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為忠誠、態度忠誠與滿意的不對稱前因實證研究

才智咖 人氣:1.31W

一、引 言 很多研究以顧客滿意替代顧客忠誠,以行為忠誠取代態度忠誠,這放大了滿意的作用,混淆了忠誠的概念,最終會導致組織制定出無效的考核目標[3]。Szymanski&Henard( 2001)就在其研究中指出顧客只有在超過滿意的門檻時,才有可能導致行為忠誠,在此之前,僅與態度忠誠呈線性相關[4],但他們沒有給出這一現象的統計學實證及管理學內涵解釋.

行為忠誠、態度忠誠與滿意的不對稱前因實證研究

本文的研究試圖從變數的不對稱前因角度進一步闡釋這一問題.研究基於“目的一手段模式”理論、“價值一忠誠鏈”理論以及“認知失調”理論,探討了消費者在產品使用巾顧客價值的分化,以及消費者異質性多維顧客價值對顧客滿意與顧客忠誠的不對稱影響及作用機理。文章通過對住宅產品問卷調研資料的分析,運用因子分析及結構方程( SEM)的方法,驗證了本文提出的概念模型及假設,並揭示了通過消費者主觀知覺的顧客滿意、態度忠誠、行為忠誠的不對稱前因,明確了滿意與態度忠誠、行為忠誠的形成來自於不同的價值維度。由於滿意或忠誠的前因並不一致,商家應根據消費者微觀價值的偏好差異,區分各自的供給物件與考核目標,避免目標與行動不一致,這樣才能體現物質產品供給中的社會分工的效率。

二、關鍵變數與概念模型

(一)關鍵變數的闡釋

1.功利價值與體驗價值。因為價值是由長期經驗形成,並會轉換成消費者的理念與觀點,是指為尋求個人目標,經由產品的消費,得以達成的期望的、有用的、重要的個人價值[5]。所以價值對顧客行為有重大影響,是影響其購買行為及滿意的關鍵因素。顧客價值區分為功利價值與體驗價值兩個層面。功利( Utilitarian)層面的顧客價值是手段的(In-strumenlal)或功利的(Utilitarian)傳統實用觀點,將產品視為消費者所追求的最終目的,渴望產品功利性極大化,並以產品的功能性價值為主導,強調的是產品本身所具有的實體或功能價值。體驗( Experience)層面的顧客價值是指在消費的活動過程巾大量包含的幻想、感覺、與遊歷體驗等主觀感受,主要集中在情感的滿足上。消費者可以意識到在產品的實用屬性之外的,與身份、隱私等相關的購買過程及事後體驗可以讓他們獲得更多額外的滿足。包括情緒價值(表現為獲得心情上的愉悅感受、幻想,個人自主性)與社會價值(從產品的表現而提升自我的社會概念,表現為取得社會地位與社會歸屬感)。

2.顧客滿意、態度忠誠與行為忠誠的闡釋。顧客滿意是一種結合了認知與情感的綜合評量,顧客滿意或顧客不滿意除了認知構面之外,還涉及情感的因素。

顧客忠誠是個體經過隨著時間對一個或多個可供選擇的物件所表現了來一種無偏的行為,也是心理過程的函式。行為忠誠是指的顧客的口碑傳播、重複購買,一時漲價之容忍及統一品牌的交叉購買;而態度忠誠是指基於顧客對品牌的偏好、意願或情感的強度。相對態度的.前導變數,認知、情感、意動對識別顧客是否履行忠誠行為起了很大的作用,所以態度忠誠本身是行為忠誠的前因,這是一種更為豐富的概念,它與傳統的品牌忠誠研究中的整體忠誠還是有細微的差別。研究採用的變數來源見表1所列。

(二)變數之間的邏輯關係推演和假說的形成

1.依據手段一目的鏈理論,提出功利層面與體驗層面顧客價值對顧客滿意的不對稱作用的假設一Zeithaml(1988)在手段一目的模式( Means - Fnd Moclel)理論中,提出感知的顧客價值正向影響顧客滿意[6]。然而Nicole Ponder&Col-lin Barnes( 2004)指出功能價值與價格價值與顧客滿意直接的正向相關性,而非體驗層次的價值,也指出顧客對產品實物的感知利益評價通過滿意達成品牌忠誠,而消費中愉快的交易經歷[3].所以,實用性價值對滿意的影響大於體驗性價值。

2.基於價值一忠誠鏈理論,提出功利層面與體驗層面價值對態度忠誠不對稱作用的假設。Parasuraman&Crewal( 2000)的質量一價值一忠誠鏈(quality-value-loyalty chain)理論,指出驅動顧客表達忠誠的主要閃素是經由享有企業具有的服務質量、產品質量,價格等而產生的顧客感受價值。舒適、愜意的消費的體驗,體現社會價值的額外經歷的是忠誠的直接來源,而產品實物屬性所發揮的價值需通過滿意為媒質實現其對忠誠的影響,顧客在產品消費時愉快的經歷是忠誠的直接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