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底求職陷阱

才智咖 人氣:1.12W

年底仍有不少人堅持找工作,尤其是應屆畢業生,已經提前加入求職大軍,不過不要因為急著找工作而放鬆了警惕性。下面是由本站小編為大家帶來的關於年底求職陷阱,希望能夠幫到您!

年底求職陷阱

【網上求職有風險】

“我們班好多同學都投了簡歷,但是居然一個都沒接到面試通知。”日前,我市某高校“準畢業生”小李向記者說起了他的第一次求職遭遇。“當時大家都覺得崗位待遇不錯,但一直沒下文,後來聽親戚說,這次招聘就是個‘幌子’,他們只是通過招聘給企業做宣傳,提高自己的知名度。”

距 離明年6月份畢業還有好幾個月時間,但眼下已有不少準大中專畢業生提前加入求職大軍,希望能早點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面對就業市場中的眾多工作崗位,在就 業過程中,準畢業生們該如何撥開“迷霧”,辨別“真假”,避免像小李一樣“空歡喜一場”?為此,記者來到市人力資源市場,通過採訪相關案例,給正在求職的 準畢業生提個醒。

在 市人力資源市場,工作人員告訴記者,的確存在著像小李說的這種情況,“這就是常說的‘招而不聘’”。他提醒,在招聘中如果遇到企業滔滔不絕地介紹經營理 念、銷售產品之類的,而對崗位條件,工資待遇、發展空間隻字不提的,就要慎重投遞簡歷,“即使投遞了,最好也不要抱太大希望,因為這很可能是企業的‘伎 倆’。”

“現 在出現較多的一種,而且難以分辨的是招聘崗位‘滲水’現象。”該工作人員說,他們從一些求職學子口中得知,一些企業在招聘時將崗位描述的“高大上”,比如 儲備幹部、管理培訓生,但是等到上崗時卻被要求從基層做起,而且往往好幾個月依然不見崗位輪換,最後等試用期、考察期一結束企業就炒人,根本沒有人能真正 成為“高大上”。

“還 有一種是在待遇上的‘打折’。”工作人員說,近年來,很多青年學子都願意到銷售崗位上鍛鍊,有些學生想挑戰一下自己,也有些學生希望拿到高工資,但是,有 些坐上銷售崗位的學子反映,一些企業在待遇兌現上大打折扣,“有的一個月能拿到一萬多元的工資,但是公司會以多種理由剋扣,最後高薪只能成為泡影。”

對 於崗位“滲水”和待遇“打折”這兩種現象,該工作人員支招說,準畢業生在求職時,一定要搞清楚應聘職位的`具體內容,向招聘方仔細詢問崗位的相關細節,比如 工作內容、工資待遇、考核晉升標準等。同時,關於工資報酬、福利待遇等方面的內容一定要在勞動合同中明確用文字型現,避免出現糾紛時口說無憑。

採 訪中,工作人員還提醒廣大“準畢業生”,正規的招聘,招聘單位不會以任何名目收取求職者報名費、培訓費、押金等費用。工作人員說,前段時間他們遇到一個 “準畢業生”,就被某公司以培訓費的名義收取400元,公司承諾辭職時退還,但是等到他真辭職時,索要這400元卻費盡周折,雖然最終錢拿回了,但是鬧得 非常不愉快。“對於求職時或者入職時要求交錢的公司一定要說‘不’,即便交錢了也要保留收據。”工作人員說。

【中介收費陷阱】

另 有案件,事發黑龍江,投訴人張明偉訴大連金州新區某中介公司收取中介費後未能為其安排工作,但所收費用卻遲遲不肯退還。經調查得知,投訴人在網上看到招聘 資訊,來到大連後被帶到中介公司接受面試並收取中介費1100元,中介公司承諾第二天為其安排工作,但第二天不僅沒有安排工作還收取了20元的打車費和 80元的服裝押金。投訴人要求中介公司退還中介費,但中介公司態度蠻橫,甚至威脅求職者。

了 解情況後,工作人員立刻向被投訴的中介公司展開了調查。由於投訴人沒能收集交費的相關憑證,又曾遭受到中介公司恐嚇,不敢與中介公司面對面進行交涉,該中 介公司又矢口否認收費行為,調查遇到困難。但是通過多次現場蒐集證據,製作詢問筆錄,在掌握中介公司違法行為的第一手資料後,中介公司終於承認收取求職者 張明偉合計1200元費用,但並未為其安排工作,所收費用也尚未退還。監察人員依法責令該中介公司退還張明偉1200元中介費。

此外,市場工作人員特別提醒,網上求職雖然方便快捷,但是網上招聘企業魚龍混雜,有些企業打著高待遇、高收入、高地位的幌子,其實做的是非法傳銷,中介收費要注意了。對此,“準畢業生”在求職時一定要注意保持警惕,避免上當受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