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音樂創新的教育論文

才智咖 人氣:1.22W

幼兒健康成長是每個教師和家長所給予的最大希望,而音樂在孩子們成長的過程中又是至關重要的因素。用音樂去啟迪、引導孩子,在各個方面都能卓有成效。在音樂教學中,教師必須充分了解兒童的心理特點,只有深刻的瞭解幼兒學習的含義,才能夠樹立起正確的音樂導向,完成音樂教育目標。

幼兒音樂創新的教育論文

1在音樂活動中培養幼兒的音樂興趣

音樂能滲入人們的心靈,激發幼兒的想象能力,調整和愉悅孩子的情緒。幼兒對任何事物都有好奇心,特別是對音樂的敏感程度要勝過成人。培養幼兒的音樂興趣,可採取直接、間接的方法。最直接的是幼兒能夠聽懂的,比較通俗易懂又簡單上口的幼兒樂音;而間接的是在幼兒不經意的時候播放一些交響樂、鋼琴曲等比較優美的音樂。雖然他們聽不懂,但是可以在記憶中留住這些聲音,在成長過程中無意識中轉化為精神財富。首先,在音樂活動中,教師可以拿一些器樂給孩子演示,通過不同的聲音吸引孩子的眼球。使他們產生好奇,從而吸引他們喜歡音樂。其次,幼兒活潑好動,生性頑皮,播放有律動感的音樂,讓孩子建立聽覺美感。孩子愛玩的特性與生俱來,他們在愛玩具的同時更注意音樂的聲響。現在好多玩具總伴隨著音樂,無論外形、顏色的搭配還是到其姿態的豐富和動感都讓孩子愛不釋手。這是誘發孩子接近音樂的有效方法。最後,在遊戲中或者講故事的時候配上形象生動音樂,也可以使幼兒對豐富的音樂語言產生濃厚的興趣。孩子如果在某一時段被音樂所觸動,在她心靈上會留下不可磨滅的印象,人生的道路上會帶來無限的想象力和創造力。教師可以組織多種形式的音樂活動,讓孩子集體進行一些音樂遊戲,在遊戲的過程中讓孩子接觸音樂知識,可以使用一些打擊樂讓孩子打擊,嘗試音樂節奏。辨別擊掌,腳步聲,來增加幼兒的律動感,唱一些簡單的譜例不斷的增加幼兒的音樂聽覺能力來培養幼兒的音樂興趣。

2在音樂活動中培養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

幼兒音樂教學藝術是語言與音樂的巧妙結合。在幼兒音樂教學中,要給孩子營造一個很好的人文環境,教師的言行在幼兒心目中佔據很大的分量,特別是教師的態度和語言更是教學的關鍵所在。教師要充分使用聲樂專業知識,使自己的聲音富有穿透力,在組織活動時要減緩語速,並且要使自己體現出和藹可親、自如大方、笑容可掬的樣子。特別是在語氣上要符合幼兒的口吻,做到輕重緩急、風趣幽默。通過生動形象的語言和幼兒進行交流、溝通,使幼兒對教師有了信賴和依靠,她們就會自覺的進入教師所設計的教學過程當中了。在教學活動中切記不要呆板和教條式,一定要新增啟發誘導,在語調和語氣上一定要引起幼兒的共鳴,按照幼兒思維模式去組織活動,通過示範演唱、演奏兒歌來讓幼兒感知;在講解時,要用直白、簡單的語言去進行解釋和說明。用最感知的語言去表達,同時還可以用手勢、形象的比喻,或者圖片、模型以及一些真實的影像資料去觸動孩子,構成一種立體式的音樂教學模式。

3在音樂活動中注重幼兒實踐能力的培養

幼兒音樂實踐能力的培養,可以提高幼兒的音樂聽覺能力和增強幼兒的音樂表現能力,鍛鍊他們的身體協調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對開發智力和加深其情感體驗起到很大的作用。活動中,要讓幼兒多一些操作、演示,讓幼兒直接參與活動。比如可以以遊戲的方式進行音樂活動,也可以以小組的形式進行歌唱比賽,排演一些小型的音樂劇;也可以讓幼兒學習一些可以攜帶的樂器,讓他們自由的演奏,在動手的過程中讓他們獲得愉悅與知識的掌握。教師要挖掘幼兒更多的想象空間和思維能力,組織形式多樣的`音樂活動讓孩子體驗,使他們在快樂中無拘無束的學習音樂,使幼小的心靈更加富有想象力和生活的情趣。在組織教學活動時,教師要因材施教,針對每個幼兒的特點加以精心設計,既要引導又要鼓勵,給孩子予以充分的肯定和讚譽,在實踐中讓他們記憶和感受音樂帶來的樂趣。充分調動幼兒的積極性,讓他們內心充滿溫暖和驕傲。使每位幼兒都能夠感受到自己是最棒的音樂小天使,在擁有音樂的環境中讓幼兒充分施展自己的聰明才智。

4抓住孩子的心理特徵進行音樂教學

幼兒音樂教育的最終目的就是要使孩子擁有一個快樂的成長氛圍和養成一種良好的行為習慣,使他們對生活有一種美好的感受。在音樂教學過程中,從授課內容到講授方法,從語言表達到示範演練都要以孩子為中心,要懂得幼兒心理特點,要以一個朋友的身分去和孩子交流。學習音樂首先要建立在孩子喜歡不喜歡老師的問題上,幼兒的情緒波動比較大,認識、辨別問題是憑藉自己的第一感官。如果一旦被他認可,他就會很快順從和乖巧。如果教師對幼兒沒有絲毫親切感,孩子第一時間就會產生厭惡情緒,學習是無從談起的。教師的慈善和笑臉常常會贏得幼兒的喜歡和讚譽。一些嚴厲的語言或者過多的批評很容易傷害幼兒的自尊,給孩子造成一定的恐懼心理,留下陰影,甚至產生逆反心理,不願意參加音樂活動。幼兒音樂教學活動需要的是在遊戲的狀態下進行,只有不斷的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才能勝任和擔當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