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中數學課題開題報告

才智咖 人氣:2.89W

在經濟飛速發展的今天,報告與我們的生活緊密相連,報告根據用途的不同也有著不同的型別。你還在對寫報告感到一籌莫展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國中數學課題開題報告,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國中數學課題開題報告

國中數學課題開題報告1

一、課題提出

1、研究背景

(1)地理因素

本課題組所在學校——樂善學校是武勝縣最大的九年一貫制學校,雖然地理位置相對優越,但地處鄉鎮,屬農村學校,在農村學校系列中,教學質量位居全縣前列,但與縣城學校相比,教學質量仍有一定差距。因身處農村,見聞、資訊相對閉塞,學生的學習方法單一、學習效率低下,老師的教學理念更新慢,課堂教學仍屬“教師中心式”模式,學生參與度低下,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並未充分調動起來,課堂教學效果差。要提高教學質量,必須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課堂教學的實效性。

(2)教學因素

自主學習、小組合作學習、探究性學習在城市數學課堂教學中,已被廣泛採用,師生由此而受益的報道、案例層出不窮。但在農村國中數學課堂中,這種“學生中心式”的教學模式,少之又少,課堂沉悶,缺乏生機與活力,效率低下。對於農村的數學教師,應儘快更新相對滯後的教育理念,改變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觀,讓數學課堂成為生生互動、師生互動的學習環境,從而提高數學教學質量。

(3)科研因素

長期以來,我們農村的老師習慣於教學,習慣於教書育人,卻很少思考,很少研究,只滿足於學習現有的理論,很少理論聯絡實際,很少進行理性思考,更不要說進行教學研究,這種狀況長此已往,我們農村學校的數學教學不落後才怪。提高教學質量,就得在學生學習的主陣地——課堂上下手,還課堂於學生,學生活動、讓學生思考、讓學生做主人,對於數學,讓他們攜手合作,去觀察、去發現、去歸納、去探究、去應用,從而認識數學、感悟數學、學習數學,進而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發展數學。

2、教育現狀

教育發展到現在,教育專家和教育部門提出了許多課改意見、方案。然而多年的教育傳統使學生、教師都習慣於傳統教育方式:“老師習慣於教,學生習慣於學”,不斷出現“學而不思”、“高分低能”的現象。

國家教育部2001年6月頒佈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中指出:“改變課程實施,過於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現狀,提倡學生主動參與,樂於研究,勤於

動手,培養學生蒐集和處理資訊的能力,獲取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和合作能力。”提出了轉變學生學習方式的任務,促進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發展,探究學習是學習方式的三個重要方式之一。《數學課課程標準》指出:“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由此可見,數學學習只有引導學生開展“做”、“議”、“探”讓學生經歷數學知識的再發現、再創造過程,才能促進學生思維能力與情感態度的協調發展。

二、課題的目的意義

1、對於學生

在數學課堂中,廣泛採用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性學習,讓學生學習的過程與科學家的研究過程類似,讓學生主動參與課堂,在小組合作中探究數學知識、學習數學技能,培養數學能力,提升數學學習的有效性,真正把學生培養成一個有良好學習習慣、有科學學習方法、有理性思維、有豐富情感、善於溝通、長於交際的社會人,而不是擁有滿腦子數學知識的書呆子。

2、對於老師

理論及理念要求,要加強理論學習,不僅要學習教育理論,更要學習學習理論,更新觀念,堅持還課堂於學生,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教學實踐要求,徹底轉變“以教師教授為主”的課堂教學觀,為適應“學生中心式”的課堂模式,老師要提升課程開發改編能力、課堂的隨機反饋能力、集體輔導與個別輔導的能力,形成全新的教學思路和教學風格。

三、課題研究的理論價值和實踐價值

1、理論價值

(1)研究“國中數學課堂教學中學生有效學習”課題,有助於我們理解新舊教學觀對“學生的數學課堂學習”的不同看法,通過比較,便於對兩種教育觀做出取捨。

傳統的教學觀認為,“學生的數學課堂學習”是精通數學知識的老師向學生傳授數學知識的行為。學生的數學學習的有效性取決於老師的數學知識、教學技能和學生的數學能力。時至今日,這種觀念依然根深蒂固。

因事物具有普遍聯絡性,新的教學觀主張,學生的數學課堂學習不只是師生的單一聯絡,更應是師生、生生、小組內、小組間等學習組織連結成的網際關係。即數學課堂學習並不是教師機械地向學生進行“單向的資訊傳遞”,還要受同學、學習小組等的互動影響,受自身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影響。充分認識數學課堂學習的廣泛影響性、充分利用積極影響要素,諸如小組合作學習,充分發揮群體的積極影響力,克服消極干擾,數學課堂學習必將高效。

上述兩種教學觀,反映了兩種教學認識論——“知識傳遞型”教學認識論與“知識建構型”教學認識論——的區別。“知識建構型”教學認識論基於新的知識觀和新的學習觀,主張“知識”並不是靠教師傳遞的,而是學習者自身建構的。因此,新教育觀應得到倡導。

(2)研究“國中數學課堂教學中學生有效學習”課題,有助於我們放棄傳統的“傳遞中心數學課堂”,建立“對話中心數學課堂”,放棄“教的課堂”,建立“學的課堂”,有利於數學老師角色的轉變.

數學學習,是由已知通向未知的路,在這求知的路上,我們要與新知相遇、與他人相遇、與自我內心相遇,既然相遇,就要對話、交流、溝通、思考。因此,數學學習的實踐就是數學對話的實踐。要想數學課堂學習高效進行,就要放棄傳統的傳授型課堂,建立新型的對話型課堂。

與新課堂相適應,教師角色也得轉換。由“傳遞”向“創造”的轉變;由“學科”向“課程”的轉變;由“控制”向“引領”的轉變。

2、實踐價值

(1)在國中數學課堂上,採用“對話中心數學課堂”,充分發揮各種教學資源,最大限度提升學生學習數學的有效性。

(2)提升課題組成員的科研能力,讓更多的成員成為新型課堂的專家型教師。

四、課題研究的理論依據

1、構建主義學習理論

皮亞傑認為人的認識是一種以主體已有的知識經驗為基礎的主動構建過程。

首先,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認為學習的過程是學習者主動建構知識的過程,“學習是建構內在心理表徵的過程,學習者並不是把知識從外界搬到記憶中,而是以原有的經驗為基礎,通過與外界的相互作用來建構新的理解”(ighan,1991)。因此學習活動不是由教師單純向學生傳遞知識,也不是學生被動地接受資訊的過程,而是學生憑藉原有的知識和經驗,通過與外界的互動,主動地生成資訊的意義的過程。

其次,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對學生所學的知識也提出了新的理解,即知識不再是我們通常所認為的課本、文字、圖片以及教師的板書和演示等對現實的準確表徵,而只是一種理解和假設。學生們對知識的理解並不存在唯一標準,而是依據自己的經驗背景,以自己的方式建構對知識的理解,對於世界的認知和賦予意義由每個人自己決定。

2、現代認知學習理論

認知學習強調學生的主動探索,從事物和現象的變化中去發現原理,這是構成學生學習的重要條件。布魯納認為,學生學習的主要方式是在一定的學習情境中,通過自己的探索從而獲得問題的答案和形成觀念的一種學習:即發現學習,發現學習並不只限於那種尋找人類尚未知曉的事物行為,還包括用自己的頭腦親自獲得知識的一切形式。所以,這種學習有利於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和發展學生探索新情況的態度。

其一,布魯納強調指出學習過程是一種積極的認知過程。他認為學習的實質在於主動地形成認知結構。學習任何一間學科,都有一連串的新知識,每個知識的學習都要經過獲得、轉化和評價這3個認知學習過程。布魯納曾經指出:“學習一間學科,看來包含著3個差不多同時發生的過程。”同時他又強調說:“不論我們選教什麼學科,務必使學生理解該學科的基本結構。”

其二,他非常重視人的主動性和己有經驗的作用,重視學習的內在動機與發展學生的思維,提倡知識的發現學習。他說:“發現不限於那種尋求人類尚未知曉的事物之行為,正確地說,發現包括著用自己的頭腦親自獲得知識的一切形式或方法。”他認為發現學習具有以下一些優點:①有利於激發學生的潛力;②有利於加強學生的內在學習動機;③有助於學生學會學習;④有利於知識的保持與提取。

3、實用主義教育理論

實同主義教育理論代表人物杜威,從不同角度,多方面論述了教育本質問題。他提出三個重要論點:“教育即生長”、“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經驗地繼續不斷的改造”。他主張教育重心轉移到兒童方面來,使兒童成為教育主宰。

杜威在“做中學”理論中特別提出,應該在活動中設計問題,讓兒童探究以前從未接觸過的問題,使兒童的思維達到新的境界,要按照暗示、問題、假設、推理、經驗這五步來設計活動課和指導兒童,只有這樣,兒童的探究能力才能獲得發展。

杜威以其哲學、社會學、心理學理論為基礎全面闡述了他的實用主義的教育觀。概括起來,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①關於教育本質。杜威在自己的教育理論中從各種不同角度,多方面且反覆地論述了教育本質問題。他關於教育本質的觀點,基本可以用他提出的三個重要論點來加以概括,這就是:“教育即生長”、“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經驗的繼續不斷的改造”。

②關於教育目的。杜威從多方面論述過教育目的問題,而最重要的是他關於“教育無目的”的論述。

③關於教學的基本原則。杜威教育理論體系的核心部分是他的教學理論,而“從做中學”又是他全部教學理論的基本原則。

五、課題研究的目標、任務

1、通過對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性學習的指導,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團隊合作精神。

2、通過課題的研究,加強理論學習,實現觀念的更新,初步形成課程開發改編能力,課堂的隨機反饋和輔導學生的能力,徹底轉變“以教師教授為主”的教育觀,形成全新的教學思路和教學風格。

六、課題研究的物件

武勝縣樂善學校國中部全體學生

七、課題研究的內容:

1、學生認知起點的分析與定位。

2、自主學習。

3、小組合作學習。

4、探究性學習。

八、課題研究的途徑和方法

根據本課題設定的研究內容和目標,在成功經驗和先進理論指導下,以有效教學的行動策略研究為內容,走理論學習到實踐總結再到理論提升最後實踐論證的研究路線,認真探索有效教學的課堂模式,切實提高有效教學課堂策略的科學性和實效性。本課題研究,以對比實驗為主,通過對比實驗研究,積極探索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1、行動研究法:在實驗過程中,不斷探索操作策略,使理論與實踐有機結合起來。

2、文獻法:借鑑前人研究的成果以指導課題研究,夯實課題研究的理論基礎。

3、調查法:通過調查目前我校課堂現狀,找準實驗的最佳切入口和有效途徑。

4、檢測法:通過檢測,瞭解學生在實驗研究前後的發展狀況,從中歸納出通過實驗取得的優勢,從而擴大實驗的力度。

九、研究的過程、步驟

1、準備階段(20xx.11-2012.3)

(1)制定課題研究的規章與課題的研究方案,開題。

(2)組織教師學習相關理論,為課題研究的展開做準備。

(3)調查課堂教學現狀,對教師的教學能力和學生的學習能力做初步的評估

2、理論研究階段(20xx.4-2012.5):

進行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等方面的調查統計分析,進行理論檢索整理,對本次研究尋找理論支援,並指導後期的行動研究。

3、行動研究階段(20xx.6-20xx.7):

(1)召開課堂教學研討會。

(2)不定期召開教學論壇,對“課堂教學中學生有效學習”的構建進行專題討論。

(3)收集課堂教學案例,對案例進行剖析,以案例研究促進教師提高,以尋找學生有效學習的方案。

(4)召開課題中期評估工作會議。

(5)在研究後期教師教學和學生學習能力再次進行評估,以做比較。

4、總結階段(20xx.7-20xx.10)

(1)對研究材料進行分類整理和彙總,撰寫研究報告。

(2)對研究的成果進行彙編,形成系列成果,做好結題工作。

(3)申請課題鑑定,召開課題研究成果鑑定會。

(4)組織課題研究成果展示活動,推廣研究成果。

5、實驗法:通過實驗研究,掌握最有說服力的資料,以證實實驗的效果。

6、經驗總結法:將課題研究內容、過程加以歸納,進行綜述,撰寫相關的階段想小結,及時肯定研究成果,休整實驗方案,撰寫有關論文。

十、完成課題研究的條件分析

包括基礎外部條件、經費裝置、資料佔有情況、課題組成員狀況等。

十一、成果形式及完成時間

整個研究過程大約用2年時間,成果完成時間為20xx年10月,成果的最終形式為《國中數學課堂教學中學生有效學習的實踐研究》。

十二、課題研究組織機構人員分工

(一)主研者

馮敏:對課題研究成員作理論和實踐的指導

(二)成員及分工

周瓊、王黎清、周雪梅、龔紅梅主要負責課題的理論性研究,對學生有效性學習作實踐上的指導和研究,並寫好論文。

十三、經費預算及資料條件

整個研究過程大約需要經費二萬元,需配備白板,相關教具,一臺電腦、印表機一臺。

國中數學課題開題報告2

課題的提出

《數學新課程標準》中明確提出,學生的數學學習內容應當是現實的、有意義的、富有挑戰性的,這些內容要有利於學生主動地進行觀察、實驗、猜測、驗證、推理與交流等數學活動。內容的呈現應採用不同的表達方式,以滿足多樣化的學習需求。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

我縣抓住新課改的有利時機,積極探索合作學習的基本內涵和科學實質,以期全面提高學生的學業成績。尤其以安圖三中數學學科課堂教學改革為翹楚,小組互動,六步達標課堂教學模式已在全縣全面鋪開,我校也積極響應,首先在數學學科嘗試採用小組互動,六步達標教學模式。

但小組合作不能真正發揮它的作用,小組內缺乏有能力的組織者,不會進行合理的分工,不知道怎麼進行合作學習,有的甚至不知道小組活動的目標是什麼。目標不明確原因一個可能是學生沒有認真聽講,另一個原因可能是教師對目標描述的不夠清楚。教師也缺乏適當的組織和指導,所以六步教學通常只能完成四步或五步,在這種情況下,我們提出了國中數學有效合作學習方式的研究的課題研究。

課題研究的意義

本課題的研究,旨在改變小組合作只重形式,追求表面熱鬧,不求實效的現象。通過有效的合作學習,調動學困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提高學生成績。本課題的研究既培養了學生的合作能力,又培養了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從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課題關鍵概念界定

小組合作學習是以異質小組為基本形式,即組間同質、組內異質,也就是說小組內的成員是由性別不同、性格不同、成績不同的學生組成的,從而使小組間的整體素質相仿,差別不大,具有可比性。

課題研究的指導思想

《新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學會與人合作,並能與他人交流思維的過程和結果。即: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勤於動手,培養學生蒐集和處理資訊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把交流與合作能力視為當今學生必需具備的一種基本能力。我們要儘可能多地開展生生合作交流、師生合作交流、家長學生合作交流,培養學生的交流、合作能力,促進學生間、師生間、親情間的感情交流,融洽人際關係,促成學生身心和諧發展。

課題研究的目標

通過本課題研究,探索出數學小組合作學習有效性的方式和策略。

通過本課題研究,提高學生合作學習的能力,提高數學課堂的學習效率,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提高教學質量。

通過本課題的研究,提高實驗教師組織和指導學生合作學習的能力。

課題研究內容

本課題重點解決教師在學科探究活動中,如何指導學生進行有效的合作與交流。

《國中數學合作學習有效方式的研究》的課堂操作流程。

(1)教師設計合理的預習內容,它是學生合作學習的知識基礎。教師要提前一天把預習反饋內容給學生。

(2)教師精心設計出合理的學習目標,展示給學生,讓學生根據目標閱讀教材,獨立完成要達到目標而提出的問題,弄不懂的問題做好標記。

(3)小組合作,討論交流。在上一環節中遇到的不懂的問題,小組通過合作學習,討論交流梳理出疑難問題的答案,若仍有些問題不能解決則由小組長整理好,準備在下一環節講解質疑中提出來共同解決。教師只做適當指導。

(4)學生講解質疑,教師恰當點拔。對各小組合作交流中存在困惑不解的問題由其他組來講解,共同探討,促進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的發展,培養學生表達問題、展開交流的能力和合作精神。學生解決不了的問題再由教師做適當的點拔,破解迷團。

(5)鞏固練習,互幫互助。以小組為單位,採取一幫一的互助方式,讓學困生逐步提高,儘量轉化學困生。

(6)達標檢測,綜合評價。最後通過典型的習題檢測學生對本節課所學知識的掌握情況,以便逐漸改進。本環節採取小組互批的方式進行,公平、公正、公開。

課題研究的方法

具體研究方法有:

個案研究法:通過對典型課例的分析,尋找出其中規律性的東西,加以整理,逐步完善。

經驗總結法:依據教師在教學中的經驗事實、分析、概括、篩選、總結出教師在科學探究中,指導學生進行合作與交流的方法策略。

問題探討法:根據學生合作交流中共同存在的問題,組織實驗教師進行探討,總結出有效的方法與策略。

國中數學課題開題報告3

一、課題提出

目前,正如火如荼地開展著新課程改革。其中強調改變學生方式的學習方式,倡導學生學習反思。《數學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隨著課改不斷擴大,反思學習成為每一個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終身學習”的觀念已深入人心,學會學習、學會做事、學會合作、學會生存。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終身教育局長保羅郎格朗說:“未來文盲,不再是不認識字的人,而是沒有學會怎樣學習的人。”因此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使其從“學會”到“會學”無論是從實施素質教育的角度看,還是從終身教育、創新教育的角度看,都是我們當前教學改革的一項重要課題。幾年來,指導學生反思成功之處,反思自己的不足,研究學習正確有效的方法。其目的是通過反思和研究這一活動,探索學習反思的恰當方法和策略,及時對現有方法作出調整或完善,使學生的反思學習更科學、更有效。最終達到提高學生反思意識、反思能力,提升學生數學素養,為學生的終生髮展服務。

二、課題的涵義

“學生學習反思”指學生在開放的學習環境中,在教師的指導和幫助下,在學習動機上自己產生學習的慾望和衝動,不斷增強主體意識和自我反思意識,積極參與創設學習的環境、自我尋找學習的機會,對自己的學習方式、認知方式、理解程度、思維過程、學習進度、學習心理等方面進行“自我認識、自我選擇、自我反思、自我調節、自我管理”等一系列以“自我反思”為中心的學習活動,主動地學會教育自己、發展自己,最大限度地挖掘自己的內在潛能的學習方式。學習反思是有效主體參與的認知特徵,是主體意識發展的充分體現。

三、研究目標

本課題研究以探索“指導學生培養學習反思的方法”為目標,以提升學生的數學素養為宗旨。研究目標如下:

1、提高學生學習落實效益:學生在寬鬆、民主的環境中,充分調動自己的學習積極性和能動性,發揮主體性,用自己喜愛的方式來反思學習,自然而然地提高了學習落實效益。

2、提高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學生在開放的環境中能自主地發現問題、分析問題,並能提出多種設想、採用有效的方法來解決問題。

3、促進團結協作,充分發揮人際互動與資源共享:學習反思為學生提供了一個有利於協作與溝通的良好空間,學生在反思過程中,能學會生生之間、師生之間的多重合作,學會交流,學會資源共享。

4、通過多元評價,改進反思方法:通過教師對學生,學生與學生,以及學生對自己的多元化的評價讓學生體會到已有反思方法的利弊,從而改進反思方法。

5、養成科學態度和精神:學生在學習反思過程中,要從實際出發,養成認真細緻、實事求是、尊重他人的科學態度,同時要培養不斷追求的進取精神和嚴謹治學、克服困難的意志品質。

6、培養創新意識:創新意識是在實踐活動中形成、發展的,與學生的反思學習密不可分。在教學中,學生的反思學習是培養創新意識較為有效的途徑。

7、培養自我反思、自我學習的習慣和能力:為學生的終身學習和終身發展服務。

四、課題研究的主要內容

我們認為數學學科實施“學生學習反思”關鍵是在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充分尊重學生的個性選擇和發展需求的基礎上,創設適宜的教育環境,從學生的內在需要和動機出發,喚起生反思意識,讓學生在認知和情意系統進行自我認識、自我反思、自我建構、自我提升。根據學生反思學習發展的特點,此過程可分為“自我認識自我反思自我監控自我調節自能發展”五個不同層面的發展階段,在這五個階段中教師應遵守“學生反思學習三原則”,積極創設“開放、互動、合作、探究”四位一體的教育環境,促使學生反思意識、反思學習能力的全面形成。

1、充分認識學生學習反思中相互聯絡的五個發展階段。“學生學習反思”從理論上講應有五個發展層次,即“自我認識自我反思自我監控自我調節自能發展”五個發展階段。自我認識是研究的基點,它可喚起學生反思意識的萌芽;自我調節是學生學會按自己的需要調整自己的學習的內容、進度、方式,以適應自已興趣、愛好和認知方式等,以協調興趣愛好、個性情感與學習目標之間的矛盾;自我監控指學生自我控制不良的學習作為和習慣,使學習的潛能充分發揮;自能發展是反思學習的最高水平和終極目的,從而達到“學會反思學習”的研究目的。

2、確立數學學習反思“三個原則”

(1)因材施教的原則

學習反思必然使一些學生充分展顯出自己個性和發展情況,也有一些學生的發展因素是潛在的,在教學中要針對學生的差異,採取合適的方法、策略,使每個學生都有自已發展的空間,讓他們在各個層面上都得到應有的發展。因此因材施教是開展學習反思活動的第一原則。

(2)尊重學生興趣和選擇的原則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學習的內驅力在學習主體的內部。學生對數學學習的內容、進度、方式有自己決定和選擇的自由,可提出自己要探索的問題,並自行設計或活動。教師不能強行讓學生去做某項活動,或不能做某項活動,要採取一些措施,吸引學生的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向他們提出建議,讓他主動地參加某項數學活動。尊重學生的興趣與選擇,並不意味著教師主體地位的削弱,而是強調教師組織、啟發、引導、點撥的有效性和高效性。

(3)引導、建議和激勵的原則

在數學學習反思過程中,教師重視創設數學學習環境,設計各種誘發學生興趣的數學學習活動,不斷向學生提供適當的引導、建議、幫助,進行恰當的激勵。

3、建設“開放、互動、合作、探究”的學習反思環境。

(1)開放反思。指有開放的教育思想,有開放的教學方法,有開放的數學思維活動,只有在開放的數學學習活動才能為學生提供最多的選擇機會,學生才會有最大可能的反思性地學習。

(2)互動反思。指數學教學中師生、生生實現積極的交流互動反思,注重教學過程中多層次的互動評價和反思,有自我反思、小組交流、全班互動等。多層面的交流才能讓每個學生充分表露出的他們的興趣、喜好和個性,從而更好地促進學生反思性地學習。

(3)合作反思。指學生與學生、老師與學生、學生與家庭、學生與社會其它人員之間共同完成反思性學習任務的一些活動。合作有利於學生認識自身的價值、自身的能力和水平,認識自身的優勢和不足,從而有利於學生作自我調整和自我反思。

(4)探究反思。指學生在數學學習中學會尋找、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一種學習方式,也是開展學習反思中一種重要的活動形式。以上四個方面在教學中應是相互滲透、相互融合、相互促進的。

4、實施學生學習反思的策略

(1)認識反思讓學生認識學習反思的重要性和讓學生學習反思的方法。以成功的學習事例,幫助學生樹立信心。

(2)學會反思學習反思目的是讓學生學會的反思性的學習,而不是讓學生“放任自流“,因而方法的指導和反思習慣形成是關鍵的一環。學會如何反思要點,如何合理確定反思過程,恰當使用反思方法。

(3)目標反思讓每個建立適應自己發展的學習目標體系,進行自我導向,讓學生不斷向自己提出切合實際的目標,引導學生學習反思的發展。讓每個學生針對自己建立自我奮鬥目標,形成自我小組師生三層次互動的反思性目標學習。

(4)活動反思以趣味性的反思活動激發反思意識。學生反思意識的喚醒和形成需要興趣和動機的引導,需要豐富多彩的學習活動保持其學習興趣,強化其動機,因此有必在針對數學教學的特點設計各種學習反思的興趣活動。

(5)情境反思。學習反思需要民主、平等、和諧教學情境。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和反思性常常受情緒的制約。創設學生敢於說話表達,勇於反思的教學情境,創設富有情感體驗的情境,創設感受成功的情境等。

5、探索數學“學習反思”為核心的課堂教學模式

(1)情境引入自主發現合作反思點撥創新

此模式以創設情境為切入口,以學生在數學活動中反思為主,強調學生之間的互助合作及交流,其中穿插教師的點撥,引導學生進行有創意的表達。

(2)自悟自評自饋

此模式以自得自評為中心,重視學生的自我領悟,引導學生進行自我反思性評價,教師要加強學法指導和學習結果的互動反饋。

(3)質疑探究反思發現

此模式以懸念和質疑引入,激發學生興趣,以啟發學生髮現問題、自行解決問題為主,教師適當加以引導,讓學生進一步自我反思和自我發現。

(4)創新評價反思點撥

讓學生進行有創意的表達,然後開展各層次的評價的活動,引導反思,教師在各環節中僅作點撥。

五、研究的方法及步驟

(一)研究方法:本課題研究的主要方法有:

1、資料文獻法:查閱國內外有關文獻資料。

2、調查法:蒐集有關學生學習反思現狀調查及歷史材料,用問卷、訪談、測評等方法,發現問題,探索教育規律。

3、案例研究法:收集典型案例,進行案例研究分析、反思。

4、行動研究法:教師直接對所從事的課堂教學活動進行研究,包括“計劃、實施、反思與評價”三個環節。

(二)實施步驟課題實驗時間三年:20xx年10月-20xx年10月。

1、準備階段:20xx年10月20xx年12月,資料文獻的準備、資訊收集;學習討論,進一步吸收先進的教育教學理論及觀念,確定課題目標與課題內容,成立學校課題組,制定課題實施方案。

2、調查階段:20xx年1月---20xx年7月,現狀調查與分析,學生自主反思學習的現狀,包括師生對學習反思的認識與觀念、現有的學習方法、學習習慣,分析對現狀對研究的影響。制定更有效的學習反思的方法、途徑和策略、

3、實驗階段:20xx年9月---20xx年1月,研究工作全面展開,進一步研究數學學生學習反思的方法、途徑和策略;研究學生學習反思在各項教學活動中如何實施,研究數學“學習反思”的課堂教學模式

4、結題階段:20xx年2月---20xx年10月,分析、反饋、總結提高並撰寫研究報告。進行成果鑑定及推廣研究。

六、課題組人員及分工

課題組組長:杜恩臣

課題組成員及其分工:

杜恩臣:負責方案的制訂,撰寫課題研究的主報告。

李星:收集資料,做好建檔工作

張以起:完成調查報告、研究報告的撰寫等

高孟堂:參與方案的制訂、研究報告,參與調查並完成書面材料。

七、成果形式

教師論文、案例分析等,學生探究、反思小論文、圖片資料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