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小美術教學反思【熱門】

才智咖 人氣:3.28W

作為一名優秀的人民教師,我們要有一流的教學能力,藉助教學反思我們可以學習到很多講課技巧,快來參考教學反思是怎麼寫的吧!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國小美術教學反思,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國小美術教學反思【熱門】

國小美術教學反思1

保守美術教學只重視專業知識與技能的傳授,把學習僅僅侷限在書本上,脫離同學的日常生活實際,在這種學習觀念下,不只很難培養出同學的發明精神,而且會泯滅同學學習的興趣,最終影響同學的發展。

新課改倡議的美術教學,既要重視同學對藝術的感受、表示和發明力的培養,還要注重美術更多地與文化、歷史、生活相聯絡,創立多維互動的有利於同學自主學習的教學組織形式,讓同學在寬鬆的氛圍中感受美,讓同學在活動中學、在玩中學,讓同學圍繞目標自主選擇內容、資料和方法,讓同學在知識探索的過程中發現規律。我在教學中,努力用新的理念來組織教學,收到了較好的效果。

比方二年級的《色彩的情感聯想》一課,雖然同學對顏色並不陌生,但對色彩的調配和變化規律卻不瞭解,而且因為同學第一次接觸水粉顏料,可以說對每一種物品和色彩都充溢了好奇,於是我在教學中充沛讓同學去自主實踐,探索發現。我首先讓同學觀察教室裡都有哪些顏色?你喜歡哪些顏色?教室裡掛了很多漂亮的裝飾物,有綠色的葉子,紅色的國旗,黃色、紫色、粉色等各色的花瓣,還有各種顏色的衣物和文具。同學們驚喜地發現,原來我們的教室裡竟然有這麼多美麗的顏色,我又讓同學觀察外面自然界中還有哪些顏色,同學通過觀察,發現了我們生活的世界真是五彩繽紛,也激發了學習色彩的興趣。我又適時提出問題:這些美麗的顏色能不能用顏料調出來呢?同學齊聲回答:能。我沒有急於出示答案,而是讓同學自身動手調配顏色,同學的積極性特別高,不時地向同伴和老師展示自身的新發現,同學在自主實踐中體驗著學習的樂趣,並久久回味。看到同學這樣快樂,我明白了一個道理:不要讓我們所謂權威的說教代替了同學的直觀體驗,扼殺了同學探索的自由,要讓同學成為學習的真正主人。在教學中我們還要善於發現問題,分析問題,關注同學的情感,改進教學和組織形式,才幹實現教學目標,創設教學的新境界。

國小美術教學反思2

美術教學注重兒童們真實、自由、自發地、創造性地反映客觀世界,完全自主地表現對客觀世界的觀察、理解、想象和審美的認識及個性。孩子們往往喜歡參考書本中的作品,模仿他們來畫,常常出現照抄照搬的現象,這源於孩子對自己的繪畫缺少自信心,那麼怎樣培養學生的給畫自信心呢?我考慮可從以下幾個方面去進行。

一、珍愛童真

童真即具有自然、真實、自發而完美、璞玉天成的特性。珍視童真,是培養兒童繪畫自信心的必要前提,體現童真也是藝術家們刻意追求的最高境界。兒童們純真、自然,不懂世故,不知避諱,不會做作,不違事實地描繪,眼中的世界總是那樣迷人,看到事物的大形狀,往往是最動人、最具吸引力的部分,常常忽視細枝末節。教學過程中經常發現:人物頭大身子小,頭上只有眼和嘴,而無眉、鼻、耳似張樂平的三毛形象,太陽大於樹,小鳥大於山……他們尚未發育完全的小肌群之手常表現出一種風趣的誇張、簡練的變形,這和大師們有某種驚人的相似。對於這些,我作為一名美術教師,不能以成人的眼光去評價作品的好壞,“像”只是評價作品好壞一個方面而不是全部,孩子們用童心觀世界,只抓住最動人的部分或瞬間,而對次要部分“視而不見”,“妙在似與不似之間”,凸現出藝術真諦。童真可貴,童心不可違,天真出真趣,天真出真情,天真出清新。有一次讓學生畫出的《開心的小朋友》,有一位平時並不優秀的學生在作業中人物形象粗曠,五官模糊,只以粗線條勾出極富有表現力的大輪廓,豐富熱鬧的的場景,深深地表與了“開心”二字,雖然畫面構圖較亂,但亂得開心亂得熱鬧,讓孩子們用特有的觀察、理解和繪畫語言,稚拙無飾地表達純真的心靈和原始朦朧的審美,畫出孩子們自己的一片潔淨的天空。在作業評價中,我對富有童真的作品採取了高度的認同,保護孩子一點點的進步一點點的藝術靈感,意在培養他們敏銳的觀察和高尚的審美情操,增強其自信心。

二、尊重其自由、自主創造的天性

自由活潑、無所畏懼,是孩子的天性。孩子和畫是自由的、毫無束縛的。在雪白的牆上亂塗亂畫,有時塗得很興奮,很有激情,甚至有點自鳴得意,事後卻招致大人們的厲色喝斥或棍棒相加。這是許多人曾有過的共同經歷。可曾知這使幾多的“藝術天才”胎死腹中?如稍加誘發,其中必有上乘的“抽象藝術品”面世。我在教學中從不用成人的思維給孩子太多的規定,即使臨摹範畫也准許根據其自身的興趣自主增刪,常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例如在教學《想象中的向日葵》這一課時,孩子們初次接觸想象畫,即使對想象畫沒有太多的瞭解,但他們心中已經有了好多有趣的想法,我沒有讓他們參考書本畫,而是讓他們將自己的想法用自己喜愛的方式畫下來,沒有給孩子很多的規定,完全由孩子自由發揮,相信自己能畫得比範畫更棒。孩子們的自信得到了極度尊重和滿足。

三、讓孩子在喝彩中成長

受自尊的驅使,人人都希望自己所做的每一件事都得到肯定。兒童的這種慾望尤為強烈。考慮到這一點,我覺得應該給孩子更多表現自我的機會,為他們提供一個屬於自己的大舞臺。在日常教學過程中,我常常請孩子們帶著他的作品,走上講臺,響亮得向大家說一聲“請大家看我的作品!”然後用自己稚拙的語言來介紹一下自己的作品,而下面坐著的孩子則是評委,可以舉手幫他提點更好的意見,也可以拍拍手錶示出自己的表揚。站到講臺前的學生基本上都能受到表揚,這大大增強了孩子的自信心。對於作業的評價,也請孩子用自己的眼光來評,不一定把目光投下優秀的學生,對後進生的一點進步,也加以鼓勵。無論是誰,你只要畫得又快又好,都可以貼到教師的展板上。這樣一來,孩子的繪畫興趣和積極性更高了,能貼到展板上的孩子個個神彩飛揚。 兒童的自信心是創造思維的火花,往往呈現出藝術創作最新、最純粹的源動。我們應加以肯定,不能以知識和理性去取代它,允許他們衝破不愉快的阻礙,充分表現自我,並且適當適時地加以肯定,保護他們的自信心。評價孩子的畫就應以童真性、自由性、創造性(三性)為標準,不忘肯定孩子的點滴智慧閃光,在興趣與“成功”(自信)之間往復磨礪,定會折射出創新精神的火花。

總之,我從兒童的角度去培養他們的審美情操,從不直接用“好”與“壞”去評價,更不簡單地用“像”與“不像”來衡量,讓童心自由地搜尋創造的閃光,讓其對“我”充滿探索與征服自然的自信心。

國小美術教學反思3

新課改是以新教材的形式呈現在我們眼前的,新教材傳達了新課標培養目標的三大領域,即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情感、態度、價值觀和學習過程與方法。這表明,教材的功能已經遠遠超越傳遞知識的界限,昇華為培養人。這是新課改帶給我們的第一個新理念——新的教材觀。

以我區現在試行的美術實驗教材為例,我們可以看出下面幾個方面的變革:

1、目標。

課堂教學目標不再是單一的知識與技能,而是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以及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方面的整合。新的教學目標觀,體現了課堂教學功能的本位轉移,即由以知識為本位轉向以發展為本位。教學不僅是獲取知識與技能,更要學會獲取,培養學力並形成正確的價值觀,促進個性的解放與發展。比如《尋找美麗》,教學活動是“找自己認為美麗的物品,談自己喜愛的理由”,按舊的標準來說,這樣的課根本沒有“知識點”。我認為它的目標之一就是培養每個人個性化的審美觀。又如《小鳥找家》,能很好地激發學生幫助弱者的美好情感,繪畫的訓練要求為這種情感提供了表現和宣洩的載體。《我的太陽》,這一課的標題就很能說明編者的意圖,每個孩子心裡都會有一個屬於自己想象王國的太陽,他們在繪畫中寄託的情感就很不一般了,這樣非常有利於培養孩子對自己個性審美和想象的肯定與自信。

2、課程。

新教材的課程內容“體驗”味很濃,更加強調學生自身的體驗,強調在學習過程經驗的積累和能力的提高。另外,學生的體驗物件在時間空間上有了拓延,強調老師、學生、環境,材料等多種因素的整合。強調學生的親身經歷,要求學生積極參與到各項活動中去,在“做”、“考察”、“實驗”、“探究”、“設計”、“製作”、“想象”、“反思”、“體驗”等一系列活動中發現和解決問題,體驗和感受生活,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如《會飛的娃娃》,利用塑料袋來做玩具,這種自己創造樂趣的藝術體驗會給學生留下歷久彌新的印象,很大程度上啟蒙了學生的創新意識;《尋找美麗》,促使學生在身邊、家裡、社會中尋找美麗,體驗環境中蘊涵的藝術美,感受生活;還有《童年的手印》,當學生的手觸控到涼涼的泥,隨意地揉、搓、壓、印,邊做邊與老師同學交流時,學生的心情真可以說是“心花怒放”,在實踐中體驗快樂,建構知識。

在教學實踐中,基於上述理念,為了更好的與新教材同行,教師首先應該要樹立正確的培養目標,不僅僅滿足於把知識和技能灌輸給學生,更重要的是培養一個健康、快樂、有完善人格的人。一堂好的課不應該只是教會學生什麼,還應千方百計發展學生的綜合素質。為了突出學生的情商發展,有的老師在教學中反覆大聲詢問學生:心情怎麼樣?開不開心?這樣的教學行為可以大力提倡,讓課堂有濃郁的“人情味”。

其次,教師要藝術性控制自己“啟”和“引”的度。整個教學過程當然是要老師控制的,問題是,陳舊的課堂教學秩序被老師嚴密設計好了,學生任何打破這個流水線的行為都是擾亂課堂。課堂上應該有情感的投入和體驗,有探索研究的氛圍,有學生驚喜、疑惑、苦思、雀躍等心理活動進行,教學的過程成為激情與智慧共存的綜合體。此外,教師必須創造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交流,這種互動和會話,就是體驗。單向的授——受方式應該被我們教師堅決淘汰。要大膽、創新地“用新教材教”,而不僅僅限於“教新教材”。新課改帶來的第二個新理念是新的學習觀。

具體地說,是學習方式的變革。什麼是學習方式?學習方式不是單純指具體的學習策略和方法比如背誦、練習等,這些行為方式只是載體。在學習過程中,學生的認知、行為、情感以及社會化參與的有機結合才叫學習方式。在學習過程中學生表現出來的認知和情感因素表達了學習方式的實質內涵。自主性、探究性和合作性是新的學習方式的特徵。“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作為我國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一項重要任務,被寫進了《綱要》中——“改變課程實施過於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現象,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勤於動手,培養學生蒐集和處理資訊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學習方式之所以要改革,因為“發展”是硬道理,學生從課堂上應該能學到怎樣獲取知識的方法,提高可持續發展的潛力,以利於學生自主發展、全面發展、終生髮展。

國小美術教學反思4

合作學習通過營造寬鬆、和諧、自由的學習環境,可能使每一個學生學習自主性得到發揮,個性得到張揚,確實能到課堂教學效率的作用。充分發揮“合作學習”,有利於學生的個性發展,學生各方面能力也會得到提高。

美術教育本身就是一種素質教學。培養學生的美術技能和藝術修養,是一門不枯燥乏味的學科。合作教學與美術教育相結合,能夠更好的讓學生在和諧、充滿藝術的氛圍中愉快地學習。在我平時的授課中,我也使合作教學發揮其本身的作用。以下以例項來說明美術教育中的合作教學。

在二年級的一節《泥塑》課上,我採用了小組合作進行製作的教學方法。這節課的教學目標是:

1、情感與態度:培養學生動手塑造能力,讓學生對生活充滿興趣。

2、知識與技能:運用壓、剪、滾的方法進行泥塑造型,掌握面具的特點。

3、過程與方法:小組合作教學,直觀教學。

教學重點:用泥塑造型面具。

教學難點:運用基本工具和造型方法對面具的誇張設計。

在課堂實際教學中,我把這節課設計成用泥塑造型一個面具。面具具有誇張、怪誕的特點。利用孩子們平時都喜歡玩的橡皮泥來進行塑造面具造型。我把班級學生分成三人為一組。在每組的桌上擺放這節課需要的一些用具物品。在講授完知識點後,學生進行操作。

首先,每一個小組進行討論,討論自己小組所要塑造的面具造型是如何的?還有利用什麼工具和方法進行塑造。如果每個人各自做一個面具,那麼他的想法肯定有侷限性。

其次,通過小組的討論分工之後,一方面可以提高效率,另一方面可以使作品更為豐富。一個小組討論下來結果是:一個同學製作面具的外輪廓,進行搓——捏——壓的製作方法。另一個同學製作面具的五官,第三個同學製作面具的裝飾。這樣子一個面具通過三個人的製作拼成一個造型。體現了三個人的想法。

最後,由小組決定一個成員上來介紹自己小組塑造的面具造型。把多人的想法結合在一起敘述,介紹自己小組的作品。

通過這節課小組合作教學之後,我發現首先在短短的三十五分鐘的課堂上,充分利用了時間。不會因為學生沒能在課堂上完成作業而沮喪,也不會因為想不出畫什麼、做什麼而傻傻地呆坐著。甚至,在合作過程中,也教育學生如何良好的進行合作,不會因為工具等一些摩擦而爭吵,也增進了學生之間的友誼。如今的孩子都是獨生子女,大多數學生過分地考慮自己,但在合作教學中,就能彌補這一方面的缺點,讓他們學會與人分享也是一種快樂。

所以,合作教學在各個學科中同樣也適用,在我所舉的例子中,合作教學在我所上的美術教學中大大地提高了學習的效率,節約了時間,不會因為時間原因而影響了課程。在語文教學中同樣也適應,比如:讀一篇課文,讓學生分角色的進行朗讀。不光能提高了學生對課文的學習興趣,也提高了上課效率。

美術教育中的合作教學實破教學重點、難點時,運用“合作學習”有助於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在解決學生質疑問難時,組織小組討論,有助於確立教學中以學生為主體的地位。

當遇到問題含有多解性時,小組討論,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國小美術教學反思5

美術是一門特別的學科,它能讓學生學到繪畫與製作的本領;能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發揮學生在各個方面的才華;能使學生感受美;能使學生熱愛學習。新課程標準下的美術課已不再是從前那樣,教師在上面畫,學生在下面畫。素質教育已滲透到了美術教學中,在課堂中以學生為主體,使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在作業過程中,更注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探究,讓學生學得輕鬆、學得快樂。而美術課堂就好比一個樂園,讓學生樂在其中。

同時,我也存在著許多不足,包括:一是,剛畢業,沒有教學經驗,對教材分析不透。書上有些東西寫的很簡單,但是事實上很多東西都要自己補充進去,讓內容充實完善起來,什麼樣的方式學生比較容易接受,再講一個知識點前應該先做好哪些鋪墊……,這些就需要事前的備課功夫要做細,做到位,多聽聽師父和其他老師的課,然後及時做好調整。

美術課要想上好,其實還真不是那麼容易。不論是課前的精心準備,還是教學中課堂的情景創設、多樣評價,以及課後的反思等等一樣都不可少,都需要美術教師下工夫來思考、推敲。

一、課前的準備

美術課的準備絕不單單是教具的準備那麼簡單,它還需要有更為廣泛的內容。如在,教具是製作好的各種各樣的剪紙作品。為了讓課堂更有氛圍,我在課前準備了一些民族味較濃的曲子,這些曲子在課堂氣氛的烘托上起到了很大的促進作用。除了充分的課堂資源之外,更要準備的是老師多方面的知識、深厚的文化底蘊。在講課之前我自身就必須先要明白剪紙是怎樣的一種民間藝術,有什麼樣的特點,剪紙都分為那些型別等等。這些不光是靠臨時抱佛腳得來的,還要靠老師長期的一些積累,才能將別人的東西轉化為自身的一種文化素養。

教師要想使課堂高效,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應注意做到吃透教材是教師進行有效課堂教學的立足點。除了教學的重點,難點的把握,教師還應該考慮到教材的重組與延伸;教師可以利用的資源是越來越多了,教師交流教學方法的渠道也是越來越廣,我們可以發現相同的教學內容往往有多種不同的教學方法,如何選擇適合自己班級學生的教學方式在教學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教師在課堂設計情況往往往直接影響著學生課後練習的正確率;師生良好的心態更加有利於學生投入的學習,提高學習的效率。

二、課堂的教學

這節課的內容與我們的生活聯絡緊密,讓學生充分感受到:哦!原來物理就在我身邊,原來物理這麼有用!極極大的調動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這不禁使我想到,如果我們在每節課上都不斷的給學生灌輸這樣的思想,而不僅僅只交給學生死板的知識點,那麼,現在的課堂還會象現在這樣毫無生機嗎?

“小朋友,你們看這裡有很多標有‘紅燈’、‘交通事故’的標誌,還有一個骰子和兩個代表出口和入口的箭頭,讓我們把他們拼起來通向中間的幼兒園,我們四人一組趕快來試試吧!”

課堂的教學是重點,很多問題都是值得深入探討的。在這裡我想談我一直在思考的一個問題:課堂教學的有組織性和引導學生自由創作可能會出現的無序性的矛盾。所有老師都知道,課堂教學的有組織性是上好一節課的必要保證,這也是大多數教師認可的一個原則。可往往有些型別的美術課卻不需要孩子們規規矩矩、端端正正地去完成要求的作業。比如一些手工課,也學需要幾個學生去共同合作完成。幾個同學湊在一起共同創作難免會各抒己見。而且他們也不會像成人那樣有剋制力,這樣勢必就會造成紀律的不好。就比如,不僅要剪的像樣,還要分清楚陽刻與陰刻的區別,這樣勢必就給此課增加了難度,授課教師就會考慮小組分工合作,相應的課堂紀律也會混亂。還有一些課加入了遊戲、舞蹈等活潑的形式,課堂也會顯得“雜亂無章”,問題是這樣形式上的“亂”卻並非無效。我曾看過一片文章說,國外的老師在上美術課時不需要孩子們坐得端端正正,他們給了孩子足夠的空間去想象、去創作,學生甚至還可以畫在桌子上,還可以“亂塗亂畫”。

德國紐倫堡丟勒中學的謝爾先生曾經說過:“在丟勒中學,學生作畫時可以戴耳機聽音樂,邊聽自己喜歡的音樂邊作畫。”我想這在國內肯定是禁止的。學校要求的是課堂必須要有秩序,但一味的整齊、安靜,往往會抹殺孩子的自由發展的個性,限制孩子的創造性。可怎樣才能使兩樣兼顧呢?那就要求教師在組織教學上既要收放自如,又要做到不放縱,不壓制。例如:,可以嘗試採用比較開放的教學內容。教師可以藉助一些外界的媒體,引導學生走向自然、走向社會,投身於五彩繽紛、五光十色的校外生活。可以帶領學生去博物館參觀一些剪紙作品展;有同學說他(她)的奶奶(姥姥)很會剪紙,還可以把這些老人請來當成他們的課外輔導員。而作為教師的我也可以在這樣的環境中學到更多關於剪紙的一些知識。能讓學生在不同的學習氛圍中掌握知識、學到知識。而且我認為,有時候把公園、田野、村莊等一些環境作為學習美術的大課堂,反而獲取知識的效果會更好。大家可以想想,在大自然中學美術,感受生活中的紅、黃、藍,感覺是那樣的貼近自己,其實是一件非常愜意的事情。更何況這種學習方式還能夠在潛移默化中培養學生主動學習的能力以及在生活中發現美、表現美的能力。我覺得是一件一舉多得的好事情。

做好遊戲的組織工作,做到有條不紊,活而不亂。國小生天性愛遊戲,爭強好勝,有些學生做起來容易忘乎所以,甚至在課堂上,有時會情不自禁地高聲喊,因此,首先,有開始遊戲之前講清規則。紀律要求,評分標準,防患未然。在遊戲過程中即使還出現一些混亂,要能理解學生的心理,不一味批評,而是積極講清楚,在集體活動中,大家應該遵守規則。

本班幼兒對四季變化較有興趣,特別是今年冬天下了好多場雪,孩子們特別開心,也對雪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他們通常會問老師一些雪的問題,試圖去理解雪與人們及其他動植物的關係,孩子們卻對自然物、人造物的探索也感興趣,但他們對自然角往往觀察到一半就再也不願去看了,同時有的孩子也不太願去記錄自己的發現,孩子們比較缺乏觀察察記錄,也不會將自己看到的聽到的說給大家聽。

以上所述,是在上完《剪紙中的陽刻和陰刻》那一課之後的一些感想,一些我個人的心得體會。其實不論是一年級還是六年級,我們上美術課的目的就只有一個,通過美術教學活動去喚醒他們對於生活

對策:教學目標的確立,要圍繞並使學生掌握與其生活和周圍世界密切相關的地理知識,通過學生的聯想,激發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對教學目標的實施,要正確處理師與生,教與學的關係,使學生全身心的投入到學習活動中,給足學生思考的空間,突顯在學生教學活動中的主體地位,切實達到教學活動的知識目標、能力目標和德育目標。

國小美術教學反思6

美術是一門異常的學科,它能讓學生學到繪畫與製作的本領;能培養學生的綜合本事,發揮學生在各個方面的才華;能使學生感受美;能使學生熱愛學習。新課程標準下的美術課已不再是從前那樣,教師在上頭畫,學生在下頭畫。素質教育已滲透到了美術教學中,在課堂中以學生為主體,使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在作業過程中,更注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探究,讓學生學得簡便、學得歡樂。而美術課堂就好比一個樂園,讓學生樂在其中。

美術課要想上好,其實還真不是那麼容易。不論是課前的精心準備,還是教學中課堂的情景創設、多樣評價,以及課後的反思等等一樣都不可少,都需要美術教師下工夫來思考、推敲。

一、課前的準備

美術課的準備絕不單單是教具的準備那麼簡單,它還需要有更為廣泛的資料。如在,教具是製作好的各種各樣的剪紙作品。為了讓課堂更有氛圍,我在課前準備了一些民族味較濃的曲子,這些曲子在課堂氣氛的烘托上起到了很大的促進作用。除了充分的課堂資源之外,更要準備的是教師多方面的知識、深厚的文化底蘊。在講課之前我自身就必須先要明白剪紙是怎樣的一種民間藝術,有什麼樣的特點,剪紙都分為那些型別等等。這些不光是靠臨時抱佛腳得來的,還要靠教師長期的一些積累,才能將別人的東西轉化為自身的一種文化素養。

二、課堂的教學

課堂的教學是重點,很多問題都是值得深入探討的。在那裡我想談我一向在思考的一個問題:課堂教學的有組織性和引導學生自由創作可能會出現的無序性的矛盾。所有教師都明白,課堂教學的有組織性是上好一節課的必要保證,這也是大多數教師認可的一個原則。可往往有些型別的美術課卻不需要孩子們規規矩矩、端端正正地去完成要求的作業。比如一些手工課,也需要幾個學生去共同合作完成。幾個同學湊在一齊共同創作難免會各抒己見。並且他們也不會像成人那樣有剋制力,這樣勢必就會造成紀律的不好。就比如,不僅僅要剪的像樣,還要分清楚陽刻與陰刻的區別,這樣勢必就給此課增加了難度,授課教師就會研究小組分工合作,相應的課堂紀律也會混亂。還有一些課加入了遊戲、舞蹈等活潑的形式,課堂也會顯得“雜亂無章”,問題是這樣形式上的“亂”卻並非無效。我曾看過一片文章說,國外的教師在上美術課時不需要孩子們坐得端端正正,他們給了孩子足夠的空間去想象、去創作,學生甚至還能夠畫在桌子上,還能夠“亂塗亂畫”。

德國紐倫堡丟勒中學的謝爾先生以往說過:“在丟勒中學,學生作畫時能夠戴耳機聽音樂,邊聽自我喜歡的音樂邊作畫。”我想這在國內肯定是禁止的。學校要求的是課堂必須要有秩序,但一味的整齊、安靜,往往會抹殺孩子的自由發展的個性,限制孩子的創造性。可怎樣才能使兩樣兼顧呢那就要求教師在組織教學上既要收放自如,又要做到不放縱,不壓制。例如:,能夠嘗試採用比較開放的教學資料。教師能夠藉助一些外界的媒體,引導學生走向自然、走向社會,投身於五彩繽紛、五光十色的校外生活。能夠帶領學生去博物館參觀一些剪紙作品展;有同學說他(她)的奶奶(姥姥)很會剪紙,還能夠把這些老人請來當成他們的課外輔導員。而作為教師的我也能夠在這樣的環境中學到更多關於剪紙的一些知識。能讓學生在不一樣的學習氛圍中掌握知識、學到知識。並且我認為,有時候把公園、田野、村莊等一些環境作為學習美術的大課堂,反而獲取知識的效果會更好。大家能夠想想,在大自然中學美術,感受生活中的紅、黃、藍,感覺是那樣的貼近自我,其實是一件十分愜意的事情。更何況這種學習方式還能夠在潛移默化中培養學生主動學習的本事以及在生活中發現美、表現美的本事。我覺得是一件一舉多得的好事情。

以上所述,是在上完《剪紙中的陽刻和陰刻》那一課之後的一些感想,一些我個人的心得體會。其實不論是一年級還是六年級,我們上美術課的目的就僅有一個,經過美術教學活動去喚醒他們對於生活的感受,引導他們用基礎的藝術形式去表現他們內心的情感,陶冶情操,提高審美本事。但在美術課堂教學這條道路中,我還有很多不足的地方,在以後的教學過程中,我還將會繼續不斷提高自身的美術素質,不斷的改善自我的教學方法,爭取認真上好每堂美術課。讓學生在課堂上能夠掌握必須的繪畫基礎知識以及一些基本的技能技法。更要注意培養學生具有必須觀察本事、思維本事、構圖本事和辨別、調色本事的同時,努力為學生營造一個簡便愉快,趣味味的學習環境和學習氛圍,使學生感到學習沒有負擔,而是一種享受,一種娛樂。

國小美術教學反思7

教學資料

經常有其他學科的教師羨慕美術課,因為美術課比較好上,其實不然。此刻的兒童給美術教師提出了很大的挑戰,太難的畫他們不懂畫,太容易的畫他們又不想畫,傳統的訓練又枯燥無味。這其中就需要美術教師對自我的繪畫手法進行另一個層次的轉變。比如在一節《公園的一角》繪畫課上,在一個班示範時,學生說很難。結果學生問題多多,效果也不好。回去後我思考了一番,換了一種簡單的手法——畫“雞蛋”法,結果簡單的手法畫出效果顯著的畫,學生很喜歡,教學成果也容易出。

每個小組準備繪畫工具,共同商討設定如何把文字的記錄轉化成繪畫的形式,傳授一些繪畫的技巧,使學生在繪畫的過程中掌握必須的繪畫技巧,培養學學生的團隊意識。

引導和小組形式的結合,打破了傳統的以講課為主的教育模式,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的主動性和學習的興趣被進取的調動起來,學習的過程中,培養了學生的團隊意識,增強了與他人交流的本事和自我的表達本事,灌輸學生的自主學習的習慣。

教學過程中,也難免會遇到一些問題,其中最主要的是教師如何引導學生和師生的配合。教師的引導決定著課程進展的情景,駕馭課堂的本事。怎樣控制課堂的突發事件,以及如何妥善的處理。

此刻一向在提倡“教師終身學習”的理念,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應當總結和反思教學中的各種問題,做到不犯二錯。爭取再學習的機會,進取培養自身再學習的思想和習慣。

國小美術教學反思8

五年級《哆來咪》這一課是巧妙的將音符、色彩、形體的漸次推移融合在一起,藉助音樂旋律讓學生更好的感受、體驗到生活及藝術作品中,由於形和色漸次變化所產生的一種韻律、節奏的美感。活動一的內容是讓學生利用編鐘的原理,製作一組簡單的水平琴,並利用色彩漸變的規律來畫出線描圖案。。學生將形狀大小相等的瓶子內裝入逐漸變化的不同量的水,然後在水中放入同等量的顏料調勻,這時,七個瓶子中的水量藉助漸次變化的有色水清晰地顯現出來,並在敲擊時發出漸次變化的音高,還可以敲出簡單的音律。學生在製作水平琴時,放入水平琴的顏料多少有時候把握不太準,需要在老師指導下完成。

表現色彩簡漸變的效果可採用方法有:烘染法、疊暈法、點繪法等。本課主要講解疊暈發,這種方法學生易於掌握,節奏、秩序感強,它從一種顏色開始,按照一定的遞變順序,逐塊塗另一色而產生階梯漸變效果。引導學生學習併疊暈法調出色彩的階梯漸變效果,完成簡單調色和塗色。學生在製作漸變色卡這一環節,我在演示時演示的不夠充分,以至於作業完成的不夠好。在這一環節,不能過於高估學生的能力,老師應給與充分的示範及指導,在作業時出現的問題可以讓學生之間進行交流,並且一起研究解決的方法。

國小美術教學反思9

上完這節手工製作課以後感覺還是不錯的。課堂上結合我校的綠色教育滲透變廢為寶的意識,教會學生用廢舊塑料瓶、紙盒、易拉罐等筒狀材料製作裝飾實用的筆筒使學生將日常學到的知識和技能應用在筆筒的設計製作,這樣的設計充滿情趣也能較好地完成了教學目標。

教學中我讓學生帶著問題研究筆筒的製作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探究學習的能力的最有效途徑,這為學生的課堂學習,解決教學重點做好了鋪墊。學生通過自主探究,發現了設計、製作的方法,學生在嘗試操作過程中不斷地動腦,不斷地發現問題,不斷地交流,不斷地找到新的方法進而解決問題。一堂課下來看著孩子們的作品,鮮豔的色彩,不同的造型,別緻的設計.讓我感嘆孩子們的創意如此豐富,有收穫也有缺憾。還有一小部分學生動手能力比較差,也不願意動手操作,在今後的課堂教學中以後要多關注這些學生,讓他們也動起來。

《有趣的造型》以蛋殼或乒乓球為主體,附加彩色紙或者其他材料,進行人物或動物的創作。用雞蛋殼做小工藝品,在我兒時的美術課堂裡就出現過,現在回憶起來,還記憶猶新,做好的小工藝品,似乎在我的案頭擺放了很久很久,非常有成就感。所以我對於這節課特別的感興趣。

這一課屬於設計應用領域。目的在於引導學生善於利用身邊的的材料,進行簡單的創意、設計,學習製作美化生活的小工藝品,感受設計在生活中的作用。在上課的時候我深深的體會到老師示範的重要性,所以這節課就把重點放在了教師示範上。一上課,我就告訴同學們,今天我們學習有趣的造型,有幾個小朋友和我們一起來學習,但是他們非常不聽話,誰能讓他們變聽話呢?於是我掏出了準備好的雞蛋殼和乒乓球,班裡的氣氛一下活躍了起來:把它直接粘在紙上,做個小圓筒,你一言我一語的。同學的主意真不錯,好吧,就聽你們的吧。蛋殼和乒乓球固定的問題的解決了。

接下來抓住“有趣”和“造型”兩個方面為特點為重點。適時的演示如何使作品黏合的美觀、牢固。一節課下來,孩子們的作品特別的有趣,有小豬,兔子,魚等等等的形象。

回憶這節課的不足之處:課程設定可以安排的更巧妙些。課堂評價語不夠有效。

路還很長,願我和孩子們快樂學習每節美術課!

國小美術教學反思10

整堂課學生主動參與的積極性很高,各種繪畫工具的提供不但沒有讓他們手足無措,反而使其如魚得水,想出了各種點子來進行創作,有剪貼,有拓印,更多的是用彩筆直接畫。最有趣的是學生們在圖畫旁邊寫的那些文字,使畫裡的物體頓時充滿了生命力。沒有了教室裡四面牆的束縛,學生們顯得很自由,交流更多。學生之間的評,用他們自己的眼光去評價自己的事,更為公正,也更易使被評的學生接受。但教學過程中出現一些問題,如學生的協作性差,完成作品的耐性不夠等。總的來說,經過此次教學,我有以下兩點深刻體會:

1、幫助學生多觀察,培養學生有耐心。

學生經常遇到畫不深入的問題,是因為他們沒有掌握對事物觀察的方法,觀察得不夠仔細,導致描繪不細緻。這就要求教師要帶領學生多練習,培養高度的耐心,提高觀察的能力。

2、啟發學生多想像,引導他們多練習。

學生的想像力雖說是天生的,但要求想得有意義、有意思,還得有教師正確的啟發與指導,使他們從生活中得到切實的體驗,並將活動中的感悟表現出來,多想、多練,這樣才能達到熟能生巧的程度。<

國小美術教學反思11

《生活日用品的聯想》是一節綜合實踐課,本課引導學生認識生活日用品因為用途不同而造型各異,從而引起學生對他們產生豐富的聯想。學生在此課中可自由選擇表現形式,從學生的作業看,大體分為兩大部分:一是繪畫表現,二是裝飾製作。在教學中我重點進行兩方面的指導,第一,在觀察同一物品時,可以調換不同的方向和位置進行觀察,因觀察角度不同會產生不同的聯想;第二,同一物品從同一角度觀察,也會產生不同的聯想。課堂中也出現了一個有意思的現象,由於日用品的範圍很廣,少數學生一時很難確定自己的表現物件,後來我就帶學生把日用品進行了簡單的`分類,幫助學生確定表現物件。

《飛天》是國小美術第九冊的教學內容。由於學生對什麼是石窟缺乏感性認識,對飛天的藝術特點不瞭解,因此在教學中我利用多媒體課件和發動學生課前蒐集大量的圖片資料,儘量的讓學生觀察、體驗和感悟。在直觀觀察的基礎上,教師帶學生具體分析飛天人物的動態特徵,學生還提到了春晚上的飛天舞蹈,我也讓幾個學生在集體面前嘗試著模仿幾個飛天的動態,學生的興趣濃厚。在學生動手實踐的過程中,教師要加強個別輔導,及時解決學生作畫中出現的問題。

《色彩的色相》是一節瞭解色彩的色相知識的課程。通過欣賞生活中色相的呈現以及各類藝術作品中色相的利用,學生能夠科學的認識、理解色彩現象,豐富對色彩的感受,提高對色彩的感知能力和運用表現能力。在教學中發現,學生喜歡色彩也認識這些色彩,但是他們沒有很理性的去分析這些色彩的色相。如為什麼喜慶的時候要用紅色?綠色和蘭色有給我們什麼樣的視覺感受?白色和黑色呢?讓學生分析研究色彩,恰當的運用這些色彩來幫助我們營造畫面的意境和情調,表達創作的主題思想。

《色彩的明度》是在前一課的基礎上,有對色彩的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通過本課學習瞭解“明度”的概念,能夠識別基本顏色的明度變化,能利用水粉工具及明度變化表現一幅作品。在學生作畫的過程中,有的學生在用不同明度表現作品時,一時不知如何畫起,出現心中沒有形象,不知畫什麼,怎樣設計等問題,這時教師給予適當引導,啟發學生拿出課前準備的資料,受到啟發後繼續作畫。

《民藝術家齊白石》是五年級的教學內容,本課將通過學習齊的作品及其人其事,使學生初步理解中國畫特有的表現形式和特點,體驗畫家的人格魅力,從而提高對中國畫的藝術審美能力,陶冶情操,增強學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在本課教學中,我採用學生自主學習的方式,將齊白石作品的欣賞環節交給學生來自己主持和介紹。每一小組重點分析一幅作品,在小組交流討論後,小組推選一位同學為大家介紹,然後小組其他同學再給予補充,最後教師根據學生的介紹情況,給予適當的補充。以這種形式上欣賞課,學生的積極性很高,教學效果較好。

植物與我們的生活密切相關,許多學生的家裡都有植物,因此《植物寫生》一課很受學生的喜愛。本課的目的是通過植物寫生,引導學生學習精細的觀察物象的方法,通過植物線描寫生,練習寫生的技法。在教學中,很多學生感到如何表現植物的空間層次關係,在作畫時無從下筆,針對這一問題,我在課堂中詳細示範,並請幾位繪畫能力棒的學生介紹自己的方法。從學生的作業質量來看,教學效果不錯。

《二十世紀的藝術大師馬蒂斯》是一節美術欣賞課,在本課中,我繼續採用學生自主學習的教學模式,分小組課前蒐集馬蒂斯的相關資料及作品介紹,課堂中組內進行資料彙總交流,然後各小組推選一名同學進行彙報,全班同學分別給每個小組進行評價。學生的課前準備充分,小組彙報時發言踴躍,看來學生是很喜歡做課堂的主人的,今後的教學應多提供給學生這樣的機會。

《橙色的畫》的教學意圖是通過聯絡生活實際和動手調配顏色,認識橙色的色相,瞭解橙色是黃色和紅色調配而成的。在教學中,我誘導學生自己去調配橙色。在調配橙色的過程中,問題就出來了。有的學生調的顏色很紅,有的學生調的顏色很黃,在教師的的指導下,學生通過反覆的實踐,學生認識到:1,等量的紅色和黃色才能調出橙色。2,調色過程中紅色比黃色越多,調出是顏色越發紅,顏色越深;黃色比紅色越多,調出的顏色就越發黃,顏色就越淺。

《吉祥圖案》一我國民間美術中的吉祥圖案為基礎,使學生了解它的形式和題材是多樣的,並且蘊涵著豐富的寓意和美好的祝福。學生在課前進行充分的蒐集,帶來了剪紙、繪畫、工藝品等多種形式的資料準備。課堂中,教師結合教材進行了簡單的介紹,再出示一些吉祥圖案,讓學生討論猜測一下,都蘊涵著怎樣的美好祝福,在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後,在以小組為單位,互相欣賞同學們帶來的各種工藝品,以豐富學生的視野。最後,小組探討如何製作吉祥圖案。在這節課中,我最大限度的讓學生去動手動腦,去探知創造。

《認識身邊的樹》通過實際的觀察,學生所畫出的大樹也是不同的,有的學生表現的是粗糙的樹幹,有的同學表現是是偉岸挺拔的樹的身姿,有的學生畫的是豐滿婆娑的葉子。本課讓學生到戶外去實際的觀察樹,所以學生在繪畫中不僅興趣濃厚,而且通過觀察,也很好的表現了不同的樹之間的區別

《四季的色彩》是美術第七冊的教學內容。本課教學我採用學生自學的方式完成四張圖片下的問題卡片,再進行小組內的交流,以拓展其思路。課前教師讓學生蒐集四季的圖片,在課堂中學生互相欣賞、交流,從畫面色彩、構圖、表現方法等方面觀察分析作品,從多方面認識四季,感受四季的色彩。在學生創作表現四季的色彩時,能準確的表現四季不同的色彩特徵,但近、中、遠景色彩的變化表現不夠。

《生活中的暖色》是讓學生了解生活中暖色,初步掌握暖色基本知識,並能根據觀察或回憶表現生活中以暖色為主的現象。教學中通過對比觀察《紅色的房間》和《尼斯的英格蘭散步大道》,組織學生積極討論,體會冷暖色給人的不同感受。在創作時啟發學生採用多種方法、多種表現形式去創作表現,如油水分離、點彩、油畫棒、水彩筆、彩色鉛筆、水粉等,在表現暖色的畫時提醒學生注意冷暖色的搭配使用,有少數學生出現冷色使用過多和乾脆不用冷色的情況,教師注意給予適度的指導。

《生活中的冷色》是一節色彩基礎知識課,旨在培養學生感受和認識色彩,能辨別冷暖色調並感受冷色美感,提高學畫色彩畫的興趣及表現技能。為了更好的調動學生的興趣,我準備了大量的冷色圖片,充分利用圖片、畫家學生作品等。通過圖片、作品對比,聯絡學生的實際生活中進行講解舉例。

課程主線主要依序為:色彩測試、色相環(冷暖對比)、冷色認知(名稱、感受)、瞭解畫家筆中的冷色(凡高運用色彩抒發情緒)、看書觀察研究(點染技法)、教師示範及方法步驟、學生作業、師生評價、課堂小結。在教學中,圖片色彩知識測試,使學生感受生活中離不開冷色,觀察認讀顏料盒中冷色的名稱、擠冷色的顏料以及看圖回答生活中的冷色給人的感受,使學生對冷色的知識得到加強。其後的畫家與學生作品的賞析,融匯冷色的情感與表現。讓學生在欣賞與回答問題中,使學生真正參與到學習中來,體現學生是課堂的主體。通過教師示範,有效解決了色彩點染的基本表現方法。本節課收到了課前預期的教學效果,學生的觀察、欣賞、評價、研究、色彩知識的運用及色彩表現的感覺均得到進一步訓練和提高。

《杯子的設計》是五年級的美術課,課前讓學生蒐集準備各種杯子,教師精心製作了教學課件。本課教師採用遊戲闖關的形式,有杯子知識比一比、杯子設計想一想、杯子創作賽一賽、神奇之杯賞一賞四個闖關過程,學生對於闖關極感興趣。教學中,先從欣賞觀察多種杯子入手,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欣賞各種杯子,讓學生對杯子有詳細的瞭解。在學生充分了解杯子後,組織學生討論杯子設計的問題,本課的重點是讓學生了解杯子設計需要考慮的幾個方面:合理性、科學性、美觀性、功能性。學生設計的杯子多種多樣,教學效果較好。但是在本節課中,教師留給學生自由創作的時間還是感覺少了點,少數學生沒有完成作業。深深感到在美術課堂中,要留給學生充足的創作實踐時間,而一節課的時間就那麼40分鐘,這就要求教師在美術課的講授過程中,一定要反覆推敲,把握住重難點,掌控好課堂節奏。

《給藝術插上科學的翅膀》本節課屬於“欣賞評述”領域,通過觀察欣賞、分析討論,培養學生的美術綜合能力。通過本課教學,啟發學生善於從科學的不同視角發現美、欣賞美,激發學生興趣。引導學生從生活中汲取美。認識感受科學給藝術帶來的方便快捷,及科學對藝術的影響力。使學生了解藝術與科學在人類社會發展過程中的重要作用,從而培養學生熱愛藝術、熱愛科學的情感。教學中,教師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在探索中學生學會設計和完成題目,最後體會到學習的樂趣。

《雕塑之美》一課是通過對中外不同風格的雕塑作品的欣賞,使學生初步瞭解雕塑藝術的語言、特點、分類和材料等,瞭解雕塑的審美特點。學習分析和鑑賞雕塑作品的基本方法,能用歷史的、藝術的眼光去看待各具美感的雕塑藝術。本課通過對雕塑的“造型”、“材料”、“表現手法”、“內涵”四個方面展開欣賞,採用小組合作討論欣賞的形式,讓學生學得輕鬆、學得快樂,不僅能讓學生學到雕塑的知識,也培養了學生的綜合能力,使學生由衷地熱愛美術的學習,讓學生樂在其中。

《花鳥畫》是繼上一節國畫課之後,進一步讓學生學習和研究畫家繪製的花鳥畫作品,加深對中國花鳥畫的認識,學習和分析畫家用筆、用墨和用色的技法,在臨摹的基礎上新增和創作一副花鳥畫。讓每位學生去仔細品味浩如煙海的藝術精品,認真感受每位畫家緣物寄情的思想感情,從而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增強民族自豪感。在這節課中,教師的演示作用很重要,這樣可以讓學生很直觀的瞭解繪畫技巧和繪畫方法,但是應該注意的是不能把學生教“死”了,沒有創造性。應該是讓學生在學習基本的繪畫技法後,鼓勵學生大膽的創作,從中體會一下中國畫藝術的博大精深,瞭解中國畫的情趣。

《山水畫》一課是一節國畫課,通過樹木畫法的教學,增加學生對中國畫山水的瞭解,提高學生對中國畫山水樹木畫法的技法與欣賞水平。樹怎麼畫?教師的示範很重要:“鹿角法”和“蟹爪法”。樹葉怎麼畫:點染法和雙勾法。在教師示範了基本方法之後我通過遊戲的形式,讓學生在水墨之間盡情玩耍體驗中,無論學生的水墨嘗試是什麼樣的效果,他們都覺得自己是非常優秀的,體驗是成功的,在玩中找到了墨趣,玩出了水墨塗抹的喜悅,創造能力也得到了培養。

《畫家凡高》一課是以啟發學生情感創造為突破口,力爭深層次地理解凡高的作品,讓學生認識並理解藝術家的創作並不神祕而都是表現藝術家的某種創作意圖,而這種意圖又都是有現實的依據。課堂中,學生按小組分組合作學習,學生處在一種自主學習的狀態,有自主學習的目標、學習方法,學生們在學習過程中有情感投入,能從學習中獲得積極情感體驗。值得注意的是本課的欣賞評述活動是在學生對凡高生平,繪畫特點作了初步瞭解後進行的,並不是只重情感而忽視美術課的基本知識、技能。對於學習能力較弱的同學,課堂中可讓他們自由組合,與夥伴們共同完成某一提綱下的討論學習,得以因材施教。

《在快樂的節日裡》是利用油畫棒刮蠟版畫的製作方法,運用刮蠟手法選擇色彩和有特色的場面表現節日的氣氛。教學中引導學生觀賞課件中的節日照片,觀察假日裡人們的衣著打扮、背景色彩,通過“魔術變變變”環節,引起學生的對刮蠟版畫製作的興趣,在紙張上進行操作,具體要求是力度均勻,整齊有序。學生對刮蠟版畫製作很感興趣,作業效果很好。本課的難點是指導學生在油畫棒塗色時,運用厚塗法,著色力求厚實均勻。

《學畫農民畫》屬於“造型表現”系列,其意圖是讓學生了解農民畫是我國民間藝術的一種繪畫形式,農民畫具有大膽的想象力、無拘無束的表現手法、鮮豔的色彩和飽滿的構圖等特點。農民畫與兒童畫從表現手法上有相同之處,它易於兒童理解和模仿,從而學習農民畫從生活中取材的特點,鼓勵學生生動大膽地表現自己的感受。課堂中我通過網上收集的農民畫的作品,民間剪紙,年畫,還有不同風格的農民繪畫作品使學生欣賞,還給他們講述一些民間藝術的淵源和故事,孩子們很感興趣。如此我講到民間老虎帽的民間故事學生非常有興趣從中貫穿尊敬長輩的思想教育。當學生去臨摹或畫農民畫的創作手法的表現,孩子們的表現力變得特別強。

《刻印的樂趣》我課前和學生一起蒐集資料,在教學中通過演示--觀察思考--解決問題這幾個環節,培養學生在製作過程當中自己去發現問題,並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同學之間的合作意識培養。再從古人的印章中學習印章的相關歷史知識,豐富學生的作品內容與形式,學生的興趣越來越濃厚。課堂中出現的問題是學生刻好印以後的上色問題,很多學生調色都過於溼,使得所印出的文字(圖案)輪廓模糊,甚至有些已經看不出是什麼字(圖案)了,我沒有考慮到:因為蔬菜做章石,容易滲出水分的問題,後來讓學生在在印之前用乾的餐巾紙輕輕吸一會,去除一些水分。

《便箋盒的設計》一課屬於“造型表現”學習領域,即通過看看、畫畫、做做等方法表現所見所聞、所感所想的事物,激發學生豐富的想象力與創造願望。本節課要面對的教學物件是國小五年級的學生,這一學齡兒童是想象力與創造力非常豐富和活躍的時期,結合國小兒童的學齡特點,為了給學生一個自由發揮、創造的空間,我在“大膽創作――製作便箋盒”這一環節,鼓勵學生對自己的作品進行再創作,在再創作過程中,我強調學生注意色彩的搭配協調,鐘面指示明確,在學生創作作品時,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諸如:材料的選用、顏色的搭配等問題。我引導學生相互討論,大膽發表自己的看法,學會解決問題。

《我的牙刷》是“設計應用”領域的課程,所以在課的設計中要強調設計意識,既要讓學生樹立美的意識,如對於牙刷的色彩和樣式的關注,還要把握設計的科學性,如牙刷的尺寸,材料等;設計服務於生活,生活的主體是人,所以要幫助學生意識到設計以人為本,如牙刷的結構要講究舒適安全等。設計師不能馬虎,作為消費者更要用心選擇,對於生活用品我們也要選擇美觀的、符合我們需要、有利於健康的型別。

《拼貼添畫》屬於“造型、表現”領域中的內容。以拼貼畫的形式進行創作。教師在課堂中引導學生利用畫報紙、舊報紙、廣告紙等材料進行拼貼添畫的製作,並且巧妙利用紙的肌理和花紋圖案進行設計。通過思考,比較,想象,討論,學生能夠感知畫畫和拼貼製作的不同效果。在本課中,較難處理的是撕紙貼畫的色彩。在拼貼時,應該強調使用大塊顏色,面和麵的交界處顏色對比要強烈。

《衣架的聯想》以生活中常見的衣架為創作題材,啟發學生聯想,進行思維訓練。本課的關鍵之處正是知道學生根據衣架的形狀特徵進行設計,通過聯想、想象,利用多種方法制作成新奇有趣的作品,所以在教學中教師將指導學生對衣架的聯想作為教學重點,利用多種形狀的衣架,從不同角度、不同方向進行聯想設計,再結合多種輔材,製作出新奇有趣的作品。

魚是我們人類的朋友,在兒童的世界裡魚兒是他們最熟悉和喜歡錶現的物件,本課鼓勵學生大膽表現與眾不同的魚兒造型,從而促進學生個性的形成和發展,四年級學生已基本掌握了美術工具和材料,對不同的材料和工具的使用已有一定的掌握,會用線條和色塊來表現他們所知道的東西,他們思維活躍、想象豐富、聯想奇特,他們以自我為中心,喜歡按照自己的想法自由的表現畫面,好奇心重,愛表現自己,但動手能力較差,只能用簡單的工具和繪畫材料來稚拙地表現自己的想法。而《用彩墨畫魚》這節課就是讓他們在輕鬆愉悅的氛圍中無拘無束地表現自己的想法,符合學生髮展的特點。

《用彩墨畫鳥》是“造型於表現”領域中一節國畫創作課。本課通過教學活動讓學生在創作中體會彩墨與宣紙的特性,瞭解簡單的繪畫技巧。在學習中培養學生大膽運用彩墨進行創作,對中國畫的工具、技法有進一步認識。學生通過課前的資料查詢和課上交流在中國畫中的一些技能技法,讓同學們大膽的是用彩墨進行嘗試和探索中國畫教學的示範一般都在黑板上進行,由於是直立的,有一定的難度,如演示時墨汁非常容易流下來,因此,教師的示範要做到胸有成竹,落筆肯定乾淨,畫幅儘量大一些,下面用廢報紙襯好,站立不要遮住自己的演示,並經常變換位置角度,以讓各個角度的學生都能看清楚。

《豔麗的大公雞》一課屬於造型表現學習領域範疇,通過本課學習,使學生了解、認識冷暖色,瞭解冷色和暖色之間的相互關係,感受以冷暖色對比為主要表現方法的作品所產生的特有的美感,並且學習運用冷暖色對比的方法來表現作品,科學的認識、理解色彩現象,培養學生的色彩美感意識,激發學生學習色彩的興趣,豐富學生對色彩的感受,提高學生對色彩的感知能力和運用表現能力。本課我採用的是自育自學教學模式,根據教學需要,我將學生的自主學習分成自主實踐探究和自主學習探究兩個階段,第一階段的動手實踐解決學生對色彩的認識,瞭解冷暖色,感知冷暖色對比所產生的豔麗感覺。在第二階段的自主學習中,學生通過小組內的交流討論,分析書中的作品,解決如何運用色彩的冷暖對比來表現大公雞的豔麗?本節課的教學思路:冷色和暖色的認知-冷暖對比所產生的豔麗色彩-不同色調的畫面所產生的不同視覺感受-如何用豔麗的色彩表現大公雞-解決大公雞的構圖、動態、色彩搭配等問題-學生繪畫-師生共同評價-拓展延伸。學生對本課的學習很感興趣,教學目標達到,有效的突破了教學重難點。第一次將自育自學教學模式用於美術課堂,有收穫也有困惑,課堂要給予學生充足的時間自學,那麼教師的講課時間減少很多,如何把知識點提煉出來,如何最優化的設計自學提示,希望和大家不斷探究。

國小美術教學反思12

(一)激發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

興趣是學習美術的基本動力。教師應充分發揮美術教學特有魅力,使課程內容呈現形勢和教學方式都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並使這種興趣轉化成持久的情感態度。同時將美術課程內容與學生的生活經驗緊密聯絡在一起,強調了知識和技能在幫助學生美化生活方面的作用。這學期,技能訓練比較多,如布貼畫、紙塑動物、剪紙、橡皮泥等,使學生在實際生活中領悟美術的獨特價值。

(二)使學生形成基本素養

在美術教學中,我注重面向全體學生,以學生髮展為本,培養他們的人文精神和審美能力,為促進學生健全人格的形成,促進他們全面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因此,我選擇了基礎的、有利於學生髮展的美術知識和技能,結合過程和方法,組成課程的基本內容。如《紙塑動物》,小動物是小朋友最喜歡,廢紙又是同學們最多的,再加上舊棉絮,用這些東西紮成所塑造的基本型,然後用廢紙片一條一條地粘貼出小動物,最後進行彩繪美化。既輕又美觀。同時,課程內容的層次性,適應不同素質的學生,使他們在美術學習過程中,逐步體會美術學習的特徵,形成基本的美術素養和學習能力,為終身學習奠定基礎。

(三)教師自身素質的培養

教學之餘,我除認真參加其他學校課堂教研活動學習外,還經常去新華書店學習美術教學刊物,從理論上提高自己,完善自己,

並虛心向老師學習 ,取人之長,補己之短。從而使自己更好地進行教育教學,工作上能更快地適應二十一世紀的現代化教學模式。

國小美術教學反思13

新時期的國小美術教育不再是一種單純的技能技巧訓練,而是一種文化學習,更注重培養人文素養與美術素養,因為在整個人類社會歷史中,美術本來就是一種重要的文化行為,是在情感、思想的表達、交流中產生髮展的;國小美術教育不同於專業美術教育,它為發展學生整體素質服務:以學生髮展為本,注重培養髮展學生審美能力、感知力、想象力、表現力等方面的能力,注重培養創新精神,注重學生的個性發展和全面發展。新教育強調培養學生學習興趣,強調學生自主探究學習,合作互動學習,強調情感體驗,注重學習的過程,注重跨學科學習,通過美術實踐活動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最終使學生學會學習,學會做人,終身受益。

總結本學期的美術課課堂教學,我總結了如下幾點:

1、內容上注重培養學生健全良好的藝術素質:

在具體的教學中不要過早地用技法技能去規範學生,採取合理的啟發、引導,培養學生良好的美術習慣。我在三年級的美術課上,結合課文讓孩子們用鉛筆隨心所欲地畫各種線條,從線條中去感受寫生畫的內涵及特徵。

2、方法上注重培養學生豐富的想像力及創造性思維:

傳統美術教育多是圍繞"看畫"或"臨畫"為主要內容展開的,最終都是大同小異。想像力和創造思維的培養和開發,是現代美術教育最主要的特徵之一。如我在教《神奇的天空》時,讓大家儘量敞開心扉,大膽著筆,畫出自己最想畫的、最喜歡畫的一切。

3、素質教育與學生積極性的調動:

素質教育與生活緊密相連,激發了學生的需要強度,並依賴目標誘因的出現,提高學生需要的自我意識水平,滿足了學生聯絡生活,美化生活的物質和精神需要,從而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節日賀卡》的教學中,為了讓學生運用學過的繪畫及工藝製作知識技能,設計製作有創意的賀卡,在教學安排上,我特意將本課安排在聖誕節前後,好讓學生在濃郁的節日氛圍中聯絡周圍的一切,充分發揮自己的個性意識,從而也更好地調動了學生完成創意作品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4、對學生學習動機的激勵:

動機是直接推動並維持人活動的內部心理動力。動機具有指向性、強度性、清晰度、力距等特點。動機與需要不同,需要的動力作用是潛在的,動機的動力作用是直接的,現實的。課程標準對學生學習動機的激勵,主要採用了以下方式。在教學中,我也特別注重對學生的綜合評價,在知識的理解與表現中,學生表現參差不齊,為了挖掘每一個學生潛在的能力,我因材施教,根據學生個性及作品造型特點的不同,分別進行鼓勵和引導,使每一個學生都得到個性的張揚。

現代化教育對美術教學在調動學生積極性的需要、動機、目標、態度等各方面都採取了切實可行的措施、方式和方法,改進了原來美術課程和教學中存在的不足,從課程建設的角度,促進了美術教育觀念的轉變,促進了美術教材模式、學生學習方式和課程評價方式的變革,有效地運用各種資源,增強了美術教學的效果,充分發揮了美術教育在素質教育中的作用

國小美術教學反思14

國小生學美術,很多人認為只要學會畫幾個人,畫幾隻動物,塗塗顏色就行了,其實不然。如果學生不喜歡學或學得很累,就會以致於一見上美術課就頭痛,甚至在美術課無聊地打發著時間,美術教學就很難順利地進行下去。在課前和課後,我千方百計地讓學生既能學習美術基礎知識,又能激發他們的興趣,培養學生的繪畫創作能力,下面就談談我的一些體會。

一、造就生動活潑的課堂學習氣氛

國小美術教科書上,每一課都只有幾張插圖,其他的內容就比較少,所以我們上一堂課就需要很多的準備。在備課中,我力爭以充實的內容來吸引學生,通過聽聽、說說、玩玩來培養學生的興趣。比如,一年級“紙工飾物”這一課中,我結合現在的實物情況,說說樹是什麼樣子的,它會長哪些葉子,你想把你的名字掛在上面嗎,怎麼掛?學生觀察,思考,動手製做好了以後,我讓學生思考葉子應掛在什麼地方,請他們發揮想像力想想樹的結構。問他們如何畫出來美麗的大樹?他們爭先恐後地發言,並且將好幾種方案都列了出來,然後我再讓他們將自己認為最好的方案製作出來。樹做好後,我們又可以做各種各樣的樹葉了。這些作業,所花的時間不多,但都是跟現實有關的事物,在學習的同時也幫他們解開了心中的迷霧,所以學生很感興趣,較好地完成了教學任務。最後,我叫他們都把自己名字掛上去,有童趣一點的語言,原來以為相互認識會很麻煩,但我的顧慮卻是多餘的了,一堂課,既輕鬆快樂又嚴謹地完成了,同學們很快教到了新朋友。

二、課前的準備

美術課的準備絕不單單是教具的準備那麼簡單,它還需要有更為廣泛的內容。如在,教具是製作好的各種各樣的剪紙作品。為了讓課堂更有氛圍,我在課前準備了一些民族味較濃的曲子,這些曲子在課堂氣氛的烘托上起到了很大的促進作用。除了充分的課堂資源之外,更要準備的是老師多方面的知識、深厚的文化底蘊。在講課之前我自身就必須先要明白剪紙是怎樣的一種民間藝術,有什麼樣的特點,剪紙都分為那些型別等等。這些不光是靠臨時抱佛腳得來的,還要靠老師長期的一些積累,才能將別人的東西轉化為自身的一種文化素養。

三、增加練習的趣味性

三年級的美術課有一部分是關於“戲曲人物面具”方面的訓練,我們南方的孩子,普遍對京劇感到陌生、遙遠。在進行授課時,學生會對京劇人物的“老生”、“花旦”、“小生”等等角色覺得陌生而枯燥。我給他們講了楊門穆桂英這位女將的故事,及時放了一段穆桂英掛帥的京劇影片給他們看,並把講臺變成舞臺,學生們爭先恐後地模仿著京劇英雄人物的動作,一個個表演得非常認真,積極性高漲。我當場示範了一幅“武生”的戲曲人物圖,故意弄得比較幼稚,讓他們也勇敢地進入了創造領域,達到了較為理想的教學效果。

這樣的課安排得當容易激起學生的學習熱情,也使他們開闊了視野,激發起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從而促進了國小美術的教學效果,提高了他們自覺的藝術創造力。

最後,鼓勵學生大膽實踐,成果再現。

比如繪畫作業,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將自己的想象通過繪畫或手工的形式完成,雖比不上那些成年人的作品老練、精緻,但他們在這其中會得到很大收穫,如自信心、動手動腦能力、鑑賞能力……眼、腦、手協調合作的訓練,加之使學生不斷完成具有創意、新穎的作品時,就為學生創造力的發展做好了準備。

國小美術教學反思15

經常有其他學科的老師羨慕地對我說:“你們美術課最好上了,不用從頭講到尾,學生興趣自然有,上課簡單又愉快。”我笑一笑,心想要是真能讓每一節美術課簡單愉快又有良好的效果,這個美術老師的造詣可不一般了。美術課要想上好,還真不是那麼容易,課前的精心準備,課堂的情景創設、環節安排、個性輔導、多樣評價以及課後的反思等等一樣都不可少,都需要美術老師下工夫來思考、推敲。

《美術課程標準》提出九年義務教育階段美術課程的價值主要體此刻以下幾個方面:一,陶冶學生的情操,提高審美潛力;二,引導學生參與文化的傳承和交流;三,發展學生的感知潛力和形象思維潛力;四,構成學生的創新精神和技術意識;五,促進學生的個性構成和全面發展。就應說,課程改革給美術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不僅僅僅停留在過去的以學習美術技能為主的教學模式,而是加入了更多人文性質的內涵,要到達這樣的目標,需要美術教師有很高的綜合素養、人文素養。而這,與我對美術課美術教師的期望正好吻合。我一向在思考:什麼樣的美術課稱得上好?怎樣上好美術課呢?在思考的同時,我在一次次實踐的檢驗中尋找答案。

思考一:美術課前的準備

美術課的準備絕不僅僅僅是教具的準備,它要有更廣泛的資料。除了有形的課堂資源的準備之外,更要準備的是老師多方面的知識、深厚的文化底蘊。這得靠老師長期的積累。

思考二:美術課堂教學

課堂教學當然是重點,很多問題都值得深入探討。那裡我想談我一向在思考的一個問題:課堂教學的有組織性和引導兒童自由創作可能會出現的無序性的矛盾。課堂教學的有組織性是上好課的保證,這是大多數教師認可的原則。但有些型別的美術課往往不需要孩子規規矩矩端端正正地作業,比如一些手工課,需要幾個兒童合作完成,小朋友湊在一齊難免會各抒己見,不會像成人那樣有剋制力,這樣勢必造成紀律不好。還有一些繪畫課為了更好地調動孩子的用心性,加入了遊戲、舞蹈等活潑的形式,課堂也會顯得雜亂,問題是這樣形式上的“亂”並非無效。國外的老師在上美術課不需要孩子坐得端端正正,他們給孩子足夠的空間創作,能夠畫在桌子上,能夠“亂塗亂畫”。德國紐倫堡丟勒中學的謝爾先生曾說,在丟勒中學,學生作畫時能夠戴耳機聽音樂,邊聽自己喜歡的音樂邊作畫。我想這在國內肯定是禁止的。學校要求課堂務必有秩序,但一味的整齊往往會抹殺孩子的個性,限制孩子的創造性。怎樣兼顧呢?那要求教師在組織教學上的收放自如,既不放縱,也不壓制。

思考三:美術作業的評價

大人看孩子的畫往往搖頭,畫的是什麼呀,亂七八糟!殊不知,兒童繪畫貴在無序、天然童真,去雕飾的浪漫稚拙,而且個性鮮明,想象力豐富。有的孩子喜歡色彩,有的孩子畫畫喜歡用線條。還有的孩子只喜歡畫抽象的形狀。所以對於兒童畫的批改、評價就應有多重的標準,要善於發現兒童畫中閃光的東西。

課程標準是新的,兒童是新的,在教學中肯定會有更多的新問題新現象新思路值得我們去思考,這確實是十分有意思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