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銀行業併購的特徵、動因及對我國的啟示

才智咖 人氣:1.72W

20世紀90年代以來,國際銀行業併購潮流可謂一浪高過一浪,“世界上最大的銀行”這一稱謂不斷重新整理。進入21世紀,隨著金融業綜合經營和金融全球化的推進,席捲全球的銀行業併購浪潮,正在促進全球銀行業發生巨大的變革,並呈現出一系列新的特徵與發展趨勢。

國際銀行業併購的特徵、動因及對我國的啟示

一、國際銀行業併購的主要特徵

1.爭奪世界金融霸權作為併購動機。銀行業併購的動機,包括降低成本、提高效益;協同作戰、優勢互補;拓寬市場、加強壟斷;救助不良銀行、收購低價資產;或投機或避稅等多種。本輪銀行業的併購浪潮是從解救危機中的銀行開始,如1992年太陽神戶與三井銀行併成櫻花銀行、1995年荷蘭國際銀行與西班牙桑坦德銀行對英國巴林銀行的共同收購。中期的併購以協同作戰、優勢互補為主,如1998年花旗銀行與旅行者集團的合併,同年美洲銀行與費城國民銀行的合併。到了近期,併購的主要動機是為了搶佔市場爭奪全球金融霸主地位。2004年1月,美國JP摩根大通銀行宣佈將以580億美元收購美國第一銀行,兩者合併後1.13萬億的資產將逼近全球第一的花旗集團。其他銀行實力不足以做世界老大,也要做地區龍頭,如北歐幾家銀行的合併即是如此。

2.強強聯合作為併購主體。一般認為,銀行具有規模遞增性質,規模巨大的銀行可以降低運營成本,提高效率,並且能增強銀行的抗風險能力。在這次併購浪潮中,併購主體由過去的弱弱合併和以強吞弱逐步轉向強強聯手,打造了一個個超級航母。如1995年,美國化學銀行與大通曼哈頓銀行合併,其核心資本達200億美元,總資產超過3000億美元;1996年,日本三菱銀行與東京銀行合併後的核心資本達到278億美元,總資產達到7030億美元;在歐洲,1997年瑞士信貸銀行與瑞士聯合銀行宣佈合併,合併後成立的瑞士聯合銀行擁有6700億美元的資產,直接挑戰德意志銀行在歐洲的霸主地位。在2000年7月統計的全球最大的20家銀行中,有12家是自1997年以來通過併購方式擴充規模的。業內人士認為,這些大銀行的合併不僅僅是業務規模的簡單相加,而是形成強強聯合,優勢互補,並且反映了21世紀世界銀行業競爭格局的戰略調整態勢。

3.合併是銀行業併購的最主要形式。銀行業併購如同企業併購,有多種型別,以大類來看,可以分為收購與合併兩種;按兼併雙方所屬行業,可以分為橫向兼併、縱向兼併及混合兼併;按適應法律及納稅處理的不同,又可分為資產收購、股票交換、388交易及A、B、C三類重組。本輪銀行業併購,最新的併購方式還涉及如資產收購、法定兼併、子公司兼併、338交易及股票收購等多種型別,如第一勸業、富士及興業的合併成立瑞穗,德意志、德累斯頓合併成德意志德累斯頓(將來的名稱叫做新德意志),其他案例也是如此。之所以會出現這種現象,究其原因主要有三:一是最新的合併全部是強強聯合,誰也吞不下誰;二是合併的目的主要是規模擴張,名份問題不是合併考慮的重點;三是這是一種最簡單的併購,牽涉的法律問題較少。

4.併購的領域不斷拓寬。20世紀以來銀行業一直都存在著分業和混業的爭論。自20世紀30年代以來作為世界金融中心的美國實行分業制後,世界上絕大多數的國家採取了謹慎的分業制。但是,經濟的發展使金融自由化成為當今世界的潮流,隨著WTO的全球金融服務貿易協議的簽署,各國為提高本國銀行業的競爭力,迎接金融全球化的挑戰,都對銀行兼併持寬容態度。早期的銀行跨國併購一般是商業銀行之間的同業併購,而近年來的銀行跨國併購往往是商業銀行、投資銀行之間的混業併購、實現銀行業務全能化。如1998年4月美國花旗銀行與旅行者集團合併後的經營範圍涵蓋了銀行存貸、消費者融資、信用卡、投資銀行、證券經營、資產管理、地產保險及人壽保險等業務,而2000年9月美國大通銀行收購美國J.P摩根銀行更是商業銀行和投資銀行間典型的跨業強強聯合,雙方可以充分利用雙方的客戶資源,優勢互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