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長制2017年工作總結

才智咖 人氣:4.17K

河長制工作開展的目的在於逐步地改善水環境質量。以下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整理的河長制2017年工作總結,歡迎大家閱讀。

河長制2017年工作總結

第一篇:河長制2017年工作總結

作為廣東最大的製造業城市,水網密佈的佛山曾面臨經濟發展與水環境保護的尖銳矛盾。為此,佛山在廣東省率先探索“河長制”。近日,佛山市環境保護局對實行多年的“河長制”進行經驗總結。記者獲悉,作為最顯著的成果,汾江河大部分指標已達到地表四類水標準。

要納入“一崗雙責”考核

佛山是廣東省最早探索“河長制”的城市。為了治理好汾江河這條母親河,考慮其跨區、跨鎮(街),佛山市制定並推出“湧長”責任制。“湧長”一詞源於佛山很多河流都以“湧”命名,其含義與“河長”並無差別。

佛山於20xx年成立了汾江河(佛山水道)綜合整治指揮部,由市委書記親任總指揮、分管副市長擔任執行總指揮。2009年4月,正式在汾江河流域16條河流實施“湧長”責任制,分管副市長親自掛帥,擔任汾江河“河長”,禪城、南海兩區副區長擔任段長,7個鎮街行政負責人擔任湧長。

20xx年6月,佛山召開水環境治理工作督辦現場會,要求針對全市227條主幹內河湧分批制定“一河一策”水環境綜合整治方案。從此,佛山建立了“一河一策”重點河湧湧長責任制,並制定了《重點河湧湧長責任制實施細則》,將湧長責任實施情況納入到環境保護“一崗雙責”責任制考核。佛山還把河湧整治的監督和管理責任延伸到村居。“河長制”在佛山全面落地生根。

水質與湧長“面子”掛鉤

佛山通過“河長制”清晰界定治水責任,各級政府主要負責人擔任“湧長”,“湧長”對所管轄河湧一切事物全權負責,主要承擔推動河湧整治工程專案、加強截汙管網維護、開展河湧保潔、加強對企業和汙水處理廠監督管理、做好河湧兩岸美化5個方面責任。

在考核方面,佛山通過嚴格考核倒逼“湧長”履職到位,市環境保護委員會平臺每年下達任務,“湧長”負責任務分解、落實資金、統籌推進工程建設,同時定期巡查河湧,及時發現和解決問題。水質考核結果納入環境保護“一崗雙責”責任制考核,對不達標的鎮(街),通報或者約談相關責任人;上一年內水質沒有改善甚至不升反降的河湧,對其“湧長”實行黨政評優“一票否決”。

此外,河湧整治成效還與經濟獎懲掛鉤。河湧如果被掛牌督辦,所在區、鎮需上交100萬元環保考核金,按時解除掛牌後才返還;反之,考核金被扣罰作為市環境保護責任制考核獎勵資金統一管理。

95條河湧正在選“湧長”

目前,佛山第一批42條和第二批90條重點整治河湧均已落實“湧長”責任制,第三批95條河湧“湧長”正落實中。在河湧人口密集區域設立永久性的“湧長”公示牌。此外,佛山逐步聘請生活或工作在河湧邊上的環保社會監督員。

“河長制”讓佛山的水環境質量逐步改善。一度黑臭不堪的佛山母親河“汾江”,水質逐年變好,大部分指標已經達到四類水標準,魚蝦迴歸,成為佛山的“綠色之源、財富之河、文化之流、人居之匯”。據今年10月監測資料顯示,第一批42條“一河一策”內河湧,已有34條河湧達到五類水標準。12月10日,佛山發動市民評選出“佛山十大最美河湖”,禪城區豐收湧、南海區千燈湖、順德區逢簡水鄉等6河4湖名列其中。

第二篇:河長制2017年工作總結

20xx年度,我市深入貫徹落實省、寧波市關於“五水共治”的戰略決策部署,積極開展“治水強基攻堅年”活動,以鐵的決心和舉措,打好這場治水攻堅戰。全市水環境得到了有效改善。

(一)以“十大行動”為龍頭系統治水。

將“五水共治”作為一項系統性、長期性工程來抓,確保部署得當、人員充實、制度有力。一是明確目標定位。對照上級治水要求和我市實際情況,以治汙水為重點,按照“清源頭、管入口、通脈絡、修內功、出重拳”的總體思路,通過“十大專項行動”(截汙納管、工業企業汙染整治、農村生活汙水治理、農業面源汙染整治、河道清理清淤、清水環通、河道水生態修復、飲用水源保護、治水工程建設、聯合執法)持續推進,力爭到2016年全市城鄉河道基本消滅劣五類水體。二是確保人員就位。第一時間成立“五水共治”領導小組及辦公室,設立綜合組、治汙水工作組、防洪水排澇水工作組、保供水抓節水工作組,由市水治辦、住建局、環保局、水利局、農業局和衛生局等部門為主要成員單位。各鎮(街道)明確治水責任,開展治水工作。同時,對“河長制”進行深化和完善,實現市鎮村“河長制”全覆蓋,將治水責任落實到個人。三是機制落實到位。加強制度化建設,確保“五水共治”工作執行順暢。督查機制上,在建立市水治辦督查、河長單位巡查、人大政協專項巡視制度的同時,探索實行對賬式和選單式督查。每月對各鎮(街道)進行暗訪,問題及整改情況以照片形式做到一一對應、前後對賬。執法機制上,加大涉水違法打擊力度,20xx年累計作出水環境行政處罰案件115件、辦理刑事案件24件。積極探索供電、供水部門參與的快速執法機制,對問題嚴重的排汙企業進行停水停電處理,共開展快速處置7起。考核機制上,將“五水共治”作為市對鎮考核的重點內容,建立每月工作通報機制,實行每月一小考、年底一大考,並將每月各地工作情況按由差到優的順序進行排名。

(二)以“清三河”為重點面上治水。

把“清三河”作為水環境治理的重點和突破口,使治水真正出實績見實效。一是清底子。在地毯式排查摸底基礎上,204條“三河”全部建立“一河一策”,並採取動態化方式,治理成效好、水質改善明顯的河道經驗收合格後,劃出“三河”名單;新發現或治理後又出現反彈的問題河道,重新拉入“黑名單”。二是重治理。20xx年度91條“垃圾河”已全部治理完畢,113條134公里“黑河”、“臭河”中,100條已完成治理,治理長度123公里,疏浚56.8萬方,封堵排口406個,拆除違章建築4.01萬平方米。河道水質得到明顯提升,9、10、11、12月份4個月水質檢測資料顯示,我市79個檢測點中,V類及以上監測點分別達到35個、40個、37個、28個,消滅劣V類點超過30%。三是強管理。市水治辦分三組對全市各鎮(街道)進行巡查督導,每天至少保證一組下鎮巡河,對於督查過程中發現的突出問題,以督查單形式要求各地、各單位限期整改。20xx年共發出督查單80件。同時,對照省“清三河”達標縣(市、區)建立要求,實施了“清三河”達標鎮(街道)建立工作,通過媒體公示、現場驗收和水質檢測,11個鎮(街道)成功完成建立任務。

(三)以重難點為突破口攻堅治水。

面對“五水共治”中出現的“攔路虎”、“硬釘子”,充分做好苦戰、硬戰的準備,在今年第二次“五水共治”領導小組會議(擴大)上,通過了9項重點難點工作專項行動方案(汙水管網執行管理、工業園區納管清零、農村生活汙水治理,涉酸行業、屠宰行業、畜禽養殖場關閉整治,排水許可管理、城區暗河專項整治和水環境綜合執法),牢牢把握主動權,打好治水主動仗。一是推進農村生活汙水治理。我市農村人口密集,農村汙水施工難度大,為保質保量完成年度治理任務,專門抽調人員組成實幹班子開展這項工作。20xx年計劃實施農村生活汙水治理專案63個,完工52個,接納12583戶,受益戶數4.2萬戶,其餘11個正穩步推進中。突出工程質量監管,做到各鎮(街道)有專管員、各實施村有質量監督員,嚴格落實隱蔽工程影像資料留存制度,特別是探索建立了標準示範段建設制度,規定只有在示範段工程通過驗收後,施工方才能進行全面施工。根據實際需要,對農村生活汙水財政補貼方式進行調整,從原來的市財政補貼60%提高為按類別給予60%—90%的補助。另外,超額完成公廁改造任務,20xx年計劃改造146座,實際完成232座。二是開展農業面源治理。20xx年計劃關閉市級一類河道兩側和飲用水源水庫集雨區內畜禽養殖場153家,實際關閉144家,暫緩關閉8家。完成183家生豬養殖場治理任務(含關閉),配套落實生態消納地5.8萬畝。推廣測土配方施肥技術62萬畝;推廣商品有機化肥1.2萬噸。三是提升城鎮汙水處理能力。今年新增汙水管網45公里,新增納管排水戶770家,發放排水許可證1015本。汙泥無害化處置專案建成投產,日處置汙泥200噸。完成汙水網管疏通、修復120公里。三座汙水處理廠共處理汙水6236萬噸,削減COD1.13萬噸,中心城區汙水處理率達87%,建制鎮汙水處理率達78%。四是強力推進工業汙染源治理。深入開展六大行業及涉酸行業專項整治行動,著手對重汙染企業進行整治提升,對324家企業實行“一廠一冊”式監管。完成高耗能重汙染企業整治提升4家,完成化纖企業產能淘汰11.5萬噸,新裝省、市控以上重點汙染源自動檢測系統6家。工業危害無害化處置率達100%。

(四)以洪澇節供為內容綜合治水。

按照“五水共治、握指成拳”的思路,在重點抓好治汙水的同時,不折不扣推進防洪水、排澇水、抓節水、保供水等其他“四水”的開展。一是內外並進破平原水網之困。根據我市平原水網資源型、結構型缺水且河道無落差、核心水迴圈差的實際,以“三橫十一縱”河網建設工程為核心,20xx年重點推進了曹娥江引水工程、四灶浦拓疏工程、潮塘江拓疏工程、東橫河綜合治理工程建設,完成投資12.32億元。到20xx年底,全市已累計建成骨幹河網260餘公里,水面面積從原來的36.83平方公里增加到52.69平方公里,蓄水容量由原來的3700萬方增加到8800萬方,有效提高了河網調蓄能力。二是護節並重保飲水安全。在近年來先後實施姚江、樑輝、湯浦等境外引水工程的基礎上,編制完成《慈溪市城鄉一體化供水安全保障規劃研究》,城南水廠新建工程列入日程,20xx年完成市域供水管網新建11.7公里,改造10公里,組織開展輸水管線突發事故應急搶修演練,確保全市供水大動脈安全執行。同時,紮實推進節水工作,共發放節水器具4035套,建成屋頂集雨系統100個共計1.2萬平方米;新增節水灌溉面積2.4萬畝,累計12.4萬畝。三是建管並舉除城市排澇隱患。編制實施慈溪市引水環通及中心城區排澇能力提升規劃,完善區域防洪排澇工程體系,總投資49.4億元的新城河建設工程正式啟動。加強雨水管網和行洪河道養護,對城區雨水管網進行了集中清淤疏通,投資100餘萬元,疏通管網110公里,清淤雨水井4000座。同時,建立了路面積水動態巡查與處置隊伍,加強人員力量和強排裝置配置,確保臺汛期無持續積水情況發生。

(五)以全民參與為載體創新治水。

將實幹、苦幹同巧幹創新相結合,既做到心中有底、腳上有力,同時也確保手上有法。一是挖掘典型做法。20xx年度各地各單位在實際工作中摸索出了許多治水新路子、好方法,如汙水截斷防倒灌、涼晒河道查源頭、閉口試驗查混接、水質檢測查源頭、封堵排口查源頭等做法,在“清三河”中發揮了突出作用。積極藉助專業科技力量,組建慈溪市“五水共治”技術專家團,聘請技術專家35名,與南京大學環境學院和部分環境專業院士工作站進行戰略合作,推廣治水技術應用,開展治水難題攻關。二是營造輿論聲勢。一方面加強新聞輿論引導,探索建立“新聞聯絡單”制度,開展“好新聞”評選活動,通過村幹部論壇錄製《“五水共治”再現江南水鄉》農村生活汙水治理專題節目,開展民生面對面《“五水共治”共建幸福家園》節目直播,聘請12位“大V”組建“五水共治”網路監督員隊伍,藉助新聞媒體和網路的影響力,積極擴充套件“五水共治”知曉度和參與度。另一方面,切實加強法制宣傳力度,以敦和園區非法電鍍企業專項執法為原型錄制紀實節目,在慈溪電視臺“法制時空”進行播出。與此同時,充分發揮“老孃舅”、“民間和諧員”等社會力量,協同執法部門開展大排查、大聯調,20xx年共開展“五水共治”矛盾糾紛排查309次,調處11起。三是開展全民治水。引導社會各界治水護水,籌集“五水共治”捐款3.7億元。廣泛開展“巾幗助力水環境、品質慈溪建新功”、“走進慈溪母親河、尋夢美麗江南水鄉”、“五水共治”全民參與集中行動等系列活動,組織黨員、團員、婦女、新慈溪人連續三個月每週三開展系列活動,參與人數突破12萬人次,在全市中國小生中發起了“大手牽小手”治水活動,在外來人口中開展了“親水、惜水、護水,共建美麗慈溪”專項行動。

經過一年的綜合治理,我市水環境得到了有效改善,但同時也暴露出一些問題和不足。如管網執行及汙水處理不穩定現象較為普遍;畜禽養殖場整治不徹底,宜、限養區養殖場超標排放問題突出;重點行業、重點汙染源整治不夠深入,個別河道存在久治不愈現象;農村生活汙水治理工程任務重、監管難,特別是建後執行、維護、管理面臨巨大壓力;河長制管理不夠精細,全民參與、社會監管力量缺乏,鎮、村兩級的河長制管理工作尚待進一步細化落實。

三篇:河長制2017年工作總結

為貫徹落實《**省人民政府關於進一步加強流域保護管理切實保障水安全的若干意見》(**政[20xx]27號)、《**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印發**省河長制實施方案的通知》(閩政辦[20xx]120號)、《寧德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於印發**市河長制實施方案的通知》(**政辦[20xx]187號)、《**縣人民政府辦公室關於印發**縣河長制實施方案的通知》(**政辦[20xx]93號)精神,切實改善全鎮河道生態環境質量,促進河道水環境質量進一步提升,建立健全河道管理長效機制,決定在全鎮建立“河長制”管理制度。特制定如下實施方案:

一、指導思想

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遵循源頭治水、科學治水、聯動治水的'指導思想,建立“河長制”管理制度,全面開展水環境綜合治理工作。按照“條塊結合、以塊為主、分級落實、共同監管”的精神,建立健全職能部門督促指導、鄉鎮負責管理、廣大群眾共同參與的河道管理長效機制,修復水生態功能,確保交界斷面水質考核合格和飲用水源安全,促進我鎮經濟社會與生態保護協調發展。

二、工作目標

通過綜合整治和加強監管,切實改善河道水質及周邊生態環境,通過幾年努力,河道水質進一步提高,基本實現“水清、流暢、岸綠、景美”的目標。

三、實施範圍和責任單位

**境內3條主河道及支流全面落實“河長制”,分河長、河段長和河道管理員。按照“屬地管理、分段負責”的原則,原則上由河道流經村的村委主任擔任河道管理員,若有人員變動,自行調整。。

各村應當根據鄉鎮“河長制”方案,積極協助做好本區域內河道保潔工作,可以制定村規民約或者居民公約,引導廣大群眾自覺保持河道清潔,維護生態平衡。

四、工作職責和主要任務

(一)各級河長職責

1.河長。是責任水系總領導,負責水生態、水環境持續改善,組織開展檢查、考核工作,協調落實相關熱點難點問題,督促河段長加快推進各項整治工作。

2.河段長。是責任河道綜合治理工作的第一責任人,協助河長開展檢查、考核等工作,做好對河道管理員的監督指導。承擔河道治理的牽頭、協調和管理等職責,按照縣委、縣政府工作要求,積極開展河道整治工作。開展轄區內河道管理熱點難點問題調研,提出河道管理新思路、新方法,並配合相關部門開展集中整治,制定轄區內實施方案,明確工作目標,落實工作任務。

3.河道管理員。是責任河段的具體負責人,主要承擔以下工作:

(1)協調執法部門對河道汙染進行調查處理;

(2)河道的日常疏浚、清障、保潔工作,開展河道管理日常巡查;

(3)河道的亂搭亂建、亂堆亂放行為處理;

(4)河道生態綠化、農業面源汙染整治、河道採砂管理及長效保潔管理制度的建立;

(5)對河道內病死動物及病死動物產品要及時告知農業、衛生等部門;

(6)服從鎮裡統一安排和排程,配合做好突擊性保潔工作;

(7)設定具有保潔人員名單,監督電話等內容的宣傳標牌;

(8)確保河道整治無事故,安全設施齊全;

(9)收集管理資料,建立相應保潔臺賬,及時上報資訊;

(10)做好突發事件處理,並及時彙報;

(11)做好河道保潔宣傳工作,引導大家自覺保持河道清潔。

(二)主要職能部門職責

主要職能部門要落實專人,建立相應機制,負責做好職能範圍內工作的指導、督促。

1.農村環衛保潔機制。積極探索建立專業化、市場化的農村保潔機制,進一步完善城鄉環境衛生保潔全覆蓋,繼續健全“戶集、村收、鎮運、縣處理”的生活垃圾處理體制,確保全鎮環境衛生保持乾淨整潔。加快鎮區生活汙水管網的建設,確保截汙納管到位。(鎮環保辦牽頭落實)

2.河道保潔長效機制。深入推進“清水工程”建設,紮實開展河道整治工程,嚴格落實水域環境衛生責任,加強日常河面(河岸)保潔、河道清障清淤,強化水土流失和挖(洗)砂管理。(鎮環保辦牽頭落實)

3.工業汙染防治長效機制。嚴格實施主要汙染物總量減排,嚴格環境執法監管,加強斷面水質監測,設定固定監測點,掌握水質動態變化情況,加強沿河企業偷排及超標排放的監控和處罰。(鎮村建站牽頭落實)

4.農業面源汙染防治長效機制。嚴格執行畜禽養殖禁養區和限養區制度,實現養殖規模化、標準化,汙染處理規範化、生態化。積極推廣環境友好型農作制度和生態迴圈農業發展模式,提高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率,加快病死動物無害化處理設施建設。(鎮農業服務中心牽頭落實)

5.農村環保基礎設施建設機制。完善農村生活汙水處理設施等基礎設施建設,加快“美麗鄉村”建設步伐,改善農村生活環境,優化農村人居環境。(鎮農業服務中心牽頭落實)

6.非法建築取締機制。加強對城區河道邊亂設廣告牌、亂塗寫、亂搭建、亂堆放、亂傾倒等行為取締。(鎮村建站牽頭落實)

7.媒體宣傳引導機制。加大“河長制”宣傳力度,著力提高公眾的生態環保意識和生態道德水平,倡導良好的衛生習慣,及時曝光落後區域、違法環境行為以及衛生保潔方面的不良習俗。(鎮黨政辦牽頭落實)

 


TAGS:河長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