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薩班斯時代國際內部控制的發展趨勢

才智咖 人氣:4.39K

一、前言

後薩班斯時代國際內部控制的發展趨勢

2003年9月,國際內部審計師協會(簡稱IIA)總部前執行副主席理查德·錢伯斯先生(Richard F. Chambers)訪華,他在北京舉辦的國際內部審計高階研討班演講的專題之一《國際內部審計的發展趨勢》中提到的三大發展趨勢:一是重新介入內部控制;二是推動更有效的公司治理;三是對內部審計師的期望在改變。2004年6月,時任IIA理事會主席的鮑伯 麥克唐納先生(Bob McDonald)訪華,他為中國內部審計師演講的內容中再次提到了國際內部審計發展的上述三大趨勢。

這引發了兩個問題:第一,這兩位IIA的高階官員都提到這三大發展趨勢,證明這種提法不是某個人的研究成果,而是IIA認可的對外宣傳的統一提法;第二,為什麼國際內部審計發展趨勢中未列入當前最時髦的風險管理、風險評價或風險評審的內容?

2004年12月,IIA釋出了美國反欺詐性財務報告委員會的主辦機構委員會(簡稱COSO)的《企業風險管理-一體化框架》。該框架規定了必不可少的企業風險管理的八個相關組成部分,討論了關鍵的企業風險管理原則、概念、效果和侷限性等內容,建議用一種企業風險管理的共同語言,為企業風險管理提供方向和指南。《企業風險管理-一體化框架》重要意義在於:它改變了人們對 “風險是指可能對實現組織目標產生負面影響的事情或活動”的片面認識。風險既是挑戰,也是機遇,“管理層所面臨的最嚴峻挑戰是決定本企業準備接受多大的風險,因為風險可以經過奮鬥而創造價值。”“ 當管理層制定的戰略目標能達到增長和利潤目標與相關風險之間的最佳平衡,並在追求本企業目標的過程中有效地排程資源時,能實現企業價值的最大化。”

綜上所述,可以看出,國際內部審計三大發展趨勢中,前兩大趨勢-重新介入內部控制和推動更有效的公司治理,重視的是加強企業的制度建設;後一趨勢:對內部審計師的期望在改變,強調的是提高內部審計人員的整體素質。制度建設加強了,管理漏洞堵塞了,人的素質又相應提高了,自然企業所面臨的風險會大大減少,即使出現風險也會採取措施加以防範或控制,使之轉化為新的發展機遇。這就是IIA提出的國際內部審計三大發展趨勢的高明之處。

二、背景

2001年11月,安然公司財務醜聞曝光,6個月後,世界通訊公司再度爆發醜聞,由此引發的多米諾骨牌效應,造成了這一期間美國有338家上市公司,總計4093億美元的資產申請破產保護。2002年7月30日,美國緊急出臺了公司改革法案《薩班尼斯-奧克斯萊法案》(Sarbanes- Oxley Act),又成立了一個新的監管機構來監管會計職業界和公司董事會。該法案是1930年以來美國證券立法中最具影響的法案,它加重了公司主要管理者的法律責任;加強了對公司高階管理層的收入監管;對公司內部的審計委員會作出法律規範;強化了對公司外部審計的監管;加強了資訊披露制度和其他有關公司監管的規定。

隨著安然、世通申請破產保護、安達信退出審計業,美國朝野人士分別從四條戰線同時出擊:個體股民的訴訟、證券交易委員會的稽查、司法部的刑事起訴和國會的調查。痛定思痛,美國各界人士的輿論漸漸聚集在探討產生這些財務醜聞和欺詐行為的根源-一些企業的商業道德淪喪,良心泯滅上。在營造企業樹立誠信的商業道德和維護“企業良心”的外部環境上,美國的法律不可謂不多;美國對企業的監管體制不可謂不嚴;美國擁有“五大”在內的眾多超巨型國際會計師事務所,其審計技術和手段不可謂不先進,在此情況下,仍出現那麼多財務醜聞和欺詐行為,人們不得不把關注的焦點從企業的外部環境轉向企業內部控制機制上。由於內部審計在企業經營管理中處於極其重要的地位,它既是企業內部控制機制的重要組成部分,又是監督與評價內部控制的主要手段,因此,人們把內部審計當作 “企業良心”,當作維護企業道德文化的最後一道防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