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雨》中的周萍形象淺析

才智咖 人氣:2.97W

《雷雨》是劇作家曹禺創作的一部話劇,發表於1934年7月《文學季刊》。此劇以1925年前後的中國社會為背景,描寫了一個帶有濃厚封建色彩的資產階級家庭的悲劇。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雷雨》中的周萍形象淺析,歡迎閱讀。

《雷雨》中的周萍形象淺析

《雷雨》中的周萍形象淺析 篇1

[摘 要] 《雷雨》中的周萍,學術界人士對於這一人物形象的評價各不相同,甚至於《雷雨》的創作者曹禺本人對於周萍這個人物形象的看法也是不一樣的,但是毫無疑問的是周萍這個人物形象是豐滿的。本文從叛逆、孝子、騙子和孽子多個角度分析周萍的人物形象,提出了筆者對於周萍這個人物的觀點。

[關鍵詞] 叛逆;孝子;騙子;孽子

[Abstract] "Thunderstorm" Zhou Ping, academics evaluated for the characters vary, even "Thunderstorm" creator himself Cao Yu Zhou Ping characters for this view is not the same, but cents no doubt this is Zhou Ping is full of characters. From rebellious, dutiful son, a liar and a plurality of perspective Outsiders characters Zhou Ping, Zhou Ping made the author for this character point of view.

[Key words] rebellious; filial; liar; Outsiders

前言:

《雷雨》是曹禺極具代表性的成名作。周萍在這部作品中並不是主要人物,但是作者曹禺同樣給予重視,真實的寫出了特殊而又複雜的周萍這一人物行為動作的動因。周萍這個人物是生動形象的,在整個劇情的發展過程中,以開端設定懸念,從程序看發展,從高潮到統一性,周萍始終處於劇情的衝突主線上。

一、“他從前愛過一個他決不應該愛的女人”

對於周萍這個人物所受到的責難,首先就體現在他和蘩漪的關係之上。有關於後母和前妻之子發生了關係的故事,在不同的時代或者是同一時代的不同作家的筆下都會進行不同的處理。不同的作家對於生活的認識,所具備的不同的美學觀念,對於作品中時代精神的掌握和體現,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作品和作家成就的高低。《雷雨》中關於周萍和蘩漪關係的描繪,是以現實生活為基礎的,具備獨特的時代特色。

如果只用簡單的“勾引”或者是“玩弄”來概括周萍和蘩漪之間的關係,在一定程度上就不符合作品對於這段關係的描述。在周萍出場前,作者借周沖和蘩漪的對話,從側面對周萍進行了一番概括性的介紹。在這段對話中,讀者可以清楚的瞭解到這些資訊:周萍是一個很有感情的人,他之前和蘩漪有著特殊的關係,而且關係極好,但是現在卻發生了變化,現在他的情緒極其反常,沉浸在悔恨和內疚痛苦之中,經常地用酒精來麻醉自己的思想。其中,周萍自己說“他恨自己”“他從前愛過一個他決不應該愛的女人!”這兩句話表達出來的意思是極其明顯的,周萍從前是愛過蘩漪的,但是現在他認為“絕不應該愛”,從而產生了悔恨的情緒。從劇情之中的細節來看,應該不是虛偽的表白;從說話的物件來看,周衝是他同父異母的弟弟,而且也是他所愛的人的兒子,周衝並不瞭解事情真相,周萍沒有對其進行欺騙的必要,。從周萍的真實內心體現,讀者也可以瞭解到周萍並不僅僅只是一個以玩弄女性取樂的紈絝子弟。

在劇中,蘩漪一而再再而三的帶有主觀色彩的譴責周萍“引誘”了她。作者筆下的蘩漪,是一個精明且極具心機的、比周萍年長七、八歲並且已經有了一個十幾歲孩子的中年婦女。她的人生閱歷和生活經驗遠遠比周萍豐富。雖然這樣,周萍在收到了蘩漪的譴責時,還是承認了“我生平做錯了一件大事,我對不起自己,對不起弟弟,更對不起父親”;他承認了“我厭惡這種關係”;他雖然想要逃避責任,一味的用“年輕”“糊塗”“一時衝動”為自己進行開脫,但是他也只是哀求得到原諒。分析周萍的種種表現,我們可以準確的瞭解到他是無能的、十分自私的、薄情寡義的,但是卻不是老奸巨猾的、極其奸詐的。

對於周萍來說,蘩漪只是抽象名分上的後母,實際上更是一個僅僅比他大七、八歲的美麗的、多情的、不幸的女人。

二、“我是我父親的兒子”

周萍和蘩漪的愛是在朝夕相處的環境條件下由相互同情而演變來的,在一定程度上,受反封建的時代思潮的影響,其中包含著爭取自由、爭取個性解放的因素,但終究是不正當的,蘩漪和周樸園保持著夫婦名份,周萍和她的情人關係是絕對不可能長久維持的。周萍的悔恨是隨著周樸園對他的思想影響的不斷加深而加深的。恨周樸園、希望他死到承認自己對父親,周萍經歷的是這樣一個既矛盾又糾結的思想鬥爭過程。這這個過程在本質上反映了周萍對於父親家長權威的屈服, 實際上也可以說是在封建禮教的重壓下放棄了自己對於自由生活的追求,轉而符合大多數人的心意,要做一個孝順人的過程。

周萍從一個方向轉到另一方向的原因是複雜多樣的。首先是來自周樸園無時無刻都存在的榜樣性的影響。其次是對當時社會輿論力量和整個統治勢力的害怕恐懼的情緒。雙方感情發生起因的不同,使周萍想要擺脫這段畸戀就會十分的艱難,為了儘快擺脫與蘩漪的畸戀,周萍只得緊緊抓住純潔、善良、不經世事的四鳳,企圖利用她的愛逐漸的忘記過去,並且利用她的愛與蘩漪的糾纏進行對抗。然而,這還是不能夠緩解周萍靈魂的重負。

父親在書房對他的行為猝不及防的詢問,竟使心虛的他驚恐不安,以為自己過去與蘩漪的曖昧關係已被察覺。即使在和四鳳共享甜蜜之際,那道黑色的陰影也會突然籠罩周萍的內心。在作品第二幕開頭,當四鳳不經意間展現出對老爺知道他們戀情的害怕情緒時,周萍卻心不在焉地說:“可怕的事不在這兒。”在此可以很容易的看出,周萍對亂親的恐懼已具體直接地指向了父親。

周萍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時代思潮的影響,但是,這種影響是很微弱的,是不足以與周樸園進行抗衡的。這個時候的周萍已經脫離了比較容易接受新思潮的學校生活,進入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社會上層的圈子,可以說是過著資產階級的寄生生活。作為中國資產階級的下一代的他,一出生就是一個養尊處優的大少爺。這種情況也從根本上直接導致了他自己從心底裡是有著懦弱性的,是不敢違抗父親的。他不可能具有和這個家庭一刀兩斷的願望和勇氣,也可以理解為,他沒有膽量和決心反抗周樸園。周萍在上層統治階級圈子裡生活的越久,對於周樸園的思想接受的就越深,與蘩漪產生亂親關係的罪惡感就會越來越強烈。這種罪惡感的具體內容也就是他所說的:“對不起自己,對不起弟弟,更對不起父親。”

該作品使我們深刻認識到,在當時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會裡,封建傳統道德觀的黑暗和頑固是極其嚴重的,它的存在推動了變態的家庭、不正當的人與人的關係的產生,扼殺了十分軟弱的畸形的爭取人身自由和追求個性解放的希望,而且將人們逐漸的逼向墮落與毀滅的深淵,就在它製造這些罪惡的同時,它也將資本階級的發展進一步推向了腐朽與崩潰。

三、“看上了”家裡的“女下人”

在人類這麼長時間的生活中,愛情是一個亙古不變的話題,可以說是,它是人類社會兩性關係發展史上長期發展進化而產生的文明的奇蹟,是男女心靈碰撞的燦爛火花和性愛的昇華。愛情本來應該是極其美麗的',感情上的兩心相悅,逐漸成為心靈的相通。周萍與四鳳本應當時青年男女之間純真的愛戀,應當同其他陷入愛河的男女一般幸福,但是在他們獨處時,卻不能讓人感受到他們的甜蜜。誠然周萍自己也是認為他是想要徹底的和蘩漪撇清關係。也就是說是因為要擺脫蘩漪,所以才會愛上四鳳,而不是因為愛上四鳳才要擺脫蘩漪,這就可以看出周萍和四鳳之間產生愛情的動機是多麼的不純潔。當然,四鳳的青春、美麗和熱情是讓周萍看中的,實質上是利用四鳳對他的吸引力來代替和排斥蘩漪對他的吸引力,在很大程度上追求的是一種生活的刺激和享受,用它來填補內心的空虛寂寞,衝擊淡化內心的愧疚和悔恨。 愛情不再帶有應該具備的純真,沾染了階級、家庭等的因素,其結果也就不再是人們喜聞樂見的。周萍對於四鳳的愛還受到封建社會古板婚姻觀念的制約和影響。四鳳對周萍來說充其量就是一個玩物,用來轉移他的注意力,當然四鳳對於這不可思議的愛情也心存芥蒂。作者的舞臺提示告訴我們此時此刻的周萍處於感情衝動的心理狀態中,暴躁衝動是周萍的一個特點。比如說周萍自認為自己不是自私自利的人,但實質上他無論對蘩漪還是對四鳳的所作所為都不能不說是他在盡力為自己打算。但這段色厲內荏、富有性格特徵的臺詞,相當準確地揭示了周萍處於矛盾中的內心世界。既反映了四鳳這個女性對於周萍的特殊意義和在他心目中的份量,又深刻地提示了他內心深處意識到了“大少爺”與“女下人”之間存在著一條不可逾越的鴻溝,封建傳統觀念的陰影籠罩在周萍的心頭,他想反抗,又不敢反抗,表面上看來,此時的周萍似乎有一股不顧一切豁出去的勁頭,實質上只不過是一次無力的發洩而已。

四、“我是活厭了的人

五四運動反封建的浪潮對於周萍不是沒有衝擊,他也在這種情況的影響下萌生追求自身個性解放的想法。但是這種想法是不夠成熟的,是難以與封建強大的勢力所抗衡的。也正因如此,他無法勇敢地與封建就是李進行搏鬥,為了自己的自由與解放而奮鬥。在這種情況下,他收到了精神上的譴責與不安。“我是活厭了的人”的哀鳴,就恰恰是他的內心世界的真實想法。可是周萍並不甘心就此絕望,一方面將四分的感情當做是自己逃避蘩漪的藉口,企圖在四鳳身上尋找到安慰;另一方面他十分希望自己能夠離開這個環境,擺脫蘩漪,做一個世人眼中的紈絝子弟。

然而,殘酷的現實徹徹底底的摧毀了他最後的精神支柱。雙重的亂親罪名被完全的揭露在大庭廣眾之下,兩個年輕的生命就活生生地斷送在眼前。在無情現實的尖銳矛盾衝突中,他處在矛盾的焦點、漩渦的中心:他害怕再次見到四鳳的母親,也就是他的親生母親魯媽,他害怕再次見到剛剛死去親生兒子、名義上是他後母實際上是他情人的蘩漪,也害怕再次見到本來就討厭他、恨他卻是他同胞兄弟的魯大海,他對每一個人都欠下了再也無法償還清楚的債務,在每個人的面前,他都揹負了不可推卸的罪名,因此,罪孽深重的他也就只有死路一條。

周萍的性格是極其複雜的。他有過大膽叛逆的行為,又有著怯懦的屈服;他追求過自由解放、愛情,但是又希望成為一個健全子弟;他的內心飽受痛苦和悔恨的煎熬,但說到底就只是為了自己做打算;他似乎很善良,甚至是極其軟弱的,但是又很絕情自私,甚至可以說是冷酷。這許許多多的矛盾在他身上對立而統一的存在著,這也使得周萍這一人物形象更加的生動、形象。

五、結語

莫言曾說:“一個作家難以逃脫自己的經歷。”周萍這一形象的塑造是來源於生活的,按照現實主義的創作原則,如實地描寫讓人物在典型環境中按照生活的邏輯合乎規律地發展,而不是從型別或簡單的概念出發,才賦予了這個人物性的豐富性和真實性,才沒有把周萍寫成沒有生氣的直線發展的性格寫成等同樸某種符號的絕對壞的壞人。唯其如此,周萍的形象才使人回味引人深思,更好地揭露舊制度和封建思想的罪惡,更有力地深化了作品反封建的主題。在周萍這樣一個活生生的人物身上,曹禺深刻挖掘出周萍身上的性格特點。我們可以清楚地瞭解到周萍是該作品的核心人物,是承受這悲慘劇情的主角。他奮起反抗周樸園的“秩序”,後來又進入了周樸園的“秩序”,可最終還是擾亂了這“秩序”;他救活了蘩漪的愛情,後來又讓蘩漪忍饑受渴,在愛的焦灼中渴死;他愛上了四鳳,給四鳳設計了一個美好的歸宿,可歸宿卻是沙漠上的“海市蜃樓”。他最後自殺的結局,無疑是其最好的歸宿。

參考文獻:

[1]陳彥文.一個空形的美麗――解析《雷雨》中周萍的內心衝突[J].時代文學(下半月).2008(04).

[2]蓋穎.隱祕重負下的瘋狂與毀滅――《雷雨》悲劇根源新探[J].嘉興學院學報.2011(04).

[3]曹禺,莫凡.歌劇《雷雨》[J].歌劇.2010(S1).

《雷雨》中的周萍形象淺析 篇2

1、周萍是《雷雨》中最複雜的人物。他反抗,卻不能像周衝一樣徹底的反抗;他妥協,卻又良知未泯,不會成為周樸園那樣的人;他搖擺不定,希望堅持操守,但又無法抗拒誘惑,因此比別人更加痛苦。

2、周萍是個很純粹的人,人性在他身上表現的淋漓盡致,他沒有被拔高,沒有被過多的塑造成典型,他就是一個普通人,在當時的時代背景下,我們最有可能成為周萍。

因此在表演周萍時,要把他的懦弱、妥協、搖擺、矛盾表現出來,最好不要有太堅毅的表情和太激昂的語調,眼神要憂鬱一些,語速則比較平緩、猶豫。

3、周衝、周萍、周樸園其實不過是代表了周樸園那樣的人一生的三個階段,周萍少年時期也應該是像周衝這樣的一個少年,而不會像現在這樣懦弱自私。

從周衝想送四鳳上學卻被現實無情打擊後的的表現來看,他正變得越來越像周萍,而周萍與四鳳的關係也正是周樸園與梅侍萍故事的重演。

周萍的性格

周萍,他可以說是一個矛盾的人,他對於他的父親有一種敬畏,不敢違揹他的話,他在這個家庭中也是十分壓抑的,否則不可能和自己的後母發生感情。然而,四鳳的出現,讓他感覺到了生氣,青春——他極力渴望的東西。他想擺脫繁漪對他的干擾,因此他決定離開這個家,由此可以看出他還是一個不敢面對問題,極力逃避困難的人。但是他懦弱,是個十足的膽小鬼,單憑這一點,他就永遠不會配上蘩漪,到最後,擺在他眼前底一件件事實,卻讓他選擇了死——一個最好的逃避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