罈罈罐罐當儀器拼拼湊湊做實驗國小實驗課教學反思

才智咖 人氣:3.19W

“罈罈罐罐當儀器,拼拼湊湊做實驗”是我國物理教育界的前輩朱正元教授根據當時的教學條件倡導的一種教學理念。在我們國小科學的教學中更應該將此理念貫徹到底。孩子生活中的常見的瓶、水、紙、線、玩具等都可做為實驗儀器,一些廢棄不用的飲料瓶、易拉罐等都能創造出意想不到的實驗效果,儘可能不花錢做實驗,讓學生體會到“科學就在身邊”的真實性。如:

罈罈罐罐當儀器拼拼湊湊做實驗國小實驗課教學反思

1、探究不同材料傳熱能力不同:可以用自己使用的鉛筆、塑料尺,再從家中取來小鐵勺,小瓷勺。放入熱水中,過一段時間用手摸摸即可。

2、探究液體熱脹冷縮的性質:我們喝口服液用過的小瓶子,裝上不同的液體,放入熱水或冷水中,效果極其明顯。材料好找,並能保證學生的集體參與。

3、探究傳熱能力與物體顏色的關係:分別用白紙和黑紙(或其它深顏色的紙)包在裝了水的礦泉水瓶上,過一段時間將紙取下,用手摸摸即可。簡便易行。

4、瞭解凸面鏡和凹面鏡成像的特點:用一個曲面的勺子,從成像特點到反射範圍都可全面瞭解。

5、光的直線傳播:在一隻塑料瓶中裝入一定量的水,在其中加入適量的牛奶,擰緊瓶蓋,充分搖勻,將鐳射筆發出的光透過瓶底,對著瓶蓋照射,會看到光沿直線傳播的'光柱,效果明顯。

6、探究機械能還能轉化成哪些形式的能:撥動尺子,機械能——聲能;用尺子在頭上摩擦,吸引小紙屑,機械能——電能。

7、探究風的形成:用飲料瓶、檀香來做實驗器材,效果要遠勝過儀器室中“風的形成演示材料”。

利用學生身邊的用品做實驗儀器,對學生來說格外親切,拉近了學生和科學的距離,體會到科學就在身邊,意識到科學與日常生活密切聯絡。“罈罈罐罐當儀器,拼拼湊湊做實驗”真是一句我們應該繼續發揚光大的至理明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