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群眾工作調研報告

才智咖 人氣:6.69K

近年來,彝良縣步入了經濟社會發展的快車道,特色城鎮化、新型工業化強勢推進,基礎設施建設力度加強,能源化工礦冶快速發展,徵地拆遷任務前所未有。在礦業整頓整合、徵地拆遷過程中,彝良縣委、縣政府以科學發展觀為統攬,以人為本,求真務實,大膽創新,多措並舉,卓有成效地開展群眾工作,積澱了一定的群眾工作經驗。

縣群眾工作調研報告

一、主要做法

(一)強化“一個理念”。彝良縣委、縣政府在推進礦業整頓整合、徵地拆遷工作中不斷強化群眾工作理念,賦予新時期群眾工作理念新的內涵,力求做到“五個堅持”。一是堅持群眾利益至上的觀點,想問題、辦事情從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出發,使各項決策和工作符合群眾的要求。二是堅持群眾利益無小事的觀點,真正做到想群眾之所想,急群眾之所急,做群眾之所需。三是堅持充分尊重群眾意願的觀點,做到決策前考慮群眾意願,決策中徵求群眾意見,決策後聽取群眾反映。四是堅持發展成果與人民群眾共享的觀點,優先解決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讓人民群眾共享發展成果。五是堅持群眾主體作用的觀點,通過宣傳群眾、發動群眾、組織群眾,把蘊藏在群眾中的巨大力量調動、凝聚起來,依靠群眾的力量創造性地推進各項工作。

(二)落實“兩個制度”。一是落實群眾參與制度。在徵地拆遷工作中,始終把徵求群眾意見作為制定補償安置方案的必經程式,引導群眾提出合理訴求,將補償安置初步方案反覆徵求各方意見和建議,進行綜合梳理和論證,最後形成科學合理、群眾滿意、符合政策的徵地拆遷補償安置方案。如:《彝良縣角奎鎮西正街片區舊城改造拆遷補償安置方案》就是通過召開群眾大會和聽證會而形成的,得到了群眾的認可和支援。二是落實群眾監督制度。在礦業整頓整合工作中,實行群眾舉報、社會監督等措施,發揮社會各界的監督作用,確保各項工作全面開展,穩步推進。在徵地拆遷工作中,進行陽光操作,堅持做到“四公開一監督”,主動接受人民群眾的監督,消除群眾疑慮,實現和諧拆遷。“四公開”即公開徵地拆遷安置政策、公開被拆遷房屋及附著設施細況、公開補償評估結果、公開安置操作過程;“一監督”就是對入戶丈量登記和實施補償情況進行嚴格監督,並將戶主姓名、補償內容、數量、標準及合計補償數額張榜公示,增強透明度,有效防止了優親厚友、暗箱操作等現象的發生。

(三)健全“三個機制”。一是健全組織領導機制。凡涉及徵地拆遷工作,都成立由縣委、縣政府主要領導擔任指揮長,縣委、人大、政府、政協四家班子的一名副職領導擔任常務副指揮長,相關部門主要負責人任成員的徵地拆遷工作指揮部。指揮部下設辦公室、徵地拆遷安置工作組、政策法規組、信訪接待矛盾糾紛調處組、產權爭議調處組、維護穩定工作組、資金保障監督組、宣傳組和督查組等“一室八組”,從組織機構、領導層面打破過去“徵地拆遷都是政府行為”的思維模式和工作格局,為徵地拆遷工作提供強有力的組織保障。堅持常務副指揮長駐地指揮、每天一次工作會議制度,及時掌握進展情況,研究解決徵地拆遷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同時,抽調紀檢幹部、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等負責徵地拆遷工作過程進行全程監督,營造群策群力、齊抓共管的良好氛圍。二是健全維護群眾利益機制。採取多種方式,教育和引導人民群眾正確處理個人利益與集體利益、區域性利益與整體利益、當前利益與長遠利益的關係。礦業整頓整合工作啟動後,把民工工資的兌現作為重點來突擊,啟動工作10日內,共兌現民工工資2700餘萬元,切實維護了民工的合法權益。在徵地拆遷工作中,合理獎補,充分讓利於群眾,若涉及地塊型別認定有爭議的,在不違背原則的情況下,儘量就高補償。對在規定時限內積極配合徵地拆遷工作的群眾給予一定獎勵,如:主動配合工作組開展實物調查工作,並領取徵地補償款的,水田、菜地每畝獎800元,一、二、三類旱地分別獎600元、550元、500元;主動自行拆除房屋的拆遷戶,按其房屋建築面積每平方米獎50元。在安置過程中,不與民爭利,儘量選擇發展潛力大,商業價值高的地段對拆遷戶進行安置。如:田壩安置點位於昭彝路沿線,地處交通要道,該安置點房價年年攀升,安置戶利用安置門面經商,月收入可達6000元左右,安置點的升值潛力逐年凸顯,使群眾搬得出、穩得住。及時兌現過渡安置費,對重新建房的,相關部門按規定2個月內為其辦理相關手續,能減免的費用一律減免。著力解決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堅決糾正損害群眾利益的不正之風。如:在柿鳳二級路徵地拆遷中,對工作中出現推諉扯皮、不配合鄉鎮開展工作的2名幹部進行了行政問責。三是健全矛盾糾紛預警排查化解機制。各級調解組織充分發揮糾紛資訊員的作用,及時發現、掌握、上報矛盾糾紛苗頭,使礦業開發、徵地拆遷中大量的矛盾糾紛能夠早發現、早介入、早控制。認真落實矛盾糾紛排查制度,做到“三個突出”,即突出排查由社會熱點、難點問題引發的矛盾糾紛,突出排查久調不決的矛盾糾紛,突出排查群體性矛盾糾紛。對排查出來的矛盾糾紛,及時召開研判分析會議,進一步排查相關政策落實情況、涉及的群眾利益情況等問題,採取“三包四定五個一”的方法,即包調查、包處理、包穩定,定領導、定措施、定時間、定責任,一個問題、一名領導、一套班子、一個方案、一包到底,及時進行調處,把矛盾化解在基層,處理在萌芽狀態。

(四)抓好“四個環節”。一是調查掌握群眾意願。在徵地拆遷工作中,工作人員通過深入農戶家中,與被徵地拆遷戶面對面交心談心,對其家庭人口、經濟來源、收入狀況以及對徵地拆遷的真實想法等進行全面摸底調查,瞭解群眾意願,獲取第一手資料。如:縣城東、西正街和遊樂場3個片區涉及227戶群眾的舊城改造,通過逐一徵求意見,有216戶支援,11戶反對,支援率為95.15%。工作組深入瞭解11戶群眾的想法,通過耐心、細緻的工作,消除了他們的疑慮和牴觸情緒,最後支援率達100%,為舊城改造的順利實施打下了堅實基礎。二是宣傳發動人民群眾。通過召開會議、制發宣傳冊子、開展文藝演出、發揮榜樣示範帶動作用等方式,廣泛宣傳發動群眾,營造了“人人關心彝良發展,家家支援彝良建設”的良好氛圍。涉及徵地拆遷的鄉鎮主要領導親自帶隊深入村組農戶,通過召開“四個會”,即村組幹部會、黨員會、村民代表會、戶主會,耐心解答群眾疑問,疏通群眾思想。將工程概況、徵地拆遷補償安置方案以及“六項補償標準”(土地、青苗、墳墓搬遷、零星樹木、房屋及附屬建築物拆遷、專項設施補償標準)等內容彙編成冊,印發到徵地拆遷戶手中,安排專人入戶宣傳講解,讓群眾對整個徵地拆遷工作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製作徵地拆遷“八榮八恥”、“好字歌”等通俗易懂的宣傳資料,在公共場所、重要路口和田間地頭張貼公佈,使徵地拆遷工作深入人心、家喻戶曉。深挖群眾身邊典型事例,與專案建設政策措施等內容相結合,編排成群眾喜聞樂見的相聲、小品、快板、歌舞等文藝節目,在柿鳳二級路、彝岔二級路、雙河水庫及舊城改造等徵地拆遷地巡迴演出。同時,積極動員具有一定威信的黨員、村組幹部、群眾代表及年老資深人生作表率,帶頭支援徵地拆遷工作。如:在牛街鎮南廠村涼風村民小組長周慶光的帶動下,該村民小組7天內就完成了10多戶房屋拆遷。三是制定群眾工作方案。礦業整頓整合過程中制定了一套科學合理、操作性強的實施方案,切實保護礦山業主和人民群眾的合法權益,妥善處理各種利益關係,使礦山整合開發程序有序推進。柿鳳二級路徵地拆遷中,縣委、縣政府充分考慮白水江片區地形和地理位置的特殊性,結合群眾修建房屋造價比其他鄉鎮高的實際,在制定補償安置初步方案時,根據相關規定,考慮給予被拆遷戶房屋基礎開挖方和回填方適當的補償,贏得了被拆遷戶的擁護和好評。四是講究群眾工作方法。各級幹部在開展群眾工作中,時刻注意群眾工作的場合、物件、時機,因地制宜、因人而異、因時而變,採取靈活多樣的群眾工作方法,推動各項工作取得成效。在礦業整頓整合過程中,妥善處理“四大關係”,即妥善處理原有企業與整合後的新企業的利益關係、礦山業主自主協商與政府限期整合的關係、礦山內部大股東與小股東和股民的利益分配關係、礦山業主利益與民工合法權益的關係,推動礦業整頓整合工作向縱深發展。在徵地拆遷工作中,認真吸取了過去補償款發放不及時引發群xx事件的深刻教訓,推行“現場工作法”,即由工作人員深入農戶現場疏通思想、現場簽訂安置補償協議、現場兌現補償款,消除了被拆遷戶的後顧之憂。

(五)實現“五個轉變”。一是在領導方法上實現由行政命令向教育引導的轉變。在徵地拆遷工作中,引導黨員幹部擔當政策法規的宣傳員、惠民便民的服務員、社會矛盾的調解員,多與群眾溝通,充分尊重群眾意願,更加註重用民主協商的方法來解決群眾的問題。二是在管理方式上實現由簡單管理向綜合服務的轉變。在礦業整頓整合中,政府依法制定政策、明確要求、確定時限,站在公正立場,當好裁判員和見證人,引導企業按照市場原則,平等協商,和諧整合,消除礦山企業間相互猜疑、觀望等待的牴觸情緒。同時,政府聘請各類知名專家組成專家組負責審查企業編制的方案報告,嚴把質量關,政府依據專家組的意見做出行政批覆,確保了方案報告的科學性和可操作性。三是在工作措施上實現由被動應付向主動應對的轉變。在礦業整頓整合中,抓住工作重點任務和關鍵環節,做到“三個圍繞”,把握工作主動權,即圍繞礦權整合,指導好協商談判;圍繞規範開發,嚴格審查各類方案、報告;圍繞礦山地災治理,督促企業抓好整改落實。四是在工作重心上實現由群眾上訪向幹部下基層的轉變。廣泛展開黨政領導幹部下訪工作,縣直部門主要領導和鄉鎮黨政“一把手”採取主動走出去的辦法,走訪信訪戶所在村委會(社群)或村民小組,瞭解問題癥結,有針對性地開展工作,進一步理順群眾情緒,把矛盾化解在基層。五是在工作力量上實現由少數部門努力向各部門齊抓共管的轉變。在徵地拆遷工作中,按照“硬抽人、抽硬人”的原則,在全縣範圍內抽調業務素質高、能吃苦耐勞、有豐富工作經驗和群眾工作能力的精幹人員組成各個工作組;工作人員與原單位脫鉤,在指揮部的統一領導下開展工作,改變過去由某一部門牽頭負責、排程人員力不從心的做法,形成了力量集中、步調一致,職責明確、政令暢通,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的工作格局。

二、初步成效

(一)化解社會矛盾,保持大局穩定。群眾工作的深入開展,架起了黨群幹群溝通的橋樑,暢通了反映社情民意的渠道,形成了解決矛盾問題的新機制。2009年以來,彝良縣完成工業建設、城市建設和公益設施建設等方面的徵地7000多畝、拆遷房屋600餘戶,各級調解組織調解徵地拆遷糾紛3484件,調解成功3475件,調解成功率99.74%,有力維護了社會穩定。整個徵地拆遷過程無一人越級上訪,無一戶強徵強拆,取得了“零越級上訪、零強制拆遷”的可喜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