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論《三國演義》中的術士形象

才智咖 人氣:2.5W

摘要:古代統稱從事天文、醫藥、占卜、修仙等活動的人為術士。但是,長久以來,術士與巫師、仙人的關係是模糊的。巫師在概念上與術士相仿,是能夠通過某種儀式或祭禮來改變別人命運的人。而仙人,更是時常被看做是術士的同義詞。在古人的眼中,他們的存在代表了未知事物的神祕,因此對他們或懼或敬。而在《三國演義》一書中,作者羅貫中通過對人物的深入描寫以及帶有主觀色彩的價值取向,不僅向我們展現了術士形象,更深入地刻畫了術士形象的“一體兩面”的複雜特性。

淺論《三國演義》中的術士形象

因此,本論文擬從以下幾點,分別展開論述。一、從泥潭中掙脫——術士形象中的詭異氣息。二、借來仙家一炷香——術士形象中的天外仙氣。三、功成八卦圖。——術士形象的大成。

關鍵詞 《三國演義》術士形象 巫師 仙人

正文

一、從泥潭中掙脫

(1)脫胎於混沌—術士形象中的巫師特徵

《三國演義》在全書的開端,通過對黃巾起義的首領張寶、張角等人的行為的刻畫,向我們展示了巫師形象之死,以及術士形象的超脫。在第二回《張翼德怒鞭督郵何國舅謀誅宦豎》之中,有這樣一段描寫:“玄德麾軍直衝過去。張寶就馬上披髮仗劍,作起妖法。只見風雷大作,一股黑氣從天而降,黑氣中似有無限人馬殺來。玄德連忙回軍,軍中大亂。敗陣而歸,與朱儁計議。”

這是對巫術最直接的描寫。無論《三國演義》還是其他名著,在談到巫師的時候,不自覺地會對其巫術的邪惡進行描寫與渲染。這是因為他們的巫術掩飾不住的是黑暗的氣息,彷彿每一個巫術的施法開端,都有著類似“一股黑氣從天而降”的場景,說明巫師所藉助的力量,不屬於這個人間。而它們的結尾,往往能達到令施法者的敵人身首異處、落荒而逃的目的。然而,在文字中出現的一個“妖”字,卻將巫師在古人心目中的地位昭然若揭。

(2)“術”的體現

如果把目光投射到第一回,我們就能在張寶張角的起家史上一見端倪。張角受南華老仙的指教,得《太平要術》;“中平元年正月內,疫氣流行,張角散施符水,為人治病,自稱“大賢良師”。角有徒弟五百餘人,雲遊四方,皆能書符唸咒。次後徒眾日多,角乃立三十六方,大方萬餘人,小方六七千,各立渠帥,稱為將軍;訛言:‘蒼天已死,黃天當立;歲在甲子,天下大吉。’”;……作者在此刻意的交代,便是表達了他對巫師的態度。簡而言之,便是認為他們“裝神弄鬼”。巫師利用著巫術,蠱惑信徒,操控人心,而他們自身卻清醒地認識到了巫術的本質,並不迷信其中。巫師們將一個巫字當做自己最大的籌碼,宣揚的是超脫人世,追逐的卻是塵世權利。

因此,羅貫中筆下張角張寶的失敗,具有特殊的意義。“儁曰:“彼用妖術,我來日可宰豬羊狗血,令軍士伏于山頭;候賊趕來,從高坡上潑之,其法可解。”玄德聽令,撥關公、張飛各引軍一千,伏于山後高岡之上,盛豬羊狗血並穢物準備。次日,張寶搖旗擂鼓,引軍搦戰,玄德出迎。交鋒之際,張寶作法,風雷大作,飛砂走石,黑氣漫天,滾滾人馬,自天而下。玄德撥馬便走,張寶驅兵趕來。將過山頭,關、張伏軍放起號炮,穢物齊潑。但見空中紙人草馬,紛紛墜地;風雷頓息,砂石不飛。張寶見解了法,急欲退軍。左關公,右張飛,兩軍都出,背後玄德、朱儁一齊趕上,賊兵大敗。玄德望見“地公將軍”旗號,飛馬趕來,張寶落荒而走。玄德發箭,中其左臂。”

以穢物破巫術,這便是巫師的末路。

(3)張寶、張角等人的失敗與術士形象的聯絡

羅貫中正是要在巫師倒下的軀體上,超脫出一個不同的形象。張寶張角的失敗,是巫師時代的結束。

細觀張寶、張角的行為,其實與《水滸傳》中108位好漢從地底挖出石碑,便依照碑上的銘文排下108將的浩大座次,使得原本還為人所不齒的草莽流寇,一晃變成了天兵天將,成了“替天行道”的忠義之士。而張寶張角之輩,恰逢東漢末年,社會腐化墮落到了極致。為了實現自己的政治目的——稱王稱霸,或者美化地說是“拯救蒼生”,他們利用“術”幫助自己在民眾中產生形成威望。可以說,如果曹操、孫權甚至劉備的崛起都或多或少因為出身不俗,易於吸引民眾投奔,那麼張寶張角所代表的一類術士,便是借“術”,煽動百姓追隨他們,使得他們有機會自立為王。

張寶張角的“術”, 因為更多是用來蠱惑群眾,所以羅貫中在價值取向上對其並不高看。他們可謂是由草根階層中走出的、以術為工具實現自己政治理想的術士形象。

二、借來仙家一炷香

(1)仙人指路—術士形象中的仙家之氣

如果說張角、張寶等人是以半巫半人的角色,揭開了《三國演義》恢弘壯麗的大幕。《三國演義》中的術士形象也由此混入了巫師的血脈,透著幾分詭異氣息。但是,他們也不過是揭簾的幫工,羅貫中給予他們的空間也只有發端的幾節。那麼,術士形象的第二次登場,可謂是借來仙家一柱香。幾個隱匿於亂世鐵色天幕下的身影,拂去衣襟上點點凡塵,飄然降世。

張角等人出場時,引得天下大亂,群雄問鼎,諸侯割據的大背景悄然鑄就。而那來自天外的飄渺仙氣,把最粗笨的搭臺苦工直接跳過,淡然一笑,在轉折的路口,將隆隆前行的車轅只一轉,便引得乾坤顛倒。

(2)“術”的體現

于吉,在這群人中第一位登臺。而他簡短但絕不簡單的演出,代表的是羅貫中在刻畫第二批術士時的諸多特點。

“飲酒之間,忽見諸將互相耳語,紛紛下樓。策怪問何故,左右曰:“有於神仙者,今從樓下過,諸將欲往拜之耳。”策起身憑欄觀之,見一道人,身披鶴氅,手攜藜杖,立於當道,百姓俱焚香伏道而拜。”故事發生在江南吳家。當時的孫策繼承了兄弟的基業,正準備在這片神秀的土地上打下自己的烙印。不幸的是,刺客的突襲,使這位勇冠三軍的大丈夫身批金瘡。但是,傷勢畢竟有限,在於吉出場之前,幾乎沒有預兆暗示這欣欣向榮的景象將有一日被撕得粉碎。

而在此,吸引人注意的有以下幾點。首先,于吉的背景。《三國志》中記載他“立精舍,燒香讀道書,製作符水以治病”。注意一個“道”字。這個字,便是仙與巫最大的不同。“道,就像水一樣,無聲無息無為而養萬物,此道之力,人不可及。唯有無為而尋道方可及道,另行他路必自損道行。”因此,道人便是與仙最接近的人物。如果百姓向張角叩拜,也許人們會認為他是妖言惑眾,裝神弄鬼。而如今百姓焚香頂禮膜拜于吉,卻是因為他飄然的仙風道骨。其次,是于吉顯露的神蹟。也許,命中註定于吉便是孫策的煞星。孫策不過第一次和他見面,便因為百姓對於吉表現出崇拜而惱羞成怒,“喝令:‘速速擒來!違者斬!’”可是接下來的一切,卻顯示出于吉作為術士的不平凡。刑場祈風禱雨,斷頭屍首消失,風雨夜顯靈驚倒孫策,殺于吉之小卒為孫策誤殺,道觀顯聖,直至後來鏡中顯靈。這一連串的詭異,讓孫策心驚肉跳。

還有,便是加害術士的角色戲劇般轉折的命運。雖然孫策此舉是出自保全社稷的大局考慮,要把可能蠱惑人心的邪魔外道剷除。但這也暴露了他有勇少謀,剛愎自用的缺點。不分青紅皁白地殺卻了一個神仙般的人物,其結果便是“策拍鏡大叫一聲,金瘡迸裂,昏絕於地。夫人令扶入臥內。須臾甦醒,自嘆曰:“吾不能復生矣!”。

孫策死,孫權出。三國時代巨鼎一足的東吳艨艟,漸漸顯露出了它的頭角。可以說,正是于吉的出現,使東吳政權乾脆利落地完成了換血,劇情由此走上了正軌。不得不說這是極巧妙的轉折。

(3)于吉的現世與術士形象的聯絡

與張寶張角不同,于吉的形象是隱遁於民間的術士。和張寶張角一樣,于吉的威望也是因為“術”。但是他“立精舍,燒香讀道書,製作符水以治病”,在“術”的使用上卻與張寶張角有著不同。他治病救人,祈風禱雨,這一切都是讓老百姓過上安寧的日子。在那個戰亂頻繁,烽火連天的東漢末年,生活於水深火熱之中的人民渴盼的就是安寧與幸福。可以說,于吉便是把準了民脈,將自己的術以仙家的天外之氣表現於人前,處處為民祈福,贏得了江東人民發自肺腑的擁戴。

勇冠三軍的“小霸王”孫策,空有一身膽魄,卻只是匹夫之勇。當他因為民眾擁戴于吉遠遠勝過他而惱羞成怒時,卻絲毫沒有考慮過:為什麼人民會這樣衷心的愛護這位“活神仙”?須知,最難得者是民心,而絕非勇武。但是,“小霸王”並非無心之人。他殺于吉的理由確實令人三思:既然是一個隱遁於民間,有著飄渺神仙之氣的術士,便應該追求的是超脫於三界輪迴之外的安樂,為什麼要不斷顯示自己的術,使百姓對他尊崇有加呢?反過來說,如果他作為一個並非求仙問道的術士,處心積慮地暗地裡煽動百姓,製造大批追隨者,他的目的難道僅僅是享受人們的簇擁那麼簡單嗎?《三國演義》的這段劇情至此擱筆。于吉便定格成了那位為民造福的“活神仙”

以于吉為代表的第二批術士,象徵的是一種超自然的力量,不可避免,也不可抗拒。是他們的出現,使得三國故事由赳赳武夫們打拼天下的往來廝殺,漸漸轉向各股勢力間層出不窮的勾心鬥角。這就為第三批術士的登場,奠定了根基。

三、功成八陣圖

(1)諸葛之智彰顯“術士”新境界

身未升騰思退步,

功成應憶去時言。

只因先主丁寧後,

星落秋風五丈原。

——《三國演義》

整部《三國演義》,大致可分為三個部分:三分天下,三國對峙,三國隕落。而諸葛亮,便是整個舞臺的主宰。

他的出現——“三顧茅廬”,直接向我們揭示了三分天下的未來。

他的發展——從火燒新野,火燒博望坡,再到火燒赤壁,是他手把手牽著那位以編草鞋謀生的劉皇叔,踏上了蜀漢政權的顛峰,使蜀漢政權成為了可以北抗曹操,南拒孫權的超級勢力,形成了三國割據的格局。

而他的落幕——六出祁山,最後星落五丈原,讓蜀國走向了傾覆的道路,最後直接導致了三國的接連隕落。

這就是諸葛亮,術士形象大成的代表。

(2)超越“術”的大略

一個人對於一部名著的劇情有多大的影響?我想諸葛亮便是《三國演義》這場大戲中,術士這條暗線最奪目的光輝。他,代表了《三國演義》中術士形象的大乘境界。不同於前人的是,諸葛亮將術與國家結合在了一起。術士之術,原本只是謀生的小技,但是諸葛亮卻發揚了術的“格”之所在,使“略”的光輝照耀在其術士形象之上。

例如民間最耳熟能詳的例子—“草船借箭”。草船借箭是

《三國演義》一書通過對人物的細緻描寫,生動地刻畫了術士形象的不同側面,塑造了眾多鮮活的術士角色。

在真實的歷史中,古代人民在接觸大自然的過程中,由於自然知識的匱乏,常遇到無法解釋的現象。因此,出現了術士,既希望通過占卜、觀星等方法解釋超自然現象,又希望化這些神祕現象為自己的“術”,從而達到自己的目的。

在《三國演義》中,作者正是通過對不同術士形象的刻畫與比較,不僅寫出了術士形象的歷史意義,更寫出了術士形象的文化意蘊。

術士形象的文化意義,小而言之,便在於他們利用手中的“術”,作為了自己的立身之本,謀生之道。他們的存在反映了當時社會人民對神祕現象的敬畏(如張寶使術退敵),以及對於安寧生活的渴求(如於吉的治病祈雨)。大而言之,便是他們以術為槓桿,撬動了社會的車輪,使得歷史的軌跡漸漸轉向。這一點在《三國演義》中顯現得尤為突出。例如於吉的出現,巧妙地使江東政權發生了新陳代謝;諸葛亮更是以一人之力,不僅改變了他所效忠的劉備的命運,而且使得整個天下形成了他預料下三足鼎立的格局;張寶張角雖然煽動天下大亂,但是其歷史意義仍不可抹殺:加速了一個沒落的封建王朝最終的毀滅。

參考文獻

[1] 羅貫中.三國演義[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

[2] 何清.三國演義精華[M].海南:海南出版社,1999.

[3] [美]浦安迪.明代小說四大奇書[M].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06.

[4] 葉舒憲,田大憲.中國古代神祕數字[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1998.

[5] 張德鑫.數裡乾坤[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9.

[6] [晉]陳壽.三國志[M]. 北京:中華書局,1982.

[7] [清]唐芸洲.七劍十三俠[M].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1997.

[8] 杜貴晨.傳統文化與古典小說[M].保定:河北大學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