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哲學思想論文

才智咖 人氣:7.53K

幾千年來,中國古代哲學思想想對中華人民的性格和人生觀產生了很大的影響,那大家可以怎麼在論文中寫中國古代哲學思想本文是小編為大家收集整理的中國古代哲學思想論文,歡迎參考借鑑

中國古代哲學思想論文

摘要:現代科學研究顯示,“感應”、“陰陽”、“因果”、“迴圈”等中國古代哲學思想與現代科學有廣泛的相通與吻合之處,中國古代哲學思想對“什麼是時間?”“生命是怎樣起源的?”等現代科學問題等預測學問題具有啟示意義。

關鍵詞:感應;陰陽;因果;迴圈;科學啟示

一、“感應”思想

“感應”思想最早出自《周易》,認為自然界許多事物的運動變化都是由相互感應引起的。《史記》記載“文王拘而演周易”,即指周文王被商紂王囚禁期間在獄中寫了《周易》一書,發生在大約公元前11世紀。《易傳》把《周易》古經中的經驗性的同類相感思想上升到哲學世界觀的高度,認為宇宙間所有的同類事物或同類事物與同類卦象之間由於相互感應而結為一個整體[1]。

17世紀開始,現代物理學中有關各種物理感應現象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令人矚目的發現,代表性的理論是牛頓於1687年提出的“萬有引力定律”、法拉第於1831年提出的“電磁感應定律”、赫茲於1887年發現並被愛因斯坦於1905年正確解釋的“光電效應”等。無論是“萬有引力”還是“電磁場”,在物理學中都可以理解為具有某種特定物理屬性的“場”,並以感應的方式發生作用,可以說,“感應”現象是自然界中客觀存在的普遍現象。

二、“陰陽”思想

早至春秋時代的《易傳》以及老子的《道德經》都有提到陰陽。《道德經》中說:“萬物負陰而抱陽”。《管子四時》中說:“陰陽者,天地之大理也;四時者,陰陽之大經也”。《史記太史公自序》中的“論六家要旨”把陰陽家列為六家之首。《史記》稱其:“深觀陰陽訊息而作迂怪之變”。而《鬼谷子》蘊含的陰陽思想既繼承了前人對陰陽創造的成果,又充分發揮了自己的主觀能動性,從縱橫遊說的角度出發,將陰陽之道作為其遊說理論之法[2]。《黃帝內經》認為,陰陽是宇宙萬物和人體生命活動的總規律。《素問陰陽應象大論》說:“陰陽者,天地之道也,萬物之綱紀,變化之父母,生殺之本始,神明之府也”[3]。

而現代物理學的一些新發現與中國古代的“陰陽”哲學思想不謀而合,其代表就是“反物質”的發現。1928年,狄拉克(Dirac P A)的相對論量子力學中的正、負能態解,實質上已預言了正、反費米粒子的對稱性與反粒子的存在。1940年,斯圖克爾伯格(Stueckelberg E C)和費曼(Feynman R P)用波函式和費曼圖描述了正、反粒子的產生和湮滅過程,提出反粒子是逆時間方向運動的粒子[4]。1932年,安德森用磁雲室研究宇宙射線時果然發現了電子的反粒子――正電子;1955年,美國勞倫斯伯克利實驗室(LBL)的張伯倫等人發現了反質子;1995年,歐洲核研究中心(CERN)發現了反氫原子[5]。到目前為止,物理學家已經發現了300多種基本粒子,這些基本粒子都是正反成對存在的。

基於中國古代的“陰陽”思想,我們不妨再繼續提出兩個物理學問題,其中一個問題是:自然界是否存在與“萬有引力”相對立統一的“萬有斥力”?而依據“陰陽”思想的哲學內涵,即凡事都存在其反面,即所謂“孤陰不生,獨陽不長”及“無陽則陰無以生,無陰則陽無以化”,那麼我們就有理由懷疑,物理學家們所提到的“宇宙大爆炸”現象是否就是“萬有斥力”的一種表象呢?另一個問題:時間是否會在某種條件下“倒流”或“停止”?這也是一個與“陰陽”有關的問題。而從相對論的角度看,時間具有“相對性”的特徵,時間的“長短”和“快慢”都是相對的,那麼,從預測學的角度解讀這個問題,發生在未來時空的事件或結果可以利用可能存在的“時空感應”資訊或“陰陽原理”進行預測嗎?

三、“因果”思想

佛教傳入中國之前,儒、道二家為中國文化的主流,已有樸素的“因果”思想。佛教的因果思想自印度傳入中國後,迅速融合了中國傳統文化中的一些固有觀念與中國本土的報應觀念,發展成為一種具有中國特色的因果思想,長期而廣泛的影響著中國人的精神世界[6]。

巧合的是,古希臘哲學家也有類似的因果論思想。蘇格拉底(公元前469-399年)指出,“自然界的因果系列是無窮無盡的”,“種下什麼樣的因,就會有什麼樣的果,這是亙古不滅的定律”。而在西方近代哲學思想中也不乏有關因果論的思辨。英國經驗論者從培根一直到洛克都把因果規律看作是必然的,認為凡事必有原因,這是為我們的經驗所證實的。因果性問題在康德的全部《純粹理性批判》中是“最重要而最基本的論證之一”[7]。

客觀地說,“因果論”不失為現代科學的思維模式之一。牛頓從落地的蘋果中悟出了“萬有引力”的“因”,達爾文從生物進化的痕跡和歷史中找到了“自然選擇”的“因”和“適者生存”的“果”。實際上,也正是科學家們對巨集觀和微觀物理現象所產生的原因的深入思考,才誕生了堪稱現代物理學的兩大基石――“量子論”和“相對論”。薛定諤方程就是量子力學中因果關係的體現[8]。在量子力學裡有沒有什麼別的因果關係呢?關於這個問題,玻恩曾說,“粒子運動遵循概率定律,而概率本身按照因果律傳播”。在因果論大地構造學理淪中,著名的有地質力學和板塊理論,前者主要探究諸種構造的力學性質和成因以及構造體系的劃分;後者則主要探索岩石圈塊體的移動和互相間的力學關係以及移動的力源機制[9]。 展望未來,“因果論”仍然是科學家和哲學家們思考問題的一把鑰匙。產生“萬有引力”的深層次的原因是什麼?時間是什麼?時間和空間是怎樣關聯的?生命是怎麼起源的?生命在宇宙中是否有存在的普遍性和必然性?為什麼人們以目前的科學知識和技術尚不能準確有效地預測地震?客觀地說,在科學實驗的基礎上,“因果論”的哲學價值不僅體現在它是一種科學觀,而且也體現在它是一種科學方法論。

四、“迴圈”思想

《周易復》卦的“反覆其道”提出了明確的.迴圈論思想,說陰長則陽消,陽長則陰消,陰陽往來交替消長,按照一定的規律變化[10]。老子認為,“物極必反”是宇宙間的一個普遍法則,任何事物的變化莫不如此。“返者道之動”突出了大道終而復始、迴圈往復的外在運動形式,是對大道的運動的直觀描述。中國早期的陰陽家的思維模式的要點在於陰陽交替,輪轉循回,以迴圈觀念為主[11]。

從現代科學的視角看,迴圈是自然界物質運動的基本方式之一。在天文學上,行星環繞太陽的運動、衛星環繞行星的運動,無不是迴圈式的周而復始的運動;從物理學和化學角度看,電子環繞原子核的迴圈式運動已為科學界所廣泛接受;在地質學上,無論是水的迴圈,即天水(雨、雪)→河流→湖泊和海洋→水蒸發形成雲→天水,或是岩石圈的地質作用,即風化、剝蝕→搬運→沉積→成巖→風化、剝蝕,都清晰地反映了自然界迴圈運動的特點。可見,迴圈論的哲學思想與現代科學的發現在本質上是相通與吻合的。而從現代科學的角度看,“迴圈”的內涵和類別是豐富而多樣的,既有行星沿橢圓環繞恆星的迴圈運動,也有生物進化的“螺旋式上升”的迴圈運動,還有地球上水圈和岩石圈的“地質迴圈”運動,等等。

那麼,中國古代“迴圈”思想對現代科學有什麼新的啟示呢?我們不妨再從迴圈的角度審視一下“什麼是時間?”“有出自別的太陽系的外空人嗎?”及“宇宙大爆炸”、“黑洞”之類的問題,也許時空的運動也像天體運動一樣,遵循著某種迴圈機制;宇宙中生命的存在及演化也遵循著某種可重複或迴圈的機理;也許宇宙是處於某種“膨脹―收縮”式的迴圈中;“黑洞”也許是某種迴圈鏈條上的一環,也未可知。

參考文獻:

[1]張忠,高道才.《周易》感應思想初探[J].青島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19(2):70-80.

[2]易曉,胡世文.《鬼谷子》陰陽思想本質內涵探析[J].齊齊哈爾師範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1,(5):72-116.

[3]傅貞亮.黃帝內經對陰陽學說發展的貢獻[J].陝西中醫學院學報,2005,28(1):1-4.

[4]楊介甫.反物質的物理基礎和微觀特性[J].湖南師範大學自然科學學報,2001,24(2):33-36.

[5]楊介甫,陳瑞凱,唐立軍,等.物質世界與反物質世界[J].湖南師範大學學報,1999,22(4):36-42.

[6]白豔玲.因果報應思想與中國古代小說的道德教化主題[J].現代語文(文學研究版),2007,(2):26-27.

[7]康蒲斯密.康德《純粹理性批判》解義(韋卓民譯)[M].武漢: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2000.

[8]張曉娟,鄭維民.物理學中的因果論[J].技術物理教學,2013,21(3):9-11.

[9]陳國達.歷史―因果論大地構造學自議[J].大地構造與成礦學,1992,16(1):1-71.

[10]董振楠.淺議周易迴圈論思想[J].華章,2011,(32):5.

[11]張彬,曹曉嵐,李曉光.陰陽學說之哲學思想源流考[J].世界中西醫結合雜誌,2009,4(1):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