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探商業銀行內控機制定位及完善策略

才智咖 人氣:1.26W
淺探商業銀行內控機制定位及完善策略
摘要:商業銀行實行股份制經營發展,一方面要建立科學的法人治理機制,另一方面要加強內部控制,形成內外結合良好的環境系統。在實施股份制改革發展過程中,必須對原有的內部控制制度的缺陷進行矯正和完善,使其在良好的制度環境中有效執行。商業銀行內部控制機制完善是一個不斷完善、修正的動態過程。對商業銀行內部控制機制薄弱和缺陷進行完善必須做到內部控制完善與業務經營發展的同步協調。

關鍵詞:商業銀行;內部控制;策略
  
  隨著我國金融體制改革的進行,國有商業銀行股份制經營已進入實質性發展階段。商業銀行股份制經營發展,一方面要建立科學的法人治理機制,另一方面要加強內部控制,形成內外良好結合的環境系統。在實施股份制改革發展過程中,必須完善商業銀行內部控制機制的薄弱和缺陷環節,建立健全適應股份制經營發展的商業銀行內部控制機制,使其在良好的制度環境中有效進行,從而實現真正意義上的有效發展。
  
  一、商業銀行內部控制機制的現狀及缺陷
  
  內部控制制度是商業銀行的一種自律行為,是商業銀行為完成既定的經營目標和防範金融風險,通過制定和實施一系列制度、程式和方法,對內部各職能部門及其工作人員從事的業務活動進行事前防範、事中控制、事後監督和糾正的動態過程和機制。內部控制是商業銀行管理工作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商業銀行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的客觀要求,也是商業銀行防範金融風險的有效手段。我國商業銀行普遍存在內部控制機制薄弱問題,表現在以下方面:
  (一)內部控制的滯後性
  經過20多年的發展,我國商業銀行逐步走向風險管理的軌道,但由於多年粗放經營的慣性,導致內部管理遠遠沒有跟上業務發展的步伐和需要。在業務經營發展中,往往把內部控制與業務發展對立起來,認為內部控制是對業務發展的約束,或者把內部控制作為階段性的工作,沒有把建立完善的內部控制機制作為業務發展的內在要求來對待,在我國銀行業體系運作中,普遍存在著內部控制對業務經營監督管理的滯後性,導致內部控制對業務經營發展的監督矯正不到位,喪失了應有的有效性。
  (二)風險控制管理的薄弱性
  在我國銀行業務經營執行中,內部控制管理即為合規性監督檢查。合規性檢查是對經營分支機構執行有關政策、法律、法規情況所實施的監督和檢查。隨著商業銀行業務經營的創新和變革以及經濟全球化和金融業的進一步對外開放,合規性監督檢查的缺陷和不足逐漸顯現。這種基於對過去經營行為的事後監控方式的功能缺陷越來越明顯,而內部控制制度的最優功能——風險性控制管理也在銀行業過分關注對過去經營行為的合規性檢查中未能得到有效發展,成為其內部控制機制中的一大薄弱點。同時,也未能與商業銀行業務經營得到同步發展,使得商業銀行的經營風險未能得到及時的揭露,嚴重影響了商業銀行的經營效率。
  (三)內部控制的重視程度不夠
  在商業銀行的運營管理中,內部控制的重要性程度未得到應有的體現。體現在新業務的創辦中,未將風險控制核心的內部控制作為中心予以重視,未進行事前的風險評估,同時也未制定相應的監督管理體系,而在其運作中出現風險後進行事後的補救工作,業務開展與內控制度建設缺乏同步性。尤為重要的是,基本上每項新業務的最初運營都缺乏相應的監督管理體系,導致該項業務的執行缺乏必要的監督引導,而使其執行的有效性降低,成長性受到影響。
  (四)內部控制的完備性不足
  商業銀行正常經營所必須的'若干基本規章制度,在某些方面還存在盲點,內部控制制度漏洞風險較大,同時,許多制度設計漏洞較多,只是從方便自身管理出發,而對方便客戶和防範風險考慮的較少,使內部控制的市場敏感性較弱,從而使內部控制缺乏積極的適應性管理功能。從另一個不可忽視的層面上看,內部控制制度的整體性體現不夠,對所屬分支機構控制不力,對決策管理層缺乏有效的監督,對業務人員監督的多,而對各級管理人員監督的較少,使制約力不強,內部控制缺乏剛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