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而學工程教育思想啟發論文

才智咖 人氣:2.82W

一、“習而學”的工程教育思想

習而學工程教育思想啟發論文

茅以升是我國著名的橋樑設計專家,他對我國橋樑工程建設事業的貢獻是眾所周知的,同時他還是我國技術教育的開拓者。他針對那時舊體制下的工程教育總結了四個弊端:①它是廣而不精,以培養“通才”為目的。②它是以理論為前提,來便利學生選科選系的。③它是以理論為基礎,施行工程教育的。④它是以實習來幫助理論,不是以理論來貫通實習的。顯然這些都需要改革,於是茅以升提出了一個大膽的建議,並用具體的辦法來說明。為了訓練橋樑工程師,設立橋樑工程系,招收高中畢業生於秋季及春季入校:第一年級新生,先在造橋工地實習半年,後在橋樑工廠實習半年。同時實習測量、地質、工程材料、石工等課程。晚間閱讀課本(包括政治科目及勞動法令等),練習繪圖。第一學年修完可擔任技術工人。第二年級前半年在學校讀與橋樑有直接關係的理論課程,如結構學、基礎學、機械工程、電機工程等。後半年在現場實習木橋、鋼橋、鋼筋混凝土橋的施工方法,運用器材等技術,同時實習測量、地質、材料、鐵路等課程。晚間讀書及繪圖。第二學年修完可擔任技術員。第三年級前半年在學校讀較為基本的理論課程,如工程力學、土壤力學、電機、機械、冶金等工程。後半年在現場實習,負責施工、管理及沒計等專案,同時實習測量、房屋建築、鐵路公路等課程。晚間讀書及繪圖。第三學年修完可擔任技師。第四年級,全年在校學習,讀基本科學如微積分、物理、化學、機械學、高等力學、經濟學等課程,並在實驗室做材料試驗、水力試驗、機械及電機試驗等。在四年級完畢時,學生即可畢業,可任正式的橋樑工務員,以後按級升任工程師。(其他工程系,視其性質,可定為三年或五年或三年半畢業)。可以看出,茅以升的“習而學”的教育思想是從“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然後再回到“感性認識”,迴圈發展,是對傳統的先學後習的教育思想的徹底改革,學和習自然結合起來。他對課程體系的安排是基於工作任務的。根據工作任務的要求,學習者必須具備相應的理論知識和專業技能。這些知識和技能應採用不同的方法在學校和現場共同來完成。

二、我國高職教育發展方向

在教職成[2011]12號檔案《教育部關於推進高等職業教育改革創新引領職業教育科學發展的若干意見》明確指出:“高等職業教育具有高等教育和職業教育雙重屬性,以培養生產、建設、服務、管理第一線的高階技能型專門人才為主要任務……努力建設中國特色、世界水準的高等職業教育,在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中發揮引領作用”。所謂高階技能型專門人才是具有一定技術應用能力的高技能人才,相對於工程類高職院校是實務型工程師或技術師。根據簡明大不列顛百科的權威表述,其中工程師可以分為四種:研究工程師、發展工程師、工藝工程師(生產工程師),操作工程師(管理工程師)。顯然,高職教育培養的應該是後面兩種,即生產工程師和管理工程師。習而學的'教育思想培養的是“專才”,是由專而通,是加強專的;畢業生如是專才,他便能立即服務。由此可見習而學的教育思想的培養目標是符合高職教育發展方向中提到了“高階專門人才”的要求,其方針也符合高職教育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走產學研結合發展道路的方針。

三、“習而學”在路橋專業教育

教學改革中是值得借鑑的。許多高職院校都是由中專學校升格而來,原有的中專教育教學的理念、文化和管理模式多數被傳承下來,雖然近幾年來高職教育的改革創新取得了很大的成績,但是諸如舊體制的弊端或多或少仍存在。現在路橋專業高職教育仍有不少的教育是“填鴨式”的教育,培養的學生多半是“紙上談工”,甚至一些學校裡學的理論是陳腐不適用的;多半是“半生不熟”的通才,無法達到實際工程上的“專”;學習不跟工程結合,學生忙於“及格”、“補考”、“重修”等。顯然“習而學”的思想能有效根除上述弊端,使高職教育改革更進一步。

四、結論

由此可見“習而學”在高職教育教學改革中是值得借鑑的,尤其對路橋專業教學來說是量身定製的一種教育改革思路。

參考文獻:

[1]茅以升.茅以升文集【M】.北京:科學普及出版社,1984:48.

[2]陳解放.工學結合教育模式可持續發展的理性期待[J].中國高教研究。2006(8).

[3]教育部關於推進高等職業教育改革創新引領職業教育科學發展的若干意見,教職成[2011]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