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學專業畢業論文寫作與經濟學研究方法

才智咖 人氣:6.8K

畢業論文寫作是培養學生髮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創新能力的重要途徑,但在畢業論文的指導工作中還存在選題不當和指導不當等問題。下面小編從畢業論文寫作和指導中的主要問題及其原因,討論了畢業論文寫作如何運用經濟學研究的發現和證實的兩個過程,特別強調了經濟學專業畢業論文設計的八個問題或規則。

經濟學專業畢業論文寫作與經濟學研究方法

 一、經濟學專業畢業論文以研究問題為導向

經濟學本質上是門應用性的社會科學。經濟研究是以解決問題為導向的,問題可以是理論性的,也可以是應用性的。“問題”是指矛盾、差距或毛病,諸如目標與現實的矛盾或差距,績效與標準或目標的差距,理論與現實的矛盾與差距,傳統理論與新觀點的矛盾,以及情況的突然變化等等。以研究問題為導向的方法論是經濟學的研究方法論(Economic research methodology)的核心,經濟學研究方法論是關於組織、計劃、設計和實施研究問題的基本原則的方法論。經濟學畢業論文或研究專案的進行,實際上是經濟學研究方法的運用。

經濟學研究方法論不同於經濟學方法論(Economic methodology )。經濟學方法論是指對經濟學研究一般途徑的研究,譬如對經濟學使用的主要方法、規則和基本原理的研究,經濟學方法論側重於推理和證實過程;它的主幹課程除了經濟學方法論外,包括哲學方法、邏輯方法、系統科學方法,以及經濟思想史等課程。經濟學的研究方法則包括:各種迴歸分析、數理分析、運籌研究分析、投入產出分析、文獻綜述、資料收集。研究方法論側重資訊和知識的形成過程,側重新知識的產生,即側重知識的創新。經濟學研究方法論的主幹課程包括微觀經濟學、巨集觀經濟學、資源經濟學、統計學、計量經濟學和運籌學等。經濟學方法論與經濟學研究方法論是相互聯絡的,經濟研究過程中需要推理,同時研究方法也是推進經濟學方法得到發展的手段。

我校經濟類、工商類的專業本科生在通識基礎課中有數學、哲學和經濟思想史的課程,在專業基礎課中有統計學、計量經濟學和運籌學的課程;但是,在最新的經濟學專業課程目錄中,不僅沒有經濟學方法論和寫作的課程,更沒有經濟學研究方法論的課程。整個教學體系中,只有偏重“知”的訓練的課堂教學,沒有“行”的校外實踐訓練。高年級的本科生和研究生雖然受過理論和技術的訓練,但是由於沒有受過研究方法的訓練,因而在面對實際經濟問題時,缺乏概念能力和運用經濟學工具的能力。無論是本科生還是研究生,在研究方面,存在諸如選題範圍大而不當、選題脫離自己的知識系統和能力、概念不清晰和邏輯衝突、重要文獻沒有閱讀、文獻綜述繁雜不得要領、研究目標不清晰和主次不分、研究程式混亂等等。原因之一,是在本科階段沒有經濟學研究方法論的課程,教師本身也缺乏這種訓練或自我訓練,這從教師對學生論文的評論優缺點不到位、表揚過頭,缺點沒發現等等,都可以看出來。

經濟學研究問題有兩個過程:發現過程和證實過程。

所謂發現過程是指發現問題、發現問題的原因、發現解決問題的方案並做出選擇的過程。發現過程就是提出問題、判斷和形成新的知識和資訊的過程,因此,經濟學研究方法論認為發現問題的過程本身就是創新的過程。經濟學作為應用性學科,也是決策性的科學,也就是說,作為應用性和決策性專業,經濟學研究必須發現問題、分析和尋找問題的原因,列出解決問題的方案並做出選擇。在發現問題、尋找原因和解決問題的三個步驟中,最重要的是發現問題。不能發現問題,就不可能找到問題存在的原因,找不到問題的原因,也就找不到解決問題的正確方法。經濟學畢業論文就是經濟研究的具體實踐,因此,經濟學畢業論文的寫作也是以問題為導向的,從原則上說,凡是不涉及問題而以教科書的方式、文獻綜述的方式、只說優點的方式提交的論文,都是不及格的論文。

所謂證實過程,即辨別知識和資訊的有效性或可靠性的過程。這個過程需要有確定的可靠的知識做基礎、大家認同的研究程式和綜合能力。證實是指,用可檢驗的證據或方法、以及邏輯推理對問題的存在、問題的原因、解決問題的可行性方案的證實,以及對方案實施後果的證實或預測。這裡有以下幾點需要特別關注:

第一、所謂可靠的知識是指公共知識(Public knowledge)而不是私人知識(Private knowledge)。私人知識是個人通過感覺、直覺、經驗和啟示(領悟)得到的由我們自己接受的、不能向別人證明和別人不知道的知識,典型的如“上帝在我心中”。公共知識是可以通過邏輯和證據向其他人證明的知識。私人知識轉化為公共知識需要的條件是:知識可以被證據支援,獲得證據的方法可以被證明、再造。證據可以是可觀察的數量證據和邏輯推理;邏輯推理包括資料、資料分析、演義和歸納,邏輯推理可以用於不可觀察的事物的可靠性的建立。

第二、演繹邏輯是從一般前提到結果或結論的推理過程。演繹邏輯過程依賴一些前提或假定,依賴對概念、變數和引數的解釋或預測,然後通過推理產生預期結果。而演繹邏輯推理依賴的前提或假設來自歸納,歸納邏輯是從特殊的事實出發得出一般結論,在經濟研究中運用統計分析得到結論的過程就是典型的歸納邏輯推理。演繹邏輯和歸納邏輯本身的特徵提醒我們注意兩方面的工作:一方面尋找理論問題時,尤其是理論的結論時,關注它的前提或假設是否與事實不符、是否本身有邏輯問題;二是建立自己的推理時,前提或假設是否站得住腳。他人理論的前提和自己理論的前提、概念、命題或結論是否站得住腳。這兩方面的工作需要四種檢驗:檢驗這些前提、概念、結論是否與常規知識一致(一致性檢驗),不符則難以被公認;檢驗這些前提、概念、結論是否有邏輯錯誤(邏輯相干檢驗);檢驗這些前提、概念、結論是否被清晰定義還是秣陵兩可(清晰檢驗);檢驗這些前提、概念、結論是否可應用(實用性檢驗)。這些檢驗是對知識是否具有可靠性的檢驗。

第三、上述關於經濟問題的基本研究規範提醒我們,我們寫作畢業論文時,很有可能會受到自己個人體驗和利益的影響,可能會帶有很強的主觀性,可能會對別人的觀點“攻其一點,不及其餘”。因此,我們寫作論文時,要盡力避免個人知識的主觀性,避免“一廂情願”,要考慮邏輯,要善於站在對方反駁自己的立場上思考自己的觀點和邏輯。

第四、綜合能力是指在各種概念、事實、前人的研究、同一問題眾多因素中進行選擇、綜合的能力,通過綜合擴充套件知識系統。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美國經濟學家薩繆爾森說過,綜合就是創新。綜合能力一方面依賴學生所接受的經濟學專業各門課程的基礎訓練,另一方面就是依賴在研究過程中得到研究能力的培養和提高。經濟學研究不是偶然發現(Accidental discovery)過程,因此,畢業論文寫作能否做出創新或寫出新意,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畢業論文寫作必須是有計劃設計和有管理的組織過程。

二、經濟學專業畢業論文的設計與規範

根據對歷屆本科生和研究生畢業論文寫作的指導所得之觀察,經濟學畢業論文的設計與規範主要有以下幾個問題特別需要關注。

第一、確定研究興趣

有興趣才有動力和熱情。研究的'範圍和物件首先應當來自我們對某一問題的興趣。興趣來自平常對某些問題的特別關注。例如,有位碩士研究生同學在農村參加過支教,支教時就對所在地區的農民收入問題感興趣並做了大量調查,設計研究生畢業論文選題時就確定了農民收入問題。

第二、確定可研究問題

興趣雖然是熱情的動力,但是興趣涉及的研究範圍可能太大,譬如有些同學喜歡西方經濟學增長理論,於是把這一理論作為畢業論文的選題,結果不得要領,變成了抄襲教科書。確定興趣以後,一定要把興趣涉及到的範圍縮小到“可研究問題(Researchable problem)”上來。可研究的問題是指具體的問題,是指研究者的知識資訊量所能承受的問題。範圍很大而由單個研究者難以完成的問題在經濟學研究方法論中被稱為“疑難問題(Problematic situation)”。設計畢業論文選題時一定要把“疑難問題”分割為給定研究資源條件下的“可研究的問題”。畢業論文寫作時,要考慮的資源條件包括:論文起始時間規定,字數規定,知識儲備和工具掌握的程度,閱讀文獻的規模、人員和資金支援等等。本科生畢業論文一般規定5000字左右,這個規定本身就是考慮了不要求本科生去寫特別大的“疑難問題”,考慮了本科生的知識和工具運用訓練水平不可能完成較大範圍的問題研究,考慮了本科生臨畢業期間面臨的其它問題,同時也提醒要寫精練的文字。簡言之,本科生的畢業論文一定要寫具體的“小”題目,寫自己力所能及的題目。所謂“小”是指能夠在概念、問題、原因、資料檢驗和解決方案等方面能夠得到準確界定的題目。譬如畢業論文《校園水果商的壟斷市場分析》,把西方經濟學微觀理論縮小至壟斷市場理論,運用壟斷市場理論分析高校校園只有一個水果商的市場的壟斷來源、壟斷效應並做出預測。這個選題無論是從理論、還是從校園水果市場資料來源和分析都在作者的能力範圍之內,是可研究的問題。又如04級經濟學學年論文《從X-非效率看我校教學樓電力資源浪費現象》,把西方經濟學的壟斷組織理論壓縮到“X非效率”一個問題點上,並把它用來分析我校教學樓電力資源浪費的現狀、原因和解決方案的分析上;作者自己設計了調查方案並利用課餘時間做了調查,選題和資料來源、原因和對策分析都做到了可控性、可檢驗性和可行性。這兩個選題還有一個極大的優點,即依賴自己的調查和資料收集,避免了抄襲。

第三、確定問題所屬性質是基礎理論、專業基礎、產業專題,還是對策性的,以便確定研究的方法和工具

當問題歸屬的性質不同時,所使用的工具是不同的。屬於基礎理論時,研究的方法主要是演繹和歸納的組合。演繹要確保前提或假設的真實和推理完整,才能使推理和結論可信。歸納如果依賴於統計學,則需要足夠證明問題的資料或掌握統計檢驗的基本手段。經濟學常常要用經濟模型來研究和預測問題。對一篇五千字的本科生論文來說,不太可能用到複雜的模型,但是對於建立模型的基本要求還是應當有個基本瞭解,尤其是對於需要完成3萬字或之上論文的研究生來說,更需要了解建立模型的基本要求。經濟學建立的模型的主要目的檢驗和預測經濟關係的作用,解釋現象產生的因素和各個因素相互作用的機制。經濟學建立的主要是經驗模型。經驗模型是具有特定目的的模型,其型別細分為計量經濟模型、最優化模型或模擬模型等。我們只有對所研究的物件瞭解時,才能正確選擇適合我們目的之模型及其工具。

第四、分析問題存在的原因

分析問題的原因,是在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手段、目標之間構建橋樑。對於問題的原因,如同上述,一樣需要去發現能夠證明原因的資料和邏輯結構。問題選擇的越具體或越小、越單一,原因越好尋找;而原因尋找的越多,挖掘的越深,論文也就越有深度。可以說,對問題原因分析的層次性、多樣性、證明的充分性,是論文深度與否的重要指標。當你對同樣一個問題,發現了別人沒有發現的原因時,你的論文就具有了新意或創新。

第五、確定研究目標

目標是論文要建立的新標準或要達到的目的。當論文研究的問題確立後,目標就在其中了。建立了可研究問題,目標就是與之對稱的。上面那個以“西方經濟增長理論”為題的畢業論文,裡面沒有提出或發現可研究問題,因此論文最後沒有要建立的目標,自然就變成了抄寫教科書。問題本身是目標設定的理由,對問題及其原因的證明就是對目標是否合理的證明。因此,設計問題時就要同時設計目標,檢驗它們之間是否在數量上、邏輯上都保持一致。

第六、確定解決問題的方案或手段

手段是指解決問題原因的手段。手段屬於對策性研究,可以包含在目標中。之所以單獨列出手段問題,是因為在檢查畢業論文中可以發現很多論文設計的解決問題之手段與問題是不對稱的。所謂不對稱表現在兩方面:一是問題歸問題,手段歸手段,手段解決的問題不是論文開始提出的問題,問題是“頭痛”,手段是“腳藥”。這樣一來,論文的目的就沒有達到,論文目的沒有達到,論文是否能及格也就成了問題。二是,數量上不一致,譬如論文對問題的原因挖掘了五個,而解決原因的手段只有3個。三是,有的論文提出了問題的原因但在對策分析中把對它的解決途徑給漏掉了。保持手段與問題之間的對稱性,也是論文設計完整與否的重要指標。

第七、論文的結構或佈局

上述所說提出問題、分析問題的現狀、原因、目標和手段,就構成了論文的基本分析和研究程式,簡言之,就是:問題—原因—對策。對於經濟學的研究論文來說,問題—原因—對策這個三段式包含了現代經濟學的實證和規範方法運用的基本程式。

第八、文獻運用規範問題

文獻運用規範包括兩個方面的問題,一個是論文的體例規範對文獻的要求。這一點學校教務處已下發了《中國政法大學本科生畢業論文撰寫格式規範》,當你需要投稿時還應參考所投刊物的特別要求,故不贅述。另一個是文獻評述規範,需要特別強調:

文獻評論的目的有三:一是,使研究者自己和讀者瞭解前人研究的優缺點,以及與自己目前研究的聯絡。二是,避免無根據的研究和過度重複別人的研究,以便確定新的研究領域和自己的研究方法、研究技術和資料來源。三是,找到前人未研究或研究失敗之處,為自己的創新研究提供思路。

文獻評論要圍繞自己設計的問題、目標、概念或方法進行。由於文獻總量以指數方式增長,任何疑難問題的文獻都是汗牛充棟,因此閱讀文獻重點要放在重要的文獻和當前出版的重要雜誌和出版物上。對重要文獻和重要雜誌的閱讀會提升畢業論文的質量。

文獻評論只對以前的文獻思路做綜合或概括,不要進行繁瑣解釋;重點要圍繞問題,評論以前文獻的優點和不足。這樣做的目的是保證讀者能概要理解以前的文獻與自己研究的關係,理解自己的創新或新意。

閱讀他人的文獻,一定要註明文獻出處。很多學生不願意引用他人的文獻,以為若如此則自己的論文就無新意。有三個原因要求我們引用了他人的文獻就必須給出文獻的出處:一是,引用他人的文獻、引用的質量和水平是自己能力的體現,而且是為自己的觀點和主張提供證明,這是“利己主義”的要求。二是,尊重和致謝他人對你的貢獻,這是職業道德和利他主義的要求。三是,為其他研究者提供方便,告訴他們研究這類問題,可以參考那些文獻,這也是職業道德和利他主義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