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新課程教學方式的幾點認識

才智咖 人氣:2.84W

論文關鍵詞:新課程 教學 探究學習
  論文摘要:新課程改革提出了和傳統課程不同的新的教育理念,為了適應新課程改革的要求,課堂教學呈現出新的特點。
  
  2001年以來,我國進行了以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為目標的基礎教育新課程改革,與舊課程相比,新課程在課程功能結構、內容、實施、評價和管理等方面都有重大創新和突破。新課程標準的出臺為教學改革指明瞭方法,提供了嶄新的教學理念。《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中明確的闡述了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具體目標是:改革課程過於注重知識傳授的傾向,強調形成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使獲得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的過程同時成為學會學習和形成正確價值觀的過程。也就是說,課程的功能由傳統的精英主義教育和以升學為目的,轉向關注學生作為一個‘人’的全方位發展。學生不僅僅要學會知識,更重要的是要學會學習,學會合作,學會生存,學會做人。而課程內容也由原來的'繁、難、偏、舊“和過於注重書本知識,轉向精選終身學習必備的基礎知識和技能,加強課程內容和學生生活以及現代社會和科技發展的聯絡,關注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經驗。
  基礎教育的課程改革,使得新課程的教學呈現出以下的特點:
  
  一、由側重於傳授知識,轉向注重學生的全面發展。以往課程的教學主要側重於對學生知識的傳授,教師的精力幾乎全放在如何給學生提供一個現成的,嚴謹的學科知識結構。所以,課堂教學技能大都是圍繞著怎樣把書本知識變成學生容易理解和接受的形式,比如講解技能,教師的講解組織合理,條理清楚,邏輯嚴密,結構完整,層次分明,並且這些都只是侷限在學科知識的範疇中,而新課程教學力求做到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獲得豐富的體驗,使學生的學習既是習得知識、養成技能的過程,又是形成積極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過程,最終的目的是使學生能夠得到全面的發展。
  
  二、新課程的教學要讓學生由被動的學習,轉變為教師創造情境,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學習。以往課程的內容基本上是按照學科知識體系編寫的,忽視了學生的認知發展特點,教師的教學也是讓學生被動接受,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的學習方式基本上是聽講,死記硬背,大量練習,再現所學知識,以往的課堂教學在創造不同的教學情境方面做的還不夠。新課程內容充分考慮了學生的認知發展規律,從學生感興趣的,熟悉的教材入手,從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出發,要求教師為學生創設豐富的學習情境,有利於學生主動的進行觀察,實驗,推理 等探究活動,最終使得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得到培養和提高。新課程強調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改變學生學習方式,大大加強了探究式學習的比重,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中處理好學生自主與教師指導之間的關係,在合適的時機,合適的情境,合適的階段,開展非指導性教學。開展探究性學習就是培養學生的懷疑精神和問題意識教師在教學中要作到以下幾點:1、教師在講授書本知識時不要照本宣科要引導學生去思考去探究。這樣的學習才能讓學生在學習中展開積極的思維,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並且在教學中要培養學生敢於質疑的'勇氣和習慣,對教材中的既定結論,鼓勵學生敢於和善於提出自己不同的觀點,只有這樣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才能真正得到提高。2、教師要少講精講,給學生更多的時間去獨立思考,去自主學習,在教學中採用討論式的教學法,激發學生的智慧,相互啟發,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允許學生對問題有自己獨特的見解,教師在教學實踐中要為學生髮展個性留出充分的發展空間。新課程要求教師創造性地運用教材,一方面,教材上出現的內容不一定都講,另一方面,教材上較為概要或沒有的內容有時教師要展開或補充,或針對某些內容開展專題研究或小課題研究。
  
  三、新課程的教學要求課堂上由單向資訊交流轉變為綜合資訊交流。課堂教學是師生共同組成的資訊傳遞的動態過程。過去課堂上的資訊交流方式主要是單向的:教師講解,學生接受,現在新課程教學提倡綜合資訊交流,師生共同討論,研究。教師要改變教學方式和備課方式,多研究學生,上課時要多傾聽學生,多關注學生的即時反應,而不是一心只盯著教學內容的講解。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合作者引導者和參與者,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共同發展的互動過程。教師應當在備課的過程中瞭解學生的要求,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在新課程中傳統意義上的教師教和學生學將不斷的讓位於師生互教互學,彼此形成一個真正的學習共同體。使學生通過合作學習相互啟發,互相幫助,實現學生的優勢互補,培養學生與人合作的能力。教師的教學應從注重知識的傳授轉變到注重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教師不僅要關注學生的學習結果,更要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培養學生終身學習的能力。教學活動中,教師應該成為組織者、引導者、促進者和參與者,教師的教學方式應該靈活多樣,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共同發展的互動過程,要通過討論、研究、實驗等多種教學組織形式,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教師應創設能引導學習主動參與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培養學生掌握和運用知識的能力,要關注每個學生,使每個學生都得到充分發展。新教材在引起學生的興趣和便於自學方面下了苦功,如學習導語引人入勝,強調以圖代文等,教師要注意引導學生閱讀教材,並充分利用教材中的素材,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新教材充分利用現代網路技術,要求教師首先掌握並恰當運用網際網路等新技術,並在教學中對學生加以正確引導。把單一的文字教材變成學生容易理解和喜歡的多種形式,如製作成掛圖、剪紙、幻燈片、錄影、錄音等。這樣,平面的教材就變成了立體的教材,枯燥單調的書面資料就變成了豐富多彩的多媒體資料,學生對教材就會有興趣,就願意學習,也更容易理解,要大力推進資訊科技在教學過程中的 應用,逐步實 現教學內容的呈現方式、學生的學習方式以及教學過程 中師生互動方式的變革。充分發揮資訊科技的優勢,為學生的學習和發展提供豐富多彩的教育環境和有力的學習工具。
  由此可見,新課程的教學觀是:課程是民主的開放的科學的課程不僅是預設的而且是生成的,教學不只是忠實的傳遞和接受教材的過程,而更是課程創生開發的過程,教師與學生是課程有機的組成部分。在教學中要注重:1、一切從實際出發,遵循學生的認知發展規律;尊重兒童的個性發展,鼓勵教師的創造性教學,教學不只是教師教學生學的過程,而是師生交往積極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2、教學是教與學的交往互動,師生雙方互相溝通,互相交流互相理解,互相補充。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與學生分享彼此的觀念,情感,理念,豐富教學內容,求得新的發現,從而達到共識,共享,共進,實現教學相長和共同發展。
  總之,教學是一門科學也是一門藝術,為了適應新課程的教學,課堂教學必須做出相應的調整和完善。教師應不斷的探索教學規律,把握教學物件,改進教學方法,提高教學質量,為培養高素質的現代化人才而努力。
  
  參考文獻:
  [1]時長江. 討論式教學法在'兩課'教學中的運用高等教育研究2005 7
  [2]李瓊.課堂教學如何體現研究性學習的特點 李瓊 新課程研究 2005 2
  [3]宋秋前.新課程教學中應處理好的幾個關係 宋秋前 教育研究 2005 6
 

對於新課程教學方式的幾點認識

論文相關查閱:畢業論文範文計算機畢業論文畢業論文格式行政管理論文畢業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