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會考語文材料作文如何寫好

才智咖 人氣:1.1W

“材料作文”,又稱供料作文,是指命題人向作文者只提供利用的文字材料,並提出要求的一種作文形式,它要求作文人依據材料,擬出文題,行文成篇。它是近幾年來會考、大學聯考中常見的作文命題形式,有些學生由於平時訓練得好,對此成竹在胸,能夠獲得高分;而有些同學由於沒能掌握其技法而束手無策,難以下筆,那麼,如何寫好這類作文呢?

2017年會考語文材料作文如何寫好

(一)“讀”。

即要讀懂材料。對所給材料進行“艱苦”的剖析(尤其是材料中關鍵的詞句),進而領悟其主旨意義,理出其中所蘊涵的深層的寫作指向,這就是“讀”。

(二)“引”。

所謂“引”就是在寫作時扼要概述你所引用的材料中的資訊——即你所闡述的論題,否則就是無本之木,就會“走題”。但一定要注意的是,“引”的內容不可太多,要簡明扼要,以一當十,能夠交代清楚寫作“指向”即可。

(三)“聯”。

就是聯絡現實生活實際,這是供料作文的本質特徵,即通過材料本身,揭示其所富含的哲理,生髮出材料所具有的現實意義,否則,也只能是空發議論,文章空洞無物,顯得乾癟。

(四)“議”。

就是說,供料作文大多要求寫成議論文體,儘管現在考試已淡化文體要求,我們廣大學生,尤其是考生朋友一定要注意。

(五)“結”。

這一點尤其重要。因為,供料作文所提供的材料無不有著豐富的內涵和廣泛的外延,並且,不同讀者的視角也是不一樣的,正所謂“一千個讀者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每個人所得出的論題(結論)是不同的,這就要求我們每一個作文者能夠突破“人云亦云”的傳統思維定勢,力避“千人一面”。為此,必須展開“發散思維”,即“不囿常規,探求問題多種解決途徑的開放性思維,是培養創新思維的重要形式。其特徵是從同一資訊源生髮出來的不同看法,不同結果”,揭示出材料的深邃寓意來。

總之,材料作文一般要按照“讀-引-議-聯-結”這一思路框架形式行文,唯其如此,才能駕馭這一文體的作文特點和寫法,做到立意深刻、新穎,論證充分、有力。

【例】閱讀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當父母工作忙碌而沒能給你買早餐時,你是否能毫無怨言地自己去解決?當同學不小心弄髒你心愛的衣服時,你是否能大度地說沒關係?在擁擠的街上,當陌生人踩到你的新鞋時,你是否能報以寬容的一笑?

法國偉大作家雨果說過:“世界上最廣闊的`是海洋,比海洋還要廣闊的是天空,比天空還要廣闊的是一個人的胸懷。”寬容是一種高尚的品質,擁有它你會覺得人生的路寬廣而燦爛。

在你的生活中應該有很多這樣的經歷和感受,用心寫出,它一定就是華麗的篇章。

要求:

①根據材料,自擬標題。

②除詩歌、戲劇外,文體不限,不少於600字。

③要有真情實感。

④不要出現與你相關的校名、人名、地名等。

【寫作指導】從提示語和導引性文字綜合分析,可知作文的主趣和範圍應是“寬容”。

古人言:“意在筆先。”既說明了立意的重要,又說明了立意應在動筆寫作前完成。立意應結合擬題進行。因為擬訂文題時既要考慮到對題目涉及的生活範圍是否熟悉,又要顧及所擬的題目固有的內在意蘊。

至於寫什麼內容,選用什麼材料,應根據文章的立意來確定。

先說內容,由於命題材料的首段文字已經指出了家庭、學校、社會三個方面的生活範圍,這就明確地告訴我們,家庭生活、學校生活、社會生活就是此次作文的選擇內容,選取其中任何一種生活內容均可。

再說選材,選材應根據所確定的某種生活內容,以及主題表現的需要,來選取那些具體的生活經歷、深刻的思想感受。當然,選材還要受文體的制約。譬如寫記敘文,當然選寫自己經歷過的事情,內心深處的感受最好,因為是親身經歷,才能寫得具體、生動,文章也才會有真情實感。如果寫議論文,那麼,最重要的是要選取古今中外的典型、鮮活的事例和名人名言為論據。這不僅能夠有力地突出論點,還能增強文章的說服力和說理的生動性。但應記住,不論是理論論據還是事實論據,都要保證真實、確鑿,切不可杜撰、捏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