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和方法

才智咖 人氣:1.36W

【摘要】教育家第斯多惠說過:“教育的藝術不在於傳播的本領,而在於激勵、喚醒和鼓舞學生的一種教學藝術。”在推進素質教育的今天,教師必須轉變教育觀念,把教育教學提高到培養學生的身體素質、培養學生的心理素質和文化素質、培養學生的社會素質上來,特別是農村的中學生具有基礎差、知識面不廣、反應能力較低等特點。中學生正處在對任何事物都倍感好奇的年齡階段,教師可抓住這一心理特徵,大膽創設能讓他們好奇的實際問題。懸念設置於課始,可以激發學生強烈的求知慾;懸念設置於課尾,則具有“欲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的魅力。

淺談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和方法

【關鍵詞】國中數學;教學方法;學習興趣;創設情境;教學法

1.新課標下的要求

新課程標準的觀念強調我們教師要變“教教材”為用“教材教”。在傳統教育觀念下所編寫的舊教材,過於注重知識編寫,其邏輯嚴密、高度抽象概括、知識環環相扣,使學生感到懼怕。而在新課標的觀念下所編寫的新教材將數學知識形成的基本過程和基本方法貫穿始終,教師要善於發掘出新教材優點,轉變教育觀念,培養出適應時代要求的新型人材,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2.激發學生的興趣

中學數學是較為枯燥的一門學科,多數中學生不喜歡學數學,覺得難,沒有興趣。對於這一情況,我們教師應該採取一些措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2.1熱愛學生,增加情感投入;在教學中,教師首先應該熱愛自己的學生,以愛心去教化他們,把師生間的距離縮短,讓學生感到老師是他們的朋友。

2.2化枯燥為有趣,讓學生在快樂中學習。創設遊戲情境,激發學生興趣;數學學多為抽象、枯燥的,學生學起來感覺無味,這也會影響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在教學中可以儘量將書本上的知識加以研究使之變為生動有趣的問題。如:有理數的加法這一節,我們可以用撲克來替代正負數來玩遊戲,紅色的為正數,黑色的為負數,讓兩個同學一組來抽撲克,每人抽兩張,然後把他們相加,誰得的數大,則誰勝。這樣,我們就把抽象而枯燥的知識轉變到了一種遊戲上來,學生在遊戲中就把有理數的加法學會了。在聽兩位老師同上《確定位置》一節課中,其中一位老師讓學生們進行一個找座位比賽。請大家根據教師發的座位卡片找座位,看哪些同學能正確快樂的找到自己的座位![大部分學生的卡片都寫好如:“第2組第3個”等,個別同學的卡片寫著第()組第3個、第1組第()個、第()組第()個]大部分同學找到了自己的座位,可是有三個同學找了一會兒,沒找到,急得滿臉通紅。這時老師說:大家想象,他們三個為什麼找不到座位?通過大家討論補充,都明確要準確找到座位,就應該寫明是第幾組第幾個。用生活中司空見慣的座位入手,創設一個重排位置的情景,將學生引入這堂課的重點——確定位置所需要的條件。這樣一來,將原來科學化的數學內容轉化為學生熟悉的生活現象,是學生對所學知識更加親切。正是由於將知識生活化,才使本來枯燥的數學知識變得格外生動,學生也有話可說。

2.3利用中學生心理特點“好奇”,創設懸念情境,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中學生正處在對任何事物都倍感好奇的年齡階段,教師可抓住這一心理特徵,大膽創設能讓他們好奇的實際問題。懸念設置於課始,可以激發學生強烈的求知慾;懸念設置於課尾,則具有“欲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的魅力。例如:比如,我在教學“比例的應用”時,上課前,先給學生講一個故事:古希臘哲學家泰勒斯旅行到埃及,在一個晴朗的日子裡,當地人陪同他去參觀胡夫金字塔,泰勒斯問旁邊的人:“誰知道這金字塔有多高?”當地人說:“沒有人知道,因為古代草片文書上沒有記載,而我們今天也不能判定這金字塔究竟有多高。”泰勒斯說:“可是,這是馬上可以測出來的,我可以根據我的身高測得金字塔的高度。”說完,泰勒斯取出一條結繩,在助手的幫助下,測得塔高是136.5米。故事講完了,在學生們還沉浸在故事之中時,教師問:“誰能說出泰勒斯是如何測出塔高的?”大家面面相覷,回答不出,於是教師說:“下面學習的知識就能幫助你回答!”這一懸念的設定,使學生產生了好奇心和濃厚的探究興趣,自然的進入學習之中。

3.注意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方法

3.1教會學生預習的方法;預習是學習各科的有效方法之一,因此,教師有必要教給他們預習的方法。在此過程中,教師應教會他們“打記號”,如:有效數字這一內容不懂,就在這一地方打上自己的記號,以便於在上課時,認真聽教師講,從而真正理解這一內容。

3.2教會學生聽課;聽課是教學中最為重要的一個環節。①在聽課過程中必須專心,不要“身在教室心在外”。②抓重點,做筆記。③預習中打記號的知識點,應“認真聽,多提問”,保證做到聽懂自己打記號的知識點。④積極回答教師上課的提問,做到先思考後回答。⑤認真完成課堂練習,將所學知識當堂鞏固,發現自己在這一節中不足之處,多想多問。

3.3指導學生掌握思維的方法。思維主要以所掌握的知識為基礎,它是國中學習的重要內容之一。這裡主要以下面四種為主:①分析與綜合。分析,即將某一知識或某一題目分為幾部分進行研究和討論。綜合就是將所研究和討論的問題的各部分組合起來構成一個新的整體。分析和綜合是密不可分的兩種思維方法。②歸納與演繹。歸納,即將多個有共同點的問題結合在一起,找到他們的共同點,從而得出結論的方法。演繹,就是將歸納出的結論(或是所學知識)運用到解題中來的一種方法,如完全平方公式,是從一些例題中歸納出來的,當把它們運用到解決問題中來時,也就是演繹,只要學生掌握了這兩種方法,並有效地結合起來,這樣便能從特殊到一般,再由一般解決特殊,使學生的思維得到了發展。③類比與聯想。這是國中較為重要的思維方法,類比即為將多個事物進行比較,找出異同的'思維方法。如完全平方公式和平方差公式的類比,可增強對兩種公式的理解,並可使學生對公式的運用有進一步的幫助。聯想,即在思考某一事物時想到相關問題的思維方法。如在學習積的乘方時可聯想到商的乘方,從而使學生進一步瞭解積與商之間的變化關係使學生思維從各方面發展。④抽象與概括。抽象,即將事物中存在的某種規律(或事物的特性)抽象出來的思維方法。概括,即將所抽象出來的規律(或事物的特性)概括起來的思維方法。

4.瞭解學生實際,創設適合他們的實際背景

多數教師均有這樣的感覺,多次強調的問題,學生總是記不住,殊不知在講的過程中所創設的背景不切合學生實際。因此,教師在創設教學背景時不要死板的套用課本,應瞭解學生的實際情況,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來創設教學背景。

5.打破傳統的教學方法,嘗試不同的教學方法

長期以來,“教師教,學生學”是教學過程中的一個傳統模式,這樣的教學法已不再適應新的教學觀,應將教師的作用從“教”提高到“導”,“導”就是引導,即教師的作用不應該是死板的“教”學生,而是引導學生,充分地使學生展示自己的思維能力和想象能力,儘可能讓學生自己發現、歸納、總結知識。

結束語

新教材還有許多可利用的優點,讓我們一起慢慢去發現並加以應用吧!然而,正如索爾尼雪夫斯基所言:“既然太陽上了有黑點,人世間的事情就更不可能沒有缺陷”。因此新教材也有其不足之處,而取其“精”去其“糠”就更能發揮新教材的作用,更好地讓教材服務於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

隨著我國教育事業的不斷進步和發展,大力推進中學數學課程、教材、教法的改革,數學教師必須轉變教育觀念,改變教學方法,掌握新的教學基本功,為最終提高新課程的教學而努力。