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中學政治課程改革的幾點認識論文

才智咖 人氣:3.88K

全面加強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全面貫徹教育方針、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永久性課題和長期的任務,也是學校治標治本、標本兼治的重要途徑。而多年來,我們的課程特點是“繁、難、偏、舊”。機械的記憶、重複的訓練,培養出來的學生,缺乏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實施素質教育,推進課程改革已成為時代的要求。為培養具有創新意識的高素質人才,政治教師責無旁貸,必須走在課改的前列。我結合近幾年的工作實踐,對新課改的探索與思考談幾點粗淺的認識。

淺談中學政治課程改革的幾點認識論文

一、實施新課改的前提——轉變教育觀念

觀念是行動的先導,思想支配行動。實施新課改必須首先解決好觀念更新問題。當今時代教師不僅是“傳道、授業、解惑”的教書匠,而且要不斷更新教育思想,確立新的教學觀念,以新的教育理念統攬創新教育的全過程。

1.由知識型向智慧型轉變

傳統的教育觀念認為,教育的功能就是傳承文明,而不是文明創新,學生只是知識的儲存器,而不是有理想、有情感、有自尊心的活生生的發展的人,忽視了學生對知識的運用和動態遷移能力的培養,致使所培養的學生創新能力較弱,難以適應當今社會人才競爭的要求。實施新課改必須破除傳統的知識型教育觀念,把開發學生的智慧擺在教學的核心位置,大力開展創新教學,鼓勵大膽創新,充分開發學生的智慧和創造性思維。

2.由被動教育向主動教育轉變

傳統教育以課堂、教材和老師為中心,以“灌輸式”、“填鴨式”教學為主要形式,政治課教學偏重書本知識,偏重知識的傳授,忽視了學生的主動學習和情感體驗,忽視了社會實踐環節。因此,必須破除把學生作為接受知識“容器”的觀念。大力倡導主體性教育,創新教育,從以“教”為中心轉向以“學”為中心,採取研究性學習的方式,設計一些真實的、具有挑戰性的、開放的學習環境與問題情境,引導和推動學生積極主動的探究,使他們感悟到學習不能只停留在課本上的學習,而是要將其真正地運用於自己的生活與實踐的過程中。使學生真正成為教學的主體,促使學生個性不斷髮展和完善。

二、新課改的關鍵——體現與時俱進

理論聯絡實際是思想政治課教學方向和培養創新素質的基礎。由於世界科學技術突飛猛進,新知識、新技術頻繁出現,新資訊、新技術迅速傳播。政治教師要注意不斷地將時代資訊引入思想政治課教學園地,以增強思想政治課教學的生命力。聯絡實際,熱點聚焦是政治課創新教育的有效手段。

三、新課改的核心——培養創新能力

創新教育的.目的是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最終形成創新人格,這是一個動態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必然形成創新性學習相伴隨,這是創新教育順利完成的必要條件,也是創新人格形成的前提條件,更是現代人的一種嶄新的生存條件。 1.教師要善於設疑啟發學生

創新性學習首先是一種積極的學習方式和學習態度,它不是消極地順應或適應環境的變化,更不是滿足於對前人已有知識的繼承和理解,而是不停地探索、發現和創造。“學起于思,思源於疑”。教學過程實際上就是思考,學會解疑。教師應對學生的各種標新立異持正確的態度,要求他們從不同側面,不同角度考慮問題,對教材中的觀點、原理和社會現象要多問幾個為什麼,並努力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以達到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的效果。

2.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

知識經濟要求我們教育工作者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創造能力的人才。教育無疑是具有共同的規律,但是,教育的物件是性格、志趣、道德教養和智力水平各異的學生。針對學生的特點,在學生思考過程中,教師要創造良好的課堂氛圍,構建多種活動載體。要鼓勵學生勇於創新,敢於突破常規的思考方法,允許學生向老師所講的內容提出質疑,大膽提出新奇的見解,著力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和實踐能力。

四、新課改的途徑——優化課堂教學

課堂教學是實施素質教育、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主渠道,是完成師生互動,促使學生知識內化、能力提高的最佳時機,是推行課程改革的主戰場。作為一名政治教師,必須以課堂為依託,創造思想品德課教學之美。

1.創設平等、民主、和諧的政治教學氣氛,是提高政治課教學效果的先決條件。當代青少年成熟早、思想活躍、涉世廣、好奇心強,作為教師再用牧師式的空洞說教很難奏效,而教師應以同齡人、朋友身份進行情感交流,以關心、愛心、貼近學生心境,用溫馨的課堂氣氛,用心與心的溝通,去碰撞政治教學課堂環境學生思維的火花。

2.創設嚴謹、優雅、恬靜的說理氣氛,同樣是提高政治課教學的重要手段。教師運用電視、電影、英特網等先進教學手段,教師規範科學的說理力,嚴謹有序的分析力,富於哲理的表現力,富於深厚學養的滲透力,完整深邃的揭示穿透力,都是提高政治課教學至關重要的手段。

總之,我們應清醒地認識到,實現從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變,是教育改革和發展的必然趨勢。教學有方,教無定法。思想政治課的改革與創新,還需要我們更多的探索與實踐。我們要不斷地努力,使課程改革真正落到實處,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