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詩經》中的沒落貴族形象

才智咖 人氣:1.96W

在學習和工作的日常裡,大家對論文都再熟悉不過了吧,論文是對某些學術問題進行研究的手段。你知道論文怎樣才能寫的好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淺析《詩經》中的沒落貴族形象,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淺析《詩經》中的沒落貴族形象

摘要:《詩經》是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廣泛地反映了西周至春秋時期五百多年來各個方面的社會生活,記錄了大量先秦時期的風土民情。其中,沒落貴族形象是一個重要方面。本文從歷史背景出發,對《詩經》中幾首沒落貴族詩歌中的形象做出簡要分析。

關鍵詞:《詩經》;沒落貴族;形象

一、引言

《詩經》作為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記錄了大量先秦時期的風土民情,大體上反映了周代的社會面貌和人民的思想感情。讀它就好像讀了一部周族從后稷到春秋中葉的發展史。(P3)而在很多篇章中,我們都可以發現沒落貴族的身影。由於處在歷史的節點,春秋戰國之際產生了物質生產方式的變革,商業金錢浪潮的衝擊,科技的發展,士階層的崛起等社會動態,周朝的社會階層發生了巨大變化。一些貴族社會地位下降,含著金湯匙的他們不再享有先前的財富與特權。春秋中後期以降,士人階層興起,農民成為讀書人而稍有“上升”,相對人數不多的沒落貴族和所謂貴族階級最低階成員被動“下降”。因此,沒落貴族是《詩經》中不可或缺的一個重要角色。

二、沒落貴族產生背景

中國歷史上最早的貴族,可以追溯到遠古時代的三皇五帝。雖然當時處於氏族部落社會時期,但是這些貴族從組織上來說不僅有名義上的天下共主,各個部落亦有獨立的部落首領。這些首領可能就是中國貴族階層的最初形態。

從夏朝開始,中國的貴族形態發生鉅變。由於世襲制代替了禪讓制,貴族階層分裂成為兩個等級。共主被單一的部落或家族所壟斷,形成之後的“王”,世襲制度導致血緣關係成為貴族交接承襲的必要條件,排除了血緣之外的一切人。從西周開始,不同等級貴族之間的差異更明顯。到了春秋時期,隨著社會生產力的發展,社會制度由奴隸社會向封建社會轉變。腐朽的奴隸制已經成為束縛生產力的桎梏,奴隸主貴族更是因為其對奴隸和平民的剝削壓迫,而成為阻礙歷史的反動勢力。因此,出現了被壓迫的奴隸、工匠以至國人反對奴隸主貴族的激烈鬥爭。

三、《詩經》中的沒落貴族

由於沒落貴族成為社會變革的重要角色,他們的詩歌也是《詩經》中的一個重要部分。比如《王風兔爰》、《魏風園有桃》、《秦風權輿》、《陳風衡門》、《檜風隰有萇楚》、《曹風候人》等等,這些詩篇塑造了一個個令人印象深刻的沒落貴族形象。在《詩經》中,他們或高聲哀嘆,或憤世不平,或羨慕他人。這些來自不同國家的沒落貴族雖然大多都有著悲觀厭世等共同特徵,但是其鮮明的個性形象還是有所差別的。具體可以分為以下幾種:

(一)懷念過去,消極厭世

現實的不如意,不禁令人回憶起過去的美好。在《王風兔爰》中,有這樣一位沒落貴族,他嫉妒厭惡現實世界,希望“尚寐無”,“尚寐無覺”,“尚寐無聰”,恨不得把眼、耳、口等器官都閉上,達到徹底的與世隔絕。這個沒落貴族留戀西周宣王時代所謂的盛世,那時候雖有天災,但無人禍,貴族的地位和利益尚未動搖。而東遷以後,有些貴族失去了土地和人民,階級地位起了變化,甚至還要服役。崔述在《讀風偶識》中指出:“其人當生於宣王之末年,王室未騷,是以謂之‘無為’。繼而幽王昏暴,戎狄侵陵;平王播遷,家室飄蕩,是以謂之‘逢此百罹’。”經歷這樣一個天翻地覆轉化時期,現實的落差使他產生了巨大的厭惡心理。他先以狡兔與野雞這兩種意象起興,羨慕狡兔自由而沒有生活壓力,但是自己現在卻如野雞一樣,迫於生計,不僅飽受戰亂之苦,而且還要服勞役,晦氣百般。當然,從現實角度來講,除非死亡,他的“尚寐無”,“尚寐無覺”,“尚寐無聰”理想是難以實現的,但古希臘哲學家亞里士多德在談詩時曾指出:“一般說來,寫不可能發生的事,可以用這樣的話來辯護:‘為了詩的效果’,或是對改進現實的一次嘗試’,或‘是可接受的傳統’。就詩的效果而論,一件不可能發生但具有可信性的事情,要比一件可能發生但不具有可信性的事情更好。”這位貴族正是以這樣一個極端的方式來表達內心的失望與厭倦,無疑是最強有力的吶喊。

《檜風隰有萇楚》也表現了這樣一位厭世的沒落貴族,甚至比王畿之地的那位沒落貴族厭世更甚。詩人在顛沛流離中,不禁厭惡人類社會,竟然放下人性,羨慕起草木的欣欣向榮,無憂無慮,逍遙自在,將自我理想寄託於微不足道的草木上。想到自己如今連草木都不如,怎能不厭倦這個世界!表達了極端消極的態度。

(二)飢貧交迫,悲哀自傷

地位的喪失往往伴隨著經濟的困窘。這些沒落貴族地位下降導致他們常常陷入飢餓的困境。《魏風園有桃》就表現了一個憂貧畏飢的沒落貴族。或許他之前風光無限,即便沒有鐘鳴鼎食,至少也衣食無憂,現在卻窮的沒有飯吃,為吃食發愁,只能採摘園子裡面的桃子和棗來充飢。也許身體上的窮困還是次要的,內心的愁苦更是無處消解。生活的困境讓他對朝廷政策心存不滿,唱起歌謠來諷刺世事。那些不瞭解人卻因此嘲笑他嘮叨且無理取鬧。而在詩歌的末尾作者只得試圖來自我紓解這種苦悶情緒,儘量保持豁達的心態,高呼“其誰知之,蓋亦勿思!”這是自我安慰卻又無奈的嘆息。

(三)嫉妒他人,諷刺譏誚

自己貧寒沒落,而那些新興地主階級卻上升發達,不免令這些沒落貴族心中憤懣不平,對其加以諷刺。曹國的`沒落貴族便在《曹風候人》中譏誚那些做了貴族的暴發戶,對那些穿紅皮綁腿的高官,深為嫉妒,加以諷刺。認為他們“不稱其服”,詛咒他們不會長久得意。雖然這種自欺欺人的形象是可笑的,但這首詩也有著值得稱道的地方,這位沒落貴族顯然也是善惡分明的,他對那些真正努力工作的小官則表示同情與肯定,認為他們沒有得到應得的勞動報酬,讓我們看到了這位貴族理性、可愛的一面。

(四)愛慕虛榮,死要面子

也許是自身豁達,也許是對未來還抱有幻想,《檜風隰有萇楚》則是一位沒落貴族安於貧賤自我安慰的詩。在詩中,他的生活已經到了極端貧困的地步,他自己卻不以為意,更是奢求通過豐富的自我想象與心理暗示去寬慰自我。雖然房子破舊到連門框都沒有,他卻認為“衡門之下,可以棲遲。”;雖然自己早已飢腸轆轆,他卻認為“泌之洋洋,可以樂飢。”;即便吃的是糟糠,他卻反駁“豈其食魚,必河之魴?”,“豈其食魚,必河之鯉?”;就連娶妻的事情他也能看得很開,雖然不再有娶齊姜、宋子的資格,他卻認為是否娶到她們,關係並不大,不會影響自己的光鮮形象。活脫一個先秦時期的阿Q。

四、結語

春秋戰國時代是一個大變革的時代,《詩經》中的這些沒落貴族只是當時社會的一個縮影,他們的處境又容易令人想起當時另外兩位偉大的沒落貴族――孔子和莊子。相比《詩經》中的這些沒落貴族,這兩位顯然更值得敬佩。在身份地位下降,生活陷入困境的時候,他們並沒有沉溺於回憶過去的美好,更沒有消極厭世或豔羨他人,而是積極接受現實,探索新的生活方向,新的哲思。然而,無論是這些優秀思想家還是上面那些平庸的沒落貴族,他們都是時代的標誌,尤其是《詩經》中的這些沒落貴族形象,無論他們有著什麼樣的性格,都在用他們真實質樸的人生體驗與感受抒寫一曲曲憂傷或尖銳的人性之歌,具有巨大的文學意義和現實意義。

參考文獻:

[1]程俊英.詩經譯註[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

[2]黃紀華.“士”與“士人階層”之構成[J].職大學報,2004(3):30.

[3]朱紹侯、張海鵬、齊濤,.中國古代史[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0.

[4]Aristotle(著),郝久新(譯).詩學[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