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生事業保障群眾情況調研報告

才智咖 人氣:1.5W

幹部受教育、科學發展上水平、人民群眾得實惠是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的目的所在。為了進一步掌握我市衛生工作基本情況、謀劃好下一步衛生事業發展,讓人民群眾得到更多的實惠,近期我在衛生系統進行了一次實地調研。現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基本情況
目前,全市共有各級醫療衛生機構795個(含門診部、所、室),衛生技術人員15143人,病床12789張,其中市區(含四區)衛生機構228個,衛生技術人員4635人,病床3581張。各級政府舉辦的二級以上醫院業務收入117103.45萬元,同比增長30.33%。醫院年內財政補助收入8847.91萬元,佔醫院業務收入的7.56%。
20xx年年末全市平均每千人口擁有床位2.08張(全省為2.06張)、擁有衛生人員2.96人(全省為3.28人)、擁有衛生技術人員2.47人(全省為2.7人)、擁有執業(助理)醫師0.98人(全省為1.07人)、擁有註冊護士0.78人(全省為0.85人)。從以上資料看,我市的衛生資源與全省平均水平相比還有一定差距。
近年來,市、縣兩級9個疾病預防控制和10個醫療救治體系建設專案陸續建成並投入使用,成功處置了人禽流感、手足口病等多起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和傳染病疫情,開展了低溫雨雪、汶川特大地震、“三鹿”問題奶粉事件等應急醫療救治工作。我市已完成74所鄉鎮衛生院、301所村衛生室的標準化建設任務。新農合比全國提前一年實現“全覆蓋”,全市現有參合農民458.03萬,參合率93.28%(全省平均水平90.28%),累計籌資8.27億元,共為31.65萬參合農民報銷醫藥費4.5億元。全市共落實社群衛生專項經費1000餘萬元,建成102家社群衛生服務機構,其中城區社群衛生服務機構48家,社群衛生服務覆蓋人口41.9萬,覆蓋率達91%。
二、存在的問題
近年來我市衛生事業發展雖然取得長足進步,但制約我市衛生事業發展的體制性、機制性、結構性矛盾和突出問題還沒有得到根本解決,衛生改革與發展滯後於經濟與社會發展的狀況沒有明顯改善。突出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衛生資源總量不足,配置不合理。我市人均擁有的衛生資源在全省處於中下水平,總量不足;城鄉之間、區域之間條塊分割的管理體制造成衛生資源配置不合理,甚至是一定程度上的浪費。據統計,我市70%的衛生資源集中在縣級以上的城市,城市中80%的衛生資源又集中在二級以上的醫療衛生機構,造成院際之間、區域之間分佈的不平衡。而農村和城市社群衛生髮展滯後,一些群眾不能就地就近享受到安全、有效、方便、價廉的醫療衛生服務。社群衛生服務網路體系不健全,農村醫療衛生機構設施條件普遍落後,貧困地區缺醫少藥問題突出,縣、鄉、村醫療衛生機構改造建設任務繁重;農村和社群衛技人員比例小,人才資源匱乏,人員工資待遇低,隊伍不穩定,人員流失現象較為嚴重。
二是公共衛生服務體系不健全,疾病預防控制任務艱鉅。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理機制還有待完善,公共衛生突發事件的.醫療救治資源條塊分割。全市疾控基礎設施雖得到一定改善,但欠賬較多,疾病防控任務艱鉅。衛生執法監督機構人力不足、監督手段落後,影響監督工作質量和效率,特別是農村食品、醫療市場缺乏有效監管,存在食品和醫療安全隱患,農村各級醫療預防保健機構不健全,影響了工作的開展。

衛生事業保障群眾情況調研報告

三是公立醫院執行機制不合理。公立醫院定位不明確,公益性質淡化,存在片面追求經濟效益、忽視社會效益的問題。有些醫院因編制床位和編制內人員不足,在面對市場需求時,自行增加病床、聘用醫護人員,通過醫療服務收費來“養活”這部分人員,據統計,我市醫院藥品收入佔業務收入的比重為42.25%,綜合醫院為41.66%,中醫醫院為46.65%。其次是醫療服務價格體系不順,醫務人員知識和勞動價值被嚴重低估,醫院業務收入轉而依賴藥品和裝置,少數醫院存在誘導需求、過度服務現象,致使患者負擔加重。
四是新農合有待加強。我市參合人數突破450萬人,但各地新農合經辦機構人員編制偏緊、工作經費緊缺,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到工作效率。市本級新農合經辦管理機構尚無專職人員,不利於對全市面上的指導和管理。新農合籌資成本過高,資金使用過於謹慎,補償比沒有得到相應提高。個別地方資金使用進度不理想,實際補償比例低。定點醫療機構服務行為有待進一步規範,個別定點機構對住院指徵把關不嚴,存在過度檢查、開大處方和亂收費等行為,在一定程度上損害了參合農民的利益,縣級定點醫療機構與新農合高效、低廉、安全的工作要求普遍存在差距。
五是多種醫療保障制度並存,難以形成統一的整體。目前,城鎮職工醫療保險、城鎮居民醫療保險、新農合和貧困人員醫療救助,分別由勞動、衛生和民政部門負責,條塊分割,不利於發揮醫療保險的整體效應。
六是經費補償機制有待完善。
雖然近幾年我市經濟和社會事業得到快速發展,但對衛生事業的投入水平還相對較低。全市衛生事業費財政補助總額佔財政支出的比例仍呈逐年下降趨勢。加之有些地方政府對衛生事業重視不夠,認識不到位,導致地方衛生財政補助不足,國家和省裡實施的衛生專案配套經費不能完全落實,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衛生事業的發展。
由於投入不足,公立醫療衛生機構只能主要靠診療收入維持運營和謀求發展,其勢必逐漸喪失提供公益性服務的物質基礎。許多機構把增加投入、擴大業務、提高利潤作為經營目標,導致亂收費等現象日盛。這種狀況一方面使國家出臺的調控藥品和醫療服務價格的惠民政策落空,同時也實際上加重了患者的醫療負擔,尤其是對低收入人群,昂貴的醫療費用是他們深感“看病難、看病貴”的主要原因。
三、幾點意見和建議
(一)優化資源配置,增強服務能力
今後幾年,要重點推進城鄉衛生服務體系建設,於2011年完成標準化鄉鎮衛生院和規範化村衛生室建設任務,使全市到2010年社群衛生服務機構達到平均每萬人口擁有一家社群衛生服務中心的目標。逐步優化城區醫療資源配置,推進市中醫醫院、市精神病醫院基礎設施建設,以及市第一人民醫院、市立醫院新區建設。全面加強各級疾控、衛生監督機構網路建設,市疾控中心檢驗大樓爭取今年投入使用;啟用緊急救援中心、市傳染病醫院,使其發揮作用。
(二)加大改革力度,著力解決“看病難、看病貴”問題
推進基本醫療保障制度建設,逐步將全體城鄉居民納入基本醫療保障制度,切實減輕群眾個人支付的醫療費用負擔。一是鞏固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提高農民醫療保障水平。完善新農合統籌補償方案,推行門診統籌和住院即時結報制,逐步擴大和提高門診和住院費用報銷範圍和比例,新農合統籌基金當年結餘率原則上控制在15%以內,累計結餘不超過當年統籌基金的25%,讓參保農民得到更多實惠;簡化補償流程,允許參合農民在統籌區域內定點醫療機構自主選擇就醫、完善住院轉診備案制度,簡化到縣域外就醫的轉診手續。健全新農合管理經辦體系,加強新農合定點醫療機構和基金監管,建議財政全額保障經辦機構經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