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域文化對大慶油畫創作的潛在影響論文

才智咖 人氣:1.78W

導語:“偉大作品的產生取決於時代精神和周圍的風俗—丹納”。以下是小編整理地域文化對大慶油畫創作的潛在影響論文的資料,歡迎閱讀參考。

地域文化對大慶油畫創作的潛在影響論文

藝術創作離不開區域和地域性文化的影響,是建立在特殊地理位置上,並融合這個地區的特性以及風情風貌的背景才得以實現的。由於大慶特有的地域文化因素,決定了大慶這座城市特有的地域文化內涵,因此,大慶油畫作為一種地域性的藝術樣式,必定具有大慶文化與精神的特殊品質。

一、大慶特有的地域文化因素

1.本土文化

(1)歷史文化

大慶這座城市的歷史雖然年輕,建市也只有30多年,但在大慶這片神奇的土地上卻有著厚重而古老的文化遺存,從出土的各類遺址和古墓葬(遺址集中在肇源縣、肇州縣和杜爾伯特縣境內,古墓葬集中在肇源縣和林甸縣)可以看出,這一地區的人文活動可以上溯到2萬年前的舊石器時代。其中自遼金時代到清朝末年獨特的站人文化和1898年在此設立的薩爾圖站,都加快了這一地區同外界的聯絡和文化傳播,這也促進了大慶文化面貌的多樣性和豐富性。現今,我們依舊可以從“薩爾圖”“讓胡路”“臥裡屯”“喇嘛甸”等這些作為歷史文化見證的地名中看到大慶文化的起源。此外,還可以從“胡吉吐莫敖包”等多個人文景觀來體會大慶文化的源頭。這些歷史文化也一直都從題材、審美、語言等各個方面影響著大慶油畫的形成和發展。

(2)石油文化

大慶文化的根基是工業文明,石油文化是大慶文化的主流與特色。一片土地,誕生了三代鐵人,是驕傲,更是力量。從“鐵人”王進喜,到“新時期鐵人”王啟民,再到“大慶新鐵人”李新民,三代鐵人,共同實踐著“我為祖國獻石油”的深刻主題,集體豐富著大慶精神、鐵人精神的偉大魂魄。大慶油畫在整體風貌上,旨在弘揚作為一種時代精神表現的大慶精神、鐵人精神,並以此來提升油畫創作與其作品的藝術價值。

(3)城市文化

大慶市位於黑龍江省西部,東北鬆遼盆地中央坳陷區北部。53年的油田,33歲的城市,雖然年輕,但它的發展歷程已然是一部恢弘的城市史詩。提及“大慶”這個名字必然讓人脫口而出“石油”兩個字,因為它的根是與石油緊密聯絡在一起的,大慶這座城市在中國城市程序中是一個極其個別的現象,它從一開始就沒有“城市”的概念,是一種以石油艱苦創業的歷史畫卷展開的,經歷了這場艱難的、壯烈的石油戰爭,大慶人驚喜地看到,經過多年的積累和沉澱,在城市建設中留下了自己的痕跡,也展示了大慶的地域文化特色,這也是城市文化的特色和魅力所在。

2.域外文化

(1)大慶會戰以來,石油工人在創造了巨大物質財富的同時,也創造了豐富的精神財富,奔赴大慶油田會戰的幾萬大軍從祖國四面八方、不同地區來到這片荒原,將他們帶有的不同的風俗習慣(地域文化)與大慶文化交融,並在新的環境下碰撞、融合,產生了新的文化理念,這也為大慶文化的發展繁榮創造了條件,形成了大慶獨有的地域文化。

(2)改革開放以來,來自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再一次帶來了不同的文化理念,這些新的文化理念衝擊了還沉浸在計劃經濟模式下形成的保守、封閉的舊觀念。這是外來文化與大慶文化的第二次碰撞和交融。新的文化理念的注入,迸發出自強不息的大慶精神和厚積薄發的文化力量,同時也進一步豐富了大慶文化的內涵。

二、地域文化影響下的大慶油畫

1.大慶油畫創作中本土題材的挖掘

一件油畫作品最初在題材的選擇就伴隨著濃厚的地域性特質。地域性是本土藝術家生存和發展的土壤,也為藝術家提供了豐富的創作題材。在大慶油畫的創作歷程中,本土題材一直作為重要的文化構成因素,也體現出深厚的地域文化底蘊。大慶油畫起步時,大慶城區內外充斥著吸引創作者眼球、觸動創作者心靈的工業場景。在地域文化的影響下很多藝術家都有著深深的工業情結,也因此選擇了北方石油工業這個現實主義的創作題材。著名油畫家谷鋼創作的巨幅油畫作品《大慶人》就是以大慶創業歷史為題材,順應了那個時代的精神追求。畫面上,“鐵人”王進喜和工友們人拉肩扛,扛起輸油管道等裝置,在陽光的映襯下,人物神情生動,大慶創業初期的勞動精神躍然紙上。隨著大慶的發展,無論題材開拓的廣度還是主題挖掘的深度,都有了進一步的發展。大慶油畫家也在積極的、不斷的探尋時代的審美需求,創作題材也開始有了多元的藝術定位。除了雄渾壯美的生產場景,不畏艱苦的石油工人,日復一日有條不紊勞作的抽油機,還有遼闊廣袤的鬆嫩平原,清新宜人的溼地景觀,質樸淳厚的大慶民風等等,這一切既被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人們所熟悉,也是大慶油畫特殊的創作源泉。本土油畫家董寶臣的系列作品《北方》則是以鄉土為創作題材,畫者描繪的鄉土生活不再是揭露和反思社會的工具和手段,而是一種依戀和期望,色彩大膽、熱烈、震撼人心,整個畫面有一種朦朦朧朧欲說不說的感覺,那種火熱、溫暖的表情包含著地域感情的深層因素,也讓觀者有更多的想象空間。

2.大慶油畫創作中畫面構圖的探究

構圖作為一種基本的繪畫技巧,常讓我們誤以為僅僅是一種技法手段,在《辭海》中,構圖解釋為:“藝術家為了表現作品的主題思想和美感效果,在一定的空間,安排和處理人、物的關係和位置,把個別或區域性的形象組成藝術的整體”。從這裡我們可以把構圖理解為尋求畫面中所有元素的和諧關係,而這只是構圖的表層含義,實則構圖有其更深層次的意義,即體現了不同地域文化下藝術家運用自己已有的視知覺感知世界的一種方式。在大慶油畫創作中,當我們要超越技術層面來談及畫面的表現形式-構圖時,其中所承載的大慶特有的地域文化要素就會突顯出來,也體現了畫家自身文化語境及個體對所處地域文化的詮釋。關注油畫構圖中所反映的文化意義,重視構圖中潛在文化屬性的描述能力,使之更為全面地理解畫面構圖的深層次含義。第九屆全國美展銅獎作品《我為祖國獻石油》,作者王丕通過對石油工人的刻畫,折射出現代人心靈底層的渴望與責任感,此幅作品的構圖最初也經歷了數次推敲,最後經過綜合整理,以紀念碑式的構圖,塑造了一組雕塑式的人物形象,人物形態各異,從整體出發,有意識的安排人物的組合,呈現了一種頂天立地的石油工人形象,並利用井架的結構走向,完成內壓的三角向心透視,畫面構圖充滿了視覺的張力,滲透著濃郁的地域文化,造型儘量單純化,增強視覺感受,從而表現出大慶石油工人豪邁的英雄氣概。對於這幅作品構圖的表現形式,王丕本人也曾表示過,“並不是‘故意’而為之,而是通過採風、體驗生活‘自然而然’得出的一種構圖形式”。這就是畫家在大慶地域文化影響下審美感知的一種表達方式,在有限的空間中對意象元素進行組織,藉以實現畫者的情感表達。

3.大慶油畫創作的風格表現

地域文化對藝術作品有著客觀的規定性,同時對創作風格也起著主導作用。受地域文化的影響,使得大慶油畫在長期的實踐和探索中也形成了自己獨特的創作風格-既具有寫實性又具有表現性,即,強調描繪現實生活、感受大自然的`生命,表現人物精神狀態,使之具有質感、量感、實在感,並與意境表現相契合。藝術作品的風格與藝術家所處的地域文化必然有著緊密地聯絡,它是以創作者曾經或者正在生活著的地域文化為基礎。藝術作品是藝術家創作的產物,因此,藝術家創作的作品風格往往都具有相應的地域文化氣息。土生土長的大慶畫家陳默,通過對大慶獨特的地域景觀進行感知,轉化為自己主觀的審美理念,再將這種感受到的地域文化物化為某種藝術符號,作為自己獨有的藝術語言運用在油畫創作中。第十屆全國美展入選作品《石油工人》,畫家就運用了寫實兼表現的油畫風格,力求單純穩定,用一種平實的眼光把石油工人的樸實、平凡的形象呈現出來,畫面色彩樸素、穩重,以寫實的手法進行表現,同時,為了追求繪畫的視覺藝術效果,不過分強調空間透視,豎式構圖的挺拔偉岸,斑駁的肌理效果和柔潤且豐富的色彩默契結合,表現了大慶渾樸天然的人情風貌。

4.大慶油畫創作中特有的情感表現

“如果承認藝術是為了表現情感,那麼藝術就不應該在形式中尋找救星,而應在內在精神中去尋覓,形式並不重要,它只有表現出藝術家的精神時才有意義-康定斯基”,藝術失去了情感就無所謂藝術,藝術作品最終是為了表達創作者自身的情感,並在以情感人的基礎上使觀者受到感染、教益和享受。創作者情感的產生是一種自由自覺的活動,並不可避免地具有了所在地域的情感特徵。大慶油畫樸實、外向、奔放的情感表達是有其文化淵源的。在大慶油畫創作中,無論是對客觀事物的再現,還是對創作者主觀意識的反映,情感的傳達都有著自己獨特的地域性語境。大慶畫家王順偉,他的成長,他的畫筆,他的藝術追求,一刻也沒離開過生他養他的大慶油田,油畫作品《秋實》取景大慶鄉土的自然景觀, 讓觀者看到了長在油田上的莊稼,豐收得殷實喜人,並以對該地域獨特的領悟力和敏感的視覺語言來加以表述。實際上,這幅作品是作者對過去一段歲月的深情回望,孩提時,就曾為躬身拉犁、汗水淋漓的母親而心痛,也為大地的豐收而快樂。他把這種記憶中留存的真摯情感通過藝術手段表現出來,這一切都描繪得如此真實、自然、美麗,站在作品面前,觀者總忍不住駐足,想要品嚐一下鄉間自然清新的芬芳氣息。正因為作品注入了創作者的情感願望,因此觀者才能夠從中感受到一種莫名的、強烈的感染力。讓觀者產生共鳴,感受到一種跳動的、頑強的、鮮活的生命力和外向的、奔放的情感體驗。

大慶油畫是一種帶有地域性的藝術表現形式,都自覺和不自覺地融入了大慶本土文化的基本元素,不僅給大慶人民帶來了不朽的視覺藝術與豐富的精神食糧,而且也極大地豐富了黑龍江省美術的藝術寶庫,進而在中國油畫史上留下了一筆珍貴的藝術財富。大慶,是一片能讓藝術生長的沃土,而大慶油畫,即將成為這座城市的又一張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