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構主義在公共藝術教學的應用論文

才智咖 人氣:4.49K

解構主義是一種哲學思想,是一種思維方式,也是一種思潮和精神。解構主義是法國哲學家雅克德里達於20世紀60年代提出的,與結構主義相比,它既有延續性又有顛覆性,其主旨是對傳統文化和人類文明進行反觀,打破原有的秩序後建立新秩序。簡單地說,解構主義就是把原有文化或傳統打散後以自己的理解為依據進行重新組合,是一種新的創意方式,對於文化的延續和繼承有著重要的作用。通常人們認為傳統文化和現代文化是對立的關係,但在解構主義中,絕對的二元對立是不存在的,對立只是一個相對的概念,傳統文化和現代文化是可以相互流動、溝通的。文化沒有絕對的高低之分,不同種族、信仰、時期的文化具有多樣性,但是它們具有共通之處。面對文化的多元性,我們應該以開放的心態接納、融合;面對文化的特殊性,我們應該加以提煉和解讀,以批判的精神進行轉化、繼承。有學者曾用解構的方式研究廣告與消費文化對當代社會的影響,並對原創性提出挑戰。其實,原創性也是在傳統的'基礎上進行創造,解構主義扮演的角色就是溝通傳統和現代,以現代的邏輯、思維方式重新解讀傳統,把傳統元素用現代的方式重新構造,以達到用現代方式表達傳統的目的。

解構主義在公共藝術教學的應用論文

馬克思韋伯說:“對文字中的二元對立(比如說,男性與女性、同性戀與異性戀)進行分析是解構分析的一個主要方法,通過分析呈現出這兩個對立面事實上是不可能完全分離的,是流動的,而不是兩個嚴格分開的型別,得出通常的結論是:事物的這些分類實際上不以任何固定或絕對的形式存在著。”解構主義正是以這樣的形式反對二元對立的思維方式。在解構主義的浪潮下,公共藝術也呈現出解構主義的特徵,實踐著這一思維方式。公共藝術涉及的範圍較為廣泛,其最顯著的特徵是具有較強的文化性和藝術性。在公共藝術專業課程教學中,教師應特別重視其時代性、文化傳承作用以及公共藝術對城市文化的隱喻功能,使民眾產生心靈交流,凝聚他們的集體記憶,起到溝通曆史、現在和未來以及承載文化記憶、分享社會經驗的作用。

文化傳承並不是簡單的複製、貼上,而是要用解構主義的思想對傳統文化進行再創造;不是讓傳統與現代二元對立,而是讓文化在傳統和現代之間流動。學生面對傳統文化,應該具備一種開放、融合的精神,用寬容的態度發揚本民族的文化,發揮自己的創造力,從而產生新的審美體驗,促進文化傳播。在公共藝術教學中,教師要秉承解構主義這一思維方式,讓學生在創作中體會傳統文化的力量,以更好地傳播民族文化、獲得審美體驗。如,在公共藝術教學中,教師可滲透解構主義精神,引導學生重新審視傳統裝飾紋樣,使其煥發出新的生命力,以傳播民族文化。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讓學生體會中國傳統紋樣的“意”,強調創造是建立在“意”的基礎上的,而“意”是一種傳統文化的積澱。不論是對民族傳統文化的重新審視,還是對外來文化的揚棄,豐厚的文化底蘊和對傳統精神的深刻理解是獲得民族性創意的基礎。正如為了畫光而畫影,解構重構的物件需要以民族精神為依託,這樣才能表現出公共藝術的民族特點。教師應指導學生從拆解傳統紋樣入手,再重新構成具有現代理念的公共藝術作品;應引導學生以反觀的精神解構與重構中國傳統紋樣元素,從而使各種傳統藝術呈現出破土而出的生命氣息,使傳統紋樣具有現代感和民族性。此外,教師可以指導學生利用解構主義的思維方式解讀、提煉、重構傳統色彩,讓現代公共藝術作品通過傳統色彩傳遞傳統韻味,創造出具有中國文化特色的公共藝術作品。

教師在公共藝術專業的日常教學中也應滲透解構主義思想,讓學生深刻理解解構主義在公共藝術中的文化傳承和藝術創造作用,從其他國家優秀的公共藝術入手,借鑑其解構、重構傳統文化的方式、方法。教師要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研究公共藝術中解構主義的哲學思想,探討中國傳統文化在公共藝術中的解構與重構,並進行藝術實踐,以達到深刻理解的目的。在公共藝術創作實踐中運用解構主義思想是公共藝術發展的趨勢,也是中國公共藝術的發展方向。教師應順應藝術思潮的發展,在傳統與現代、民族與世界中引導學生尋找溝通的可能性,在傳統中創新,在多元中取捨,充分運用傳統藝術的養分,創造出具有中國風格的公共藝術作品。

參考文獻:

[1](法)雅克德里達.文學行動.趙興國,等譯.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8.

[2]尹定邦.設計學概論.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04.

[3]王中.公共藝術概論.北京大學出版社,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