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第二季度職校德育與改進專題調研報告

才智咖 人氣:8.65K

為全面提高中職學校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綜合職業素養,促進中職學生全面發展,畢業後成為現代化建設事業的合格接班人,堅定跟黨走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實現祖國的和諧穩定與繁榮昌盛,需要全面加強中職學校的德育工作。就這個問題,我進行了專題調研。調研採用走訪、開座談會、與學生溝通交流、看資料等方式進行。現將中職學校德育現狀與改進方案的專題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2015年第二季度職校德育與改進專題調研報告

一、中職學校德育現狀、存在問題與產生原因

近年來,中職學校的德育工作在各級領導的關心和重視下得到了改善和加強,取得的成績是主流。但是,我們還必須看到中職學校的德育工作存在著不可忽視的問題,特別是近段時間來,學生思想消極,不求上進;學習積極性不高,學習主動性不強;普遍缺乏拼搏精神和進取意識;缺乏青少年應有的蓬勃朝氣和承擔社會責任。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德育工作得不到應有重視

受傳統觀念影響,普遍存在“重智育而輕德育”,即使在中職學校也同樣存在,不僅學生家長、學生本人是這樣認識,連學校領導也是這樣認識,作為學校德育工作中的骨幹力量——班主任,多數人同樣是這樣的認識。這就說明,不重視德育工作,不是某個層面的人不重視,而是幾乎所有層面的人不重視。由於沒有真正從思想上認識到德育工作的重要性,也就不會認真去做德育工作,德育工作自然要打折扣,達不到德育工作應有的作用,給中職學生的健康成長帶來嚴重的不利。

作為中職學校,面對當前嚴峻的就業形勢,自然把學科教學與學生就業放在了工作的首位,很少顧及德育工作;而社會評價中職學校,主要看學科成績和學生就業,“一好遮百醜”,德育的時間和空間無形之中受到擠壓,出現了“問題在下面,根子在上面。”和“一手硬、一手軟”的現象,這是中職學校德育工作弱化的根本原因。同時,在中職學校德育工作中,不分年級高低,不管個性差異,一個模式,“一刀切”的現象比較突出,教育形式單一,老調重彈,東拉西扯,團、隊活動不正常,社會實踐很少,缺乏吸引力,很難受到學生的歡迎,自然喪失學生接受德育的積極性。

德育工作主張全員育人,但現實情況成為一紙空文。開展德育活動,忙前忙後的是班主任;組織德育活動忙前忙後的學校管理人員,很少有主動關心德育活動的其他教師。全員育人,除了在課堂上能有所體現,課後很難見蹤影了。學校制定的有關“德育工作考評”操作難度大,工作量大,加上主觀上努力不夠,德育這一塊在整個考核方案中所佔比重很小。評選德育先進學校和先進工作者大多憑印象、憑上報材料,很少進行認真紮實的實效評估,評優的不公正挫傷了一部分學校和教師做好德育工作的積極性

2、班主任德育意識不強

中職學校德育工作的實施者主要是班主任,但是班主任忙於事務性教學工作與對學生的日常管理,很難再有充足的時間與精力從事德育工作,從根本上忽視了德育工作的根本目的是為了培養人。所以每次的德育例會成為了很多班主任訴苦的時間。班會活動只做記錄,不開展活動,或者有一點點時間應付性的開展活動,剩下的時間用於其他活動。對於必須參加的大型德育活動,也只是選擇一兩個人訓練,而忽視了大多數學生的存在。對學生在日常生活中表現出來的懶散和不健康行為,熟視無睹,不能積極引導和糾正。同時,教師的精神面貌還不能適應德育工作的需要,開會接電話,上課打手機,講笑話或開不宜在學生存在的公共場合的玩笑,對學生要求不嚴格等現象普遍存在,在一定程度上也影響了德育工作。

3、社會環境不利於德育工作

中職學校是育人的殿堂,培養現代化建設事業的合格接班人,不但需要健康向上的內部環境,而且需要和諧淨化的外部環境。目前社會環境不利於中職學校德育工作,除了社會上庸俗形態、不正之風和腐朽行為外,家庭也是主要問題,特別是問題學生多出於問題家庭。有的是因為父母離異,致使這部分學生的心理陰影一直不能消除,心理壓力過大,學習精力分散;有的因身為單親家庭,他們享受不到家的溫暖,從而產生了孤獨感、自卑感,對生活和前途喪失了信心和勇氣;有的是因為父母文化水平較低,對子女缺乏一定的教育、幫助和正確引導,致使這部分學生的上進意識不強,自我約束和控制能力差;有的則是家人在外打工,父母只按月寄錢卻沒有盡到做家長應盡的教育責任;有的是因為家長過分溺愛,致使這些孩子憂患意識弱,心理承受能力差,以自我為中心,容易放縱自己,缺乏進取心和團隊意識。這些都會對學生思想道德產生嚴重影響,進而影響學校整個德育工作的效果正常進行。

4、社會存在對中職學生的歧視

中職學校由於生源質量較差,而培養方向主要是勞動、建設者,不是所謂的“讀書做官”,社會事實上存在對中職學生的歧視,影響了中職學校的德育工作,使得中職學生問題較多,普遍存在著行為自制力差、學習自覺性主動性差的現象。一是部分學生因為以往的種種原因,養成了抽菸、打架、說謊等不良習慣和行為,形成了自由散漫的生活作風,更有甚者在人生觀、價值觀等方面嚴重扭曲,給學校管理、教育教學帶來巨大的困難。二是以前的人生經歷和學習經歷所帶來的難以彌補的心靈創傷。一些學生在國小、國中時,由於長期家長不在身邊無人管教,導致行為習慣不好,學習困難,成績不佳,不同程度受他人冷眼甚至歧視,致使師生、父子關係不和,甚至敵對老師、家長,心靈受到巨大創傷。三是少數學生因行為習慣差、品行不好,成績不佳,加之社會對職業中學的偏見,而遭到社會的岐視,致使不少學生迷失人生方向,缺乏社會責任感、使命感,形成“自甘墮落”的思想。

二、解決存在問題的對策與建議

要進一步加強中職學校德育工作,必須明確中職學校德育工作的目標任務,抓住德育工作的重點,採取有效措施,持之以恆,常抓不懈,取得成效。中職學校德育是對學生的行為規範教育,要加強對學生意志、品質方面的培養,加強吃苦耐勞精神的培養,擯棄貪圖安逸,樹立愛崗敬業,以適應社會和企業的要求,以利於學生今後的'發展。要重視養成教育,促使學生養成良好的習慣,使習慣內化為品質。要積極地加強與社群、家庭的聯絡,與家庭教育、社會教育形成合力,建立全方位的德育網路,使學生處於全方位、多時空的教育中,取得綜合的教育效應。要重視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養學生積極、樂觀、健康向上的心理。要重視提高學生的自信心,提升學生的綜合心理素質和社會責任感,培養出合格的社會主義建設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