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地區肉羊圈舍育肥養殖技術探討

才智咖 人氣:1.46W

由於傳統養羊方式存在許多限制性因素,使羊肉不能成為我國的主要肉食產品。我國羊的養殖量不足,還存在生產技術落後、缺乏科學系統管理經驗、生產利潤低下等問題,限制了養羊業的發展。下面是小編蒐集整理的相關內容的論文,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北方地區肉羊圈舍育肥養殖技術探討

 摘要 :以北方地區作為研究範圍,對北方地區肉羊品種、一般育肥、飼料搭配,以及養殖管理模式進行了分析,並結合資料統計分析,對其模式加以歸納總結,提出比較高效的養殖模式。

 關鍵詞 :肉羊;圈舍育肥;養殖模式

羊肉在北方深受民眾喜愛。近年來,隨著人們收入的增加、生活觀念的轉變,對羊肉的需求顯著增加,推動了羊肉市場的`迅速發展。因此,大多數養殖戶在市場需求的推動下,看到羊具備幾何式的繁殖方式與潛在經濟效益,選擇養羊的人數也在不斷增加。但盲目跟隨市場訊號進入養殖業後,引發了諸多問題,如肉品質量下降、品種選擇失衡、圈舍養殖缺少科學管理等。因此,需要對肉羊圈舍育肥養殖技術進行分析。

一、基本情況

1)基本資料。本次研究在2015年2月-2016年2月對河南地區部分養殖戶、飼料供應商進行了調研。具體的研究過程中,根據初步的交流與聯絡,先了解一般情況。然後,根據蒐集、整理的資訊資源設定調查問卷,採用問卷、口頭採訪記錄筆記2種方式,對該地區的羊養殖品種、飼料選擇進行了資料統計。然後,將養殖中出現的一般問題進行了彙總提煉。最後,根據文獻資料、調查資料、事實記錄,提出了肉羊圈舍育肥養殖技術的基本要素,包括種羊養殖、育肥羊養殖、常見疾病預防治療等[1]。

2)品種與飼料。在河南地區,不同區域因環境存在差異,所以,品種相對較多;另一方面,由於河南屬中原地區樞紐地位,所以,既有新疆一帶羊品種的雜交,又有與陝西、山西、河北一帶相同的品種。養殖較多且常見的品種主要是小尾寒羊、布林山羊、奶山羊,還有少量的波爾山羊品種,以及布林山羊與奶山羊的雜交品種、波爾山羊與奶山羊的雜交品種。目前多以圈舍養殖為主,但偶爾會有外出“放風”。一般養殖戶,因養殖數量少,以當地種植的玉米、麥麩、青草混合料等為主要飼料;但在規模化養殖場,則以加工飼料為主,原料除以上3種之外,還增加了豆粕、礦物質、氨基酸等,可以分為濃縮料、全價料。在飼養中,通常與草粉、黃貯秸稈、青貯料等均衡搭配使用,而且按照肉羊生長週期差異進行配比調整。

二、資料統計

此次研究中,根據對20位養殖戶(共210頭羊)、4位飼料商的調研,以及跟蹤記錄應用不同飼料配合飼餵的情況發現,在應用全價料+草粉料的情況下,育肥成活率96.8%,黃脂肉發生率僅1.2%,根據隨機抽樣,檢測到黃疸性黃脂率為14.5%。但只應用全價料的情況下,育肥羊成活率、黃脂肉發生率、抽樣黃疸性黃脂率分別為88.4%、7.6%、85.5%。因此,可以在經驗與資料統計的基礎上,認為圈舍育肥養殖需要以適量運動、全價料+草粉料、科學圈養的綜合養殖模式為主,才能更好地提高效益。

三、養殖模式分析

1)比較優勢及養殖要素。北方地區肉羊養殖的比較優勢在於品種集中、養殖成本低、繁殖速度快、消費市場活躍度高。所以,在養殖模式分析中,需要從市場的角度來進行把握。而在具體的養殖實踐中,則需要按照現代化的科學管理方式進行落實。北方地區肉羊圈舍育肥養殖模式屬於混合模式,一般要求少量運動、適當放風、飼料草料配合均衡、做好圈舍衛生通風、疾病防控。

2)優勢與不足。除了經濟發展層面的比較優勢之外,在養殖模式的管理層面,它的優勢在於通風、糞便處理相對較好,由於養殖傳統的影響,在一般性疾病的防控方面也比較有經驗。其不足之處主要表現在科學管理的意識較差,按照不同養殖目的進行分類養殖的思想不足,而且,在飼料配比方面,多采用經驗法,缺少細緻的配比研究與分析[2]。

3)建議發揮優勢,彌補不足。將種羊養殖、奶羊養殖、育肥出欄羊進行分類,針對性養殖;種羊選擇圈舍結合運動場模式;開始配種後,要求補充精飼料等;育肥羊則需要在優勢條件的基礎上,做好保暖、消毒、注射疫苗、控制數量;尤其應該注意時間管理,將餵養次數、餵養時間固定在3個時間段,做好飲水配備等。

四、結語

通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北方地區肉羊圈舍育肥養殖屬於混合模式,需要從品種選擇、飼料均衡搭配、適量運動、疾病防控、科學管理等多個層面進行考慮,並在統一的混合模式之下,實施育肥養殖。根據一般經驗的歸納情況分析,建議養殖戶在未來的養殖中,按照3月、6月、1年這樣的時間段劃分,調整飼料比例,幼羊時可以適當增加一點飼料;羊齡較大則應該多輔以草料。另一方面,還需要按照奶量、出欄時間、繁殖計劃等,合理地規劃不同意圖下的肉羊育肥養殖方案。

參考文獻

[1]庾雪梅.興安縣發展山羊舍飼圈養技術的探討[J].中國畜禽種業,2014,8(9):23-24.

[2]李發弟,馬友記.中國養羊業現狀與發展趨勢分析[J].現代農業科技,2015,47(14):1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