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歲兒童的心理特點

才智咖 人氣:2.66W

兒童進入十歲時,一般都就讀於國小四年級。可能很多家長感覺孩子進入十歲後突然有了新的變化,這些變化可以從認知分辨、自我意識、自控自律、情感發展、遵守紀律、秩序感發展、人際交往、表達能力、自尊心和上進心的敏感性等各方面得以體現。下面我們來看看10歲兒童的心理特點,僅供大家參考!

10歲兒童的心理特點

1、認知和分辨力有提高,但還不全面

進入四年級後,男孩和女孩在對事物的認知方面基本上沒有問題,這主要得益於孩子從課堂上學到了大量的知識,從各種資訊渠道也掌握了大量的知識。正是因為掌握了大量的知識,使十歲兒童在認識世界和認識自我方面有了長足的進步。

但是不管男孩還是女孩認知和分辨力並沒有達到成熟水平,對於一些事物的看法還相對較片面。這主要源於利已行為導致十歲兒童常常圍繞自己的興趣或者心情而看人做事,只要符合自己意願的人和事,一般會樂於接受,如果不符合則會持情願接受的態度。

對於隨心情而定的現象,和以往那種直接拒絕有所不同的是,如果家長或者老師能夠合理地加以引導和分析,十歲兒童很容易接受勸告或建議,而後去做該做的事。當然,這就給家長制造了困難,因為很多家長往往缺乏耐心,在引導孩子時極易忽視尊重與理解,仍然用以往那種強迫式命令方式去要求孩子做事,結果常常招致頂撞或拒絕。

2、自我意識增強,膽子更大

很多家長和老師都反映,四年級學生是最難管的階段,但是至於為什麼難管則說不清楚原因。其實這裡最根本的原因恰就是十歲兒童的自我意識在發揮作用。

自我意識增強表面看是兒童按照自己的意願和想法去看人做事,但是從心理活動的動機來看,往往是察言觀色或隨風而動。就如在課堂上凡是愛經常違反紀律的同學,其同桌或周圍的同學極易被影響和帶動,這種架秧子起鬨現象,不僅讓個別帶頭起鬨的兒童自我感覺很良好,更為關鍵的是通過獲得心理上的優勢,可以隨意破壞規則或違反紀律,而老師又拿他們沒有辦法。

十歲兒童一旦自我意識發展方向有偏差,很快就會成為問題學生或問題兒童。因為以往建立起來的正確認知和分辨力,會隨著他們破壞了規則和違反紀律的膽子逐漸增大,使專注力轉移到調皮搗蛋上來,這會極大地影響學業的發展。

3、自控和自律意識開始兩極分化

在學與玩兩者之間,凡是家庭教育搞的好的,再看十歲兒童常表現為有相對較好的自控和自律意識。凡家長不重視家庭教育,且又用錯誤的觀念、手段和方法在育兒的,常會讓孩子在學與玩兒的選擇方面,更傾向於想玩兒而不想學。

十歲兒童在學校裡也極易受師長的影響,如果老師懂兒童心理,且教學與管理得當,往往班級整體秩序較好,無故違反紀律的同學就相對少一些,整體學風也相對保持較好。但如果老師教學與管理能力有問題,儘管每天扯著嗓子喊,班級整體秩序仍然較亂。這樣一來,就會讓以往遵守紀律的同學也被裹挾其中,自控和自律意識呈現下降趨勢。

在家裡也一樣,十歲兒童由於自我意識的增強,一旦父母缺乏威信,管教手段單一,家長會發現管教越來越不容易,甚至已經影響到孩子的正常生活和學習秩序。因此而發生的親子矛盾衝突反而呈上升趨勢。

4、情感日漸豐富,但是情感表達能力下降

由於十歲兒童對自我感受的優先放在首位,加之閱讀和理解能力增強,情感世界日漸豐富。和以往那種天馬行空的想像所不同的是,十歲兒童的情感需求更現實,往往集中在吃喝玩樂學方面更多一些。凡是家長能給予滿足時,十歲兒童則認為自己的父母非常好,凡不能合理滿足時,則會內心有不滿,認為父母對自己不好。

現實需求滿足與否,恰考驗著家長的智慧。聰明的家長往往會制定合理的家庭規則,通過教育和引導讓孩子清楚哪些可以合理地滿足,哪些則不能,只要堅持原則保持底線,十歲兒童適應之後就會自覺遵守。但很多家長缺乏規則意識,經常會直接拒絕孩子,甚至無理的斥責,致使情感溝通關係較以前有明顯的'下降。

伴隨著自我意願的增強,自控和自律意識的下降,十歲兒童的情緒感知和表達呈現分化現象,有些孩子能夠願意把心理話講給父母聽,有些則寧願和關係最好的夥伴去說,也不會告訴父母,這就為今後的教育埋下了隱患。

5、秩序感下降,磨蹭拖拉現象加劇

由於自我意識的增強,使十歲兒童在行為方面開始有我行我素的苗頭。只要不感興趣的事,哪怕是在家裡寫作業或在課堂上聽課,都會心不在焉。這些行為表現則直觀地體現了注意力開始下降,對於家長或老師的指令可聽可不聽,既而表現出秩序感下降。

四年級兒童由於秩序感下降而導致學業水平出現下滑現象非常明顯,儘管有些十歲兒童也特別再乎自己的成績,但是由於缺乏專注力,學習時的興趣不濃,自然在學習的過程中投入的有效學習時間減少。有時家長儘管也督促,但是卻看不到孩子真正的學習效率,因為這些是隱性的。

秩序感一般分為行為秩序和內心秩序兩種,如果十歲兒童對時間意識與時間管理方面沒有得到良好的培養,就會在日常生活中體現出磨蹭和拖拉現象,而家長或老師的督促一旦引發其反感,又會涉及到十歲兒童內心秩序的混亂。即本該在正常做事或學習的時候,他們心裡卻想著其他的事,注意力無法專注下來。

6、人際交往能力增強,但是選擇性更大

十歲兒童在人際交往方面已經可以落落大方,少有以往那種羞怯的表現,這說明在人際交往中自信心有了明顯的進步與提升。但是從向群性和向師性來看,十歲兒童也開始呈現分化現象。向群性和向師性概念以往韓老師在文章中提過,在這裡就不做解釋了。

先說向群性,十歲兒童開始根據自己的喜好來選擇夥伴,在學校裡你可以看到學習好的同學往往願意和學習好的同學建立夥伴關係,而經常調皮搗蛋的同學往往易往一起湊。在學校以外的空間裡,向群性則往往體現在所住區域方面,特別是同住一小區或相聚較近的小區,孩子們容易玩兒在一起。當然,隨著網路的便捷,有些十歲兒童還可以通過網路與本班同學交往。

再說向師性。十歲兒童開始對老師品頭論足或看人下菜,這些行表現其實並不是孩子們自發式形成,而是受老師、家長和玩伴的深刻影響。當他們發現大人們經常這樣做時,就會看在眼裡內化在心裡,既而在行為上表現出來。如果老師或家長能夠合理地加以引導,營造良好的風氣,樹立品行較好的同學當做榜樣。否則,孩子們只會關注他人的缺點和不足,要麼鄙視,要麼排斥,要麼牢騷滿腹。

7、自尊心更強,但是呈現脆弱和敏感

每個十歲兒童都有較強的自尊心,這並不難理解,哪一個孩子都希望得到別人的欣賞與讚美,但是現實生活中十歲兒童卻往往因為行為自控能力下降而常做一些錯事,從而招至批評。不管批評的對與否,十歲兒童都會非常敏感地進行自我保護,這其實又涉及到認知和分辨問題,敏感的自尊保護,常會讓他們不分是非對錯,對批評他們的人產生不滿情緒。

由於十歲兒童極力在維護自尊,家長可以看到孩子常有理,撒謊現象也會增多,甚至有時撒謊的話張嘴就來,從面部表情上很難觀察出來。因此,就對家長提出了考驗,如果你把維護孩子的自尊放在首位,對於孩子做錯事後的教育和引導就要格外謹慎,不能像以往那樣直奔主題,而應收集證據,或擇機進行委婉的暗示,或者在孩子幾次犯錯後集中進行教育,那樣才會讓孩子真正意識到錯。

十歲兒童維護自尊意識增強,隨之而來的則是情感又極易脆弱,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表現呢?其實並不難理解,這源於十歲兒童很再乎自己在別人眼中的形像。就拿在班上受到老師批評來說,他們會感覺特別沒面子,很傷自尊,如果老師能私下批評倒是可以接受。瞧,家長也一樣,如果你當眾人面批評或責罰孩子時,你會讓孩子非常不滿,有些孩子還會有極端情緒的發洩,搞的你也下不來臺,甚至你也非常憤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