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算機教學模式完善策略

才智咖 人氣:8.28K

目前,計算機應用基礎課基本都作為高職學生的公共基礎課,教材內容主要包括計算機基礎知識,Word、Excel、PowerPoint等Office軟體,Internet應用等,而這些內容很多學生已經在前期的學習中有所涉及,而且很多學生已經熟練掌握了相關知識。例如,來自城市的學生的計算機基礎明顯高於農村學生,現有的教學內容難以滿足學生的個性化需求。同時,隨著企業競爭環境的激烈化,對高職學生計算機綜合素質的要求已經明顯提高,當前的教學內容已經很難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也在很大程度上脫離了社會的需求。

計算機教學模式完善策略

計算機教學模式過於僵化眾所周知,計算機學科的知識更新速度是非常快的,很多計算機教師在更新自身知識結構的過程中花費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但在教學方法的研究上卻容易忽視,因此,計算機教學模式主要還是沿用了傳統單向的“傳授式”、“灌輸式”教學形式,教師一味地講解或示範、學生被動地聽,忽視了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以及師生之間的有效互動,長此以往,會嚴重削弱學生學習計算機專業知識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也不利於學生實踐能力和綜合素質的提高。

計算機教學考核與評價的方式相對陳舊目前高職院校計算機教學中的`考核與評價的缺陷主要表現在以下幾點:1.過分看重考試結果,忽視了過程評價和操作技能評價的重要性;2.考試內容過分依賴於教材,只考共性的、統一的知識和技能,內容單一,不能讓學生的個性得到體現和張揚,不能對學生的計算機專業素質進行全面的考核;3.考核與評價脫離了現實工作環境,沒有實現與企業需求的充分適應,存在與市場脫軌的問題,不利於學生的可持續發展。

以就業為導向的高職計算機教學模式的優化策略研究

(一)以就業為導向,優化教學內容針對當前高職計算機教學的現狀,高職學校的相關部門應當積極轉變觀念,樹立以就業為導向的思想觀念,就當前計算機教學的內容進行調整和優化。在具體實踐中,計算機教師在保證計算機基礎、Office辦公軟體等基礎內容教學質量的基礎上,可以根據學生的興趣偏好和市場需求的變化,增設Photoshop、Flash動畫、網站建設、網路市場推廣等實踐性比較強、社會需求量比較大的知識和內容,並將理論知識教學與企業實際進行有效的銜接。例如,教師在教學實踐中可以讓學生用Excel製作企業工資表、求職表,用Photoshop軟體結合Office辦公軟體製作企業的宣傳畫冊,這一方面可以加深學生對理論知識的熟悉與瞭解,另一方面鍛鍊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實現了計算機教學內容、學生計算機素質培養與市場需求的有效統一。

(二)以就業為導向,優化實訓教學環節在堅持以就業為導向,培養計算機技術高階應用型人才的過程中,實訓教學環節的優化是至關重要的。實訓是指學生的課程設計、畢業設計、校內實驗和校外實習等一系列實踐活動,實訓教學環節的優化就是要求教師要提高對實踐教學訓練的重視程度,對高職計算機實訓教學的內容和流程要進行精心的安排,適當增加實訓教學課的授課時間,給學生更多動手實踐的機會;同時,高職學校要加大實訓基地建設的經濟投入,加強同企業之間的合作,開展更多的校企合作專案,這對實訓教學效果的提升和學生就業能力的提高都是非常有幫助的。但需要尤為注意的是,高職學校實訓室和實訓基地的建設要避免“重檔次、輕規模”,“只求新、不用舊”等方面的誤區。

(三)以就業為導向,優化教學方法在當前的高職計算機教學課堂上,大部分教師採用的還是傳統“電子課件+講解”的簡單教學模式,單向、標準、灌輸式的教學方法使學生陷入被動學習的局面,限制了師生之間的良性互動與交流,更不利於學生綜合素質和就業能力的提高。因此,以就業為導向的高職計算機教學,應當重視對教學方法的創新和優化,以求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保持學生在課堂上的積極性。

(四)以就業為導向,優化教學評價方式以就業為導向的高職計算機教學,應當對傳統的計算機考核與評價的方式進行創新與優化,適當提高過程評價和實踐教學評價的考核力度,引導教師和學生提高對計算機實際操作能力的重視程度。同時,在考試形式的選擇上,學校可以採取筆試、口試與上機考試相結合的方式,重點考核應用性、實踐性較強的課程內容,促進學生計算機實際操作水平的不斷提高。

(五)以就業為導向,優化教師隊伍建設隨著以就業為導向教學模式的改革,高職計算機教育的就業崗位指向性要求教師積極更新觀念和專業知識結構,以學科理論為主的教師必須提升自身的實踐能力,從原先單純的“教書匠”轉變為“雙師型”教師。在高職教師隊伍的優化建設中,要逐步實行持“雙證”上崗制度,做到老師敢開課、能開課、開好課;同時可以聘請校外有實踐經驗的人士到校兼課、搞講座,實現與學校教師在教學上的優勢互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