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山西國企負責人薪酬制度改革政策解讀

才智咖 人氣:1.02W

山西改革國企負責人薪酬制度

2015山西國企負責人薪酬制度改革政策解讀

今後給企業造成重大損失者,將追扣已發績效年薪和任期激勵收入

基本年薪根據職工平均工資兩倍確定,在崗職工平均工資不增長,企業負責人績效年薪不得增長。11日,記者瞭解到,我省出臺《關於深化省屬國有企業負責人薪酬制度改革的意見》。其明確,對任期內出現重大失誤,給企業造成重大損失的,追索、扣回部分或全部已發績效年薪和任期激勵收入。

《關於深化省屬國有企業負責人薪酬制度改革的意見》適用於省屬企業中由省委、省政府、省委組織部和省國資委任命的企業負責人,包括企業的董事長(理事長)、黨委(黨組)書記、總經理(總裁、行長)、監事長(監事會主席)以及其他副職負責人,不包含獨立董事、外部董事、外部監事以及按市場化選聘的職業經理人。

省屬國有企業負責人薪酬由基本年薪、績效年薪和任期激勵收入三部分構成。省屬國企主要負責人基本年薪根據上年度省屬國有企業在崗職工平均工資兩倍確定,副職負責人根據其崗位職責和承擔風險等因素,按本企業主要負責人基本年薪的0.6至0.9倍確定。績效年薪以基本年薪為基數,根據年度考核評價結果以及績效年薪調節係數來確定。省屬企業負責人年度考核的評價係數最高不超過2,績效年薪調節係數主要根據企業的功能性質、所在行業及總資產、營業收入等因素確定,最高不超過1.5。參與市場競爭程度高的企業,績效年薪調節係數應高於市場競爭程度低的企業,規模大的企業績效年薪調節係數應高於規模小的企業。任期激勵收入根據任期考核評價結果,在不超過負責人年薪總水平30%以內確定。個別原工資水平較低、依照新制度實施後薪酬水平可上調的`企業負責人,按不突破上年度薪酬水平掌握。

省屬國有企業負責人基本年薪按月支付,績效年薪按考核年度一次性兌現,任期激勵收入實行延期支付。企業負責人年度或任期考核評價為不勝任的,不得領取績效年薪和任期激勵收入。同時,執行追索、扣回制度,對任期內出現重大失誤,給企業造成重大損失的,追索、扣回部分或全部已發績效年薪和任期激勵收入。

該《意見》規定,禁止省屬國企負責人兼職取酬及在國家和省政府規定之外領取由地方或有關部門發放的獎勵。

國企老總能掙多少錢

去年開始的央企負責人薪酬制度改革,使得人們對國企老總賺錢能力的關注度直線上升。而我省也開始對國企負責人薪酬進行改革。那麼,國企負責人能拿多少錢?

薪酬數量

從目前情況看,國企負責人薪酬相關資訊公開較為全面的是上市公司。記者查詢本地多家國有及國有控股上市公司2014年年報,瞭解負責人(董事長、副董事長兼總經理等)薪酬。

去年,太鋼不鏽董事長李曉波在報告期末實際所得報酬為45.33萬元,董事、總經理張志方所得報酬為41.63萬元。西山煤電董事長薛道成所得報酬為38.71萬元,副董事長、總經理溫百根所得報酬為42.65萬元。太原重工董事長王創民所得報酬為42.85萬元,董事、總經理範衛民所得報酬為32.46萬元。太化股份董事、總經理趙隨民所得報酬為22.71萬元。晉西車軸董事、總經理楊萬林所得報酬為35.17萬元。

與他們數十萬元的薪酬相比,同為上市公司,獅頭股份負責人收入顯得有些“寒酸”,其董事長崔照巨集,董事、總經理畢俊安所得報酬均為9萬元。這與獅頭股份經營情況不佳有關。年初,獅頭股份釋出《股票可能被實施退市風險警示的第一次提示性公告》。如果不能擺脫連年虧損的窘境,獅頭水泥將失去上市公司資格。

確定方式

這些負責人薪酬是如何確定的?這方面,多數上市公司都言簡意賅,語言公式化。如,公司高階管理人員績效薪酬方案由董事會薪酬與考核委員會確定。

相對細緻的是太原煤氣化。其2014年年報說,公司董事會根據山西省企業工資政策,結合企業實際,制定公司工資分配管理辦法,分類確定不同層次員工的薪酬標準和發放辦法,並經職工代表大會討論通過後執行。公司董事、監事和高階管理人員,實行崗位績效工資制,其基礎工資和有關津貼按月發放,年終董事會根據公司生產經營指標的完成情況及公司對各單位目標責任制考核、對高管人員的崗位績效考核情況,確定相關人員的年度報酬總額。去年,其副董事長楊曉所得報酬為41.15萬元,董事、總經理張建平所得報酬為26.53萬元。

全面公開

國企高管到底能掙多少錢,享受了哪些福利……由於很多資訊不公開、不透明,時常引發爭議。隨著國企改革的深入,這些都將走到陽光下。

記者瞭解到,《山西省省屬國有企業財務等重大資訊公開辦法(試行)》今年開始施行。在省屬國企需公開的年度公開資訊中,就包括了董事、監事、高階管理人員的任職情況和年度薪酬情況;企業領導人員公務用車配備、使用、維修情況或車貼發放情況,通訊、業務招待、差旅、國(境)外考察培訓等費用的年度預算及執行情況等。

上述資訊,在代表省政府履行出資人職責的部門(機構)網站和企業網站公開之外,還會在由省國有資產監督管理部門(機構)指定的報刊、廣播、電視、網站等其他媒體進行公開。公民、法人等可向省屬國企書面申請獲取相關資訊。如發現虛假資訊的,有權舉報。省國有資產監督管理部門接到舉報後,將依法進行處理,並將處理結果書面告知舉報人。

(本文來源於網路,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