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距反思新進入MBA院校的可持續發展之路

才智咖 人氣:1.24W

我國MBA教育的可行性研究始於1988年。1990年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正式批准設立MBA學位和試辦MBA教育,並於1991年在首批被批准設立試點教育的9所院校開始面向全社會正式招生。我國先後7批共批准110多所院校為MBA教育培養單位。目前中國的MBA教育就規模數量、投入來講增長很快,但教育水平良莠不齊,總體上屬於“拿來主義”。就全國而言,教育資源極為短缺,特別是高水平的教授、本土化的案例、學校與企業的合作相當有限,在我國制度變遷過程中MBA教育制度急待規範與完善,以提高辦學效率與水平。

差距反思新進入MBA院校的可持續發展之路

一、國內MBA現狀分析近日,教育部下發第六批31所MBA招生單位名單,由原先的南京航空航天大學、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安徽大學、湘潭大學、山東財政學院、大連海事大學及長江商學院7所大學增至北京師範大學、安徽財經大學等31所。至此,中國內地具有MBA招生資格的院校達到127所,明年,擴招增加幅度將達到24%。招生規模不斷擴大,報考“門檻”逐步降低,MBA正在向更多考生敞開大門。與此同時,報考國內MBA學位的人數經歷了2003年、2004年兩個低潮期後,從2005年開始緩慢升溫,以報考1月MBA全國聯考的人數為例,2003年為35481人,2004年為27721人,2005年為38631人,2006年為39844人,2007年達40784人。照此趨勢,雖然有MBA聯考變化的好訊息,但是MBA院校的分化、社會對MBA評價的平淡等情況也是不爭的事實,所以2012年的擴招究竟是喜是憂,因校而異。更為重要的是新進入者難以對先期的強者進行衝擊。

北京師範大學是第六批新增的MBA試點院校之一,在談及2007年10月份考試報名情況時北京師範大學研究生院副院長張馳教授表示不是十分理想。她認為,後進入市場導致的經驗不夠豐富,MBA專案知名度不高是考試的學生報名情況不理想的主要癥結。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MBA專案辦公室主任汪曉霞認為,MBA專案相較其他專案更注重知名度,而且在我國乃至世界都有排名,所以知名院校在招生方面更容易,生源素質也會相對高一些。

二、新進入MBA院校發展存在的問題和先期的MBA院校相比較,新進入MBA院校存在著一定的問題,這些問題直接影響新進入MBA院校的長遠發展。

(一)從考生規模上分析新進入MBA院校在歷年的報考人數上與先期的MBA院校存在著很大的差距,如下:資料來源:考易網首先從報考人數來看,先期MBA院校明顯佔優勢,報考人數遠遠領先新進入MBA院校,北大,清華,人大,復旦,同濟,上海交大等學校報考人數都超過了1000多人,而相對比較新進入的`MBA院校來說,報考人數大大降低,甚至不足100人,其次,報考人數與實考人數之間的差距。不論先期的MBA院校還是新進入的MBA院校都有同樣的憂心之處:真正參加考試的人要比報考的人少。這當中也看出一些問題:考生由於各種原因放棄考試很常見,先期的MBA院校由於報考人數充足,即使缺考一部分不影響全域性;對於新進入MBA院校而言,缺考幾個人有可能就辦不成一個班。如安徽大學和華北電力大學,報考人數與實考人數相差不大,但真正能錄取的比例又大大減少。再從錄取比例上考慮,先期MBA院校錄取比例維持在1/3至1/2之間,有的院校基本是實考人數與錄取人數比例100%。而新進入院校沒那麼樂觀,在報考人數低的情況下,錄取比例也是大大降低,有的甚至是個位數,教學難成規模,從教學成本上考慮也難以維持。

(二)從特色上分析清華、北大等著名管理學院的MBA為提高辦學水平,進行大量的嘗試和創新,如引進一些高水平的國外著名商學院教授,同國外著名商學院舉辦師資培訓專案,對原有師資進行培訓,與國外著名商學院如哈佛大學商學院聯合辦學,聘請著名跨國公司的董事長、總裁、總經理擔任顧問。新進入的MBA院校由於辦學之初,經驗上有一定的欠缺,短時間內難以形成特色和規模,大部分新進入MBA院校的課程體系多為全國MBA教育指導委員會要求開設的學位課程、核心課程和方向選修課。先期MBA院校的MBA教育如清華北大的方向形成自己的特色,選修課達到60門,而新進入MBA院校在這方面已經遠遠落後,面對已形成的激烈的競爭市場,可持續發展之路將如何進行下去呢?

三、新進入MBA院校與先期MBA院校的差距分析在這種環境下,新進入的MBA院校要想有所突破,在MBA院校中佔有一席之位確實困難。不僅要意識到與先期知名院校的差距,更要在差距的基礎上反思,給出本校的確切定位。歷史根源在這裡很明顯的可以看出,新進入的MBA院校無論在知名度還是其他方面都相對很弱,不用說北大清華這樣的名校,即使根據211排名,新進入者也是遙遙排在後面的居多,先期院校創校多年,知名度高,新進入者在這一點上根本與之無法競爭。新進入學校在基礎設施與師資力量上與先期院校差異明顯。

TAGS:MBA 院校 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