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小數學合作學習之我見的論文

才智咖 人氣:3.15W

合作理論認為:合作的價值在於通過合作,實現學生間的優勢互補,為此,教師要合理選擇合作契機,給學生提供合作學習的內容,把那些具有思考性或開放性,僅憑個人的力量難以考慮周全,鬚髮揮小組集體智慧的問題讓學生合作學習,把學生領進“最近發展區”。怎樣才能選擇好小組合作學習的恰當時機呢?下面淺談一下自己在教學實踐中的一些做法和體會。

國小數學合作學習之我見的論文

一、小組合作學習的操作過程

小組合作學習只是數學課堂教學中學生多種學習方式中的一種,並沒有固定的操作模式。我在教學中,常常是這樣引導學生開展小組合作學習的:

1.創設情境

創設情境的目的就是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一、二年級的學生才6、7歲左右,天真、愛幻想是他們的天性。因此,我在教學中經常採用的辦法就是描述一個美麗的童話故事或貼近兒童生活的事件,要解決的問題就包含在這個故事或事件之中,實際上就是為學生設定瞭解決身邊數學問題的情境,密切了數學與生活的聯絡。新教材編輯了大量的情境教學內容,圖畫精美、生動細膩,非常貼近學生的生活,為我們創設情境提供了生動有趣的素材。

例如:我在教學一冊的《比一比》時,創設了一個“小豬幫小兔蓋房子”的童話故事情境;在教學《9加幾》時,創設了運動會上給運動員送飲料的生活情境;在教學《乘加、乘減》時,創設了“小熊掰玉米”的故事情境……像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很多。總之,創設情境,可以將數學知識融入孩子們的生活,學生樂於接受。

2.明確學習任務

為了讓學生的小組合作學習開展得有序、有效,學生一定要有明確的學習任務。也就是教師向學生說明學習的內容和目標、完成任務的方法,評價的標準等等。這些任務除了具有一定的合作價值外還可以分解,讓小組中的每個成員共同參與,人人都有事可做。學生有了明確的學習的任務,可以避免小組合作學習的盲目性,充分體現小組合作學習的實效性。

例如:在教學第二冊《統計》這一內容時,我向學生提出了學習任務:明天下午第二節課是體育鍛煉課,老師想安排一些你們喜歡的運動專案,到底安排哪些運動專案呢?請你們以小組為單位,調查與統計一下吧!孩子們明確了學習任務,便在組長的帶領下分工完成自己的任務去了。

3.合作、探究

學生明確了學習任務後,教師就應立即引導學生開始合作、探究,這是小組合作學習中最重要的一個環節。在這個過程中,每個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互相交流,形成小組的學習成果。並且學生每個人都必須有一定的責任分工,都應擔任一種特定的角色,也就是說,學習任務已經落實到個人,小組的成員共同合作完成學習任務,以保證小組合作學習的有效性。

例如:在學習“量長度”時,我讓孩子們分組測量,於是孩子們有的指揮,有的手拿粉筆做記號,有的'充當標杆,有的用尺子量……每個人都興高采烈,洋溢著主人翁的自豪感。小組合作學習的優勢更是發揮得淋漓盡致。孩子們不僅學會了如何測量,也鍛鍊了動手能力,更嚐到了合作的樂趣!

二、合作時機應選擇在個人操作無法完成時

在這種情況下,教師可以創設情境,激發學生自發合作的慾望,培養學生間團結協作的精神。例如:在教學《統計的初步知識》時,當學生學會了初步的收集、整理資料的方法後,教師放錄影讓學生統計1分鐘內從十字路口經過的各種車輛的數量,學生紛紛動手認真地記錄著,結果學生得到的資料各不相同。於是教師再放一遍錄影,學生的統計資料還是存在著很大差別。這時教師可以提醒學生可以想一想為什麼同學們的資料各不一樣,能不能想想辦法呢?學生在這時會很自然地想到幾個同學合作來完成任務。同學們開始自發結成小組,明確分工,有的數小汽車、有的數貨車、有的數摩托車……。當放完錄影后同學們勝利完成任務。由此可見,掌握學生的心理特徵,有意設定一定的障礙,可以激發學生合作的慾望,增強學生合作學習的意識,提高合作的效率。

三、合作時機應選擇在學生個人探索有困難時

由於學生的知識技能和生活經驗是有限的,所以當他們在學習新知識,需要新能力時,往往會遇到困難。如在教學十幾減9的退位減法時,教師出示課件,一個小猴子在賣桃,盒裡放了十個,盒外有3個,小猴子說:一共有13個桃子,小兔說:我買9個,白菜老師問:還剩幾個?小猴子抓耳撓腮想不出來,老師說:同學們能幫幫小猴子嗎?學生興致高漲,紛紛動腦筋,想辦法。獨立思考了幾分鐘後,有的同學眉頭緊鎖,面露難色,教師趁勢說:小組的同學可以合作,大家一起出主意,想辦法。

同學們一聽,立刻又活躍起來,你一言我一語的交流著各自的看法。其中宋小惠這一小組的討論最熱烈。有的說:我想可以從13個桃中一個一個地減,減去9個,還剩4個;有的說:我想,可以先從10個裡先減去9個,再加上盒外的3個,得出還剩4個。我想的有道理嗎?其他的同學認真思考了一會兒,肯定地點了點頭,表示同意……王紅平時反映稍慢,對於怎樣解題還沒有思路,看到同學們熱烈地討論,感到自己成了被遺忘的角落,情緒慢慢低落起來。組長宋小惠看在眼裡,主動的對王紅說:我來幫你,於是拿出學具,耐心地做著解釋,不一會兒,王紅臉上的表情由陰轉晴,繼而露出燦爛的笑容……看著同學們你幫我學的感人場面,老師滿意地翹起大拇指。可見,教學中處理好獨立思考與合作學習的關係,選擇學生有困難需要幫助時組織合作學習,小組合作定能取得預期的效果。

四、合作時機應選擇在學生意見不統一時

現在的學生爭強好勝,有一定的競爭慾望,渴望自己的觀點被肯定,但又不善於有理有據地闡述自己的觀點,一旦有不同意見,浮於表面的爭論較多,說服力不夠,理性分析欠缺,思維深刻性不夠。此時教師如果對有爭論價值的疑點適時下放到小組中,讓持有相同意見的學生一起合作,與對方爭辯,在辯論中明晰正誤。例如:在教學《分數的初步認識》一課時,教師為了讓學生深刻地理解“平均分”,設計了這樣一個環節:把一個圓分成兩份,每份一定是這個圓的二分之一。對嗎?話音剛落,全班同學已經分成兩個陣營,有的舉“√”,有的“×”,老師沒有裁決,而是讓持不同意見的雙方合作商量後再發表意見。正反兩方同學各自聚在一起,商量對策,討論過後,各隊推選出代表,小小辯論會開始了。正方代表把手中的圓平均分成兩份問道:“我是不是把圓分成了兩份?反方代表點頭:是,是。

正方當然不讓:“既然是二分之一,為什麼不同意這種說法?只見反方同學順手從圓形紙片上撕下一片紙,指著其中的一份問:這是圓的二分之一嗎?正方由底氣不足到服氣地站到了反方的隊伍裡。老師緊緊地握著反方同學的手說:祝賀你們,你們精彩的發言給同學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時,又深情地握了握正方同學的手說:謝謝你們,正是因為你們問題的出現,才給同學們帶來了一場有意義的爭論!同學們開心地笑了,老師也笑了。在這場別開生面的辯論會中,既有緊張激烈的辯論,又有相互間的尊重與理解,課堂氣氛緊張卻又其樂融融。可見,意見不一時,組織小組合作,即可以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又可以增強競爭意識,為學生未來的發展打下堅實地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