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前衛生學課程改革探究論文

才智咖 人氣:3.04W

摘要]《學前衛生學》作為學前教育專業的一門專業必修課,應切實以學生掌握相應的保教知識與技能為課程教學的目標。針對本門課程傳統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從改革課程內容、教學方法、考核方式三個方面入手進行探索,最終取得了一定的效果,與同行分享的同時也希望得到指導和幫助。

學前衛生學課程改革探究論文

關鍵詞]課程改革;學前衛生學;改革探索

一、《學前衛生學》課程內容及目標

《學前衛生學》是學前教育專業的一門專業必修課,其基本的理論與實踐知識與托幼機構的工作需求密切相關。該課程的教學目標為使學生具備正確的健康觀念,熟悉學前兒童解剖生理特點以及身體發展的規律,掌握有關營養學、心理衛生、常見疾病預防與處理、急救措施等學前兒童衛生保育基本知識,並在幼兒園保教活動中能夠運用相應的知識解決幼兒園的保育問題,促進幼兒的健康。其重要內容及教學目標為:(一)學前兒童的解剖生理特點與保健1.瞭解人體的基本結構;2.掌握學前兒童身體各系統、各器官(神經系統、感覺器官、運動系統、迴圈系統、呼吸系統、消化系統、泌尿系統、面板、內分泌系統、生殖系統)的組成及其生理特點;3.掌握學前兒童各系統、器官的保健措施,在幼兒園保育過程中能夠採取有效的措施對幼兒進行身體護理與保健。(二)學前兒童營養衛生1.瞭解各種營養素及熱能對學前兒童生長髮育的重要價值,掌握學前兒童的合理膳食要求;2.瞭解幼兒園膳食營養管理、食品衛生管理的具體內容及要求;3.能夠根據學前兒童生長髮育需要合理配膳,促進幼兒的健康成長。(三)幼兒園保教活動安排的衛生1.瞭解幼兒園的一日生活制度,熟悉一日生活衛生要求;2.瞭解幼兒園日常生活照料的內容,掌握日常生活照料的衛生要求與方法,能夠做好幼兒園日常生活的照料工作;3.瞭解幼兒學習教育活動的內容,掌握相應的衛生要求方法,能夠做好幼兒學習教育活動的衛生保健工作。(四)學前兒童意外事故的預防與急救1.理解安全教育的內涵,瞭解學前兒童安全教育的意義、內容、方法與途徑;2.瞭解幼兒園的安全要求,掌握學前兒童意外事故的急救原則和幾種重要的急救法;3.能夠在幼兒園工作過程中做好常見意外事故的預防,對出現的意外事故進行急救處理。(五)學前兒童常見疾病及傳染病的預防與處理1.瞭解有關疾病的基本知識,能夠根據學前兒童的表現判別生病與否,掌握基本的疾病護理技能;2.瞭解學前兒童常見傳染病的型別,熟悉學前兒童常見傳染病的一般特徵和常見傳染病的病因、症狀,掌握常見傳染病的預防及護理方法,能夠在幼兒園保教活動中識別傳染病,並進行有效預防和處理;3.瞭解學前兒童常見疾病的型別及特徵,熟悉常見疾病的病因、症狀,掌握學前兒童常見疾病的預防及護理,能夠在幼兒園保教活動中做好疾病的預防和護理工作。(六)學前兒童的心理衛生1.理解學前兒童心理衛生的重要性,瞭解影響學前兒童心理衛生的因素;2.瞭解學前兒童心理衛生工作的內容;3.瞭解學前兒童常見的心理問題,掌握相應的預防措施。(七)學前教育機構的物質環境衛生1.理解學前教育機構物質環境衛生的重要性和功能;2.瞭解幼兒園的選址、用地、總平面佈置等衛生要求,掌握幼兒園房舍的衛生要求,在幼兒園工作中做好房舍的衛生工作;3.瞭解和掌握學前教育機構常用裝置與用具的衛生要求,在準備和組織幼兒園活動過程中嚴格按照要求做好相應的衛生工作。

二、本課程傳統教學問題分析

為了實現這一本課程的總體教學目標及各章節小目標,適宜的課程教學模式無疑是一有力載體,然而在本課程傳統實施過程中,卻存在著以下幾方面的問題:(一)課程教學方法落後,教學手段單一,主要採用集中講授式,教師講,學生聽。學生處於被動的地位,被當做知識灌輸的物件。久而久之,學生的聽課積極性明顯下降,學生逃課率上升,即使來上課,也較多出現說話、玩手機、睡覺等現象。這不利於教學目標的實現,更不利於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二)課程考核方式單一,期末考試佔的比例較大,導致學生“平時不用功,臨時抱佛腳”的現象凸顯。一些學生平時不怎麼聽課,但只要期末惡補也可以出成績,反而有些平時很努力的學生,期末考試成績不佳。這不利於學生積極性和主動性的發揮,也使以考試成績為依據的考核評定失去了公平性。另外就是在考核過程中,偏重於對理論知識的考核,而對學生的實踐能力則兼顧較少。

三、課程改革力圖解決的關鍵問題

為了改變傳統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我嘗試不斷創新教學方法,改革教學內容,建設多維的評價體系,力求形成特色鮮明的學前衛生學教學模式。《學前衛生學》課程改革擬解決的關鍵性問題有以下幾個方面:(一)提高學生的課堂積極性,減少學生缺課、上課玩手機、說話、睡覺等現象。(二)通過教師集中理論講解、幼兒園教師專題性實踐彙報、學生知識點彙報、學小組情境演繹等環節,多角度、全方位的將幼兒園相關的保教情況真實展現在學生面前,使學生真正理解並掌握所學內容,減少學習過程中的“夾生”現象。(三)改變傳統的“教師主動、學生被動”的現象,使學生和老師都能夠在課堂教學中找到自己合適的位置,體現應有的能力和價值。

四、課程改革的具體內容

此次教學改革內容主要集中於以下三個方面:教學內容改革、教學方法改革和考核方式改革。(一)改革教學內容《學前衛生學》這門課程包含的內容比較多,涉及範圍廣。如果在有限的學期時間裡,各個方面都“面面俱到”的'話,容易出現“眉毛鬍子一把抓”、“貪多不求精”的問題。為了精準把握住課程的核心內容,真正實現學生所學與幼兒園所需的契合。在實際的課程實施中,我採用的做法為:在結合《學前衛生學》教學大綱的基礎上,通過與幼兒園專家特別是一線教師的訪談,瞭解幼兒園保教實踐中急需教師具備的相關知識和技能,對課程內容進行組織和整合,努力做到“重點突出、層次分明”。如第四章“托幼機構的衛生保健制度”中,則注重對幼兒園的生活制度進行了講解,除了教材中(所使用教材為教育科學出版社出版,唐林蘭、於桂萍主編的《學前兒童衛生與保健》一書)提到的在一日生活各環節中教師該注意的事項進行講解之外,對各環節中幼兒的衛生要求也進行了補充性的講解。並且在此基礎上,編寫了各環節中教師保健情況觀察記錄表及幼兒衛生行為觀察記錄表,供學生在實習及見習中使用,以進一步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和運用。在第五章中,考慮到培養實踐性人才的目標要求,則將重點放在第二節“學前兒童意外事故的處理”上,除了教材上列舉的常見的12種意外事故外,又結合對幼兒園常見意外事故的調查,增加了諸如溺水、觸電等急救措施講解。而在第六章幼兒園常見的傳染病、常見的疾病及第七章中常見的心理問題講解中,則做了“減法”,即並沒有將教材中提到所有常見疾病、傳染病、心理問題進行一一講授,而是結合幼兒園中兒童的實際,針對性地對比較普遍的一些疾病、傳染病和心理問題進行了講解,其餘的則讓學生作為課外知識進行自主學習。這樣既實現了課程內容的精準、又體現了課程內容的層次性。(二)改革課程教學方法和手段在教學實踐中,我把重點放在了那些能夠真正提高學生的積極性、參與性以及對學生真正掌握知識和技能有明顯效果的方法上。具體我採用了教師集中理論講解、學生根據教育實踐(如實習、見習)進行知識彙報以及學生小組情境演繹等方法以替代傳統式的教師講授為主,學生被動學習的方式。如本課程大部分章節(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等)的理論知識內容,我會通過講授法、案例法等講授給學生,以幫助學生建構起完整的理論知識體系。而一些實踐性、操作性比較強的內容(第四章、第五章、第六章),我會採用學生實踐性自主學習為主、教師補充為輔的形式展開。如在第四章“托幼機構的生活制度”這一節,我會根據本節課的知識內容,編制一些幼兒園一日生活各環節教師保健情況及幼兒衛生行為表現觀察記錄表(如入園環節教師保健情況觀察記錄表及入園環節幼兒衛生行為觀察記錄表等),然後以作業的形式佈置給學生,讓學生在實習的過程中(本課程基本大都開設在學生有教育實習的學期)自己結合所見所聞進行觀察記錄,然後回校後在課堂上進行彙報,與其他同學進行分享交流。這不僅實現了學生所學知識與幼兒園實際的高度吻合,也充分促進了學生的“自主———合作———探索”式學習。而在第五章“常見意外事故的處理”、第六章“常用護理技術”這些操作性知識的學習上,我則創新的採用了學生小組情境演繹的方式進行。具體操作為:我事先根據大綱及實際的調查,將幼兒園常見的意外事故及切實需要的護理技術進行整理,讓學生自由結合成小組認領他們想要講授的內容。在充分準備的基礎上,將所要講授的知識(如某種常見意外事故出現的原因、會有什麼症狀、特別是該如何進行急救處理等)以情景劇表演的方式展現出來。我則根據學生的表演,進行適當的補充或糾正。這種寓教於樂的方式,使學生在快樂的氛圍中自主掌握了“活的”知識與技能。另外,為了進一步多途徑、有效落實實踐性人才培養的目標,領導與學前教研室的各位老師也一直致力於加強與幼兒園的合作,努力促進“雙導師制”的人才培養模式,將幼兒園一線的優秀教師也納入學前教育專業課程的教學中。具體到《學前衛生學》這門課程中,則體現為:將一些幼兒園保教實踐內容交於幼兒園一線優秀教師以講座彙報的形式進行講授。比如第四章“幼兒園的一日生活制度”、第六章“幼兒園常見的傳染病、疾病”、第七章“幼兒常見的心理及行為問題”等這形式既能夠有效避免“象牙塔”式的知識學習,又能夠在最大程度上促進學生掌握準確、急需的幼兒園保教技能。(三)改革考核方式考核是評估學生能力和學習情況的主要方式,考評是否科學與教師教學、學生學習、學院教學質量、人才培養的素質和能力密切相關。《學前衛生學》的考核改革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在考試目的上,從注重學生的知識習得轉變為注重學生知識與技能的全面發展;在考試內容上,從“注重理論知識”轉向“理論與實踐並重”;特別是在考核方式上,從“注重結果性評價”轉向“結果與過程並重”。具體做法為:一方面,增大了平時表現成績在期末成績中所佔的比例,由20%增加到30%,即在傳統考核中只有“出勤”、“作業”這兩項的基礎上,增加了“小組知識點彙報”這一計分項,實現了學生在課堂中的過程參與和自主學習。另一方面,在“作業”這一項上,也與傳統的理論知識闡述不同,轉變為實踐知識的考核,即對上面提到的學生在實習過程中填寫的觀察記錄表的準確度、全面性、深入性等各方面進行綜合評定。

五、課程改革的效果

以上是我在為期3年半的《學前衛生學》教學的過程中,嘗試根據學生學習特點及課程內容進行的改革,在實施過程,初步達到以下了以下效果:(一)學生真正明白本門課程的重要性,不再把自己定位為課堂上的“局外人”,課堂積極性明顯提高,學生缺課、上課玩手機、說話、睡覺等現象基本消失,在課堂上真正的動起來。(二)通過高校教師集中理論講解、學生知識點彙報、學小組情境演繹,學生真正理解並掌握了所學內容,學習過程中的“夾生”現象消失。(三)學生的學習效果好,對幼兒園的保育工作有了更深入的認識,能夠用所學的知識和技能做好保育方面的工作,這在以後的教育實踐得到了很好的體現。

參考文獻:

[1]唐林蘭,於桂萍.學前兒童衛生與保健[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