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構建新課程理念下的英語教學模式

才智咖 人氣:2.67W

摘要:針對課程改革的具體要求,必須創新多種多樣的課堂教學形式,寓教於樂。並且需要教師充分發揮主導作用,積極營造良好的師生情感交流氛圍,調動學生主動參與和積極投入,採取互動交流、共同協作的方式實現課程目標,實現教學關係的和諧發展。

談構建新課程理念下的英語教學模式

關鍵詞:新課程理念 英語教學模式 互動教學 自主學習 合作學習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和《中學英語課程標準》都規定了要注意發揮教師的指導作用,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指明瞭教師主要是引導和幫助學生學習,要求教師要善於根據學生的生理髮展特點,認真研究教學方法,排除學生學習上的心理障礙,以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要面向全體學生,因材施教,發揮不同學生的特長,耐心幫助學習有困難的學生,鼓勵他們進步,使他們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形成有效的學習策略。就此,我總結了如下幾種教學模式。
一、互動教學
所謂“互動”,就是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教學中在教師的啟發下引導學生去發現,在學生髮現的要求下,促使教師啟發,師生密切配合,在和諧、愉快的情境中實現教與學的共振,成功的英語教學要致力於形成一種新的教學雙邊關係,使得兩個最重要的要素的作用得到和諧而充分的發揮。教學不是簡單的“知識灌輸”、“知識移植”的過程。教學過程是學習主體(學生)和教育主體(教師,包括環境)互動作用的過程。學生不是接受知識的“容器”,而是自主知識的`“習得者”,教師不僅是知識的傳授者,而且是在教學過程中指導學生,通過教學意圖和策略等影響學生,把興趣帶進課堂,把方法教給學生,把學生置於主體地位,並提供主體地位的空間,使學生成為學習的行動者。換言之,把學生作為溝通與活動的主體,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通過同學生的溝通和活動展開指導。在此過程中,教師和學生分享彼此的思考、見解和知識,交流彼此的情感和理念,求得新的發展,實現教學相長。
  教師要抓住時機,善於引導,使教學方法靈活多變,教學內容引人人勝;學生在教師的誘導下善於思考、積極參與,並善於打破常規,產生奇思異想,使能力不斷髮展,這使得“互動”教學模式在英語教學中引人創造教育成為可能。英語教學有極強的實踐性、交際性,它同樣具備創造性教學模式的如下特徵,即流暢性、變通性、獨創性、完美性。以學生作為創造活動的主體,在教師的誘導下形成交際能力是該學科的目的。因此教師與學生必須處理好互動關係,即導演與演員的關係。教師創設情景,學生在情景中運用語言,教師畫龍點睛,學生舉一反三。
二、自主學習
傳統意義上的教師角色,主要強調下面幾個方面:教師的社會職責、教師的權威地位、教師的職業品質和教師的傳道與解惑。由此英語的教學也往往聚焦於課本,以教師為中心和以測驗為目的,既貽誤了學生交際能力的發展又阻礙了英語教學關係的和諧。
實施英語新課程的關鍵是教師角色的轉變,教師角色的轉變不是一個簡單的換位,而是一個不斷實踐、不斷探究的反覆實踐的活動過程,需要教師充分發揮主導作用,積極營造良好的師生情感交流氛圍,調動學生主動參與和積極投人,注重學生的情感體驗和個性發展,採取互動交流、共同協作的方式實現課程目標,實現教學關係的和諧發展。

在新課程標準下,教師不再是傳統理念中的“活詞典”、知識的“儲備箱”,教學的過程不再是知識灌輸和傾倒的過程。“教的目的是為了不教”,“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學生的學習不是一個被動的吸收過程,學習的主體是學生,但這並不是否定教師在教學中的主導作用,而把課堂完全交給學生。事實上,教師的主導作用發揮得越好,學生的主體地位才能越充分地實現。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中要扮演一個組織者、啟發者、引導者、評論者的角色。也就是說,教師除了要有主題、有秩序地組織課堂教學外,還要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引導他們積極思考問題,及時地、正確地總結、歸納、評論他們在學習中所取得的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