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業融資不暢卡在哪

才智咖 人氣:2.07W

八成中小企業依舊在門外徘徊

中小企業融資不暢卡在哪

北京中科亞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致力於定做多肽合成服務以及多肽藥物研發的高新技術企業,該公司總經理張文濤告訴《市場報》記者,對中小企業來說,資金瓶頸是其發展壯大過程中始終需要破解的一道難題,雖然國家出臺了種種扶持中小企業的優惠政策,金融機構也有很多針對中小企業的貸款產品,但這些產品的實際門檻都較高,並非中小企業輕易所能夠達到的。她看過北京銀行的小巨人中小企業最佳融資方案後表示,“很多貸款產品我們公司都不符合要求,只有智慧財產權貸款我們能沾點邊”。按她的話說,銀行也是商業機構,也是要求有回報的,因此“只有中小企業自己活過來了,金融機構才會去救你”。

“本來奧運會前我已經在北京看好了店面,也有一些外國客商訂購我們的產品,但是沒有得到足夠的資金支援,還是錯過了奧運會這個千載難逢的市場機會。”河北博野鬼斧工藝製品廠廠長程曉峰不無遺憾地對《市場報》記者說。由於缺少資金,他的廠子目前已經處於半停產狀態。他說:“當地的金融機構貸不出款,我就跑到北京找銀行,可一聽說抵押物是河北農村老家的幾間老房子,又把我拒絕了。”

不少中小企業負責人表示,由於銀行可以接受的抵押物十分有限,一般僅包括房產、存單等,但中小企業通常處在發展初期,固定資產有限,即使運營良好也難以提供抵押,可以提供的擔保物又往往不符合銀行的要求,這將大多數小企業擋在了銀行貸款的門外。“擔保難”、“抵押難”,成為中小企業普遍面臨的貸款路上的一個攔路虎。

中小企業信用制度待完善

銀行貸款門檻高,就意味著銀行的金融產品不適合中小企業融資需求,造成這種狀況的原因之一是中小企業信貸市場中存在著大量的資訊不對稱。全國 4200多萬家中小企業,這麼多企業要與金融機構實現完全資訊對接,確實並非易事。顯然,銀行等金融機構不可能一一瞭解所有企業的需求,也不可能設計出針對每一家企業的金融產品。在這種資訊不對稱情況下,很多融資需求資訊甚至無法進入金融機構的視野。同時,金融機構對中小企業的資信情況也不清楚。另一方面,資訊嚴重不對稱也致使中小企業信貸市場上容易出現道德風險,如違約率較高等問題。此外,中小企業缺乏必要的融資知識,對於貸款政策,扶持政策也不甚瞭解。一些企業負責人坦言,不瞭解銀行中小企業貸款的種類及貸款審批流程。導致一些中小企業由於無法提交有效資產抵押或合格擔保人,使得貸款失敗。

長期的資訊不對稱,也使得金融機構久而久之形成了一種慣性思維,認為中小企業就是資產質量差、市場信用差,因而過於強調風險防範,缺少增信引導,阻礙了金融創新的積極性。

因此,解決問題的關鍵,在於要構造有效的中小企業信貸資訊生產機制,以甄別和控制風險。這就要求在中小企業信貸中需要獨特的融資技術、獨特的資訊生產和加工技術來解決其風險控制問題。浙江省在這方面進行了有益的嘗試,為解決資訊不對稱的問題,他們充分利用政府部門瞭解企業資訊的優勢,對全省中小企業的成長性進行了評價並向金融機構推薦。

目前業內的一個共識是,中小企業融資難,並不是單純缺少資金,而是缺乏工具和融資體系。一方面是資金找不到好的專案和企業,另一方面是需要資金的企業卻很難成功融資。中小企業融資難,很大程度上源於金融機構對所承擔的貸款風險的顧慮。當前,由於國家尚未建立相關的企業及業主檔案,使得金融機構無法對有不良行為的經營者進行有效防範。為降低風險,金融機構對所有中小企業貸款一概持審慎態度。致使國有銀行也存在一些不利於中小企業貸款的審批辦法,例如對貸款審批權上收、不給基層銀行以貸款決策權等。

從這個角度看,健全中小企業信用制度,被認為是破解中小企業融資難的`一個重要途徑。通過以中小企業以往業績及未來發展為衡量的切入點,制定企業信用評價標準,實施信用工程,對中小企業進行資信評估,建立全國中小企業信用擔保體系,對擔保機構和中小企業開展信用評價工作,健全社會信用體系。這既可以減少中小企業失信現象,也方便金融機構信貸過程有據可查、有理可循,從而改變銀行為防範風險對中小企業貸款採取的迴避態度,使銀行對中小企業信貸政策的重點放在支援具有良好發展業績的企業上,進而為中小企業提供更完善的資金支援和金融配套服務。

融資渠道單一 拓寬尚需探索

“面對經濟危機,中小企業是最大的受害者,也是最危險的受害者。”北京民營科技實業家協會副會長朱希鐸說。目前,中小企業佔據了我國企業總數的 99%以上,GDP的60%,出口的70%,稅收的50%,城鎮就業崗位的75%.由於中小企業面臨全球經濟一體化、資源能源緊缺、金融風暴帶來的實體經濟的滑坡等令人堪憂的生存狀況,不僅影響到巨集觀經濟的執行,還會帶來失業率上升等諸多的社會問題。

但目前,中小企業的合法融資渠道單一,且由於中小企業自身信用度、資訊透明度以及缺乏抵押物等問題,從銀行獲得間接融資依舊存在一定困難。因此,要幫助中小企業走出困境,一個重要舉措就是拓寬中小企業的融資渠道。在專家們看來,中小企業融資難的緩解,需要建立一個多層次的資本體系。

“要發展多種形式的融資方式,豐富中小企業的融資渠道。如創業板市場目前主要集中了出口型中小企業,能不能更好的涵蓋更多型別的中小企業?這需要有關部門去發覺。”中國人民銀行調查統計司司長張濤表示,“也可以在股權融資方面多想想辦法,找一些PE(私募股權基金)。同時,也可以搞債券股票,通過發債的方式借給企業,或者是股票變成債券,各種各樣靈活的方式都是有條件做的。”

民間資金理應是金融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巨大的發展潛力。以民間資本活躍的浙江為例,全省的民間資金總量目前已經達到8000萬元至1億萬元之間,並且在市場中不斷流動。如果通過良好的載體把民間資金集合起來,併合理地把民間資金的投融資活動有效地納入為國家金融體制之內,將可以實現民間資金與中小企業的良性對接,為破解中小企業融資難助一臂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