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討從心理學角度談後進生教育管理的策略

才智咖 人氣:1.83W

[論文關鍵詞]學 後進生 

探討從心理學角度談後進生教育管理的策略

[論文摘要]本文主要從“後進生”的由來,“後進生”的界定,“後進生”的心理問題的表現和成因分析以及“後進生”的有效轉化進行研究。旨在幫助某大學大外部留學班“後進生”突破心理困惑,實現出國深造的既定目標。
  
  某大學大外部根據學生不同的情況和留學志向組辦國際合作專案,為廣大有留學意向的高中畢業生們提供了綠色通道。其中大部分是學業成績較差,家庭條件比較優越的學生,這裡有些就是我們常說的“後進生”。為了提高教學質量,實現學生留學深造的願望和家長的期盼,研究如何對後進生進行教育就顯得格外重要和迫切。本文主要從“後進生”的由來,“後進生”的界定,“後進生”的心理問題的表現和成因分析以及“後進生”的有效轉化進行研究。
  一、“後進生”概念的由來與界定
  西方國家早在20世紀初就使用這一概念。約在1905年前後,美國心家桑戴克等人研究中國小輟學情況,運用各種量表對若干美國城市中國小生進行測驗,發現這些學生的成績大大低於其他城市學生的水平,他們用了“Laggards in Our Schools”一詞來描述這群學生。“Laggards”可以直譯成“落伍者”,還可意譯為“後進生”。這大概是最早的“後進生”概念,意指學業成績低下的學生。
  美者柯克()在20世紀60年代提出,“後進生”是指那些在品質、知識、能力、方法等要素及要素的融合方面存在著偏離常規的結構性缺陷,智力和學力得不到正常開發,學習困難,也稱“學習無能”或“學業不良”。1983年,現代的先驅,美國哈佛大學教育學教授霍華德•加德納(Edward Gardner)博士提出了“多元智慧理論”,打破了一般傳統智慧理論所信奉的兩個基本假設:(1)人類的認知是一元化的;(2)只要用單一、可量化的智力就可適切地描述每個人。多元智慧理論最大優點是能夠根據孩子不同的天賦智力型別而設計相適應的教學內容,從而更能激發和滿足孩子的好奇心。多元智慧理論也為解決後進生問題提供了理論參考和工作思路。
  二、研究的意義與方法
  本課題研究有著一定的現實意義:
  第一,提高留學班學生的認知水平。對“後進生”的轉化教育,使他們不僅在學業水平方面、也在人格方面全面提高,使他們成為符合時代需要、適應需求的高層次人才。第二,建立和諧的師生關係。“後進生”與教師的關係關係到學生的健康成長與學業水平的提高。本研究希望能夠找到特定,建立和諧的師生關係,徹底改變“後進生”與教師之間的矛盾關係。
  採用的研究方法有:
  第一,文獻研究法。對國內外有關“後進生”教育的著作、期刊及網際網路上的、與本文相關的文獻進行學習和研究,使得本文的研究更為全面。
  第二,法。對研究物件南京大學大外部留學班學生進行問卷調查。對調查結果進行定量和定性分析。
  第三,個案訪談法。從留學班中抽出10人進行詳細的個案調查(包括全部個人性格特徵、家庭背景、教育經歷等),建立個案。通過訪談並書面記錄學生回答內容和心理感受,對研究物件進行心理表現及成因方面的分析。
  三、研究成果
  (一)“後進生”心理問題的表現
  1.自卑多疑心理。“後進生”在生活和學習中常常處於失敗和落後的境地,在家常受到父母的訓斥或責罵,中學階段,因成績不好在學校受到批評較多,甚至還有來自同學的諷刺、挖苦。留學班的學生大部分中學階段的學業成績就比較差,經常會受到父母的責怪,再者留學班的學生費用較高,家長對學生的回報需求也就越大。連續的挫折使自尊心長時間得不到滿足,產生自卑心理。同樣是出於自卑心理,總覺得周圍的人是在對他們另眼看待,也總在猜度著別人是怎樣看待或對待自己的。
  2.抑鬱逆反心理。有些“後進生”經常生活在焦慮的心境中,他們內心孤獨卻不願向同學和老師傾訴;和老師和家人交流時感覺到了代溝的存在。而且,這個年齡段他們也增加了不少心事。對於“後進生”而言,他們寧願把自己的一些想法永遠埋在心裡。有些“後進生”對外界的刺激常產生與常態相背的心理反應,與他人交往採取不合作的對抗態度。雖然他們在內心也知道自己這樣做不對,但因為心裡的煩躁,卻故意地或不自覺地對老師、家長的教育感到厭煩甚至頂撞。
  3.焦慮恐懼心理。當“後進生”預期某種危險和痛苦境遇將要發生時,通常都會產生焦慮反應。焦慮心理會引起對學習的抑制,如在學習時精力不能集中,上課愛走神,常常懷疑自己的能力。個別“後進生”對考試充滿焦慮,產生考試焦慮症,對比較嚴厲的老師、父母充滿恐懼,甚至對班集體也充滿著恐懼。
  4.厭學無助心理。“後進生”在學習中揹負著比其他人更大的心理壓力。他們一方面在學習上由於基礎知識和基本能力的不足要面對更大的困難,一方面可能還要承受來自家庭、老師和同學的精神壓力。特別是幾經努力仍不能讓自己站起來的“後進生”,就會失去勇氣。在他們的眼裡,學習的前途十分黯淡。
  (二)“後進生”心理問題的成因分析
  究其根本,“後進生”心理問題產生的原因有三個方面:家庭的原因、社會的原因和學生自身的原因。
  1.家庭方面的原因。一方面,家庭的水平、威信水平、人際關係對孩子的人格及性格特徵形成巨大的影響;另一方面,家庭的教養水平(教育觀念、規律、方法,撫養方式)、智力環境(家長自身的求知態度、求知表現,家庭的氛圍、智慧活動水平等)對孩子的智育水平、知識結構產生直接的影響;
  2.社會方面的原因。價值觀多元化——非集體主義價值觀、成人社會不良道德現狀、不良生活方式、不良文化、不良玩伴、不良娛樂場所對學生的認知造成很大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