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的藝術論文

才智咖 人氣:7.25K

論文既是探討問題進行學術研究的一種手段,又是描述學術研究成果進行學術交流的一種工具。下面是小編為大家帶來的幸福的藝術論文。

幸福的藝術論文

[摘 要]隨著社會的發展,藝術逐漸由高階走向平民化。幸福,這個屬於倫理學範疇的字眼走入人們的心中。2009年,林竟路在《美術大觀》中提出一個新的理念――幸福藝術學。於是藝術與幸福之間的關係逐漸吸引了無數業內人士的關注。文章試圖從繪畫藝術的角度來淺析其與幸福之間相輔相成的關係。

[關鍵詞]幸福 繪畫藝術 關係

兩千多年前,哲學家們就已經將幸福定為哲學研究的首要目標。《現代漢語詞典》中對於幸福的解釋是:使人心情舒暢的境遇和生活。人人都向往幸福的生活,對美好事物和前景的不懈追求是促使人類生活幸福和社會進步的重要推動力。其實幸福的本真狀態就是人對於生活的滿足感並對未來還有期待。人生逃脫不了面對死亡、消逝和永別的局面,幸福扮演的角色並非向我們掩飾這些事實,而是給予我們面對它的力量。它需要交流和傳遞,繪畫藝術也如此。如若幸福只在自我的領地上生長,它會失去活力。人們就這樣反覆地延續著繪畫藝術所帶給人的永恆,直至終老。

一、繪畫的目的之一是求美求樂

繪畫藝術是忠實於客觀物象的自然形態,對客觀物象採用經過高度概括與提煉的具象圖形進行設計的一種表現形式。它利用線條和色彩等形式,通過平面描繪來展現這個大千世界。兒童在繪畫的過程中,表現純真、隨意的狀態,這種“原生態”的藝術是一場自由的遊戲。孩子們的世界多彩神奇,在他們的畫面裡:人物的頭大身小、太陽月亮會哭也會笑,因為他們稚拙、奇異、多變、求全、富想象力的頭腦,成就了真情流露、隨意塗鴉之景象。真正的兒童繪畫是重興趣、輕“理法”的,兒童在隨性完成一幅畫之後會產生極大的滿足感,此時的他們是很幸福的。畢加索說過:“我一生都在像孩子那樣畫畫。”我們也能從黃永玉、關良等畫家的作品當中窺見童心童趣。當然,畫家表達自己內心所感、所想,他十分清楚自己想要什麼,畫家的心總是跟隨自己所描寫的物件,或悲或喜。這樣的繪畫便與兒童繪畫產生了一致性。

畫家深知幸福是一種活生生的情感,它要經歷誕生、成長、綻放、衰敗直至消亡的過程。於是在他們的畫筆下,有幸福的早晨、黃昏、夜晚等各種溫馨的景象,它反映的是瞬間的生活,給予觀者的卻是永恆。幸福有超然的特性,它常引導我們來到兩個世界臨界處,讓我們感到內心充滿幸福並完全忘卻自我。此刻你可能會想起保羅艾呂雅的至理名言:“營造一個世界不必萬事俱備,只需有幸福,僅此足矣。”但畫家很難描繪幸福,弗朗西斯培根說過:“我能畫出尖叫,卻畫不出笑容”。①在他眼裡,畫家可以描繪此情此景,卻很難捕捉笑容背後所蘊藏的幸福感。描繪幸福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人類社會努力探索的目標是真善美,美是使人幸福的,而美是從作為繪畫藝術的範本的自然中而來,所以繪畫的真正目的是促使畫家去自然之中不斷搜尋幸福的奧祕,這樣方能求美求樂。

二、繪畫藝術作品對實現幸福生活起促進作用

繪畫藝術作品可以給人送達愉悅,還可以帶來沉思。它的物質效應有時能給予畫家直截了當的幸福,在有些情況下,畫家的作品若能以高價賣出,這得來的幸福感可能會成為畫者繼續創作的動力之一。當面對一幅畫作的時候,作為觀者,你可放緩呼吸,任憑作品向你傾訴,好讓它走進你的內心,特別是感人肺腑的繪畫作品,它對人們理想的追求、品德情操的形成、人生道路的選擇、學業事業的成就、家庭生活的美滿等都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在畫廊、博物館、美術館裡,你可能會因為某種原因而痴迷於一幅繪畫作品而駐足長留,你或許會與這周圍廣袤而寧靜的世界產生共鳴,你會感時“畫”濺淚、會聞到一絲“不食人間煙火”的氣味……

長久以來的繪畫藝術圈記憶體在著如勃納爾生前就感到幸福的藝術家,但也不乏生前就十分痛苦的藝術家。前者佔少數,他們傳達幸福的方式是直接的,而後者則是間接的。畫家會將自身的情緒移入自己的作品中從而影響觀者。凡高用自己獨有的圖式在畫布上任意揮灑,這種令他極其滿意的影象最終引起了全世界的關注。在德斯蒙德莫里斯的眼裡,他帶給人的是一種“理智”的幸福。筆者認為這種幸福是一種真實存在的美,讓人達到一種審美幸福的境界。亨利福西隆在論述凡高時說:“他是他時代中最熱情和最抒情的畫家……對他來說,一切事物都具有表情、迫切性和吸引力。一切形式、一切面容都具有一種驚人的詩意”,“他感到大自然生命中具有一種神祕的昇華,他希望將它捕捉。這一切對他意味著是一個充滿狂熱和甜蜜的謎,他希望他的藝術能將其吞沒一切的熱情傳達給人類”。②畫家們觀察入微,其畫作令人思緒萬千,讓人想改變看待現實的固有方式。在蒙克生活的時代,再沒有別的藝術能夠像他那樣深入到人的靈魂之中,且把那心靈的美與醜一併展現給世人。也沒有人敢同他那樣赤裸裸地描寫人類本能的醜惡,使善良與罪惡並存,讓美麗與醜陋共生。在八大山人的作品中,你能看到的大多都是殘山剩水、枯枝敗葉、奇石怪鳥等,它們傳達著畫者的孤寂冷傲之情,這些都是由內心引發的真實產物,它是一種真實存在,畫家得到的是宣洩,引發的是快感,愉悅的是自身。這些畫家都是沉醉在悲情與痛苦中的畫家,他們描寫的是那種觸動他們心靈的線條和色彩,他們畫的也不曾是自己看到的東西,而是所經歷的東西。在對醜惡的世界的揭示下,畫家得到了宣洩,從而產生快感,夏加爾的《鄉村生活》告訴觀者:幸福可以簡約為一種簡單的思維狀態,一個簡單的`決定(當然最低限度的人際關係和物質環境是必須的)。這種簡單的思維狀態正是能產生快感的東西。中國古代繪畫中以醜石為美的觀點不是沒有,對稱也不一定都是美的,醜即是美,美即是醜,此時繪畫藝術作品成為了揭露醜惡的工具,它能發人深省。

三、中西方幸福哲學對繪畫創作的影響

西方的幸福哲學主要可以概括為以柏拉圖、亞里士多德、斯賓諾莎等為首的理性主義幸福觀、以德謨克利特、梭倫、費爾巴哈為首的感性主義幸福觀和基督教幸福觀。在這當中,中世紀基督教的幸福觀使許多的油畫作品展現了“虔誠於上帝方能得幸福”的構想,相對立於神學思想的人文主義精神始終貫穿於文藝復興時期,佛羅倫薩畫派的喬託利用人文精神來理解他的壁畫內容,他開始探索寫實技法,首次按照自然的法則拉開了人物之間和人物與背景之間的距離;波提切利的名作《維納斯的誕生》和《春》充滿了柔情的詩意,盡情表達了畫家對美好事物的愛戀,洋溢著人文主義的樂觀精神;到了其鼎盛時期,達芬奇的《蒙娜麗莎》也在極力展現對美好事物的嚮往;拉斐爾為梵蒂岡宮繪製的三幅壁畫《雅典學院》、《巴爾納斯山》、《聖典辯論》都表現了一個人文主義者對於真理和幸福的追求,同時,他描繪的女性形象體現著慈愛、善良、溫順的品質,引起人們對生活的憧憬。之後的威尼斯畫派中湧現的喬爾喬納、提香等都試圖表現自身對於大自然和幸福人生的謳歌。   中國早期的文化中,儒教的幸福觀主張“仁義”,道家幸福觀提出“自然無為”,佛家幸福觀則展現“涅”之樂,這三種幸福觀直接決定了中國古代繪畫藝術創作的形式與內容。莊子的幸福哲學思想是超脫一切塵世的。莊子信奉的是逍遙處世的治世之道,“自然”不是自然界中的具體事物,而是一種不加人為強制的本然狀態。這種“自然無為”的德行表現在繪畫上是追求“道法自然”、天人合一、返璞歸真的。正是基於這一點,中國古代畫家才會有“漱滌萬物,牢籠百態”這一說,在中國傳統繪畫中,一處折枝、一葉扁舟等都能給予觀者無限沉思。觀者體會其用線的沉穩、色彩的雅麗,他們的幸福溢於言表。元代黃公望的《富春山居圖》遵循道家的審美觀念,講究“五色令人目盲”,單一著色。畫面呈現出動中有靜,靜中有動之感,展現了一種平緩、自然、淡泊的心態。這位全真教弟子通過在荒灘、樹林打坐觀看自然山川的變化,將自己寄託于山川、江河之間。因為他的返璞歸真,自然山川的渾厚才得以表現。黃公望深受莊子的幸福哲學思想的影響,將“道法自然”理解到了極致,自然本性得到了充分的發揮。

結 語

當人們在探尋美的足跡的時候,或許悟到了“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的禪意,或在散步的時候拾得一方豔石,那就是幸福,繪畫藝術時刻都在求美求樂,於是繪畫藝術與幸福相輔相成的關係才使得生命變得更加有意義。 (責任編輯:楊建)

註釋:

①(英)德斯蒙德莫里斯.幸福之源 [M].上海:文匯出版社,2009.21.

② (荷)奧夫沙羅夫.《凡高論》[M].上海: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1987. 95.

參考文獻:

[1]林竟路. 論藝術與幸福 [J] . 美術大觀ART PANORAMA浙江理工大學服裝學院, 2009(1).

[2]王欣瑜.莊子幸福哲學謅議 [J].學術論壇 , 2008(10).

[3](荷)奧夫沙羅夫.凡高論 [M].上海: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1987.5.

[4]宗白華.美學散步 [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6.

[5].論藝術中的享樂主義 [J].考試周刊,2008(5).

[6](法)克里斯托夫安德烈.幸福的藝術――品位幸福的25課 [M]. 生活 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2008.11.

[7](英)德斯蒙德莫里斯.幸福之源 [M].上海:文匯出版社,2009.

[8]馮俊科.西方幸福論――從梭倫到費爾巴哈 [M].北京:中華書局,2011.

[9]中國美術學院美術史系外國美術史教研室.外國美術簡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TAGS:藝術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