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牛的養殖技術

才智咖 人氣:1.48W

黃牛在中國的飼養頭數在大家畜中或牛類中均居首位,飼養地區幾乎遍佈全國。下面,小編為大家黃牛的養殖技術,快來看看吧!

黃牛存在生長速度慢、後軀發育不良、母牛泌乳量少等缺點,直接影響了其肉用生產效能。中國黃牛均屬於中等體型的晚熟品種,6月齡以內的哺乳犢牛生長髮育較快,6月齡至4歲生長髮育減慢,日增重明顯降低。產肉效能良好,平均淨肉率高。

選優淘劣,提高繁殖力。為了提高母牛的繁殖力,要嚴格進行選育,選擇外貌特徵良好、健康,性情溫順,哺育效能好,發情症狀明顯,第1情期受胎率高、產後第1次發情時間短、流產率低、分娩率高等繁殖成績良好的優質母牛。

淘汰體型小、母性差、有惡習、性情粗暴、神經過度敏感,發情症狀不明顯,連續返情3次以上,患有疾病或傷殘、年齡偏大、生產效能下降,繁殖成績差的劣質牛。通過改良和選優淘劣,逐步建立繁殖效能優良的母牛群。

加強飼養管理,抓好母牛的膘情。營養水平過高或過低,都會對母牛的發情、受胎、胚胎質量、生殖系統功能、內分泌的平衡、分娩時的各種併發症等產生不同程度的影響。因此,根據母牛不同生理特點和生長生產階段要求,實行科學飼養,進行以粗飼料為主,精飼料、青飼料和粗飼料合理搭配,嚴格控制體重,促使母牛正常發情配種,提高母牛受胎率。

縮短空懷時間,提高繁殖率。母牛發情後正確判斷髮情的各個階段,選擇最適宜的時間適時輸精配種。根據牛的生殖生理特點,最理想的是1年能產1次犢牛,母牛產後子宮恢復一般需要30~40天。

所以,產後40天是母牛繁殖至關重要的時期,應集中加強管理,如在母牛分娩後進行藥物處理,促進子宮復原和卵巢生殖機能恢復,提供科學的飼養管理條件和創造適宜的環境等。如果發現母牛產後經過50天仍不發情,應及時對母牛的健康、營養狀況、卵巢和子宮進行檢查和治療,預防空懷和不孕。還可採用藥物等方法進行催情,提高母牛的受配率。

加強懷孕母牛的飼養管理,提高產犢率。母牛妊娠兩個月內,胚胎在子宮內呈遊離狀態,逐漸完成著床過程,胎兒由依靠子宮內膜分泌的子宮乳作營養,過渡到靠胎盤吸收母體的營養。這個時期如果懷孕母牛的飼養水平過低,尤其是飼料質量低劣時,子宮乳分泌不足,就會影響胚胎的.發育,造成胚胎死亡;在妊娠後期的母牛,由於胎兒急速生長髮育,對營養物質的需求大量增加,如此期不注意加強飼養,日糧中營養物質缺乏或不全,極易造成母牛流產、早產。

若飼養水平過高,則會引起母牛產弱犢、死胎或發生難產。在營養物質中,以蛋白質、礦物質和維生素營養物質的滿足尤為重要,要防止喂腐爛變質、酸度過大、霜凍、有毒等飼料和冰冷飲水;懷孕母牛管理要合理,運動要適當,嚴防驚嚇、滑跌、鞭打、頂架等,對有流產經歷的更要加強保護措施,必要時可服用安胎藥或注射黃體酮等藥物保胎。

科學飼養管理,提高犢牛成活率。加強妊娠母牛的飼養管理,尤其是懷孕後期,有助於提高犢牛的初生重和成活率。初生犢牛沒有免疫力,只有吃到初乳後,初乳中免疫球蛋白經腸道吸收進入血液,犢牛才具有免疫力,所以生後吃初乳的時間應越早越好。為降低犢牛的死亡率,培養健康犢牛,就必須讓初生犢牛在產後兩小時內吃上初乳並儘量多吃。

犢牛出生7~10天后即可訓練採食精飼料和優質粗飼料,促進犢牛腸胃的發育和機能健全,為斷奶提前做好準備。避免犢牛臥在冷溼地面,採食不潔食物,防止拉稀等疾病的發生,提高犢牛成活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