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業融資難點在哪裡

才智咖 人氣:2.92W

在金融危機的大社會背景下,很多企業都面臨生存的困難,融資也就成了一些企業發展走出困境、起死回生的一個關鍵步驟,但

中小企業融資難點在哪裡

通常情況下,企業也會在融資的過程中遇到各種難題,一旦不能突破瓶頸就很容易導致企業的瀕危局面,而如何發展順利就能將

企業的發展推向一個新的高度,那麼,企業應該如何應對融資過程中的難題呢?

企業融資難是一個全球性的問題。有調查顯示,我國62%的中小企業認為,其發展的第一障礙是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而這個數字在歐盟只有13%。企業融資難在哪裡呢?

另一份來自國家發改委中小企業司的材料則表明,2006年末我國中小企業有4200萬戶,這些中小企業的增加值佔GDP的59%,佔商品銷售額的60%,占上繳稅收的'51%,提供城鎮就業機會80%左右。

鮮明反差之下,持續改善中小企業的生態環境,加快金融服務創新,近年來已經成為學術界、監管部門、各級政府的普遍共識,銀行等各家金融機構也在積極求解。

然而,對於中小企業——這個世界公認的“金字塔底層的財富”,我們究竟應該如何挖掘?是否應該換個角度,重新審視和思考中小企業的現狀及其在市場上扮演的角色,從而對現行策略進行調整?

被理性放棄的細分市場?

大銀行天然地傾向於跟大企業打交道,這幾乎成了一條市場定律,屢屢得到國際經驗的證實。

美國1999年就有資料表明:資產規模小於1億美元的商業銀行對企業的貸款中96.7%是貸給中小企業的;規模在1億至3億美元的銀行中小企業貸款佔 85%;3億至10億美元規模則降為63.2%;10億至50億美元資產的商業銀行這個數字更低至37.8%;而大於500億美元的就只有16.9%。

在我國,目前相當大一部分商業銀行資產規模在50億美元以上。而如果按上述標準衡量的話,缺少為中小企業服務的地方小銀行,可能是小企業貸款難的一個主要原因。

中國人民銀行徵信中心主任戴根有,曾在一箇中小企業投中小企業融資論壇上就闡述了上述觀點。他認為,解決之道是採取綜合措施,除發展資本市場特別是債券市場外,還應發展地方金融機構。而使商業銀行在接受中小企業首次信貸申請時有更多的資料可供分析,徵信中心目前正努力採集數目巨大的、尚未與商業銀行發生過信貸交易的中小企業資訊,以此改善企業融資環境。

事實上,在我國中小企業難以進入中型銀行的視野,有著深刻的背景。

“如果把小企業中小企業融資擺在整個金融服務業這個大市場來分析的話,這是一個細分的市場。不過,這是被國內各家大銀行理性放棄的一個細分市場。”

浙江中新力合擔保公司董事長陳杭認為,由於經營管制嚴厲,大銀行放棄,又沒有潛在進入者,使得這塊市場供需矛盾越來越大。這是造成整個小企業中小企業融資難最大的根源。

即便現在,大銀行已經意識到這塊細分市場的價值,但是它們依然面臨著有沒有能力做的問題。在一些業內人才看來,大銀行幾十年沉澱下來的風險問題,以及客戶的評估體系、考核體系等等都與服務於小企業格格不入,要使大銀行的龐大身軀轉向非常困難,更何況現在大銀行都有他們自己的“藍海”。

“在這種情況下,指望國家用政策來調動大銀行服務於中小企業,我覺得是行不通的。所以,我覺得放松管制、自由競爭、利益驅動是解決小企業問題的一個最根本的出路。”陳杭說。

銀行將不再是主角

不過,令人欣慰地是,目前,越來越多的事實表明:中小企業的處境已經有了明顯改善,在這塊細分的市場中,扮演供給方的隊伍正在日益壯大。

政策性銀行的突出代表莫過於國家開發銀行;而四大國有銀行為代表的國內商業銀行,也結合各自實際為解決企業融資難題探索了多種途徑。

企業融資難就難在信用不足。但換一個角度看,中小企業為什麼以那麼高的速度在發展?他們生意在做大,交易夥伴在增加,市場份額在增加,這說明他們是有信用的。“

而“供應鏈金融”方式就打破了以往的慣性思維。深圳發展銀行產品開發部總經理金曉龍介紹,這種“把企業放到他所在的供應鏈上來看,將單個企業信用判斷轉向這個企業所在供應鏈整體的信用判斷”的方式,全面支援了企業的預付賬款中小企業融資、存貨中小企業融資、應收賬款中小企業融資,從而形成了真正的全程供應鏈中小企業融資。

“通過這種途徑,今年我們扶持了超過2500家中小企業,新發生的授信總額超過1000億元,不良利率僅為0.27%,而且沒有一筆壞賬。”金曉龍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