採礦工程教學改革的內容及其創新作用論文

才智咖 人氣:2.92W

近十多年來,在我國金屬礦山中,由於淺部易採富礦已基本枯竭,採礦機械化自動化程度低,經營管理不善,包衹沉重,特別是在1994年前後數年在世界原材料價格猛跌的情況下,我國很大比例的礦山出現虧損、負債、產品積壓等嚴重問題。在非常困難的條件下,面對市場經濟人才需求的規律和麵對採礦業在短時間內不太可能有很大發展的現實,許多辦有采礦工程專業的高校採取撤銷、解體、減員採礦專業人才培養基地的消極辦法,但這是廣大采礦教育界人士不想看到的。另一方面,在我國建設領域中,涉及大量岩土工程專案的建築、交通、水利、地下工程等行業需要大量的岩土工程人才。因此,如何充分利用開發採礦專業人才的培養基地,既保持為培養國民經濟需要的採礦專業人才,又同時為相關專業輸送人才,並且使培養的人才能自我適應市場和實現自我經濟價值等,就成為近十年來我們一直不斷思考和希望解決的問題。根據採礦工程是龐大而複雜的岩土工程的事實,並研究了採礦與岩土工程學科的相通性,提出了將“採礦工程”專業拓寬為“採礦與岩土工程”專業的指導思想。依據這一改革方案,近十年來,我們長時間開展了相關的研究與實踐工作。本文是這一教學改革實踐的總結。

採礦工程教學改革的內容及其創新作用論文

一、該項教學改革的內容及其作用

該項教學改革的基本內容和發揮的重要作用如下。

1.尋找學科共性,深入分析存在問題,找準改革切入點

通過調查、分析、研究了採礦工程與岩土工程學科的知識體系、人才培養計劃、工作性質、畢業生就業崗位的相通性,得出本科生所學的基礎課95%相同、專業基礎課80%相同、專業課60%相同、實習環節在廣義上也是相同的結果。研究生完全可以從事採礦工程和岩土工程領域課題的研究。

2.徵集多方意見,提出改革思想,建立複合型人才培養模式

通過傾聽工業界、科技界、教育界及國外同行的意見;經過組織教師多次論證,提出將“採礦工程”專業拓寬為“採礦與岩土工程”專業的指導思想,以適應人才市場的需求。按照該指導方針,在近十年的時間裡對原採礦工程專業的培養計劃、教學大綱、教材內容、教學實踐、實驗室以及教師知識體系等進行了卓有成效的改革和建設。

3.拓寬教學內容,縮短知識學習流程,創新課程教學方法

在目標正確和優化原則確立的基礎上,遵循教育規律,調整和重組專業課程結構、更新課程內容,科學協調各層次課程及其實踐環節;改革部分知識體系從基礎→專業基礎→專業→實踐的傳統長流程培養模式,保證在不増加教學課時的前提條件下實現培養目標。例如,將地下開採八大系統聯絡起來比較和講授;將井巷工程和隧道工程聯絡起來比較和講授。

4.指導思想明確,培養計劃配套,系列教材建設同步

根據培養計劃需要,先後開展了《礦山地質與工程地質》、《彈塑性力學》、《環境工程概論》、《工程機械》、《井巷與隧道工程》、《地下工程通風與空調》6門課程的整合和相關集中教學實踐環節的調整,編寫了《控制爆破與拆除爆破》、《施工組織與概預算》、《城市地下工程規劃與設計》、《土力學地基基礎》、《岩石地下建築工程》等13門本科生教材和《岩石衝擊動力學》、《AdvancedMiningTechn-lology》等7種研究生教材。

5.選定主幹課程,有序組織教學試驗,建立質量保障體系

通過確定若干門主幹課程為試驗課,改革過去“不同層次課程”和“不同型別課程”相對分割獨立的課程設定、課程安排和教學模式;改革課程體系實施過程中傳統的教學手段和方法,應用多媒體工具増大單位時間內傳遞給學生的資訊量;建立一套應用“故障樹分析”評價教學質量和教學管理體系,為新的教學計劃實施提供保障。

6.大膽起用青年教師,鼓勵教師講授新課,拓寬教學科研範圍

對於青年教師,基本無所謂新課和老課,而且他們知識新穎,接受新知識能力強,在任務明確之後,很快進入角色。通過上述改革,很大程度拓寬了採礦工程專業教師的知識面,有20多名原採礦工程專業的教師能開出多門岩土工程的課程;同時,也使教師的研究領域有所拓寬和發展。

7.開拓現有儀器裝置用途,大幅度提高實驗室利用率

由於採礦與岩土工程實驗室的相通性,其實驗室和實驗裝備也有許多相通之處。例如,礦井通風的許多儀器都可以用於地下工程通風的實驗,礦山岩石力學的許多儀器裝置都可以用於岩土工程的實驗。採礦與岩土工程的交融使實驗室利用率提高20%以上。

8.複合型人才滿足市場需要,有利於畢業生實現人生價值

近十年來,我校採礦與岩土工程專業畢業生約有20%服務於礦山,70%服務於涉及大量岩土工程建設專案的建築、交通、水利、地下工程等部門,畢業生就業面寬,一次分配成功率接近100%,畢業生具有市場自適應性。實踐證明了採礦工程人才和岩土工程人才可以雙向流動,具有一定的等效性和可合併性。

9.十年改革不懈,結出豐碩成果

近十年來,我們培養了7屆400多名複合型學士、碩士和博士,他們在礦山和涉及大量岩土工程專案的建築、交通、水利、地下工程等選擇職業,為我國現代化建設作出重要貢獻。

10.教學改革穩定師資隊伍,帶動學科快速發展

由於上述改革保證了我校採礦工程學科的教學沒有受到社會不利因素的影響而削弱,在較長時間裡和大環境非常不利的形勢下,採礦學科不僅得以生存而且得到較大的'發展,使學科能夠成功申請到國家重點學科,為我國採礦與岩土工程的建設作出了重要貢獻。同時,採礦工程學科相繼申請到岩土工程碩士和博士授予權。

11.及時鑑定所取得的成果,在全國範圍推廣應用

2000年元月,在我校召開了國家教育部擁有采礦工程專業的重點高校工作會議,與會專家對該成果給予高度評價;之後,國內10多所高校的採礦工程專業也相繼開展了類似的改革。在2001年和2002年我校舉辦的兩屆國際採礦高階研討班期間,該項改革成果也得到與會10多個國家的採礦專家和教授的認同。

二、該項教學改革的創新點

該項教學改革在以下5個方面有所創新。

1.提出和實現了採礦與岩土工程本科生和研究生培養計劃、實驗室及教師知識體系的有機交融,使採礦與岩土工程專業畢業生可在礦山和涉及大量岩土工程建設專案的建築、交通、水利、地下工程等多部門選擇職業,證明了採礦工程人才和岩土工程人才可以雙向流動,具有一定的等效性和可合併性。

2.培養目標、要求和計劃打破過去由教學單位單方(或為主)憑經驗提出,未廣泛徵集工業界、科技界、教育界的綜合意見和市場預測及國內外比較研究的結果而定的做法。

3.課程體系的優化緊密圍繞優化目標而定,除了遵循教學規律、己有的教學經驗成果以外,其優化過程還採用系統分析方法和數學手段,這比過去憑經驗設定課程體系更科學,在研究方法上有所不同。

4.由於教學目標、教學計劃面向市場和未來,更注重學生的創新能力、創業能力、自我完善提高能力和社會適應能力等。

5.在教材編寫方面,研究瞭如何縮短一些“知識鏈”、“知識網”、“知識層次”模型的長流程問題,為採礦與岩土工程專業的綜合教科書編撰積累了經驗,具有實際意義。

三、成果應用

該項教學改革成果得到了較好的應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從1995年以來,己培養了8屆“採礦與岩土工程”的本科畢業生、碩士生、博士生400多名。在校學生對此項改革表示出最大的支援,學習積極性大大提高:畢業生普遍受到社會的好評,一次就業率達100%,本科生考上研究生的比例也有所提高。國內10多所高等院校的採礦工程專業相繼應用了採礦與岩土工程專業有機交融的改革方案。

該項成果獲2003年湖南省高等教育教學成果一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