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企業安全機制 實行財務預警治理

才智咖 人氣:1.68W
建立企業安全機制 實行財務預警治理
在治理的中,很多學者都著重於探討如何使企業獲得成功,對如何防止企業遭受失敗則留意不夠,終極導致了企業治理的失敗。因此,認真研究企業治理失敗的原因及預防措施,從而能夠預見企業即將面臨的危機,並採取相應的對策,即進行企業預警治理,就顯得十分重要。


一、企業財務預警


企業財務預警,就是從財務角度對企業進行預警,它是架構在企業預警之上,通過對企業財務報表及相關經營資料的,利用及時的財務資料和相應的資料化治理方式,預先告知企業所面臨的危險情況,同時分析企業發生財務危機的原因,發現企業財務運營體系隱躲的,以提早做好防範措施並提出相應的預警對策的財務分析系統。


企業財務預警與企業的財務風險、財務猜測、財務控制、財務評價既有區別,又有聯絡。財務風險是指在企業籌資、投資、資金回收、收益分配等財務活動中,由於各種難以或無法預料和控制的因素作用,使企業實現的財務收益和預期收益發生背離,因而有蒙受損失的機會或可能性。從財務預警系統的角度看,財務風險應屬於其警源範疇,無論是利率、匯率、通貨膨脹風險,還是籌資、投資、資金運作風險,都可能成為企業財務預警的警源。研究財務預警首先就要尋找財務警源,分析財務風險,儘可能地避免財務風險。因此,財務風險分析只屬於財務預警研究的一部分,對財務風險的甄別、衡量只是對財務預警的警源進行分析。


財務猜測,一般指估計企業未來的投融資需求,其目的是有助於應變。財務猜測相對於財務預警而言,是為財務預警提供了一套分析工具,如利潤規劃中的盈虧臨界分析、因素變動分析和敏感性分析等財務猜測,經常被財務預警研究所採納。因此,財務猜測也是財務預警的一個方面,銷售猜測、利潤猜測、資金猜測分別相當於財務預警研究中的一系列警兆、警素的分析。


財務控制是指企業為完成預定的生產經營任務或使未來財務成果達到計劃規定的目標,對企業的財務活動及財務行為所進行的監視和調節,以制約企業活動,使之公道正當、有效地進行。財務控制經常將實際成果與財務預算相比較,確定資金的收進、支出、佔用和耗費等方面的差異,找出原因,採取措施糾正和消除偏差。它相當於財務預警中的預控措施和預警對策,同樣是財務預警研究的一個方面。


財務評價就是選擇一些有代表性的財務比率,與的資料和同行業的資料進行比較分析,得出該企業的財務業績等級。財務評價從某種程度上講類似於財務預警,財務預警也是分為警兆設定、標正確立和警度預告等三個基本環節,與財務評價的三個環節很接近。所不同的是財務評價是從“最優化”角度力爭“成功”,而財務預警是從“不失敗”角度確保“安全”。所以兩者在財務比率的選取上、比率標準值的選擇上會有很大的差別,因此得出的結論也不相同。在財務預警上得分較高的企業不一定財務業績很好,而在財務評價上得分較高的企業也許暗躲著某些財務預警方面的危機。


二、企業財務預警的原理


企業預警治理思想以為:企業的成功與失敗可分為兩對矛盾,一是企業同外部環境的矛盾,即“正功—負功”、“效益—弊端”;二是企業內部治理同企業經營績效的矛盾關係,即“促進—促退”、“有效—無效”、“成功—失敗”。我們不僅要研究“正功、效益、促進”等企業成功的機理,更要研究企業經營失敗的機理,從失敗中吸取經驗教訓。


企業預警治理的研究範疇有企業環境、企業目標、治理行為、治理週期、治理失誤、企業危機、治理波動和治理預警等八個方面,其中治理失誤與治理波動是產生警情的根源。治理失誤是因應變不力而使企業目標無法實現的錯誤治理行為,主要對它進行成因分析;治理波動是企業治理週期活動的一種不良或錯誤執行狀態,主要對它進行趨勢分析。


從企業預警治理的基本研究範疇看,企業的經營過程包括三對基本矛盾關係(企業目標——企業逆境,治理週期——治理波動,治理行為——治理失誤)和兩個活動過程(順境軌跡即治理行為——治理週期——企業目標,逆境軌跡即治理失誤——治理波動——企業逆境)。上述三對基本矛盾關係的運動產生了兩種活動過程的軌跡,它們交叉地作用於企業機體,便形成了企業活動的安全機理與成功機理過程。所謂安全機理,是指企業在生產經營中避免失敗或失誤的活動機制。研究表明:各種企業危機的出現具有再現性和可逆性,即使是不同的企業和部分也表現出了相同的性,因此可以建立監測系統和預警指標,對不斷再現的、易突變的治理環節進行預告和預控。從現實治理實踐的角度講,沒有從不失誤的企業,也沒有從不出錯的企業家。成功的企業與企業家的祕訣在於能迅速察覺失誤、糾正失誤並不再犯同樣的錯誤。很多成功企業的經歷也充分證實,成功之中包含著對失誤與失敗的預防和擺脫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