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加強互助保障資金規範化管理的建議

才智咖 人氣:1.38W
淺談加強互助保障資金規範化管理的建議
[摘 要] 職工互助保障的資金管理對於它的功能實現與發展具有重大作用。但目前我國職工互助保障的資金管理存在資金監管缺位、多頭開戶管理、會計核算方法陳舊、資金髮放個人化等問題。因此,應推進職工互助保障資金管理的規範化,設計資金管理軟體,健全支付體系,加強資金審計工作,建立透明的資金運作管理體系,實行DC型的資金信託制,以改革現有的資金管理制度
  [關鍵詞] 職工互助保障;資金管理;制度
   
  我國現行的互助保障制度始於建國初期,經過數十年的執行,現已從初期單一企業的互助互濟活動發展到涵括醫療、意外等方面的各種互助保障計劃,工會組織的職工互助保障活動開展的最為普通和廣泛。職工互助保障活動是由社會團體倡導組織,廣大職工在自願的基礎上所開展的一種操作成本低廉、形式靈活多樣,以互助互濟分散風險為目的的合作制保障經濟形式。據不完全統計,全國共有2.3萬個已建工會的基層單位開辦了職工互助保障活動,僅省級機構就有876.8萬職工參加保險。其中,參加醫療互助保障計劃的480.8萬人,參加養老互助保障計劃的近169.8萬人,參加工傷互助保障計劃的227.6萬人,涉及金額達數百億元,累計賠付6.9萬人次,支付賠付金6235萬元。工會組織互助保障活動的廣泛開展,對於實現老有所養、病有所醫、工傷有保險、災害有賠償、失業有救濟、殘疾有安置、貧困有支援,保障廣大職工的基本生活,解除人們的後顧之憂,有效化解有可能發生的各種社會矛盾具有重大作用,它起到了“安全網”、“助推器”和“穩定器”的作用。然而,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和社會不斷進步,原來制定的互助保障相關管理制度在諸多方面已不能適應形勢發展的需要,其缺陷和弊端也逐漸顯現出來,其中,互助保障的資金管理表現得最為突出。
  
  一、職工互助保障資金管理存在的問題
  
  互助保障資金是指由職工會員交納的會費、保障計劃金(保險費)、管理費用、補償金(理賠金)以及資金的保值增值等有關資金。目前上述資金在管理過程中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1.資金監管缺位。當前我國職工互助保障資金監管,一個最重要的問題在於管理者與監督者兩者合一。職工互助保障資金運作部門既當“運動員”即資金營運主體,又當“裁判員”即負責資金運營的行政監督。而職工互助保障的組織者——各級工會,對互助保障資金運營的監管僅限於人事管理和組織監督,缺乏風險監管手段和方式。與此同時,職工互助保障會又是工會組織的一個職能部門,對外行使管理職能,致使工會組織在互助保障資金的管理上既當監管者,同時又成為委託人、投資人和資產管理者,角色模糊不清,政企不分,容易使養老基金缺乏獨立和足夠的行政監管。與目前我國社保資金的做法相比,互助保障機構的權力太雜,主辦者的監督角色很不突出,對資金的安全執行非常不利。
  2.多頭開戶管理。由於不同職工互助保障計劃(險種)的開發與推廣時間不同,互助保障組織按照分戶管理,分險種核算的原則與要求需要建立專戶、專賬。但目前有的地方甚至由經辦機構專門為企業互助保障經辦人用個人名義開設銀行卡(或存摺),以便節省資金在途時間和防患在途風險。此外,隨著職工互助保障活動業務的增多,互助保障組織在銀行開戶的數量也越來越多,少則十幾個,個別地方甚至有幾十個,不同性質和用途的資金表面上存在於相關款戶,但實際上卻又相互混淆,這就難以反映資金的真實面目,造成資金管理上的混亂,給資金的保值增值帶來一定困難。
  3.核算方法陳舊。現行的《職工互助保障會計制度》、《職工互助保障財務制度》是中華全國總工會於1997年制定的,隨著時間的推移,當時設定的制度與目前的實際情況相比存在諸多不相適應的地方。在整個互助保障事業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向縱深推進的過程中,暴露出財務會計核算體系的滯後,進而出現互助保障財務會計理論體系不完善,會計主體不明確,會計核算體系陳舊等弊端。如對資金的使用規定過於粗線條,資金的籌集和發放無詳細又便於操作的規定,保障補償金的計算髮放無定量標準,全國的互助保障組織甚至出現因為各地的會計核算制度的不統一,財務處理方式的不一致,造成資金統計口徑不統一,資料來源“數出多門”的困境等等。因此,急需對職工互助保障資金管理辦法進行修訂,以適應當前的需要。另外,職工互助保障資金的會計核算手段也明顯落後於時代的發展。目前全國大部分地區仍然採取手工記賬的方法,至今還沒有一套完整的互助保障資金會計使用管理軟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