著中國外語教學走上了日趨成熟的發展道路,顧日國教授曾比較了傳統課堂教學模式與利用遠距離手段及網路手段的教學模式,提出教學模式的轉變是為了適應當今世界社會、科技、和文化發展的需要。

近年來許多外語學科都開始注意教學和科研工作中以及學生能力培養方面的跨“文化”問題。在不同領域不同層次的國際交往日益頻繁尤其是跨越國界的經濟活動和商品日趨全球化的今天,跨“文化”似乎越來越成為一種眾望所歸的理念,如何對跨文化,的內涵、構建以及功能作深人細緻的多維視角的解析,特別是如何按跨“文化”的思路對各個學科的專業設定和發展方向作出根本性的重新設計.是當下外語教學中的重大課題。

2吸取國外現代教學中的人文主義思潮

人文主義語言教學思想與傳統語言教學思想上的不同首先體現在對語言教學目的的認識上,傳統語言教學思想認為幫助學生掌握語言知識和語言技能是教學的最終目的,人文主義教學思想則認為.教育的主要任務是幫助學生實現自我(self-actu.alization),使他最大程度地發揮潛能語言教學也不例外。雖然中西文化在政治、經濟、意識形態方面差異很大,但在當今全球化的語境中.在中國逐步世界化的過程中.尤其是高度重視素質教育的今天.國外現代語言教學中的人文主義思想能給我國的外語教學提供許多有益的啟示,其中有幾點筆者認為有必要引起注意:

(1)外語教學作為教育的一部分,不應只以語言教學為中心,同時還應考慮通過語言教育達到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不應僅限於新的大《學英語教學大綱》所提出的借“鑑和吸收外國精華,提高文化素養”,而應涵蓋更廣泛的內容,如通過小組活動培養學生的協作精神和與他人溝通的能力,激發大學生的創造性,提高他們解決問題的能力。

(2)在外語教學和研究中,在注意學生的智力因素的同時還必須重視非智力因素在語言學習過程中所起的作用。Amond(1999)將非智力因素分為個體因素(individualfactors)和關係因素frelationalfactors)兩大類。個體因素指的是學習者自身的內在因素,如焦慮、抑制(inhibion)、個性、動機、學習方式等。而關係因素指的是學習者與其它學習者的關係,以及學習者對所學所持的態度。

(3)必須充分認識到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在語言教學中,成功在很大程度上並不取決於教學、教學法或語言分析,而更多地取決於學生自身和學生之間的活動過程。語言課與其它課程不同,語言不僅是教學內容,而且也是教學手段,只有讓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才能保證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