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倫理思想對弗羅斯特詩歌的影響

才智咖 人氣:1.31W

    論文關鍵詞:宗教倫理;弗羅斯特;影響;混亂;光明磊落

宗教倫理思想對弗羅斯特詩歌的影響

論文摘要:羅伯特·弗羅斯特的詩歌以含蓄著稱,簡潔的語言背後常常語含譏諷,寓意深長,隱含了對現代性的反思.文章旨在通過對弗羅斯特的傳記、散文及文字分析,探討宗教倫理思想對弗羅斯特及其詩歌的影響,這是促成弗羅斯特詩歌現代性反思的重要因素。

    美國現代詩歌大師羅伯特·弗羅斯特((1874-1963)詩人一生歷經坎坷,大器晚成,可以說是集勇氣、責任、智慧和艱辛的一生。他的詩歌是浪漫主義與現代主義的完美結合,簡潔的語言背後常常語含譏諷,窩意深長,隱含了對現代性的反思,這是受到他本人的生活經歷、當時的社會背景及宗教的影響下出現的。本文旨在通過對弗羅斯特的傳記、散文及文字分析,探討宗教倫理思想對弗羅斯特及其詩歌的影響,這是促成弗羅斯特詩歌現代性反思的重要因素。是宗教倫理思想給予他堅定的信念,在混亂的現實世界以自己“悲而不怨”、積極面對的方式走出時代的困惑,在詩的海洋裡不斷地探尋人的自身價值和藝術的真諦,引領同時代的人們尋找理想的精神家園。

一、時代背景

    19世紀末、20世紀初,隨著工業技術的發展,美國的經濟也以驚人的速度增長。然而,科學技術是一把雙刃劍,它讓社會進步的同時也帶來了許多社會問題以及人的異化狀態。弗羅斯特的一生見證了美國的巨大變化:工業革命衝擊了平靜的鄉村生活,以及兩次世界打戰給人類帶來了巨大傷害。在弗羅斯特生活的年代,“上帝死了”的年代,“一切固定的東西都煙消雲散了(馬克思語)”,沒有了穩定的傳統價值觀,人與人之間失去了認同感。在貧乏的時代,詩人何為?作為一詩人,意味著去注視、去吟唱遠逝諸神的蹤跡。弗羅斯特是一個虔誠的教徒,他關心的是迷離的大自然和人,“詩意地居住於大地之上”,可以說是一個執著的人類精神家園的守望者。他用藝術的手法含蓄地反映了產生它的時代,揭示了現代社會的物質化及混亂狀態,表達了對現代性的反思。弗羅斯特的早年和青年時期的生活充滿了艱辛和失望,對他來說,“生活如此可恨,世界如此邢惡”。難能可貴的是,弗羅斯特並役有因此而消極沉淪、悲觀厭世,因為他認為棍亂是有限的,人能夠與之抗衡從而重新獲得秩序。對弗羅斯特來說,是詩歌激起了他對生活的熱愛;詩是控制日常生活的混亂的一種手段,“詩短暫地遏制了混亂”。弗羅斯特在詩歌創作中堅定三種信念:自我信念,愛的信念和藝術的信念;他認為“這三種信念都和上帝的信念緊密相關,因為相信上帝是你為了獲得未來而同他分享的一種關係,為了相信未來—相信靈魂的未來。”這一切歸因於宗教思想對弗羅斯特的影響,是宗教精神激勵著他走出了時代的困惑。

二、詩人受母親及愛默生的影響

    我們說到宗教倫理思想對弗羅斯特詩作的影響時不能忽略了兩個人:一個是詩人的母親,另一個是超驗主義的代表人物拉爾夫·沃爾多·愛默生。詩人在青少年時期深受其母親和愛默生的影響,在他的詩歌裡蘊含著深刻的宗教倫理思想。弗羅斯特的一生主要居住在新英格蘭,那裡的文化是宗教性的,文人在某種意義上仍是上帝的兒女。弗羅斯特的母親是蘇格蘭人,是一個虔誠的清教徒;她自己寫詩,也給弗羅斯特讀蘇格蘭的文學作品和華滋華斯、拜倫及愛默生的詩。清教倫理注重個人和家庭生活,嚴守道德戒律;為了上帝的榮耀而竭力勞作,努力完成白己應盡的責任和義務,這樣就能達到善功贖救的目的。

    愛默生的超驗主義所提倡的樂觀主義態度也體現在弗羅斯特的詩作裡。在新英格蘭,愛默生時代的浪漫主義主要帶有道德和哲學色彩。它的道德成分紮根於經久不衰的清教理想主義,而其哲學成分主要來自愛默生的著作及其思想。愛默生在他的著述裡聲言:人和世界之間存在著完美的和諧;他號召人們跟隨心中的上帝,時時刻刻用一種堪與清教始祖的宗教狂熱相比的熱情來生活。他的訓導是愉快和樂觀的,在精神上找到了努力的方向,這種理想主義有助於豐富人們的精神。弗羅斯特在他的散文《關於愛默生》裡這樣寫道:“我自己的語言在一定程度_L與愛默生有關;關於對自由的焦慮,我多半得歸因於愛默生而不是其他任何人。愛默生的一生都被譽為詩人哲學家或哲學家詩人,而這兩者都是我最喜愛的。他是一個樂觀的一元論者,在一元論者看來,邪惡並不存在。悲觀的二元論是唯一的正統……我自己的非正統有一段不尋常淵源,除了母親及父親的原因外,這一切在很大程度上都受惠於愛默生。這一切都與愛默生有密切關係。”正是受到愛默生的樂觀主義精神的影響,弗羅斯特在詩中不象T·S艾略特那樣流露出對現實的絕望情緒,而是表現為“無論多麼悲痛也不抱怨,悲而不怨”,以自己的方式走出困惑,引領同時代的人們尋找理想的精神家園。

    三、弗羅斯特詩歌中的宗教倫理思想

    弗羅斯特的一生是奮鬥的一生,懷著對上帝的信念、對‘相信未來,相信靈魂的未來’的信念,他辛勤筆耕了半個世紀。弗羅斯特的詩作不僅真實地反映了現實的異化狀態,更多的是隱含了對他人的關愛。基督教教義說:對人要慈善,要愛你的鄰人,要為別人控制你自己,選擇最艱苦的道路。以友善對待他人就是對上帝的真正崇拜的精神體現在他的詩歌裡。弗羅斯特的一生歷盡艱辛和痛苦,他的堅韌和精神苦難在詩中演化成了關切現實世界的人道情懷和人性光芒。尤其是他的'對話體敘事詩《僱工之死》(the Death of the Hired Man),通過對年老而又自尊的僱工賽拉斯的處境的描寫,字裡行間透露著對他的深切同情,因此該詩被認為是人類生活中最感人的一幕;同時這首詩表達了對人的尊嚴的呼喚,體現了詩人的人道主義情懷。

    《指令》(Directive)是弗羅斯特在冷戰時期發表的傑作,是理解詩人宗教倫理思想的重要作品,是“一篇迷惘時代的輓歌,美好未來的藍圖”。該詩隱含了弗羅斯特對藝術與宗教信仰關係的深思,他曾經開玩笑地說,《指令》是他的“艾略特詩歌”,因為該詩涉及到了神靈。美國評論家兼詩人的蘭德爾·賈雷爾稱這首詩為“一首自古以來寫得最令人沮喪、震驚而同時又最令人欣慰的詩篇”。首先,詩人給讀者展示了一幅混亂不堪的場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