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企業文化與員工關係的管理

才智咖 人氣:2.24W

企業文化,大道無形,看不見也摸不著,讓不少管理者感到很“虛”,不知道如何下手,文化建設重點在那裡,也不知道如何才能夠通過企業文化的建設從本質上提高企業的核心競爭力,這使得很多企業的所謂企業文化建設最終變成口號式的結果。

論企業文化與員工關係的管理

從概念上講,企業文化又稱為公司文化。這個詞最早出現在20世紀80年代初。它最普遍的定義是以企業管理哲學和企業精神為核心,凝聚企業員工歸屬感、積極性和創造性的人本管理理論,同時,它又是受社會文化影響和制約的,以企業規章制度和物質現象為載體的一種經濟文化。

由此可見企業精神和企業管理哲學是核心,而管理哲學雖然似乎有章可尋,但必須結合自身企業的特點來形成,企業精神更不是企業領導者說了算的。它是企業廣大員工在長期的合作中形成的,領導者有意識的概括,總結和提煉而確定下來的,目的是為了形成一個有號召力、凝聚力和向心力的企業寶貴財富。因此從企業文化的概念中已經可以看出,員工在其中的地位重要。沒有了員工的參與,所謂的企業文化只是一句蒼白無力的口號而已。

企業文化離開了員工固然不行,但從員工的角度又是如何看待企業文化的呢?中國人力資源調研網曾經做過一項歷時3年的關於員工離職情況的調查,結果表明大部分員工離職和錢的關係並沒有人們想象中大,相反,更多的主要原因是感覺企業沒有給他一種歸屬感,例如和中層領導的不和,其中包括管理者說話技巧不好等因素;員工的工作做好了卻沒人表揚,沒人關注。這在某種程度上表明了企業文化對員工的影響。從每個員工的日常生活和工作的時間比例來看,在工作場所的時間佔了一天時間的1/3的,如果加班或者其它原因的話,佔的比例更大了,可以說每天在工作場所和同事相處以及進行一些與所在企業有關的活動所化的時間往往比和家人相處的時間還長。因此,在一個好的工作環境和好的氛圍下工作是每個員工所希望的。企業文化對於一個員工來說,如果既沒有吸引力,也沒有向心力,其結果是可想而知的,必然造成員工“身在操營,心在漢”的狀態,員工自己不開心,企業也沒有發揮到每個員工的積極能動性,更不能達到人盡其材的作用。正如最近在職場上十分流行的一本暢銷書《魚》所說那樣,每個人不管你是老闆還是一般的職員,凡是工作的人都希望能夠在“一個新穎而且有責任感的工作環境”下工作,“在那裡可以快樂、專注、忘我地工作,喚起心中潛藏的活力、熱情、能力和創造力”。雖然現實中並不是每種企業文化都認同和提供這樣的一個工作場所給員工,但每個員工都希望尋找一個屬於自己的樂土。

員工離職的原因跟錢的關係並不大,反而是跟中層領導的不和成為了導致他們離職的第一位原因,其中包括管理者說話技巧不好等因素。造成員工離職的第二個主要原因是他們工作做好了也沒人表揚、沒人關注。

筆者不由陷入深深思索,結合自己在不同性質、不同規模企業的人力資源管理經驗,這項關於員工離職情況的調查結果非常具有普遍性和典型性,所反映出來的問題,其解決方法也絕不是簡單的加強經理人員的溝通,尤其是反饋技巧的培訓就解決得了的。這實際上一個員工關係管理問題,從某種意義上講是一個企業文化建設的問題,筆者就結合自己的實際工作體會,從企業文化建設角度談談筆者對員工關係管理的理解,以就教於同仁。

一、員工關係管理的幾個方面和員工關係管理的最終目的

員工進入企業、成為組織的成員後,就進入員工關係管理的框架。從理論上說,企業人力資源管理從三個方面影響企業和員工、員工與員工的之間的聯絡,這三個方面就是工作設計、人力資源的流動和員工激勵。工作設計是指根據企業目標和業務特點,確定每個工作職位工作內容和所應承擔的職責,彼此之間的工作聯絡、管理關係和方式,以及承擔這些工作對員工的要求。工作設計明確了員工應該做什麼和如何做才能達到要求。員工異動,是指員工從進入企業到離開企業的整個過程。這個過程實際上是員工為實現本人的職業發展計劃和企業為保證業務運轉的整個人力資源配置過程,以及滿足企業和員工本人對工作能力要求而進行的績效評估、能力轉化和提升過程。員工激勵,指的是如何通過內外部激勵手段,不斷促進企業目標實現和員工個人發展之間的良性迴圈。內外部的激勵手段,既包含報酬體系、福利體系,也包含其他滿足員工心理需求的措施。

從影響員工關係管理的三個方面,我們不難得出員工關係管理的最終目的不僅僅是讓員工滿意,而應該是使每一位“權力人”滿意的結論。“權力人”應該包括顧客、員工、出資人、社會與環境,甚至包括供應商和競爭對手在內。從目前成功企業的企業文化分析中看,他們都非常重視對企業各種“權力人”權力的尊重。惠普的企業文化明確提出:“以真誠、公正的態度服務於公司的每一個權力人”的思想,這與IBM公司的“讓公司的每一個成員的尊嚴和權力都得到尊重,為公司在世界各地的消費者提供最上乘的服務”有異曲同工之妙。

我時常聽到有的管理者討論如何讓員工努力工作,但很少聽到管理者認真研究他們如何實現對員工所承擔的義務的承諾。包括工作的引導、資源的支援、服務的提供,更談不上生活的關心;我也時常聽到直線經理關於別的部門不配合自己部門工作的抱怨,特別是關於相互間的推諉、辦事效率低的議論,不過我們很少逆向思考我自己是如何配合別人的。試想一下,我們為什麼不從自身角度改變服務觀念,先讓別人滿意而做先行者和倡導者呢?作為管理者,我們在其中扮演了什麼角色?為什麼不能成為公司利益的代言人、企業文化的宣傳者,而只是一味抱怨呢?當聽到消極的、負面的或者籠統稱作所謂員工“不滿意”的議論時,我們為什麼不能從公司的角度、從積極的角度、從正面的角度加以重視、加以引導、加以解決而是任其蔓延呢?這些問題或許尖銳了一點,但這樣的反思會幫助我們梳理和更進一步認清員工關係管理的目的,換句話說,員工關係管理的目的是我們每一個管理者必須首先明確和弄清楚的問題。惟有如此,我們管理者才能以正確的心態和尋找適當的方法去面對和解決員工關係管理中的種種問題。

二、員工成長溝通管理是企業管理者進行員工關係管理的重點

從廣義的概念上看,員工關係管理的內容涉及了企業整個企業文化和人力資源管理體系的構建。從企業願景和價值觀體系確立,內部溝通渠道的建設和應用,組織的設計和調整,人力資源政策的制訂和實施等等。所有涉及到企業與員工、員工與員工之間的聯絡和影響的方面,都是員工關係管理體系的內容。

從狹義的概念上看,即從人力資源部門的管理職能看,員工關係管理主要有勞動關係管理、員工人際關係管理、溝通管理、員工情況管理、企業文化建設、服務與支援、員工關係管理培訓等內容。

不論從影響企業和員工、員工與員工的之間的聯絡的工作設計、人力資源的流動和員工激勵三個方面,還是從員工關係管理的廣義和狹義內容角度,我們都會發現,溝通渠道建設特別是涉及員工異動的員工成長管理,我們姑且稱之為“員工成長溝通管理”是管理者進行員工關係管理的重點。

(一)員工成長溝通管理的內容與目的:

員工成長溝通可以細分為“入司前溝通、崗前培訓溝通、試用期間溝通、轉正溝通、工作異動溝通、定期考核溝通、離職面談、離職後溝通管理”等八個方面,從而構成一個完整的員工成長溝通管理體系,以改善和提升人力資源員工關係管理水平、為公司領導經營管理決策提供重要參考資訊。

(二)員工成長溝通管理的具體內容與類別淺析:

1、入司前溝通:

(1)溝通目的:重點對企業基本情況、企業文化、企業目標、企業經營理念、所競聘崗位工作性質、工作職責、工作內容、加盟公司後可能遇到的工作困難等情況進行客觀如實介紹,達到“以企業理念凝聚人、以事業機會吸引人、以專業化和職業化要求選拔人”之目的。

(2)溝通時機:招聘選拔面試時進行。招聘主管負責對企業擬引進的中高階管理技術人才進行企業基本情況介紹等初步溝通,對擬引進的一般職位負責完成“入司前溝通”;對擬引進的中高階管理技術人才,人力資源部經理和公司主管領導完成“入司前溝通”。

2、崗前培訓溝通:

對員工上崗前必須掌握的基本內容進行溝通培訓,以掌握企業的基本情況、提高對企業文化的理解和認同、全面瞭解企業管理制度、知曉企業員工的行為規範、知曉自己本職工作的崗位職責和工作考核標準、掌握本職工作的基本工作方法,以幫助員工比較順利的.開展工作,儘快融入企業,度過“磨合適應期”。

3、試用期間溝通:

(1)溝通目的:幫助新員工更加快速的融入企業團隊,度過“磨合適應期”,儘量給新員工創造一個合適、愉快的工作環境,即使新員工最終被試用淘汰應該是經過了企業努力屬於員工自身的責任。

(2)溝通責任者:人力資源部、新員工所屬直接和間接上級。人力資源部主要負責對科室管理人員進行試用期間的溝通;科室管理人員以外的新員工溝通、引導原則上由其所屬上級負責。

(3)溝通頻次要求:

A、人力資源部:

新員工試用第一個月:至少面談2次(第一週結束時和第一個月結束時);

新員工試用第二、三個月(入司後第二、三個月):每月至少面談1次,電話溝通1次。

B、新員工所屬直接上級:可以參照人力資源部的溝通頻次要求進行。

(4)溝通形式:面談、電話等方式外,人力資源部還應不定期組織新員工座談會進行溝通,可與新員工崗前集中培訓結合進行。

4、轉正溝通:

(1)溝通目的:根據新員工試用期的表現,作出是否轉正的建議意見。建議同意轉正的,應指出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今後的改進建議和希望;系不同意轉正辭退或延長試用期的,應中肯的分析原因和提出今後改進建議。

(2)溝通時機:

A、新員工所屬直接上級:進行新員工轉正評價時,並形成部室意見。

B、人力資源部:在稽核科室員工轉正時,並形成職能部門意見。

5、工作異動溝通:

(1)溝通目的:使員工明確工作異動的原因和目的、新崗位的工作內容、責任、挑戰及希望,以使員工比較順利的融入到新崗位中去,同時以期達到員工到新崗位後更加愉快、敬業的工作之目的。

(2)溝通時機:

A、人力資源部:在決定形成後正式通知員工本人前。

B、異動員工原部門直接上級:在接到人力資源部的員工異動決定通知後立即進行。

C、異動員工新到部門直接上級:在異動員工報到上崗之日,相當於新員工的入職引導和崗前培訓溝通。

6、定期考核溝通:

企業可以結合員工績效管理進行。

7、離職面談:

(1)溝通目的:本著善待離職者原則,對於主動離職員工,通過離職面談瞭解員工離職的真實原因以便公司改進管理;對於被動離職員工,通過離職面談提供職業發展建議,不讓其帶著怨恨走;誠懇的希望離職員工留下聯絡方式,以便跟蹤管理。

(2)溝通時機:

第一次:得到員工離職資訊時或作出辭退員工決定時;

第二次:員工離職手續辦清楚準備離開公司的最後一天,一般安排在結帳前。因此時離職員工再無任何顧忌容易講真話。

(3)離職面談責任人:原則上由人力資源部和員工所屬部門負責人共同組織:

A、第一次離職面談:對於主動提出辭職員工,員工直接上級或其他人得到資訊後應立即向其部門負責人和人力資源部人力主管反映(人力資源部落實專人負責員工關係管理),擬辭職員工部門負責人應立即進行離職面談,瞭解離職原因,對於欲挽留員工應進行挽留面談,對於把握不準是否挽留的應先及時反饋人力資源部以便共同研究或彙報,再採取相應措施。對於科長級以上的管理幹部主動辭職的,得到資訊的人應先將資訊第一時間反饋人力資源部負責人以便決策。對於企業辭退的員工,科長級以下員工由員工所在部門負責人進行第一次離職面談;科長級以上幹部(含科長級)由人力資源部組織進行第一次離職面談。

B、第二次離職面談:對於最終決定同意離職的員工,由人力資源部進行第二次離職面談。主管級以下員工由人力主管進行離職面談;主管級以上員工(含主管級)由人力資源部經理及以上負責人進行離職面談,原則上企業談話人應比離職者的職級略高至少應對等。對於科室員工以外的員工離職,第二次面談可以採取離職員工填寫《離職員工面談表》的相關內容方式配合完成。第二次面談應技巧性讓離職員工自願留下聯絡方式,以便跟蹤管理。

(4)離職原因分析:離職原因分析每月應定期進行1次,由人力主管負責完成,報人力資源部經理和分管領導,以便改進人力資源管理工作。

8、離職後溝通管理:

(1)管理物件:屬於中高階管理人員、關鍵技術人員或具有發展潛力的科室員工、生產、營銷一線骨幹崗位員工,並且不是因人品、工作失職等原因主動離職,同時是屬於企業希望其“吃回頭草”的離職員工。

(2)管理目的:通過誠心、真心的關心,建立友善的終生關係,使其能成為企業外部可供開發的人力資源,更是企業文化、企業形象的正面宣傳視窗。

(3)管理方式:

A、人力資源部負責員工關係管理的人力主管應建立此類員工的離職後續管理檔案,檔案內容至少應包括離職去向、離職原因、聯絡方式、後續追蹤管理記錄等內容。

B、離職時誠懇的要求留下聯絡方式。

C、一般應在員工離職後1月內、3個月內、半年內、1年內分別電話溝通關心一次。

D、每年給離職員工寄生日卡和新年卡,由副總級以上分管領導親筆簽名。

E、把離職員工列入公司內部刊物郵寄名單(至少3個月1次)。

F、定期(原則上3個月1次)為離職員工寄發有公司近況和經營業務的電子郵件。

三、企業文化——員工關係管理的最高境界

1、員工關係管理的起點是讓員工認同企業的願景

企業所有利益相關者的利益都是通過企業共同願景的實現來達成的。因此,員工關係管理的起點是讓員工認同企業的願景。沒有共同的願景,缺乏共同的信念,就沒有利益相關的前提。但凡優秀的企業,都是通過確立共同的願景,整合各類資源,當然包括人力資源,牽引整個組織不斷髮展和壯大,牽引成員通過組織目標的實現,實現個體的目標。

企業的價值觀規定了人們的基本思維模式和行為模式,或者說是習以為常的東西,是一種不需要思考就能夠表現出來的東西,是一旦違背了它就感到不舒服的東西。因此,可以說是企業的價值觀是企業的倫理基準,是企業成員對事物共同的判定標準和共同的行為準則,是組織規範的基礎。有了共同價值觀,對某種行為或結果,組織成員都能夠站在組織的立場做出一致的評價。這種一致的價值觀既是組織特色,也是組織成員相互區分的思想和行為標識。

所以,認同共同的企業願景和價值觀,是建設和完善企業員工關係管理體系的前提和基礎。

2、完善激勵約束機制是員工關係管理的根本

企業有多種利益相關者,但其創立和存在的核心目標在於追求經濟價值,而不是為了單純滿足員工個體利益需求。因此,企業組織的目標和其所處的競爭狀況,並建立企業與員工同生存、共發展的命運共同體,是處理員工關係的根本出發點。如何完善激勵約束機制,建立科學合理的薪酬制度包括晉升機制等,合理利用利益關係就成了員工關係管理的根本。

3、心理契約是員工關係管理的核心部分

上個世紀70年代,美國心理學家施恩提出了心理契約的概念。雖然心理契約不是有形的,但卻發揮著有形契約的作用。企業清楚地瞭解每個員工的需求和發展願望,並儘量予以滿足;而員工也為企業的發展全力奉獻,因為他們相信企業能滿足他們的需求與願望。

心理契約是由員工需求、企業激勵方式、員工自我定位以及相應的工作行為四個方面的迴圈來構建而成的,並且這四個方面有著理性的決定關係。心理契約給我們員工關係管理帶來的思考是:

企業在構建心理契約時,要以自身的人力資源和個人需求結構為基礎,用一定的激勵方法和管理手段來滿足、對應和引導員工的心理需求,促動員工以相應的工作行為作為回報,並根據員工的反應在激勵上做出適當的調整;員工則依據個人期望和企業的願景目標,調整自己的心理需求,確定自己對企業的關係定位,結合企業發展目標和自身特點設定自己的職業生涯規劃,並因此決定自己的工作績效和達成與企業的共識:個人成長必須依附企業平臺,離開企業這個平臺談員工個人目標的實現只能是一句空話,這好比大海與溪水的關係,企業是海,個人是水,離開大海,溪水是會乾枯的。這就是現代人力資源管理的心理契約迴圈過程,也是企業員工關係管理的核心部分。

4、職能部室負責人和人力資源部門是員工關係管理的首要責任人

在企業員工關係管理系統中,職能部室負責人和人力資源部門處於聯結企業和員工的中心環節。他們相互支援和配合,通過各種方式,一方面協調企業利益和員工需求之間的矛盾,提高組織的活力和產出效率;另一方面他們通過協調員工之間的關係,提高組織的凝聚力,從而保證企業目標的實現。因此,職能部室負責人和人力資源部門是員工關係管理的關鍵,是實施員工關係管理的首要責任人,他們的工作方式和效果,是企業員工關係管理水平和效果的直接體現。

綜上所述,員工關係管理的問題最終是人的問題,主要是管理者的問題。所以,管理者,特別是中高層管理者的觀念和行為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在員工關係管理和企業文化建設中,管理者應是企業利益的代表者,應是群體最終的責任者,應是下屬發展的培養者,應是新觀念的開拓者,應是規則執行的督導者。在員工關係管理中,每一位管理者能否把握好自身的管理角色,實現自我定位、自我約束、自我實現、乃至自我超越,關係到員工關係管理的成敗和水平,更關係到一個優秀的企業文化建設的成敗。或許,這才是我們每一個管理者進行員工關係管理時應該深深思索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